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殿下少年時(重生) 第117節
李蘭瑤心里發現了異常, 問:“我父皇呢?” 她眼睛望向屏風后面, 試探著喊了一聲:“父皇?” 皇帝并沒有回應。 李蘭瑤撥開奚衡就要往里闖。 奚衡卻沒有攔她。 李蘭瑤三步作兩步沖了進去, 果然, 屏風后根本沒有皇帝的身影。 甚至整個書房里, 都不見其真正的主人。 李蘭瑤頓時要瘋:“我父皇呢?奚衡!你是錦衣衛??!” 奚衡回頭望著她:“公主請冷靜,錦衣衛從來只聽從皇上的調遣,臣今日所作、所為、所言,皆問心無愧?!?/br> 奚衡說的不無道理,他們大旭王朝,如果連錦衣衛都背叛了皇帝,那么距離滅國也就一步之遙了,今日蕭山行宮,誰也別想活著走出去。 李蘭瑤失魂落魄的退了幾步。 奚衡垂下眼,忽然從懷中摸出了一個羊脂玉兔兒,遞到了公主的眼前。 李蘭瑤望著那不到巴掌大的玉擺件,愣了一瞬,臉色漸漸轉晴:“……前兩日,父皇才對我說,剛得了一塊上好羊脂玉,因為屬兔,要送個兔兒給我當做禮物!” 奚衡:“陛下一直將公主放在心上?!?/br> 李蘭瑤:“可是父皇他現在……” 奚衡道:“陛下命臣向公主轉達一句話?!?/br> 李蘭瑤:“快說?!?/br> 奚衡:“秋獵原定于重陽節后,還有幾天的時間,一群烏合之眾不堪大用,倘若能早早收拾了,今年秋獵依然是好光景?!?/br> 李蘭瑤站在原地,細細思索著這句話。 奚衡又道:“公主,陛下后宮亂想由來已久,是一直后位空懸的緣故,也是皇上過于縱容造成的亂子,后宮畢竟是女人的底盤,皇上從前沒有可用之人,如今您也大了,身為大公主,皇上希望您能替他分憂?!?/br> 李蘭瑤點頭,道:“我明白,我一定會查清此事,給父皇一個交代,不辜負他的期望?!?/br> 蕭山行宮腳下。 李弗襄登上半山腰利于蔭蔽的地方,停下修整,卻并不搭營。 高悅行料想是動手就在一時半刻。 從晨光熹微,到日當正午。 漸漸的,日頭西斜了。 終于在天黑之前,高悅行遠遠的望見了遠處官道上的塵土飛揚。 那是成千上萬匹馬奔馳時揚起的沙塵。 等到他們靠的近些了,隱約能感覺到腳下的微微震感。 李弗襄說:“等收拾了那幫烏合之眾,我們去獵場上放風箏?!?/br> 與皇上交代給公主的話如出一轍。 父子兩人都沒把這次宮變當成一回事。 高悅行悄悄地問:“你打算什么時候動手?” 李弗襄說:“再等等,放他們過去?!?/br> 他們也是足夠謹慎,在更遠的適合隱蔽的地方停下修整。 李弗襄不急。 到嘴的rou不怕飛,要耐住性子,等他們上鉤。 李弗襄瞧了一眼天色,估摸著不到入夜,他們不會有所行動。 高悅行倒是等得有些不耐了,找了機會對李弗襄說:“他們都在忙,我能為你們做點什么?” 李弗襄一直將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一步也不曾離開過,他說:“你看熱鬧就好?!?/br> 在這種事情上,高悅行還真找不到任何事情可以做。 軍里也沒有任何人受傷。 對于經過西境戰場淬煉的驍騎營來說,收拾這樣一幫散兵游勇,簡直就是下酒菜一般簡單。 高悅行人閑得住,但是腦子閑不住。 她又問:“你怎么就能斷定會有叛軍的援兵趕來支援?!?/br> 李弗襄道:“因為這是惠太妃最后的孤注一擲了,蕭山行宮久攻不下,她必然會著急,底牌就會一張一張的亮出來,直到最后一無所有?!?/br> 高悅行略一思索,恍然大悟:“所以說,蕭山行宮的戰場,是你們故意拖著不肯結束的對不對,目的就是為了釣上她更多的籌碼?!?/br> 李弗襄看著她,笑了笑,說:“對,一個人若是想要造反,先決條件就是手里有兵。若是沒有兵,什么也不是?!?/br> 高悅行見他笑,自己也想笑。 可是笑著笑著,她便想到了更復雜的事情。 是啊,自古以來,兵權都是帝王家的忌諱。 襄王李弗襄是武將。 信王李弗遷是文臣。 李弗襄或許能容得下李弗遷。 但若是將來李弗遷登基,必然不可能放過手握軍權的李弗襄。 李弗襄從當年站上戰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此路無可回頭。 日頭斜斜的掛在山上。 很快便被山體擋住了。 高悅行再次感覺到腳下的土地在震,這一次,是非常真切的,令人感到轟隆作響。 驍騎營謹遵襄王的命令,不出任何動靜,將他們所有的兵馬都放進了山。 耳后,靜等了約一個時辰。 他們非常默契地從懷中摸出一塊棉布帕子,浸濕了水,捂在口鼻上。 高悅行不解。 李弗襄說不用她cao心就是不用她cao心,早已經替她準備好了。 棉布帕子折成了三角的形狀,系在頭上,密密實實的捂住了口鼻。 李弗襄說:“這座小峰上,但是溫泉就有數以十計,我離京前,特意向藥奴討了些藥,算準時間,用泉水的溫度激發藥性,其實不用我們動手,他們進山就倒?!?/br> 能不動手就不動手,這是李弗襄身為一軍將領的最高覺悟。 驍騎營的兵個個都成了蒙面俠,在李弗襄的帶領下,沖上了山,先頭進山的那群兵們正好中招,趕上了藥性最烈的時候,一個個暈頭轉向,昏昏欲睡,再叫李弗襄的兵氣勢洶洶的一沖,瞬間散了。 驍騎營沒用多少力氣,就收拾了這幫東西。 帶著俘虜趕路太浪費時間,于是這些人反抗者基地誅殺,投降的則一人一棵樹,倒吊在了樹上。 驍騎營在山上便放出了煙花信號。 蕭山行宮,丁文甫見到了早已約定好的傳訊信號,命所有禁軍盡數出動,不再佯敗。 禁軍,錦衣衛,驍騎營,有這三方兵馬護衛著蕭山行宮,若是還能出什么閃失,他們便可以集體洗洗抹脖子自盡了。 尤其是在早有準備的情況下。 對于他們來說,權當是拉著自己的兵出來活動身手了。 蕭山行宮的戰局,在接受到信號之后,一反常態,禁衛軍和錦衣衛雙側包抄,權力奮戰的情況下,竟然在半個時辰之內,讓對方顯了頹態。 公主李蘭瑤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卻發現魏姑姑早就不見了。 難道是做賊心虛跑了? 李蘭瑤揪住一直在服侍在屋子里的宮女,問道:“誰見著魏姑姑往哪兒去了?” 宮女們面面相覷,有一人站出身,道:“魏姑姑說外面亂,不放心,去等著接娘娘回宮?!?/br> 魏姑姑從來深得賢妃的信任。 闔宮里沒有人會懷疑她說的話。 外面亂,魏姑姑已經跑出去了,再找可就大海撈針了。 李蘭瑤深呼了一口氣,告訴自己,不能慌,一定有辦法,她望了一眼隔壁一直空蕩蕩的屋子,免不了想,若是高悅行在就好了,她一定有辦法。 李蘭瑤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和高悅行在一起的時候,高悅行曾經明里暗里幫她出過多少點子。 只有當這種時候,才能猛然地反應過來。 李蘭瑤忍不住想——如果今天高悅行在,她會怎么做呢? 李弗襄帶兵再次沖進了蕭山行宮。 依然是夜里,他黑色的袍子在風中鼓動著,永遠是最亮眼最意氣風發的存在,畢竟才十七歲的少年人啊。 驍騎營一加進來,漫天漫地的肅殺頓時吞沒了整個行宮。 信王李弗遷不知何時站出來了,他高高地憑欄立著,從他的視角,看到的是更震撼的一幕。 李弗襄就是在前頭飄搖玉墜的那支箭,而他身后的驍騎營舉著火把,聚成了一團耀眼的烈火,像是在托著他一往直前。 他們幾乎要把天地都撕出一個口子。 信王的身后,一個宮女給他披上袍子,說:“殿下,天冷,要珍重自身啊?!?/br> 高處的風太大了。 信王身上的袍子根本披不住,叫風卷落在了地上,他開口,似乎是在自言自語,道:“珍重自身有什么用呢……” 高悅行感覺到馬停了下來。 隨即,李弗襄單手攬著她的腰,將她放在了蕭山行宮的殿前。 李弗襄自己沒下馬,甚至沒停下,他人已經掠了過去,卻在一片兵戈的火影中回頭,將聲音穩穩地送回來——“我還要去處理些雜事,就不帶你了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