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8節
書迷正在閱讀:第十三月、表姑娘她超甜、意外和敵國太子有了崽崽后、黎明沉眠[星際]、公主她總想和離(重生)、驚鵲、修界茶藝之爭、不要碰我的兔尾巴、戰死后我成了女裝大佬[星際]、重生團寵:小嬌妻又被扒馬甲了
“東風公社的條件跟咱們差不離。專家到底對哪里不滿意呢?”項英雄被這事鬧得吃飯都不香了,放下窩頭說,“支書去公社打聽情況了,但是在家的干部也不能干等著。小宋同志,你比我們都有見識,你說為了迎接考察,我們隊里還需要做些什么準備?” 宋恂自打進來就在掂量這個養豬場的事,想法確實有一些,但他還得先確定幾個細節。 “咱們隊里現有養豬場占地多大?能養多少頭豬?” 貧協主席于滿倉是負責看管養豬場的,驕傲地答:“不到一畝地,養了三百多頭?!?/br> 這個養豬規模,在他們這樣的漁業大隊絕對是蝎子粑粑獨一份兒的! “每頭豬每天的食量是多少,您計算過嗎?” “你算是問對人了!”于滿倉還真知道,“小豬仔一兩斤吧,大的和哺乳的就說不準了,三斤五斤的都有?!?/br> 宋恂咽下一口窩頭,給他們報數:“也就是說,想要達到萬頭養豬場的規模,光是土地,就要預留至少三十畝。豬飼料暫時按照每頭豬三斤計算,每天至少要消耗三萬斤?!?/br> 大隊會計放下飯碗,拿起鉛筆和筆記本唰唰記錄下來,嘴上也不閑著。 “土地咱們有,北面有片鹽堿地,種啥荒啥,正好拿來蓋養豬場,四五十畝肯定有了?!?/br> 宋恂搖頭:“三十畝是按照人工喂養計算的。既然要養上萬頭豬,總不能還依靠煮豬食,打豬草喂食。所以加工飼料的設備就是主要機械設備?!?/br> 于滿倉呲著缺了半顆的門牙笑道:“這就是農機所要cao心的事了,咱們又不懂?!?/br> “但隊里需要給機械設備預留位置?!彼吴贸雠R出門時揣上的那張報紙,“這上面有一篇報道,介紹了湖南某機械廠生產的一款新型飼料粉碎機,每小時可以粉碎粗料六百斤?!?/br> “假設養豬場是使用這種最新粉碎機的,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時計算,至少需要五臺這樣的粉碎機才能滿足上萬頭豬的飼料供應?!?/br> 屋里的幾個干部都停下吃飯的動作,眼巴巴地聽他分析。 他們之前想的是怎么給豬上膘,怎么先下手為強讓專家來考察,怎么招待專家。 關于養豬場的建設細節,沒人想過。 就像隊長說的,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誰也不知道什么是機械化。 “喂豬用的菜葉和根塊需要清洗、切碎,這么大的工程,必然也得使用機器。如果有沖洗機和切菜機的話,應該會用上?!?/br> 宋恂對于怎么養豬不甚清楚,只能從cao作流程上做推測。 “另外,要傳輸這么多飼料,皮帶輸送器、卡車、拖拉機也是必不可少的?!?/br> “飲水和糞便處理暫且不談。光是每天三萬斤飼料的存儲,原料的存儲,以及為這些設備修建的廠房,就要占用大量土地。也許比豬還占地方,四五十畝地未必夠用?!?/br> 宋恂端起茶缸喝了口水,三兩口把剩下的窩頭吃了。 干部們眼睛里異彩連連,其他東西他們不懂,但是卡車和拖拉機他們知道呀! 隊里早就想買了! 見大家還在等著他繼續往下說,宋恂搖頭道:“我對農用機械不是很懂,暫時只能想到這些?!?/br> 項隊長摩挲著煙袋鍋子,心想,安置這些設備確實麻煩,但那是農機所要考慮的事,他們只要把空地準備充足就行。 正在心里盤算著,卻聽宋恂又開口了。 “機械設備不需要隊里cao心,土地也不難解決。但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咱們這里還沒有通電……” 第7章 按照宋恂的想法,瑤水大隊連電都沒通,想要引進這么大規模的機械化養豬場,純屬無稽之談。 當然,也不是不能用柴油發電機,但他們并不是農機所的唯一選擇。 這里沒通電,人家可以選擇其他通了電的生產隊,沒必要額外增加柴油成本。 至于他為什么不在最開始就提醒大家電力問題,實在是無奈之舉。 一方面他要解釋清楚電力對于機械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他需要利用這個機會,讓大家對他有一個具體認知,以便快速融入當地生活。 于滿倉不怎么在意地揮揮手說:“小宋同志,你還是不了解咱們農村的情況。除非農科院想把養豬場建在公社,不然,像咱們這樣的生產隊,都是沒通電的?!?/br> 他們還指望,通過修建這個養豬場,讓公社供電所給隊里拉電線呢。 到時候養豬場有了,電燈有了,連卡車和拖拉機也有了。 那可真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項英雄接話道:“其實,也有通電的。不過人家跟咱這種半漁半農的生產隊不一樣,耕的都是肥田,哪里舍得拿出那么大一片地蓋豬圈哩!” 這些年“以糧為綱”,水產啊豬啊什么的,都得給糧食讓路。 一些像他們這樣的漁業生產隊,早就響應號召圍海造田了。 所以,那些有肥田的生產隊,絕不可能為了辦養豬場,把耕地讓出來。 哪怕隊里同意,縣里也不會同意。 宋恂確實對農村不了解,所以他說了對機械化的推測后,就自動閉了嘴。 聽他們商量了半天,仍是沒什么具體舉措,便起身告辭了。 鄭鐵奎跟了出來,打算送他回大瓦房。 宋恂擺手讓他回去。 大白天的,他認識路,有啥可送的。 “哈哈,我不樂意在里面呆著?!编嶈F奎推著宋恂往前走,“整天為了一個弄不到手的養豬場開會,讓人跟著上火!” 宋恂瞥他一眼,見他不像是開玩笑,便頗覺奇怪地問:“我看大家的熱情都挺高的,你怎么還唱上反調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件事能辦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為了化工廠,也得試試呀!” 怎么又冒出一個化工廠? 鄭鐵奎笑著跟他解釋:“我們管各家的茅房叫化工廠,漚出來的肥就是化肥,嘿嘿。大家這么熱心蓋這個萬頭養豬場,也是看中了那數不盡的糞肥,糞肥對莊稼太重要了?!?/br> 腦內已經有了具體畫面的宋恂:“……” 不能想。 他失笑道:“還挺貼切的。不過,隊里不是已經有個養豬場了嘛,三百多頭豬的‘化肥’,還不夠用的?” “嗐,差得遠呢!養豬場的豬糞不夠,我們就得用小魚小蝦漚肥,或者去公社和縣城買肥,反正那邊地少人多。那些大單位的廁所,早被各生產隊瓜分了。我們項隊長給隊里撈到了公社大院和小學的廁所。就這樣,肥還不夠呢!” 宋恂玩笑道:“那項隊長在公社的茬子還挺硬的?!?/br> 一個公社有十來個生產隊,“化肥”這么搶手,項英雄還能給隊里爭到公社大院的廁所。 可見,項英雄能在瑤水大隊說一不二,不是沒有原因的。 兩人進行著一場氣味很沖的談話,剛繞過補網隊所在的一片沙灘,宋恂就被身邊人撞了下胳膊。 “有人喊你呢!”鄭鐵奎向斜后方示意。 宋恂意外地回頭看去,卻見一個系著圍裙的麻花辮姑娘氣喘吁吁地追了過來。 “你是宋恂嗎?”麻花辮在他們跟前站定,小心翼翼地問。 宋恂點頭:“你好?!?/br> “宋恂哥!好久沒見了,還記得我嗎?” 宋恂:“你是?” 他還真不記得自己在這邊有很久沒見的熟人。 麻花辮見他眼里滿是陌生和疑惑,趕緊把套袖和竹斗笠脫下來。 “這樣呢?想起來了嗎?”話里還帶著點嗔怪。 宋恂無語:“……” 他很想說,同志,你還是自報家門吧。 不過礙于對方是女同志,他忍住了。 一旁的鄭鐵奎幫他解圍,主動介紹:“這是從北京來的知青,李英英。李知青來插隊以后在隊里人緣很好,大家都樂意幫她干活?!?/br> 李英英像是沒聽出這話里暗含的譏誚,沖他笑了笑:“鐵奎同志也幫我鋤過草,我心里都記著大家對我的好呢!” 鄭鐵奎嘴唇翕動了一下,不再跟她說話。 他對李英英的感覺很復雜。 說她好吧,她干活慢,還總讓隊里的小伙子們幫忙。 說她壞吧,人家一直都大大方方的,有人幫著干活,她從不推辭,但也沒像某些知青似的,為了找個長期糧票,就跟社員談對象,甚至結婚。 他也去幫著干過活,獻過殷勤。不過,除了聽到好幾籮筐的感激話漂亮話,啥也沒得著。 他不是傻子,看明白這姑娘不想在農村找對象,也就不再往前湊了。 不過,他不往前湊,自然有其他人樂意幫忙。 去年,不知她走了誰的門路,被調去了補網隊,除了搶收時,如今已經很少下地了。 宋恂正在努力從記憶里尋找李英英這個人。 他上初中前在北京生活過,對方很可能是他的同學、鄰居或父母朋友家的孩子。 但是,讓他將面前的成年人跟記憶中的小孩子對上號,實屬難為人了。 李英英嗔怒似的揶揄:“你忘啦?那會兒咱們兩家在大院里住得不遠,我媽去幫孟阿姨量尺寸做衣裳的時候,經常帶著我。你怕我打擾大人談事情,就總是給我塞零嘴,帶我去院子里玩?!?/br> 提起做衣裳的事,宋恂有了些印象。 他媽年輕時,有段時間確實特別愛做衣裳,家里經常來一些阿姨,跟她商量衣裳料子和款式什么的。 他有時會被抓壯丁,替她招待那些阿姨帶來的孩子。 可是,他那會兒正是上房揭瓦的年紀,大院里一群小子勾著他出去瘋,他哪有心思帶著小屁孩過家家。 于是,就挺大方地把零嘴分享給他們,堵住這些孩子的嘴,讓他們自己玩去。 “那咱們確實很久沒見了,那時你還在上小學吧?一晃都這么大了?!?/br> 宋恂當年也只是小學生而已,李英英看上去沒比他小多少,應該就是被他用零食堵過嘴的其中一個孩子。 想到這里,他其實是有些困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