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天氣開始漸漸變冷了, 村子里的那些樹葉子都變黃了,而且往外去賣豆腐的村民們如今也頗有了一些成就, 據說已經出動了一些其他村的人加盟大劉村的豆腐。 不過具體前來商談合作事宜的,還是沒有。 這天, 本來是很普通的一天, 兩輛牛車順著官道, 到達了大劉村村口,一個五六十歲的老人從車上跳了下來,身姿矯健的很。 老人看著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劉村,嘴角咧了起來,眼中卻流下了淚水。 這是他的家鄉,也是他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后來為了子孫的發展,他們一家人搬去了郡城生活,誰都沒料到后面會發生戰亂,轉眼間已是十幾年過去,他從當初的壯年變成了如今的老人。 一個中年男人從車上走了下來,有些無奈:“父親,你大可不必如此著急的?!?/br> 他倒也不是不理解父親的急切,他們一家人已經離開大劉村將近十二年了,他也是從小在大劉村長大的,對大劉村的感情不比自己的父親少。 劉全強瞪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你明白什么?到底是現在當家了,膽子大了,都敢說自己的父親了。 可憐了他這躁動的鄉情,就這樣生生的被打斷了。 中年男人四處看看,轉移話題:“我好像看到咱們的地頭,修了溝渠?” 他們曾經也是大劉村的村民,還是最富裕的那一家,家里自然是有地的,還不少,只不過當初搬去郡城的時候,將自家的土地租賃給了其他家罷了。 劉全強自然也看到了:“我看到了,確實是修了,看來我們村沒有受到多少戰亂的波及,應該過得還不錯?!?/br> 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事情了,他這些年生活在郡城,其實過得也不順當,本身他們一家前往郡城,原本是為了讓小孫子讀書。 他們一家在大劉村是極富裕的,真要是說起來,他跟他兒子兩個人都算是能掙錢,覺得自己也有幾分本事,就算是去郡城闖蕩,也沒什么可畏懼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剛到郡城的前兩年,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他們一家人租了個小宅子,做一些小生意,把小孫子送去讀書,眼看著是蒸蒸日上的。 但是后面戰爭很快到來了,小孫子的書自然也讀不下去了,家里的小生意又維持了兩年,只能勉強供得住家中吃喝,更多的確實沒有了。 再后面,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一家人坐吃山空,還好囤了糧食,勉強活到現在,終于等到戰亂結束。 但是當初信心滿滿的從家鄉離開,已經狼狽的回去,他們自然是不愿意的,實在是太過丟人。 然后祖孫三人一合計,決定破釜沉舟,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去了其他郡城,買了些許特產,再回來賣,幸運的是他們成功了。 不過其中曲折不為外人所知,晚上睡覺都要睜著一只眼睛的那種,所以也就這么一趟了,再讓他們走,他們是不敢再來一趟了。 索性這一趟的收獲還算是可以,可以支撐他們勉強衣冠還鄉。 實在是離開家鄉太久了,如今孫兒已經十幾歲,快是要說親的年紀了,再讓他去讀書也不現實,還不如回到老家。 祖孫三人迅速達成了一致,主要是往外跑的那一趟,讓三個人都有些心驚膽戰,同時讓他們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 外面再好,對于他們來說,大劉村才是真正的家鄉。 當然他們的小孫子對大劉村其實不怎么有印象了,他當初離開大劉村的時候太過年幼,當初出門的時候還哭著鬧著不愿意走,但是十來多年過去了,孩時的記憶早就記不得了。 但是他深受自己的父親和祖父的影響,兩人說起大劉村,都是沒一處不好的,他也就同樣這么認為。 在郡城生活其實很不容易,他們一家到郡城時間太短,其中難處不足為外人道也,離開郡城,他自然也是很樂意的。 劉全強感嘆:“也不知,三弟如今怎么樣了,是不是還跟從前一樣懶?!?/br> 當初離開村子的時候,他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個弟弟,他們兄弟三人,大哥雖然不太精明,但是十分勤勞,他自己則是精明又勤勞,唯有這個弟弟,除了有點小聰明之外,什么優點都沒有。 天天不知道為何就生了一身懶骨,從小就懶得很,按理來說,男人成親了以后,會變得有責任感,也沒那么懶了,但是不知道為何,他這個弟弟從小時候懶到了中年,不知道如今算是到了晚年,是不是還跟以前一樣? 大哥從來都不太能管得住三弟,只有他能管住三弟,他不在村子里了,三弟會不會更不像樣? 劉自成笑了笑,他也想起了自家三叔的樣子,以前他年輕的時候,還對三叔懷有些許不屑,可是現在忙了半輩子,再去看自家三叔,竟然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好了。 父子兩人滿是感嘆,就是不知道為何,他們都在大劉村村口站了那么大一會兒了,怎么村子里還沒有人出來發現他們。 父子兩人狀似無意的又閑聊了一會兒,浪費了一些時間,只看到有一個貨郎,挑著扁擔急匆匆的從外面進村,還有一些稀罕的看他們一眼,就是估計很匆忙,也沒跟他們打招呼。 倆人其實也覺得奇怪,只是想著,這個貨郎可真拼呀,走路都虎虎生風了,估計是急著要進村賣東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