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有福 第243節
當年漠西和大燕聯手,擊潰了漠西叛部,具體是怎么聯合上的,大燕這邊知道詳情的人極少。 此時見到曾經是三皇子的衛璠,成了漠西衛拉特的國師,又是這次的使節,一切似乎真相大白。 由于這次番邦使節眾多,幾次設宴衛傅都沒找到機會和衛璠說話。 這日,借由單獨給衛拉特使節的賜宴,兩人才算找到機會。 在單獨面對衛傅時,衛璠的臉上難掩陰郁之色。 到底今非昔比,彼此的年歲都長了,自那次不歡而散后,顯然衛璠另有經歷,又或是來之前烏格就叮囑過他,他倒未說出什么不恰當的話。 “若是你想回來,還是可以回來的?!毙l傅略有些感嘆道。 太上皇臨走前,還送了衛傅一個大禮。 他臨走時留下了兩張詔書,一張傳位詔書,一張是恢復元豐帝帝號的詔書。 在那張詔書上,他大致說了些,諸如他不仁,我不能不義,我拿回皇位是為遵從皇考遺愿,如今仇已報氣已消,一切塵歸塵土歸土。 其實太上皇本不用留下這張詔書,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他詔書中說的都是虛言,其根本目的不過是不想讓衛傅這個繼承人為難。 也是不想讓衛傅立身不正。 須知做皇帝,最是講究合法性和正統性。若是正統性遭到質疑,天下任何一個人都能打著匡扶正統的名號造反。 親兒子之說,本就是虛妄,就算正武帝想認,恐怕衛傅也不會愿意,再來于黎皇后的清譽也有損。 嫁給小叔子,和丈夫沒死就跟小叔子有一腿,是有很大區別的。 私底里的流言,與留下鐵證在青史上留一筆,也有很大區別。 估計太上皇也考慮到怕衛傅當了皇帝后,恢復親爹的帝號,哪怕不為父子情義,只為了自身的正統性? 不如先做在前頭,也免得到時自己尷尬。 總之,太上皇給衛傅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現在回歸正題。 既然元豐帝的帝號被恢復,他的兒女自然可以恢復以前的身份,衛琦被封為親王,就是在此事的基礎上,結合他之前的軍功,名正言順拿了王號。 衛璠也是衛傅兄弟,他也是有資格的。 不提這事還好,一提這事,衛璠的臉色就陰了。 “你覺得我會接受?”衛璠緊捏著酒盞,“衛傅,我們兄弟一場,不食嗟來之食這話,我不是針對你。你明白意思,我不想多說?!?/br> 衛傅怎會不明白? 說白了衛璠并未放下心中仇恨,他也沒資格勸衛璠放下仇恨,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衛璠之所以現在沒能報仇,是礙于實力,礙于大勢。 估計他也沒想到正武帝會突然把皇位傳給衛傅,所以他現在也應該很糾結。 其實時隔多年,回頭再看往事。 正武帝奪位就是為了報奪位和奪妻之仇,他本身行徑,站在他自己的立場并無錯,卻由于他的行為,導致牽連了許多無辜的人。 其中最無辜的,當屬衛璠這些皇子以及那些嬪妃。 因為這場事,衛璠和衛兆的母妃死了,二人失去皇子身份,歷經重重磨難,才重獲新生。 如今讓他們摒棄前嫌,回頭再來當他們的皇子親王,等于是讓他們向仇人低頭,吃仇人給的飯。 以二人的性格,在衛傅開口之前,他就知道此事不可能能成。 但他必須是要開這個口的。 他坐上這個位置,等于承了正武帝的恩。做人不能只受好處,不受壞處,所以正武帝留下的爛攤子,他自然要收拾。 “那你以后有何打算?” 頓了頓,衛傅又道,“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希望你能考慮到大燕,考慮到百姓?!?/br> 衛璠冷冷一笑,又頗為煩躁道:“你能不能不用這些東西來綁架我?你把自己綁架了,放棄了去報復,現在能坐上這個位置,是你運氣好,現在又來綁架我?” 衛傅不以為忤:“我只是希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br> 這句話不光是規勸,也是威脅。 若衛璠真不聽勸,不顧黎民百姓要重燃戰火,到時就別怪他不顧情面。 讓衛璠回來,是他作為兄弟的善意,當善意過后,該宣示態度的時候,衛傅也不會客氣。 看著衛傅清亮的眼睛,衛璠眼底光芒一陣閃爍。 他把酒盞中的一飲而盡,又重新給自己倒了一盞酒,拿在手里。 借著這機會,他似乎在思索什么。 “漠西內亂多年,又四處征戰,元氣大傷,烏格暫時沒有跟大燕作對的意思,打算休養生息?!?/br> 所以才會派使者前來大燕,算是示好,也是表明態度。 “雖然汗國內有其他人蠢蠢欲動,但都不成氣候,五年之內你應該不用擔心。至于五年之后,我就不敢保證了?!?/br> 衛璠緩緩道:“我這趟回去后,打算西去,臨著漠西的有幾個小國和衛拉特有世仇,烏格愿意借我兵馬去打下那幾個小國?!?/br> 說到這里時,他將酒盞放在桌上,站了起來。 “當然,你不要以為我這是認輸,待我積蓄夠力量,我還會回來的!” 臨走前,他還是留下了‘狠’話。 . 衛傅忙著賜宴款待外藩使節的同時,福兒其實也沒閑著。 連著忙了幾日,她終于抽出空閑,特意設了個小宴款待家人,就當彌補初二那日她沒回娘家。 如今王家是一片形勢大好。 老爺子有了爵位后,連帶萌蔭子孫,如今王家人在京里的有老爺子、牛大花和王鐵栓夫妻二人,以及小兒子王多壽、二兒媳孫荷兒和幾個孫兒。 二哥王興學這些年管著福兒手下的生意,又幫著黑城和外面做生意,算是管著衛傅的錢袋子。黑城的收購所和冰城的交易所都有他的手筆在,給衛傅立了不少汗馬功勞。 衛傅本打算給他個官做,可他對做官一直沒什么興趣,反而更喜歡做生意。 之前衛傅進京時,他就帶著船隊去福建了,至今還沒回來。 大哥王興齊是個老實本分人,這些年一直留在建京,福兒等人在京里安定后,就給家里送了信,讓他帶著妻兒來京。 只是家鄉有許多事情要處理,年前是趕不及了,只有年后才能到。 至于劉長山,作為最開始跟在衛傅身邊的班底之一,又是親姐夫,早在前年他就已官升至副統領的位置。 如今衛傅和衛琦都來到京城,漠北那邊不能留人,所以他還鎮守在漠北。至于之后衛傅對他有沒有其他安排,暫時還不知,但想來以后定是官運亨通。 一片喜氣洋洋之下,崔氏眉宇間偶爾閃過的一絲陰郁,就有些顯眼了。 “娘,你沒問問小弟和崔氏之間到底是怎么回事?” 宴罷,福兒特意將趙秀芬留下說話。 一提這事,趙秀芬喜氣洋洋的臉上,就多了幾分郁色。 “你別管他們的事。我聽夢竹說,這幾日宮里各種擺宴,你也累得不輕。剛忙完,你就顧著娘家人,家里人難道還會跟你計較什么禮數?再說你現在是皇后,哪有皇后過年回娘家拜年的?!?/br> 顯然初二那天出嫁女回門,福兒沒回去,王家人也是經過一番討論,不然趙秀芬可說不出這種道理。 而且這話一聽就是在轉移話題。 “我這哪是講究禮數,我是想你們了?!?/br> 福兒先是撒了個嬌,又道:“她跟小弟是夫妻,他二人過得不好,我這個做jiejie的也不能安心?!?/br> 見此,趙秀芬也不好隱瞞了。 “其實這事我私下問過多壽,他開始不愿說,但我是他娘,哪有兒子瞞著老娘的?!?/br> 福兒倒也不意外她娘會把她都問不出來的事逼問出來,因為她娘向來就是這種性格。 再說到底是長輩,多壽不愿跟她說,是考慮到她自己都一攤子事,不想用家事來煩她。但他破了王家的規矩,家里那邊肯定要過問的,若不給個合適的理由,恐怕王家人也不會置之不管。 “我這不是埋怨她,若是按照兒媳婦的標準,她也算是合格的。也沒有瞧不起咱家是驟然富貴,對我和你爹也是恭恭敬敬,禮數禮節也都到了……” 崔氏并不是個壞人,相反她很有禮,做什么事都是秉持著禮數禮節,一定做到不失禮。 這樣的人,從大家婦的角度來說,是絕對沒問題的。 可王家不是普通人家,王家出身底層,從微末走到崛起,這種經驗太難以復制。而且他們富貴的時間太短了,根本不習慣也不理解大戶人家講究的那些規矩和禮數。 他們做什么事都是眾人一心,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一家人從來都是親親熱熱,有事也從不藏著掖著。 因此當出現個特別有‘禮’的人,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只從對待兩個兒媳婦,就能看出。 王家人對孫荷兒就是親親熱熱的自家人,對崔氏則就是客人。大概就相當于,你對我客氣,我就對你也客氣。 都沒錯,就是生疏。 崔氏大概也有所察覺,所以越發對公婆有禮,這也就導致雙方越來越客氣,再加上還有個孫荷兒在一旁襯著,就更顯得王家人似乎不喜歡崔氏。 當然,這并不是崔氏的錯,也不是王家的錯,只能說是出身不同思想不同的碰撞,時間也許會消弭掉這些不和諧。 可這樣的問題,同樣也存在王多壽和崔氏之間。平時看不出來,時間久了,就有了隔閡。 “……你說她不是作的嘛?咱家不準男人納妾的規矩多好,偏偏她自持什么大家閨秀的身份,總是想給你弟弟納妾,顯示自己賢德。一次兩次,次數多了,你弟就被試探煩了,納了個妾回來……” 福兒聽得哭笑不得。 可又不意外,因為之前那次來京住在多壽家時,她就感覺出崔氏是個很重禮的人。 這樣的人也好,也不好。 好就在于真的不會失禮,壞處就在于別人跟她親熱不起來。 “不過你弟說了,他沒碰過那女人,就是故意氣她的?!壁w秀芬又道。 福兒想了想道:“她到底是小弟妻子,家和萬事興,娘你不是一直這么說?趕明兒抽個空,你勸勸小弟,這種氣慪久了沒意思,兩口子有什么說不開的?” “行了,我知道,我抽空跟多壽說說。你也別cao心這點小事,我看你最近都瘦了,是不是最近沒好好吃飯?”趙秀芬端詳了下女兒。 福兒簡直想鉆進娘懷里撒個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