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殿下少年時(重生) 第44節
李弗襄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響, 不然驚醒了許昭儀, 又要攆他出去。 但是淺眠的許昭儀,早在他敲窗時,便已經驚醒了,她裝不知道,閉眼等了將近半個時辰,見李弗襄往床上一趴,枕著她的被角,輕輕靠在她身邊,一直沒有自覺離開的意思,只好無奈睜開眼。 李弗襄叫了一聲:“娘親?!?/br> 不錯,他會主動叫人了。 許昭儀摸了摸他的小臉,今天破例地沒有趕他走,她攬著李弗襄的肩,讓他靠得更近了一些,說:“你名字里有個襄,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李弗襄搖頭。 “往西邊去,有個地方叫襄城,那是你娘親出生的地方……那個時候,你娘親騎著最烈的馬,揚鞭在大漠里追最美的落日。你沒見過吧?!?/br> “我當奴隸的時候,就發誓,我要跟她一輩子,可是她告訴我,人總是要散的,讓我不要太執著。在宮里的時候,她替我選了一樁婚事,對方是個小將軍,品行好,模樣也好,關鍵是,我嫁了他,便可以回自由自在的襄城了?!?/br> “你娘親一直以為我愛襄城,其實,失去了她的襄城,我不愿意再回去了?!?/br> 許昭儀問李弗襄:“你會一直記住我嗎?” 李弗襄難過地說:“會的?!?/br> 許昭儀便笑:“只要你記著我,我就不會死,你活多久,我活多久,好孩子,我的乖乖兒,不要難過?!?/br> 高悅行背過身去,用帕子拭去眼淚。 許昭儀死在暮春時節。 差不多是和李弗宥前后腳。 李弗宥的七七才過,許昭儀便隨之而去了。 李弗襄第一次嘗到這世間死別的滋味,鈍痛來得悠遠綿長,在思念中不斷滋生,他漸漸意識到,死亡就是永別。 他終此一生,都再也見不到那個同齡的玩伴和溫柔的女人了。 此后十年,二十年,幾十年,只要他不死,就要時時憶起這份痛。 李弗宥的死,令皇帝心里的警惕又加了一層。 他覺得李弗襄身邊一個丁文甫還不夠,于是又從錦衣衛中,抽了幾位釘子,都是高手中的高手,隱藏暗處,如影隨形地護衛著李弗襄的安全。 宮里接連料理了兩樁喪事,這還不算完。 第三樁喪事,在入夏后。 三皇子死了。 高悅行心里犯迷糊了,此前不是說三皇子失蹤了嗎? 但是消息傳來的當天,李弗逑的尸身可是光明正大從景門宮里抬出來的,據說惠太妃嚇得差點當場厥過去。 相較而言,他的喪事便低調的多,由于他之前的存在感實在太高了,于是史官只能潦草填一筆,免得民間那些野史胡亂猜測,李弗逑的名字雖然在皇陵內掛上了號,但他的尸身卻只用草席卷了,隨意埋在了荒山野嶺。 高悅行直覺他失蹤的這小半年,應該發生了一些事情。 但她無從得知內情,只好暫時作罷。 李弗襄拜在柳太傅門下已經快一年了。 柳太傅的一雙眼睛多精明,日久相處中,他總能摸清這個孩子的秉性。 李弗襄囚在小南閣那十年里,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最高明的求生技巧——躲藏。 不僅要把人藏起來,心也要一并跟著藏起來。 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別人的,他心里分得很清楚。 啞姑在他小時候,隨口給講的故事讓他的意識有了些許偏差。他想要一位娘子,以為這世上人人都有,天定的因緣,不必自己去尋,只要乖乖地等著,等到了時候,老天自會把他的娘子送到面前。 是以,他在筑建心防的時候,提前預留了一個位置給他命定的娘子。 高悅行出現的時候,只要輕輕一敲門,即可。 李弗襄至今仍躲藏著。 柳太傅時常嘆氣,到底什么時候才能見到利劍出鞘呢? 世上,除了高悅行,再沒有人能觸碰到他深藏在身體里的痛處。 除了高悅行,再沒有人能撫慰他的傷疤。 高悅行一直記著奚衡的那句等他回來再議,所以她一直等啊等,她不要再做大小姐了,她不想在高門大院里等死,哪怕是離經叛道,她也要盡力一試??赊珊馐冀K沒有回來。 高悅行一邊陪著李弗襄有一天沒一天的混日子,一邊等。 等到了冬月,等到了來年春。 奚衡好似遁地了一般,一點消息也沒有。 別是偷偷躲起來生孩子了吧! 八歲的高悅行在演武場滾了一身泥,很是不拘小節地爬上馬,望著云淡天高,心里愁思亂飛。 十二歲的李弗襄終于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娘子不是人人都有。 高悅行也不是命定了要嫁給她。 這世道,想娶個媳婦可不容易。 與其討好媳婦本人,還不直接如討好未來的老丈人來的有用。 萬一將來高景不同意將女兒嫁給他呢? 可惜他沒什么機會見高景。 李弗襄生怕累著自己的小紅馬似的,一步也不肯多跑,只沿著馬場慢慢溜達,遠遠看見高悅行在馬上瘋累了,鄭彥極其狗腿地跑上去替她牽馬,還給她遞香甜可口的梨子。 煩死了。 鄭千業還故意笑嘻嘻地來戳他痛處:“咦,怎么高姑娘不跟你一塊玩啦?” 李弗襄自以為藏得很深的城府瞞不過這些老狐貍的眼睛,鄭千業覺得他機靈得可愛,越看越喜歡,如果能帶在自己身邊就好了,可惜皇帝不會允。 他偶爾會與李弗襄講一些早年戰場上的經歷,李弗襄愛聽這些,但他每次講得都不多,因為他深諳釣魚之道,只有吊一點李弗襄的胃口,孩子才會繼續和他親近。 李弗襄將馬牽回了馬廄,然后小尾巴似的跟在鄭千業身后。 鄭千業微微一笑,帶著他坐在涼棚下,也遞了他一只梨子:“今年的第一批梨子,你先嘗個鮮好不好?” 李弗襄手里捧著梨,卻不吃,問:“您上次講到狐胡鐵水崖截殺糧草,后來呢?” 鄭千業:“后來啊——” 那邊高悅行一見鄭千業要講故事了,立刻甩掉鄭彥沖了過來,往李弗襄身邊一坐,捅了捅他:“你往那邊點,擠擠?!?/br> 兩個孩子共用一張席子當然會擠。 李弗襄便挪點。 他每忍氣吞聲挪一寸,她必要得寸進尺擠一寸。 明明就是故意在欺負他。 李弗襄別的長處不顯,唯獨能忍。 心里委屈哭了臉上也不露山水。 高悅行自己欺負完,自己又心疼,于是蹭了蹭李弗襄的手,又把他拉回來坐好,在他耳邊輕聲道:“聽完故事我們會乾清殿,啞姑說今天做梅花酥呢?!?/br> 高悅行被風撩亂了的發,從他的耳根處擦過,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好像連帶著他的心也一起癢了。 李弗襄幾不可查的一點頭,高悅行立刻開心地笑了。 鄭千業講著曾經戰場上的驚心動魄,刻意抹去了些殘忍,卻把謀略詳細講解。李弗襄聽得入迷,高悅行聽得入睡。 高悅行把頭輕輕靠在了李弗襄的肩上。 李弗襄一動也不敢動。 漸漸長大的高悅行,頭發上不在只用簡單的彩繩和流蘇,今天她簪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絨花,明艷大方色澤鮮嫩的花配著嬌翠欲滴的葉子,陽光下,當真有一種花開的錯覺。 花兒做的真好。 宮里女孩只有公主和高悅行,春時新制的宮花,可不是緊著她們挑。 李弗襄今日終于聽完了鐵水崖劫殺一役,意猶未盡,可鄭千業不肯再講了,他推醒高悅行,準備帶人回宮吃點心去。 高悅行眼睛還沒完全睜開呢,就本能地跟著他。 等到走出一段距離,徹底清醒,高悅行望著前面已高出她一個頭的身影,忽然驚覺——時間好快??! 一年多的時光,已不知不覺流逝在安逸中。 到了明年的這個時候,她就九歲了。 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她記得九歲生日那年,她在高府,好多好多人來慶賀她的生辰,送了許多賀禮,從那以后,她幾乎再也沒進過宮門,也再也沒見過李弗襄。 她高高興興,無憂無慮地在深閨里天真了很多年。 事情還沒完呢,尤剩了最后一小段路程。 高悅行想著想著,困意全無。 在她九歲生日之前,到底還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回到乾清宮的時候,距離晚膳還有一段時間。啞姑蒸好了梅花糕卻不拿給他們吃,她要先考校李弗襄今日的功課。 李弗襄雙手捂住自己的腦袋。 啞姑拿下他的手,嚴肅道:“你能站在陽光下,是很多人用生命在背后推著你,你要活得像個人?!?/br> 李弗襄還是能聽進啞姑的勸的,他聽話,但是他就是很不喜歡那些詰屈聱牙的文章,不過,他仗著頭腦靈便,也勉勉強強過關了。 啞姑這才端了蒸籠上的點心。 兩個孩子一起歡天喜地的吃吃吃吃。李弗襄吃到第三塊的時候,暖閣明黃的帳一掀,走出來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子,她的打扮與宮中略有不同,不穿宮衫,不飾朱翠,而是一身簡樸的棉布衣裙。她站到李弗襄面前,靜靜地盯著他,一句話不說,李弗襄乖乖放下了第四塊點心糕子。 兩年前鄭家請了藥谷谷主給李弗襄看病,藥谷谷主離去之前,留了他的徒弟藥奴在宮中。 藥奴不錯眼兒地盯著李弗襄,衣食住行都要管,李弗襄被管得頭大,高悅行卻是得了意,方便了她于醫術上的隨時請教。 藥奴jiejie從不吝嗇于傳授,見高悅行肯學,便待她如自己谷中弟子一般,盡心盡力地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