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鉆木取火開始 第41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要愛上殺豬佬!、有恃無恐、守寡三年,三個崽的將軍爹回來了、全能種菜大師[基建]、邊緣人物她重生了、表妹難逃、在異世游戲當領主、神醫大佬美又颯、穿越后多了個童養夫(女尊)、退圈后我靠廚神系統火了
離開小鎮前,方長已經將原身在鎮中所有因果,做了個了結。 那并不耗費什么力氣。 再之后的他,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塵緣不染,因此方長并不準備現身,那會這些鄰居們平靜地生活。 他更不想給鎮民們留下什么談資,方長知道謠言變形的速度,若是自己忽然現身被關注到,估計用不了幾天,在鄰居們口中,自己就會成為雙手十四跟手指頭、三頭六臂、隔三差五就會蒸吃個小孩的那種怪物。 自己的小屋已經賣掉。 那是曾經收養了自己的義父去世后,留下的財產之一。 如今里面住了一家普通人,是從外地過來這里討生活,他們在門前支了個小攤子,每日耕種之余賣些腌菜。 老屋提供了這幾位百姓的生計,也算是物盡其用。 曾經的田里,都是已經收割過的粟桿,尚未徹底刈倒,猶如一片針林。方長奇遇走上修行路那條河邊,也又生長了一茬蘆葦,河邊柳葉垂著,給平緩地河面鋪上綠色倒影。 鄰家二牛已經娶了媳婦,正在如膠似漆地過日子,村口杜小妹家,門口紅字顯是新貼,證明這家獨生女已經嫁出去,到了臨近村鎮。 大樹下那位常年靠在那里,曬著太陽,給孩子們講故事的老頭不見了,他家門口多出了一抹白色。 婚喪嫁娶,人間常事。 而鎮中那些吵架聲、歡笑聲、孩童嚎哭聲,也像以前的每個日日夜夜一樣,輪番在這里上演。 但以上這些,都已經和方長沒有什么關系了,他不再屬于這里,不管是身軀還是心魂。 待到幾十年后,這一代人逝去,也不會有人還記得,曾經有一位名叫方長的少年,在這座小鎮長大過——那時,這里不會再有關于他的任何印記。 悄悄在鎮中轉了一圈,方長從很多人身旁走過,但是他刻意發揮了自己那幅修為境界,變得好似融入這片天地,從而沒有任何人注意到他,更沒有人認出他來。 這里應該不會有人知道當年事。 原身早就朝每一位可能知道的人打聽過,然而大家都只是曉得,那位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很有本事的老方,某日忽然抱回了一名嬰兒,并將其撫養成人,而對于這名嬰兒的來歷,那老方至死也未吐露一個字。 思來想去,唯一可能有線索的,便是那位偶爾來訪的人。 那人年紀和義父仿佛,每次到來都是一身黑衣,甚至斗笠也是黑的。當年,每次他來訪,義父便會將原身支出去,讓原身去鄰居家用飯。 能夠知道的信息,是那人來自不遠處鹿林鎮,姓紀。 只是后來,原身也去鹿林鎮尋找過幾次,但從沒有碰見過,鎮民們告訴原身,那處居所已經久無人住,早已坍塌,人更是不知道去向。 但是在傳說中,這位紀姓人,早早地便已入了江湖,不再“本分”。 若是預感應驗,大概率就是應在這個人身上罷…… 方長緊了緊背后包裹,便朝鎮外行去,將這個原身長大的地方拋在身后。 想來,以后不會再有機會回到這里。 ………… …… 到鹿林鎮這條路,方長也已經行走過多次。 如今修為小成,無牽無掛,他終于有心情欣賞路兩邊景色。之前原身多次行走這條路時,并無閑暇注意兩邊,只是自顧自帶著心思,悶頭趕路。 二十幾里路轉瞬而過。 站在鹿林鎮鎮口,方長尋了路邊一閑人,上前禮貌地問道:“這位老兄有禮了,請問這鹿林鎮里,是否有一戶姓紀的人?” “嘿,今天咋這么多人問姓紀的?” 那閑人并不吝于指路,他也不還禮,指手畫腳的對方長說道: “確實是有一家,而且你來的時候正巧,這家人只剩一個老頭,很多年不回來,連房子都塌了,還好沒有人去侵占那片宅基?!?/br> “最近那老頭回來了,一個人,還帶了不少錢,宴請了四鄰后,便就開始招人修葺屋子。說是修理,我看比新造一座還要好上些?!?/br> 方長又拱拱手:“多謝老兄指路,不過,除了我還有人打聽這個老頭?” “是啊,早上有一伙人,在這兒問了之后,我也是這樣回答的。但是他們轉身便走,一聲不吭,好似我給他們指了道路,還欠了他們錢糧一樣,實在是缺乏禮貌,更是讓人費解?!蹦情e漢說著,朝腳邊土地呸了一下。 誒?竟然有這種事。 方長暗暗記下,而后向閑人道別,朝那紀老頭家的方向走去。 新起的院墻屋宇,還帶著些新建筑特有的火氣,需要一場秋雨洗刷,才能變得和周圍房屋合拍。大門緊閉,但只是從里面閂上,證明里面應該有人。 他沒有上門拜訪,而是重新從鎮民們注意力中,隱去身形,每道視線掃到自己時,總是會被無意中滑過,沒人會在意有個人于鎮中行動。 方長看了看周圍,輕輕一躍,跳到了旁邊房頂上。 而后他找了個舒適位置,靠在那里,打開腰間竹筒抿著美酒,觀察視線前方那個安靜地小院。 直到傍晚時分,方長才發現那位紀姓老者出現。 那人已經很老了。 對方拄著拐杖,老態龍鐘,但依稀間,還能看到當年模樣。 ------------ 第61章 【退隱江湖】 這老者當年習慣未曾改變,全身黑衣,襯得他滿頭白發更是醒目。 從方長這個角度看過去,能發現一根木拐杖靠在門內。 但是老者步履穩健,那根拐杖上也布滿了灰塵,可見他暫時并不需要此物。 方長只是靜靜地看著,看著那范姓老者走到院里,換上短打練了兩套拳,看那老者看著夕陽長嘆,看著院里廚房冒出炊煙…… 直到天色漸暗,他才跳回地面。 朝上拋起粒云中山松子仁,方長用嘴接住,一邊細細咀嚼一邊慢悠悠走著,朝鹿林鎮另外的方向行去。 經過簡單斟酌,他不準備當面詢問這范姓老者,因為看見對方這幅垂老模樣,方長不忍去驚擾其生活。 而且,直接上門問,并不一定能得到答案,也并不一定會得到實情。 鎮子外面干活的人們,開始陸續還家。 各處飄蕩著晚飯香氣,母親們開始在院門口,高聲呼喊忘記歸家的孩童,她們聲音洪亮高昂,遍傳小鎮每個角落,讓那些娃娃們回想起了竹板炒rou滋味,內心戰栗。 小鎮上幾家小店已經接近關門,方長尋到一家雜物鋪子,進去問道: “店家,可有宣紙?” 那鋪子老板放下飯碗走出來,微微行禮說道:“客人說笑了,這鎮上又沒幾個讀書人,況且他們也用不起昂貴宣紙——小店只有毛邊紙出售?!?/br> “毛邊紙也可,請給我來上兩刀?!?/br> “好嘞!客官稍等?!?/br> 鋪主人取布擦了手,打開貨架上簾子取貨。 毛邊紙由竹漿制成,價格較廉,細膩輕薄。 對于紙來說,按規矩七十張為一刀,兩刀是一百四十張,若是儉省些,能使用上許久。 接過店家遞過來一大疊紙,方長也不點數,拎在手中。 他朝鋪主人道了聲謝,便來到鎮邊。 這有座土地廟。 當年原身來這小鎮尋訪時,知道這處廟宇位置,原身還在廟前上了柱香,祈求尋找父母順利。 當然,并沒有起什么作用:土地公職權從不包括“有求必應”這一項,而且這種事,也明顯超出了土地能力。 走到廟前,方長照例捻了半個法訣。對于拜訪當地神靈這種事兒,這段時間過來,他已然駕輕就熟。 片刻后,鹿林鎮土地現身在門前,長拜道:“不知上仙前來,小神有失遠迎,還望恕罪,上仙有何吩咐?” 土地公的反應,和之前遇到那幾位并無二致。 甚至讓方長感覺有些無趣。 似乎是接觸到會此拘神法之人,便就默認對方是修為高深大能,他們姿態各個都擺放的很低,再見到方長這幅儀態,更是確認了心中那先入為主的看法。 卻不知道,方長只是所修之道神異,且法術施展隨心,本身修為并未有多高深。 之前方長也是用這幅樣子,震懾住了各路妖怪神靈,未經爭斗,便游走于遠近各方,把幾件事情處理妥帖。 當然,也不能怪這些各地神祗,畢竟方長這種情況,十分罕見,而且這個年代里,信息匱乏,見識狹隘才是常事。 況且處世之法,當然要以一般狀況來適配,從概率上說,這樣才能活的安穩、活的久。 方長朝鹿林鎮土地還禮,言道:“在下冒昧來訪,卻是有事請求土地公幫助,還望讓在下說一下來龍去脈?!?/br> 此舉讓土地公心里稍稍安定,對方長發出邀請:“還望上仙入府中一敘?!?/br> 兩人便共同入內,按賓主落座,攀談了幾句。 土地公姓林。 這乃是這鹿林鎮大姓。 同樣,這鹿林鎮名稱,雖然看起來源頭充滿詩意,但實情卻并非如此。它有這個名字,僅僅是這里姓鹿姓林者數量多而已,并不是古時這里有“產鹿的林子”。 “上仙太過客氣,太過客氣……” 接過這兩刀毛邊紙,土地公愛不釋手,滿臉洋溢著喜色,甚至都沒有舍得推辭。 能夠出任山神土地城隍等職位之人,必然識字,或者說識字也是出任這些職位基本條件,故他們對于紙張文具等必有需求。 而且由于面向受眾多為普通人,對于土地山神這兩類來說,能夠屬于自己可以私用的紙張,也妥妥算奢侈品。 “土地公喜歡就好?!?/br> 見對方露出這幅神色,方長便知道自己選對了禮物,自己若是有小說里那些數字化金手指,說不定能看到土地頭上冒出一連串綠色的“好感度 1”。 林土地收住心思,將這兩刀毛邊紙放在一邊,對方長說道:“多謝方上仙禮物,此確是對小神有大用……卻不知上仙想為之事,具體如何?” 方長笑道: “最近在下正調查一件往事,約莫發生于近二十年前,今日剛剛在鎮上尋到名知情者?!?/br> “但是在下只需知道當年經過,思來想去,只有讓土地公帶我入其夢中,方有幾率得知當年所有事情,且不受記憶衰退與個人情緒影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