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鉆木取火開始 第139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要愛上殺豬佬!、有恃無恐、守寡三年,三個崽的將軍爹回來了、全能種菜大師[基建]、邊緣人物她重生了、表妹難逃、在異世游戲當領主、神醫大佬美又颯、穿越后多了個童養夫(女尊)、退圈后我靠廚神系統火了
第220章 【茶館】 城墻低矮破舊,是純粹的夯土城,沒有包磚。 很多地方甚至還有豁口,看倒塌處覆蓋的草植和斷茬顏色,可知這座城池失修已經有些年頭了。 上面原本方形的箭垛,已經風化成圓滾滾的樣子,不規則且歪斜嶙峋。馬面敵樓和周圍的羊馬墻之類,更是破敗不堪。 接近正午時分,陽光照不著東城門的門洞,門口收入城稅的士兵們,不用像早上那樣,盡力靠里躲著夏天熾熱的太陽,而是抱著手中長矛,百無聊賴地坐在城門口,看著進城人將銅子兒扔進筐子里。 若進入“相逢何必曾相識”狀態,懶散的守門士兵們,會和行人一樣發現不了方長,但他并沒有破壞規矩,而是像一個普通的江湖郎中那樣,沒有隱去周圍人眼中的身形,慢慢走進城門。 從包裹里面掏出一個銅錢,輕輕扔進看門士卒身旁的竹筐里,發出“哐啷”一聲。 將化成招牌的靈泉劍插在背后,方長背著手走進了這座小城。 兩旁建筑倒不像城墻那樣破舊,雖然少有如府城州城一樣的樓閣與高宅,倒也家家修整的利落干凈。 這里土質依然是黃色,城墻是黃色,人家院落屋墻也是黃色,連腳下也墊著黃土。聽說在更南的地方,土質是紅色,故雨天多有雷擊于地。 雖然這座叫“盧明”的小城較為破舊,但是里面的人倒不少,各行業活動很興盛。 甚至能看到,有許多周圍村鎮的百姓們,專門來城里討生活。 或者很多人只是趁著地里莊稼無需太多照料的時候,攜帶家人來城里轉一轉,買上些在村里集市上見不到的新鮮東西,給孩子和老人買些吃食。 至少在這里,還是一副太平年月的景象。 方長慢悠悠地在小城里走著,偶爾看看這里新奇的東西,比如這里特色的吃食,一種用混有芝麻的米漿,在油鍋里炸制的圓圈形米餅,還有rou凍與蔬菜做的大湯包,就那么沿街現制現賣。 小城里也有酒館,只是這里酗酒的人較少,只有在酒館前面不遠處樹蔭下,才有幾個酒客坐在板凳上,對著一碟花生米,一邊聊天,一邊小心翼翼地捧著碗細飲,不時還互相舉碗示意。 此地多丘陵多湖泊,但土質肥沃。 平整地方自然種滿了水稻,而坡地上,除了各種果樹之外,便是連綿的桑樹。其中小部分被留作結果的桑葚樹,剩下大部分都會被采了桑葉,用作蠶桑業的原料。 方長從酒館走出來。 剛剛,他又給腰間酒葫蘆,加了許多高粱酒。 這讓店家有些迷惑:此江湖郎中腰間的葫蘆,竟然裝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用來放酒的! 不過生意送上門從沒有不做之理。 店家還是給葫蘆里加了許多提酒,而后報了個價格給方長。 若是從真實體積上看,每次加的酒,都足以將這樣的葫蘆裝到近滿,但此葫蘆早已經非凡品,里面容量正在不斷增大。 方長只是每到一地,就例行往其中灌酒。 他買酒的速度,遠超他平時喝酒的速度,這讓葫蘆里面的儲存的酒也不斷增多,算起來,七八缸也是有的。 還好無論裝多少,酒葫蘆重量變化也不大,不會墜到腰帶。當然,方長的腰帶還是之前用來捆過許多妖怪的那根,沒有更換過。 兩旁店鋪與其他地方區別不大,直到前面出現了一家“劉家織具坊”,門口寬闊的很,修建的也十分規整。 好奇之下,方長邁步走進去。 卻見里面挺寬敞,但卻被一大堆木制機器填滿了大部分空間。 確切說,大部分零件是木頭的,還有些銅鐵部位,銅鐵器具上著油,木頭部位刷著清漆,還散發著木頭香氣。 看來這家門口修建這么寬闊,不是沒有理由,否則這些機器就算被人買下來,也沒法完整的運出去,只能拆了再組裝。 見到有人進來,店鋪小二趕緊上來問道: “客官要點什么?” 方長倒沒有準備在這里買東西,更何況他此行有目的,沒法扛臺織機回云中山?!翱凸僬埍??!?/br> 小伙計很是通情達理,輕輕退到一邊,隨時準備為顧客提供服務。 店里織機制作的精良復雜,還有提花機構,遠不是方長準備回崖上制作的那種普通貨色可比。故此店家也不怕被人看,反正他們對自己的手藝有足夠信心,而且只要往外售賣,結構就沒法保密。 方長也沒有偷師的心思,他只是來看個新奇。 叫過一邊小伙計,方長笑問道: “你們這里,有水力帶動的織機賣么?” 小伙計行禮說道: “實在是對不住客人,咱們盧明城離著大河流遠,沒有這種東西。倒是南邊桂元江邊上有這種織機。而且這種織機貴的很,小門小戶用不起,只有那些大工場才舍得購置使用,水推輪動運轉如飛,一臺能頂五臺?!?/br> “唔,我也聽說過,有機會一定要去見識下?!狈介L說道。 “挨著水近很好,我曾經去過一趟府城,那里有一條水流很急的河穿城而過。有勢力人家在水邊建了水磨,省工省力,碾米碾麥都很好。那種東西就和水力織機差不多原理,而且更為旱澇保收,家里有一臺,就像有顆搖錢樹似的,財源滾滾……”小伙計不乏艷羨地說道。 最終方長什么都沒有買,過足了眼癮后和小伙計聊天許久,待有新顧客進去他才出來。 輕輕漫步在街道上,雖然很多居民會因為他這身江湖郎中打扮,將視線投過來,但沒有多少人會喊住他。 城中定有大夫,對于城里百姓來說,知根知底的老大夫,比他這樣的江湖郎中可靠太多——除了要買狗皮膏藥和大力丸時,可惜方長不賣這個。 “卻說那云中山里……” 一道聲音被方長敏銳的聽力感知到,他“咦?”了一聲,轉身朝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七扭八拐,轉來轉去。 似乎是早已經缺乏規劃,他過去的這條路并不順暢,而是被諸多無章法的建筑,擠壓得彎彎曲曲,到處都是分叉。 還好方長耳力超凡,可以根據聲音定位,不會迷失方向。 走到近前,方長抬頭一看。 牌匾上面幾個大字“明德茶館”。 ------------ 第221章 【愈加走形的傳說】 方長笑笑,走進去。 茶館里面似乎比平時加了桌子,即使這樣,也已經坐的近滿。 有位說書先生,正站在大堂最里面一個矮臺子上,手執白紙折扇,于窄案后面高談闊論。 方長走到一個空位坐下,馬上有小伙計過來問他: “客官要什么茶?這里有上好的水峰、雀尾、云葉、烏龍、鴉舌、煙霧紅,還有特色茶點?!?/br> “唔,給我來壺云葉,再上一盤茶點?!?/br> “好嘞?!?/br> 怕打擾到臺上說書先生,小伙計沒有吆喝,而是和方長輕聲確認了遍,才快步跑開去準備茶水。 方長這才把視線和茶館里的人一起,投到說書先生身上。 剛剛他聽到那句話后,走過來的這段時間里一直沒有停止傾聽,但是這個說書的一直在扯東扯西,沒有說正題,但是茶館里諸人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卻是這說書先生說完了今天的書,拗不過堂中客人們“再來一個”的呼聲,于是將之前聽到過被添油加醋的故事,繼續添油加醋之后講出來。 “……閑話少說,卻說云中山水火洞這只穿山甲,在大戰三場攻破劫掠了祝家莊,擄得大批糧食財寶奴仆美女之后,率眾回了云中山,準備繼續快活。而那臨溪村村民們,依然不知道發生了何事,只是越來越渴,馬上就要搬家?!?/br> “其中有位年長老者說道:‘咱們這臨溪村,乃是臨著這條養活大家的小溪才得名,如今溪水已經斷絕了,也預示著咱們這個村子完了,大家逃荒吧?!环捳f得周圍多少壯碩漢子忍不住淚水,嚎啕大哭?!?/br> “這時候,有個秀眉秀眼英俊似美女的年輕后生,忽然出列,對大家說道:‘我有辦法!’” 講到這里,說書先生忽然停住口,從旁邊拿過個青瓷茶壺,緩緩往茶杯中倒茶,而后端在手里,輕輕吹熱水上面的茶葉末。 見狀,旁邊有個身著青衣、后腰別著個扇子的小娃娃,迅速起身,捧著笸籮在場中轉悠。 此謂“零打錢”,乃是說書時候必備的形式,這個小青衣娃娃,便是臺上說書先生的學徒。當然,有的說書先生沒收學徒,在坐館時候,就會讓茶館里的小伙計代勞,捧著笸籮到處轉悠,有那正聽到爽處被截斷的顧客,便會將錢幣扔進去。 蓋因說書的并不賣門票,雖然以這茶館作為場子,能給這里帶來不少顧客,但是茶館給的例錢遠不夠生活,倒是茶水可以隨便喝,算是一樁好處。 為了生存,說書先生們只能依靠零打錢這種方式,要到多少算多少。 而為了增強效果,他們往往會在關鍵時刻停頓一下,叫做“駁口”,一是增強期待感,留住聽眾,二是留下給小徒弟、小伙計們捧著笸籮打錢的時間。 這也是門學問,十分考驗說書先生的水平,不能隨便在哪里停下來。比如,直接在講述周圍環境時候停頓留駁口打錢,沒幾個人會理會的,效果并不好。 故而,必須在那要緊勾人的劇情中間停一下留個駁口,才能有好效果。 至于每天拍醒木之前的那個劇情截斷,和駁口又不一樣,叫做“留扣子”,是為了讓大家第二天繼續來聽。這個需要更加抓人,更費心思,更考驗水平,而且沒錢可拿。當然,若是只留扣子不解,或者說只挖坑不填,就會遭人恨了。 故而,駁口和留扣子,一個是“看官別走!”一個是“明天還來呀!” 其中妙處,運用存乎一心。 看到青衣小娃娃從面前經過,方長從包裹里掏出幾個銅錢,輕輕扔了進去。 笸籮是扁平廣敞口的器具,大家打的錢都在里面躺著,全是銅錢,沒有別的東西。這也是各地常態,此時金銀并不是法定貨幣,甚至大額交易都不太常用,所以很少有人使用金銀錠。 但大戶人也也常常鑄些金銀瓜子金銀葉子金銀馃子,若是哪天能碰到這個,對于這些說書人來說就賺大了??上〕抢锩嬗绣X人并不多,即使在這個較為缺乏娛樂活動的時代,在這個娛樂活動遠沒有府城州城豐富的小城里,喜歡聽書的豪客也只有那么幾個。 見小徒弟已經在場子中間轉了一匝,歡天喜地的回到旁邊,說書先生放下茶杯,于聽眾們期待眼神中繼續講述, “眾人驚道:你一個毛頭小子,能有什么辦法?” “那少年巍然不懼,在諸位長輩面前朗聲說道:我曾經認識山中的老神仙,他胡子頭發白如雪,身高聲朗膽氣足。而且頭發長三丈三尺,胡子長兩丈四尺,修行三千年,法力廣無邊,若能將其請動,必能將那穿山甲妖斬殺?!?/br> “村民們正自悲傷,聽到此言語大喜,紛紛道你個后生竟然還有這種門路,還不快去!倒是那長者比較謹慎,抬起手來阻止大家,說云中山山神雖然不管這種俗務,但向來靈驗,何不去山神廟里上供詢問一下?” “眾人皆說在理,遂準備了三頭牛三口豬三只羊,宰殺后把rou一分,只留下牛頭豬頭羊頭,燉熟上了糖色,并美酒七壇,一起吵吵嚷嚷抬到山神廟,在那寬大的供桌上,按照星位擺好,接著一齊跪下,朝山神禱告?!?/br> “瞬間黑風卷起,只聽風中有威嚴聲音響起:‘那位老神仙乃是有道高人,若想解決水源斷絕之事,還是要著落在其身上,事不宜遲,速去速去!’眾人瞬間心悅誠服,各自伏地說道:‘多謝山神指點,恭送山神!’……” 接下來的故事和其它地方流傳的版本類似,無外乎村民們去某座山峰上,跪求老神仙出手解救,哭的情深意切,終于將其打動,答應出手。 而后雙方在山中大戰,諸如“昏天黑地日月無光”、“狂風大作烈火遮天”、“水勢濤濤劍勢迅疾”之類的詞匯不要錢一般的往外扔,最后那位方姓氏老神仙終于得了上風,將穿山甲打落在地,削去幾百年修為,并迫使其發下毒誓云云。 方長聽得十分有趣,忍不住在說書先生留扣子時候,又扔了些銅幣進笸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