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有福 第64節
兩身衣裳加兩雙靴子,福兒又拿出一個小箱子來,從里面摸出一包退熱散。這種退熱散是太醫給每個宮里的必備之物,用來應急退熱。 之前他們被關進東宮,汪椿害怕他們有個頭疼腦熱,給送了一些諸如此類的應急藥。這趟臨行之前,福兒又把東宮的一些藥都夾帶了出來,裝了滿滿一箱子,畢竟這些東西外面可買不著。 又翻出一個暫時不用的水囊,福兒把藥用滾水沖了,灌入水囊中。 這期間,炭盆上的包子已經烤好了,衛傅把包子撿起來,用一塊布包著,福兒拿著這些東西,下了車。 她把東西交到甄貴妃手里。 此時甄貴妃已在外面站了一會兒,寒風吹得她嘴唇發白,瑟瑟發抖。但她還是堅持著,期間她幾次想離開,之前福兒并沒有當場答應她,她以為對方不打算幫她,才會沒下車。 抱著沉甸甸的東西,聽福兒說那水囊里泡著退熱散,讓她趕緊拿回去讓六皇子喝下去。 甄貴妃握緊手中之物,抿著嘴道:“謝謝,我以后一定會報答你們的?!?/br> . 誰都沒想到貴妃在離開一會兒后,回來竟抱了這么多東西。 甄貴妃將六皇子從那妃嬪的懷里接過來,拿出一個包子給她,算是酬謝。 她把六皇子叫醒,讓他喝藥。 可能喝了些熱水,六皇子終于有點精神了,又聞到了包子香,便說要吃東西。 甄貴妃一點點把包子掰了喂給他,吃一點,喝一點水,六皇子竟把一個男人拳頭大的包子吃完了。 “母妃,我舒服多了,你別擔心,我很快就好了?!?/br> 貴妃摸了摸兒子額頭,沒給他換上棉衣,只把毛皮靴子給他穿上了,又把棉衣墊在他身后給他枕著,才開始換衣裳穿鞋吃包子。 車廂里,目光閃爍。 都好奇這些東西貴妃是從哪兒弄來的,她又在外面做了什么。 可沒人敢問,又或者都在等別人問,直到過了會兒,有人從外面給貴妃送了一大碗油茶面。 送東西的人她們都知道,雖不認識,但知道是那個叫福兒宮女的姐夫。 誰能想到當初不起眼的小宮女,竟還有這一層關系?這層關系看似不顯,關鍵時能救命。 這些妃嬪并不是個個都是明眼人,她們猜太子流放被優待,可能是黎家那邊打過招呼,但更多卻是那宮女姐夫的關系。 她們以為劉長山是管事的軍官,因為總看著他出沒于那個馬千總身邊。 如果說包子還能忍,這么一大碗油茶面所散發的香氣,真是格外讓人忍不了。 哪怕是麗嬪,剛吃過rou包子,也不禁口涎泛濫。 更不用說其他人了,都是直愣愣地盯著那碗碗,如饑似渴地看著。能克制住不上去搶,是還顧忌體面,也是貴妃殘存的威嚴,讓她們不敢上前冒犯。 甄貴妃看了看這些眼睛,和眼前這些消瘦的女人們。 猶豫了一下道:“給我找個碗來?!?/br> 忙有人從角落里摸出了個破碗。碗并不干凈,對方怕不干凈被貴妃嫌棄,還用衣袖擦了擦。 貴妃確實嫌棄了一下,但她很快就從那一碗油茶面里,倒了滿滿一碗來。碗里剩下的,差不多也就跟倒出來的相等。 之后,貴妃把碗遞給了其中一人:“你們分了吧?!?/br> 她則端著剩下的,把六皇子又抱起來,讓他吃了一些,等六皇子吃完,她則把剩下的吃了。 那個破碗在幾個人手里傳來傳去,一人只喝一口,傳給下一個人,傳了兩圈,終于把滿滿一碗油茶面喝干凈了。 可能有人喝得多點,有的人少點,但此時沒人計較這個,都沉浸在這無上美味中。 有人嗚嗚哭了起來。 “我以前都嫌宮里的御膳不好吃,總是吃幾口,剩下都賞人了?,F在才發現不是不好吃,是我不惜福,多餓幾天,什么都是好吃的?!?/br> 這一哭,讓所有人都不禁回憶到以前,都是面露感傷之色。 有人借著機會問道:“娘娘,這些東西都是你怎么得來的?” 之前都猜貴妃是不是學了麗嬪,現在看來并不是,應該是跟那個福兒的宮女有關。 聽聞這話,貴妃心想如果照實說,會不會給福兒造成困擾,因此而遷怒她。若是換做以前,貴妃絕不會去想這些事,可現在卻不得不多想。 “這是我拿東西跟人換的?!?/br> 聽到是要拿‘東西’換,其他人都面露失望之色。 她們以為是金銀之物。要知道經過幾次遷徙被關,她們身上好不容易偷藏下的一兩樣東西,早就耗盡了,自然沒東西跟人換了。 另一邊,福兒攪著鍋子,道:“終究還是心軟了?!?/br> 她倒不是因為一碗油茶面糾結,而是甄貴妃走后,她想到生病的六皇子,就沒忍住又煮了一鍋油茶面。 明明東西已經給出了,這點多余的算什么? 只能歸咎心軟。 衛傅摸了摸她腦袋,道:“你不是心軟,你是善良?!泵髅鞅砻嬉桓必斆詷?,總是計較自己的銀子有沒有少,幫起人來卻盡心盡力。 “其實你也很善良,像你就沒有計較她和娘娘的舊怨。我爺曾說過一句話很對,做人做事,但求無愧于心?!?/br> “是啊,無愧于心?!彼吐曕?。 . 路程還在繼續,天倒是更加冷了。 能明顯感覺到越來越冷,但天上就是沒下雪,這種緊迫感讓趕路速度不禁又加快了些。 這幾天,每天福兒會給貴妃母子二人送兩頓飯,中晚各一頓。 都是他們吃什么,就給貴妃母子二人弄什么,量的話,就是比照二人飯量要多一點。 貴妃每次拿到熱湯熱飯時,都會分一部分出來,靠著分出來的這些熱湯熱干糧,再配著每日發下的冷干糧,這個車廂里的人倒也覺得沒那么難熬了。 爭吵叫罵廝打漸漸絕跡,偶爾幾個女人還會坐在一起說些閑話。 這個車廂的變化,自然被另外三輛車里人看在眼里,其實早在劉長山按時按點給那邊送吃的,就被人發現了。 根由自是不難猜,都猜到了福兒和衛傅身上。 可誰有那個臉去求人幫忙?即使求了,人會不會幫還是未知。 三皇子一直沉默陰郁,李德妃不敢跟兒子說話,張賢妃倒悄悄慫恿了四皇子,讓他去求求太子,可惜四皇子并沒有答應。 五皇子因在養蜂夾道時鬧騰,傷了腿,至今沒好,更不用說。 而另一頭,福兒早就通過姐夫知道,貴妃把送過去的食物分給她人的事,她沒動任何聲色,悄悄地增加了每次給貴妃送的吃食。 同時,見天越來越冷,她又開始煮熱湯,讓姐夫把熱湯,送到包括貴妃所在的所有車里。 熱湯每天送兩次,就是一個雞蛋打成花,加上一點鹽和油,不拘煮多少,反正鍋有多大就放多少水。 可由于爐子不大,鍋的容量也有限,她若想供給幾輛車上的熱湯和熱水,只能一鍋又一鍋的做。 衛傅看在眼里,什么都沒說,只是把活兒都搶過去干。 如今,他已從升個火還要手忙腳亂,到現在能很快速把爐子點燃,加炭、洗鍋、加水、打蛋花。 光打蛋花這一件事,福兒教了他好幾次,這期間這些零碎小事倒也給兩人增添了許多樂趣。 就靠著這些熱湯,所有人又熬過了一月,終于在年前趕到了建京。 第49章 按律,流人在被押往流放之地期間,每經過一個州府,都需當地官府在通行文書上蓋印,以此來防止押送官差未盡職責或是調換犯人。 這種鈐印還有一個作用,僅看文書就能分辨犯人途徑了什么地方,又走了多少里,可被徒夠了數量。 由于這批人是直接發配到尚陽堡的,便省去了途徑州縣蓋印之舉,但到了建京后需交由建京刑部核人,再由刑部發往發配之地。 至此,馬千總一行人及宮里派來的那十幾個侍衛,算是功成身退,剩下的事就與他們無關了。 馬千總前腳把人交了,后腳去找了刑部相熟之人。 只是暗示一番,對方便心知肚明,卻又與他說要等等。 馬千總明白這等等的意思,這是建京這邊的老慣例,每逢有犯官女眷流放至此處,若無夫家或丈夫者,都會在此地停留些日子。 若碰到那憐香惜玉者,愿意走門路花銀子領回家,其實也不是不能。畢竟建京這種地方,說是陪都,但由于地處偏遠,關外的女人哪有關內女人白嫩,都是同僚,想收攏一兩個回家做妾,大家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這個等,就是等有沒有其他高官貴人前來挑人,以免提前讓別人把人挑走了,他們交不了差。 當初馬千總尋思有些女人招惹不得,就是知道即使當時招惹了,來到地方還不知能不能落入他手中。若再讓其落在位高權重的人手里,日后未必不會報復他,何必惹這種麻煩事。 見對方說讓他等,他也沒說不愿,只是塞了張銀票過去。 對方不看數額,當即改了口,說讓他再等幾日,只走個過場,到時保準讓他能把人領回去。 馬千總這才露出滿意的笑,走了。 . 這私下交易被流放的人并不知曉,他們被送到刑部后,就直接被關進了一個大院子里,福兒和衛傅也被關在此處。 半日后,王大柱和劉長山尋來了。 說讓他們不要擔心,說因為流放他們的詔令上并沒寫明至什么地方,只說流放至建京,但建京這么大,轄下五個府幾十州縣,在哪里落地都是可以的。 所以王大柱打算讓二人落到靖安堡去。 之前他們就是在跑這事,出乎意料的順利,準備的銀子都沒塞出去,對方說讓他們等等,需要上官簽了文書,再拿文書去辦戶籍。 這里要多說一句,所謂流放又叫徒刑,徒刑一般根據犯人所犯之罪,又分幾種。 像徒五百里或一千里這種,屬輕刑。 一般到了地方,在被當地官府收押記名后,官府就會在附近找個地方讓你落腳,并讓你自行謀生。除了每個月要去官府報備一次,證明你本人在當地,與常人無異。 若逢有大赦,還可免罪回歸祖籍。 超過三千里,便屬重刑了,而像被流放到尚陽堡或寧古塔這種地方,更是重中之重,遇赦不赦,有去無回。 衛傅和福兒這個流放令,從距離來說屬重刑,但其上既沒有寫明發配地,又沒有讓其服苦役,又屬于輕刑。 福兒因之前有皇后的那一番話,再加上爺爺和姐夫都說只用等幾天把戶籍辦下來,就能走了,她心里也不慌,就跟衛傅在這個院子里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