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我陪你吧!”稷澂立刻邁著長腿,跟了上去。 小娘子殷勤地像只忙碌的小松鼠一般,又是鋪被,又是煮面。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足足三日不見,小娘子一定想極了自己。 “夫君不用歇會嘛?”夏藕一邊將抻好的長壽面,下進鍋中的沸水里,一面還不忘關心提督大人。 稷澂嘴角微微勾起,瞅著她那狡黠的小模樣,無奈的搖搖頭。 哎,小娘子還小,只能看不能吃…… “來,夫君吃!”夏藕將面條盛在碗里,又加了一點點鮑魚汁提鮮,還擺了六片梅花rou,撒了一小捻蔥花,見賣相極佳,這才在桌上擺好。 稷澂坐下,執起筷箸,見小娘子捧著小臉,認真的盯著自己,就跟討好主人的小奶狗一般,軟軟糯糯。 他如玉的手,挑著面條,道“來張嘴!” 他先喂了夏藕一筷子。 猝不及防的,夏藕的小嘴兒就被填得滿滿的,嘴里鼓囊囊的笑道“這是給夫君煮的面,小藕吃過了?!?/br> “看你吃,我才有食欲?!别@才開始用膳,道“這回的面口感極妙,勁道,湯鮮?!?/br> “那下次,小藕還為夫君洗手作羹湯?!毕呐嚎粗岫酱笕擞米约阂н^的筷子吃面,抬眸看了他一眼,無聲的笑了笑。 哎呀……又吻了,間接也是吻! 這心里咋就泛著甜…… “那為夫等著……” 夏藕陪著稷澂用了晚食,卻不肯再多聊天了,生怕打擾他休息,直接送人去屋中補覺。 翌日,天尚未亮,提督大人便前往貢院,去考第二場。 中場試以五經一道,并試詔、判、表、誥一道,要求在三百字以上。 五經題定名次,決不能有一絲疏忽。 隨即,稷澂又再韻色幾處用詞,直到覺得文章遒勁有力,流逸之至,才筆勢恢弘的落筆。 他將經義文章,仔細寫在草稿紙上。 晾干墨跡后,再次用心地細讀一遍,從新潤色,添改了十余處。 這才抄錄,謄寫在答卷上。 烏、方、光、等大的臺閣體字跡,豁然躍在眉眼之間…… 三日后的末場試,以五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時事政務以八股文的形式寫出。 稷澂一看題目,心中便生出數種破題思路,立時提筆入墨。 一篇文章寫下來,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可謂是一氣呵成…… 一晃眼,按舊例的三場鄉試,正式拉下帷幕。 考生在號房里每場考三日,每場便是三天兩夜,除了十一、十四日,這兩天能短暫的回家休息以外,其余的九日皆在低矮的號房里度過。 此刻,放松下來,有人歡喜,有人哀愁。 考生從貢院內,魚貫而出。 稷澂也拎著包裹,往泡子河的方向走去…… 監考人員收卷后,首先將卷子交給彌封官,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全部折疊起來,用空白紙覆蓋彌封后,加蓋騎縫章。 再將試卷進行清點數目,并進行初步的剔選,但凡有破損污漬的試卷,都會直接被拿出來。 受卷官接了答卷后,走過穿堂,至公堂以東的彌封房。 貢院中西為對讀、掌卷、彌封三所。 協忠堂后為大觀臺,為五經房。 除了內供給是給考官,官兵們供吃供用的之外,其余四所皆與鄉試相關。 待彌封的書吏將答卷糊名,彌封做好后,再送至謄錄房里,由書吏謄抄答卷,考官憑借謄抄副本評卷,這便是傳說中的“易書”。 為了防止謄錄人作怪,規定他們不得攜帶墨筆,謄錄所用的紙張數、墨水顏色均要一致,統一使用朱砂紅筆謄錄試卷。 考生的原始試卷因用黑墨書寫,所以稱為“墨卷”;而謄錄后的卷子,都是用紅筆寫的,故稱為“朱卷”。 謄錄完畢,還要交給隔壁的對讀所。 由負責對讀的書吏,核對謄卷與原卷是否有誤,檢查無誤之后,才交回掌卷所。 對讀官要在試卷上蓋章,再將原卷留下,把謄卷送至公堂。 批卷的時侯,將答卷分出了數小份,由考官們抽簽,抽到哪一份,便批哪一份。 是以,這一通流程下來,閱卷官也不知自己,閱的是誰人的答卷…… 第80章 提督大人那嚴父般的心是再也硬不起來 公堂有外進內進之分,中間間隔以簾。 外簾官只能止步于外進,對讀官將卷子送至外簾外,自有收掌官負責接卷,再送入簾后,按五經分房呈送。 卷子在房內,先由閱卷官閱卷,他們在初閱后中意的卷子,上面勾圈,推薦給同考官,這類試卷叫“薦卷”。 薦卷再交給房官,房官若滿意即勾圈,送至同考官,即副主考,若中意再在試卷上批一個“取”字。 批了“取”字的卷子最后再送給主考官定奪,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既是中舉。 閱卷程序復雜,每份朱卷上至少有六個各環節負責人的簽印。 謄錄手、對讀生的姓名、籍貫也要留下來,標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備查驗。 如此一來,供考官們的徇私機會是真的極小,也基本上算得是公平公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