第207頁
雜貨鋪陸陸續續開始上貨了,最先上的是那些大家最經常需要的調料……于此同時,那些扛著扁擔出村賣豆腐的人也開始在附近宣傳大劉村開了一家雜貨鋪這件事了。 本來選出來的這幾個人就是村子里腦子比較活道的人,這件事也不是梁思思想出來的,這是這幾個人自己商量著想出來的主意。 重點是離大劉村最近的這幾個村子,其實這幾個村子的生意不算是特別好,因為人家離大劉村近,所以知道大劉村開始向村子里賣豆腐了以后,他們來大劉村買豆腐比較方便。 雖然來大劉村買的豆腐,跟這些貨郎挑出去賣的豆腐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價格也沒什么區別,但是無奈呀,人就是這樣子的。 總覺得送到眼前的沒有自己去拿的東西好。 因為生意不算好,所以貨郎們找出經驗以后也不是特別喜歡來這幾個村,基本上都是過來晃悠一圈,任務就差不多算是完成了,真正賣的好的,是在距離更遠的村莊。 但是今天是個例外,今天他們在這幾個村停留的時間多了一些,為了宣傳他們村的雜貨鋪。 也不能直接跟人家說:唉,我們村新開了一個雜貨鋪啊,里面需要的東西都有,您要是有需要,那就可以直接過去買。 顯得太過于上趕著了,不夠矜持,顯不出他們大劉村的風度。 作為被十里八村羨慕的村子,他們除了為之驕傲之外,也在竭盡全力維持他們大劉村的形象。 要狀似不經意地提起這件事,比如說在聊天的時候,說自己家什么什么東西正好用完了,好在也方便,可以去村里的雜貨鋪買。 那別人就會問:大劉村有雜貨鋪?不對,到底什么是雜貨鋪? 有許多人可能這輩子都沒有出過這個縣城,活了那么多年,去不去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可懷安縣,是沒有雜貨鋪的。 然后來自大劉村的貨郎就會一臉得瑟,出來賣豆腐的貨郎都是后面安置進來的,在他們被安置之前都是在郡城統一生活,他們自然是知道雜貨鋪的。 “雜貨鋪,也就是賣雜貨的鋪子,所謂的雜貨也就是什么東西都有,但凡是咱們需要的東西,基本上里面都有?!?/br> 有人就不由得動了心,自家的有什么東西快要用完了,但是這兩天村子里并沒有貨郎過來,要是為了這么一點東西進城,說起來有點夸張了。 所以要不然,去大劉村的雜貨鋪里看看?看看有沒有自己需要的東西。 他們全然不知道,那些貨郎們就是在說大話,村子里的雜貨鋪還沒有正式開業,他們甚至都沒有進去過,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賣的有什么東西。 但是這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劉村的雜貨鋪確實讓附近的人都知道了,也知道里面賣的什么東西都有,以后他們要是再缺什么東西的時候,就會想到大劉村的雜貨鋪。 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以前就是等貨郎或者是進城買,現在他們還能去大劉村的雜貨鋪。 劉乃至像搬家的小螞蟻一樣,一點一點的把貨物放到他們原本應該所在的位置,因為雜貨鋪的修建,從設計到貨物的選擇都有他的參與,所以他心里早就準備好了,什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位置。 吳大花也過來幫忙,雖然小村長說只讓他們在這里掛個名字,但是畢竟收了工錢,真要是不干活,吳大花心里覺得過不去,至于劉全眾,人家根本就沒有想到要過來幫忙這件事。 然后梁思思也過來了,看還在忙活著,果斷過來幫忙。 劉乃至一個人的話就做得很慢,三個人就很快了,最后貨物擺放安置好,打開門,將準備好的爆竹放了。 當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從雜貨鋪這邊傳遍全村,村里人也就知道,這準備了好幾天的雜貨鋪開張了。 本來按照楊狗蛋的想法來,這件事應該大肆宣揚,按照上次溝渠修建成功的時候那個規格來。 但是梁思思給否了,覺得一個雜貨鋪而已,雖然重要,但是沒有必要這么大張旗鼓的,這是長久的生意,日久見人心,只要讓人知道這里開了個雜貨鋪就可以。 聽到了響兒的劉全眾提著自己的煙槍悠哉悠哉的晃過來了,成為了雜貨鋪的第一個客人,他進去轉了一圈,提了一罐酒出來了。 他二哥回來的那天,他存儲的酒基本上就被喝完了,再加上他自己犯懶,不想進城去買,所以這兩天一直沒酒喝。 這個時候他才終于體會到,在村子里有一間雜貨鋪的方便之處,尤其是對于他這樣的懶人來說,需要什么買什么,當真不錯。 到門口處,劉乃至在那里等著給他二爺爺結賬,因為雜貨鋪是開在村子里的,村里的人定然不少光顧,所以梁思思在事前就聲明過,不準賒賬。 除非是真的忘了帶錢,不過當天賒的賬,當天就要還回來,不能再拖到第二天。 雖然她覺得村子里都不是欠賬不還的人,但是還是那句話,有備無患嘛,把不好聽的話說在前面,避免以后因為這件事發生扯皮。 她可是清楚,有第一個賒賬的就有第二個,賒賬的人多了,就算是村子里有錢,那也撐不住。 何況要是人人都賒賬,估計也就沒人想著還錢了,最怕的是習慣成自然,雖然雜貨鋪是村子里的,不太指望它能掙錢,但就算是不掙錢,也不能虧錢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