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75節
沈夏來和舍友李麗學了織毛衣的手藝。李麗手巧的很,會不少織毛衣的針法。她人也大方,見沈夏來想學,便毫不藏私的全教給了她。 有著織毛衣的經驗bbzl,沈夏來和袁老師的夫人很有話題可聊。她甚至還教給了師母幾樣針法。 袁和的妻子沈玉也很喜歡沈夏來。雖然她的丈夫是大學老師,還是作家,翻譯家。但她自己其實連高中都沒有讀過。 袁和的學生同事朋友時常會來家里做客。但是他們說的一些話題,沈玉雖在丈夫的耳濡目染之下,不至于完全聽不懂,但她是真的不太感興趣。 現在來了一個可以和她聊得來的老袁學生,沈玉高興的很。 倆人從織毛衣聊到了縫紉做衣服,從縫紉做衣服聊到了發型發飾,又從發型發飾聊到了烹飪做飯。 既然聊到了做飯的話題,眼看著時間馬上到十一點半。沈玉立刻提出,讓沈夏來和陸江南今天中午在他們家里吃午飯。 沈夏來覺得太打擾老師了,自然推拒一番。 但見師母態度堅決,而且還直接去了書房,將這件事通知了袁老師和陸江南。 沈夏來便主動去廚房幫師母打下手。 見師母說準備做面條,還取了一小塊rou準備做鹵子。 沈夏來自告奮勇的說:“師母,要不今兒這頓午飯我來做吧。我和陸江南學了做炸醬面的手藝。味道還不錯,正好您和老師也可以嘗嘗?!?/br> 沈玉一聽有些驚訝:“小沈你還會做炸醬面呢,那你可要教教我。你不知道,你們袁老師就愛吃面,恨不得一天三頓都是面食。尤其是面條,每天中午,必須吃面條?!?/br> 沈玉一邊說著,一邊從面缸里舀出兩碗面來。 “可這做面條,總得搭配鹵子吃。我會的不多,也只能翻來覆去的給你們袁老師做。什么蔥醋的,西紅柿雞蛋的,小炒rou的,土豆丁兒的……他沒吃膩,我都吃膩了。像是這炸醬面,我也和人學著做過,但總感覺不對味兒。既然小沈你和你對象學了地道的,那正好指點指點我?!?/br> “師母,指點可談不上,像您這樣做飯的老手,肯定一看就會了?!?/br> 中午吃飯時,家里只有袁老師夫妻和沈夏來陸江南四個人。 袁老師的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成家了。一個在區政府上班,另一個則在部隊當兵。 聽師母說她大兒子雖離得近,但工作忙碌。夫妻倆和小孫女也只有周末才會來一趟。 本來今兒也該來,但是小孫女想去動物園玩。兒子兒媳夫妻倆便說白天領著孩子去動物園。晚上再來家里吃飯。 至于小兒子夫妻,更是遠在部隊。沒有探親假等閑是回不來的。 袁老師得知拌面的醬是沈夏來做的。嘗了一口,說:“這味兒可真地道?!?/br> 沈夏來笑著說:“老師,我這也是和陸江南學的,也只學了七八分。老師您若覺得好吃,下次讓陸江南來給您做?!?/br> “這七八分都足夠好吃了。對了,小陸,聽夏來同學說你家里是首都的,那你這炸醬面的手藝想必是和家里人學的吧?” 陸江南點點頭:“我是和我媽還有我奶奶學的bbzl?!?/br> 當初爺爺生病的時候,奶奶年邁,爸媽又都在上班,組織上特意安排了人來照顧爺爺。 其實之前爺爺奶奶退休時組織就要安排人照顧他們,被爺爺奶奶拒絕了。 陸江南奶奶和mama就是從那位照顧爺爺的阿姨手里學到了做炸醬面的法子。 陸江南后來又從她們手里把這個做法學了過來。 不過自小陸江南爺爺奶奶爸爸mama甚至哥哥jiejie都不許他在外面隨便說家里的情況。 陸江南長大之后也明白為什么,所以他說起家里的事,也多會說一些平時生活中的事情。很少會提及家人們的工作。 吃了飯沈夏來和陸江南要幫忙收拾碗筷。 沈玉怎么會讓客人做這些,催陸江南繼續去書房和袁和聊他們俄國文學蘇聯文學。 沈玉則把碗筷放廚房里,然后倒了些茶。端了兩杯去書房拿給丈夫和陸江南。 剩下兩杯是她和沈夏來喝,兩人喝著茶,又繼續聊了起來。 袁老師與陸江南倆人愛好相同,從上午九點多,一直聊到了下午五點,這才依依不舍的結束了話題。 就連師母沈玉都說,好久沒見到和袁老師這么聊得來的人了。 沈夏來心里也高興的很。哪怕袁老師無法給陸江南提供什么工作上的幫助。但是在寫作上也能指導指導陸江南。 而且對陸江南來說,可以遇到一個這么聊得來的前輩,也一定很開心。 果不其然,沈夏來和陸江南從袁老師家里告辭離開后。陸江南一路上都在和沈夏來感慨袁老師是一個多么博學的人。 沈夏來之前寫信給陸江南,說他可以拿不太懂的問題來請教袁老師。陸江南翻著他的筆記,做出了整理。 困擾他的這些問題,袁老師都給出了解答,還借給陸江南好幾本書。 陸江南牽著沈夏來的手,他也聽袁老師說了。 其實之前夏來就不止一次的在他面前提過陸江南。這次沈夏來又一次的提起,袁老師這才起了見一見陸江南的心思。 對夏來做的這些事情,陸江南心里又是感動又是感激。 他想說聲謝謝,但夏來說得對,以他們兩人的關系,又何必謝來謝去,太生分了。 他緊緊握著沈夏來的手,說:“夏來,有你真好?!?/br> 過了沒多久,陳千聲找到了沈夏來:“沈夏來,你之前不是一直在打聽有沒有人快退休了,要找人接班嗎?最近我聽說了一個?!?/br> 沈夏來有些好奇:“什么工作,說來聽聽?!?/br> 其實最近有不少同學告訴沈夏來一些他們知道的,可以接班的工作。但是想要工作的人很多,競爭實在有些激烈。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四個孩子,沈夏來見過的獨生子只有她的好朋友陳悅一人,其他都是家里好幾個。 即便父母都是雙職工的家庭,也只有兩個孩子可以接班,那剩下的該怎么辦?自然就得多想辦法。 寧安畢竟是市里,價格比縣里貴了不是一點半點,是大bbzl哥當時花的三倍甚至四倍。 這么多的錢,還不一定能爭取到,沈夏來都有些死心了。 有的工作,就是想辦法給大姐爭取到,大姐也不可能湊得出這么多錢來。即便湊到了,想要還,一個月還十塊,少則十二三年,多則十五六年,很不劃算。 至于陸江南,這份錢他倒是拿的出來,隨著他們兩人關系越來越近,陸江南存款這些也都不瞞著沈夏來。但還是那句話,這份錢花的不劃算。 以現在人們的看法,一千五兩千,買個寧安市里的鐵飯碗,買個可以干一輩子的工作,自然不虧,但沈夏來知道,九零年后,下崗潮就開始了。 像大哥這種六百塊的,不虧,但上了一千的,就有些多了,哪怕這是寧安的工作。 而且有的工作,在市場經濟后是最早受到沖擊的,比如普通小廠子的工人,百貨大樓的售貨員,他們大多失業的比較早。 沈夏來綜合了同學朋友們的各種介紹,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陸江南的工作,市里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 這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家里兒女都有工作,不需要接他的班。但把工作隨隨便便的賣了,他也不愿意,最后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接他班的人,最起碼得是師范或者高中的文憑,他這個要求挺合理,但一下就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了。 另外,老教師還要求對方性格好,有耐心,對待學生要有責任心。 沈夏來覺得這些陸江南都很符合,唯一讓她有些猶豫的,也還是那一千五百塊。 現在陳千聲學長又介紹了新的工作,沈夏來還是想聽一聽。 陳千聲說:“夏來,我家附近有個照相館,照相館的老師傅其實早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他特別喜歡給人照相。一旦退休后,自己沒有照相機,不能再給人照相,這是他無法接受的事情。所以,他一直拖著不退休?!?/br> “學長的意思是,這位老師傅一心只有攝影,他不退休也是不愿意離開相機,正好陸江南手里有一臺照相機?!?/br> 陳千聲一拍手:“對,我找他打聽過了,只要有人給他一臺照相機,他就把工作讓給對方,當然前提是對方會給人照相。不過,這個照相機他有要求,最好是徠卡,我也不知道這是什么,大概是照相機的牌子吧。哈蘇啥的也可以,最次得是上海牌或者鳳凰牌的?!?/br> 陸江南拿著的照相機正是鳳凰牌的,只是沈夏來聽得有些不解:“學長,據我所知,一臺照相機的價格其實并不是很昂貴,六十到一百元,照相館的老師傅工作這么多年,應該能負擔的起吧?!?/br> 相比于照相機本身,膠片這些后續的花銷反而是比較大的。 陳千聲有些無奈的說:“我不是說了么,這位劉師傅特別愛拍照,他平時的工資都自己買膠片這些,拍照花完了。這不到了退休的年紀了,也沒有什么積蓄,他老婆解放bbzl前就去世了,后來也沒再娶,一輩子無兒無女?!?/br> 沈夏來說:“這位老師傅倒是個癡人?!?/br> “可不是,他到了能退休的年紀,就有人勸他,收一筆錢,找個人把工作接了。這筆錢他也能留著養老不是么。誰想,人家要求就只有一個,給他個照相機。這個要求其實簡單,就像夏來你說的,照相機又不貴。雖然買照相機得有票,但二手的,加個價二百出頭也能買到。但是,劉師傅又說,照相的水平得經過他的考驗?!?/br> 沈夏來說:“劉師傅這要求到也合理,既然要去照相館上班,不會拍照怎么行?!?/br> 陳千聲小聲說:“哪里合理啊,夏來你想想,但凡家里有照相機,本就會拍照的,會是普通家庭的嗎?人家需要照相館這份工作嗎?” “那劉師傅是不是該收個徒弟,手把手親自教?” 陳千聲搖搖頭:“很多人都這么建議,因為劉師傅也沒有妻兒,就他一個人,找個徒弟,手把手教會徒弟手藝,再把工作給他,徒弟將來總會給他養老送終。誰想,劉師傅覺得這沒什么好教的,他甚至不明白為什么有的人,拿著照相機拍出來的照片能那么丑?!?/br> 沈夏來覺得這個劉師傅應該就是那種有攝影天賦的人,不僅有天賦,還熱愛攝影,以此為職業,一輩子都干這行。 也不知道陸江南對這個工作是否感興趣,沈夏來決定先問問他,便說:“學長,多謝你把這事兒告訴我,我回去先問問陸江南,看他怎么想?!?/br> 陸江南沒想過去照相館上班,他倒是對劉師傅的故事很感興趣,想去見一見他,也想看看劉師傅這么多年的攝影作品。 沈夏來說:“照相館不去的話,那小學那份工作呢?你想去嗎?” 陸江南看著沈夏來,有些興奮的說:“夏來,小學我也不去了,我猜測,我可能要被調去縣里工作了?!?/br> “什么?真的假的,到底怎么回事,陸江南,你快給我講講?!?/br> “之前我不是在寧州日報上發表了那篇文章么。夏來你也知道,現在國家一直在提,普及小學教育是農村教育的重點,在農村要盡快的普及小學五年教育。除了國家辦學,現在也在大力的提倡群眾辦學,也就是咱們大隊小學這種?!?/br> 沈夏來點頭:“是,這個我知道?!?/br> “前幾天,有縣里教育局的領導來咱們大隊,視察了一下咱們大隊小學的情況。還有個領導找我談了談,聽說在市里開會的時候,有教育系統的領導表揚了我的那篇文章?!?/br> 沈夏來有些激動:“真的?陸江南你太厲害了,市里的領導都看到了你的工作成績?!?/br> 陸江南說:“我只是討了個巧,大隊小學辦得比較早。而且大隊里,很多人看在我是沈家未來女婿的份兒上,才會這么支持我。尤其是大隊長,為了這事兒他和我跑了好幾趟公社。大隊里那些不bbzl愿意送孩子上學的人家,他也和我挨家挨戶的去勸。然后,我又寫了稿子,讓大家知道了這件事?!?/br> 沈夏來握著他的手:“那也是你先做了,還這么用心的去做,做的也很好,受到表揚是應該的,應得的。然后呢,縣里教育局的領導還說什么了?” “我聽他的意思,是想把我調去縣里,然后給縣里這么多公社,大隊傳授一些辦小學的經驗。好讓大隊里更多的孩子可以讀書,學知識?!?/br> 沈夏來聽了覺得很好:“你已經在大隊小學做了快一年,在這中間遇到的困難也都一一解決了,如果你被調去縣里負責這個工作,你一定能勝任的?!?/br> 陸江南說:“我也想好好把這事事兒給辦成。夏來,還記得當初,我和你說我想在大隊辦小學,你說的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嗎?” “你是說,我當初問你的,現在在大隊里辦小學,有個很方便的地方,那就是大隊里有下鄉知青。知青們教小學生,綽綽有余。但如果有一天,知青們可以回城了,大隊的學校又該怎么辦呢?” 陸江南點頭:“對,我其實一直在想這事兒,現在的話,我不當老師了,還有別的知青可以當??扇绻鄠兌蓟爻?,又該怎么辦呢?所以,我覺得,學校應該培養本地的老師?!?/br> 沈夏來說:“但是本地的,讀了初中的人并不多?!?/br> 陸江南說:“我現在的想法是,如果沒有知青的話,那也可以讓小學畢業的本地人來教。像咱們大隊里,有的孩子聰明,學得快,我有個學生,去年才入學,現在已經開始學三年級的課程了。只要五年內知青們不全部回城,那就可以給大隊里培養一批小學畢業生。有的孩子家里不供他們讀初中,那他們也可以回小學教書?!?/br> “小學畢業生教小學?會不會有些困難?” “也還好,可以只教到小學三年級,這部分的課程很簡單,對老師的要求并不高。等在大隊小學上完三年級,這個時候孩子們也都十來歲,可以再去公社上學,學完四年級和五年級?!?/br> 陸江南是真正考慮過這些問題的,是希望即便他將來回城了,大隊里的這個學校也能繼續辦下去。 他這個打算是很不錯的,把學生一分為二,簡單的入門階段在大隊小學完成,再難一些的在公社小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