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73節
王小滿嘆口氣:“娘,這些我可不敢指望,就盼著將來有了孩子,孩子能出息一些。等我老了,能像bbzl爹娘似的享享兒女的福,就夠了?!?/br> 臨到傍晚,陸江南提著大包小包的到了沈夏來家里,和沈夏來家人拜了年。 沈夏來大哥沈福來也從縣里回來了,他借的工友們的自行車。 大哥沈福來性格好,能吃苦,工作還沒多長時間,已經處下一些朋友了。 娘做著飯,大嫂打著下手,沈夏來要幫忙,王翠翠說:“二妮,你去陪陪陸知青?!?/br> 說完她又喊沈秋來沈冬來:“三妮四妮,去一趟你大姐家,讓你大姐大姐夫來家里吃飯?!?/br> 晚飯桌上,大哥談起了工作上的事情,沈夏來看大哥洋溢著神采的臉,感覺這個工作真的是找對了。 既不困難,大哥能比較容易的上手,也需要體力,大哥這種能吃苦的反而可以干得很不錯。 祿來也問陸江南一些首都的事情,首都是什么樣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好吃的地方。 陸江南也很有耐心的給他講著,不僅沈祿來愛聽,家里其他人也愛聽。 王翠翠甚至沒忍住問:“小陸知青,你們這些生活在首都的,是不是能常常遇到大領導???” 陸江南笑笑,說:“當然不是,我也沒見過幾次,一次是我小時候,哥哥領著我在公園玩,正好有遇上。還有其他也是差不多,遠遠的看一看?!?/br> “能遠遠看一看就是天大的福氣啦?!?/br> 眾人聽得心里羨慕的很。 一頓飯吃飯,大哥大嫂,大姐大姐夫,還有陸江南,他們的房子都挨的很近,一起離開了。 秋來冬來換上了沈夏來拿回來的衣服,出去找她們的朋友玩了。 沈夏來收拾著行李,她明天就要回學校了。 突然聽得王翠翠一聲嘆息,沈夏來問她:“娘,您這是怎么了,還嘆上氣了?!?/br> 王翠翠說:“沒事兒?!?/br> “娘,有事兒您就說,您如果說沒事兒,我可真當沒事兒,不再問了?!?/br> “你這二妮,唉,真沒什么事兒,我就是有些煩心?!?/br> “現在日子過得也挺好,大嫂人不錯,弟弟meimei們也在念書,您煩心什么呀?” 王翠翠說:“煩心你大姐,她結婚都兩年了,怎么也沒見開懷?!?/br> “娘,您這日子是怎么算的啊,大姐是七二年冬天結婚的,現在才七四年開年,連一年半都沒有,怎么就兩年了。再說大姐不也說了,她想先把欠的錢都還了,再要孩子嘛。大姐大姐夫能干,想來去年年底算工分,大姐大姐夫應該把借得外債還的差不多了?!?/br> “是,錢是還差不多,就是你大姐夫這人,以前沒瞧出來他是個小心眼的。剛才吃飯的時候,你大哥說起他在單位的事兒,你大姐夫就拉著一張臉。后來陸知青說他在首都的事兒,你大姐夫瞧著也不高興?!?/br> 這事兒沈夏來也注意到了,但她也不好說什么。 大哥和陸江南并沒有炫耀的意思,但大姐夫可能聽著心里有落差感。 王翠翠又說:“從你大哥當了工人,你大姐夫bbzl心里就不痛快,覺得老丈人老丈母娘說疼閨女,可真遇著好事了,還是想著兒子?!?/br> 沈夏來聽的有些無語:“大姐夫這人也挺有意思的,他爹娘偏心弟弟,到了咱們家,倒是想讓您和爹對他和對大哥一樣,這怎么可能?您和爹都幫他們蓋了房,還要怎么樣?” 沈夏來在家的時間短,這些事兒王翠翠不說,她還真不知道。 她又說:“再說了,當初月娥嬸子那工作,我是先想到大哥,沒想大姐,主要是普通工人要的錢少,差兩百,這不是小數目。食堂油水大,想去的人多,你沒關系,去了指不定還要受人排擠。不如少些錢,讓大哥去當個木材廠的普通工人?!?/br> “就是,就算你大哥不去,那去的也該是你大姐,怎么也不會是你大姐夫。萬一你大姐夫靠著你的關系,去縣里當了工人,反而心野了,那怎么辦?!?/br> 王翠翠還說了件沈夏來不知道的事兒:“當初你說了這事兒,我和你爹去親戚家借錢,當時時間緊,我們也知道你大姐大姐夫手里沒什么錢,也就沒去你大姐那里。后來錢湊齊了,又趕緊讓你去縣里,把錢給了人家,把這事兒給定下來?!?/br> 沈夏來記得這事兒,當時爹娘真的是怕大哥這個工作給飛走了,一直催沈夏來。 王翠翠繼續說:“當天是陸知青送的你,陸知青回來后和我們說明兒就領你大哥去木材廠,人家能直接安排著你大哥先當學徒工。你大姐夫聽說后,覺得事情定下來了他才知道,我和你爹故意瞞著他瞞著你大姐??晌覀冋娌皇?,是當時太著急,又知道他們沒什么錢?!?/br> “您和爹怎么會有這樣的心思呢。再說了,大姐夫早一天遲一天知道,又有什么區別,難道大哥這工作還能給了他?” 王翠翠說:“這肯定不能,你大姐夫也知道這工作肯定先緊著你大哥,他就是看著眼紅。畢竟他也能吃苦,也不比你大哥差什么?!?/br> 沈夏來說:“說個難聽的,大哥有了工作,掙了工資,十塊里總會給家里花一塊兩塊。就是現在,大哥每個月拿一部分錢還債,剩下的不也是娘和大嫂一人一半,他自己是一分都不留。我也想大姐過得好,但只有一個工作,那還是大哥先去。然后再留意有沒有其他的,比如紡織廠這些有沒有適合大姐的機會?!?/br> 但是大姐夫?沈夏來真沒想過要怎么照應他。 祿來他們只要沈夏來盯著,最起碼能念完初中,再念個高中或者中專,以后憑本事自己找工作不成問題。 家里也就大哥大姐只讀了小學,如果打聽到紡織廠食品廠這些地方有人退休,有接班的名額。大姐能和大哥似的花錢當個工人,雖一輩子大富大貴難,但普普通通,安安穩穩的也挺好。 王翠翠沒想沈夏來還有這樣的打算,握著沈夏來的手,說:“二妮,家里真是讓bbzl你cao心了?!?/br> 沈夏來倒也不覺得多cao心,這就是順便打聽的事兒。 本來她就在幫陸江南打聽,說不準就有不適合陸江南但適合大姐的工作呢。 如果能成,也是大姐想法子湊這份錢,如果不成,那就以后再看。 不過沈夏來還是和王翠翠說:“娘,這樣的機會少,還不知能不能遇上呢,您也別說出去?!?/br> 王翠翠點點頭:“娘知道,要是你大姐也能和你大哥似的有這么好的命,就好了?!?/br> 第73章 沈夏來要開學了,有了陸江南拿回來的自行車,她可以自己騎車去縣里,再坐車去市里。 但陸江南非要送她,最后兩人只能騎著自行車,并排走著。 到了縣里,陸江南又說:“夏來,你這輛自行車放學校就好,回來時還是我來縣里汽車站接你?!?/br> 沈夏來也知道陸江南是想他們兩人可以多相處一些時間,畢竟上個學期她幾乎是兩周才回家一次,也都是周六下午回來,周日下午趕回學校。 對沈夏來陸江南來說,從縣里到大隊的這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是難得的獨屬于兩人的相處時光。 等回了學校,沈夏來幾個和她一樣不在寧安市里的舍友們都到了。 許培是女知青,過年回了一趟家,還給沈夏來他們拿了一些她家當地的特產。 開學后,天慢慢暖和了起來,隨著課程的深入,沈夏來需要花費的功夫也越來越多。 她是同學里難得的每門課都很優秀的,不過因為他們這個專業并不怎么受人待見的緣故,沈夏來也不像其他專業的優秀學生,可以在學校里有不低的知名度。 每當說起沈夏來,人們先想到的都是,大一那個長得很標致的女同學。再說起她的專業,總要有些可惜的嘆一句,怎么不換個專業。 有些和沈夏來關系相處的很好的朋好,甚至直接勸過沈夏來,別學外語,改學其他。 不過他們見沈夏來態度堅定,又知道她家里根正苗紅,學習成績也很好,是真的在語言上有些天賦,也就沒再勸她。 沈夏來的幾個老師,也都很喜歡她。沈夏來學得認真不說,還學得很快,老師們也會給她另外開開小灶,做一做提升。 甚至其中一位教英語的老師,甚至和沈夏來說,等她大學畢業,完全可以留在學校教書育人。至于‘社來社去’的規定,也能把沈夏來檔案先調回公社,再從公社調回學校。 沈夏來還真沒想過這條路,但老師的這話,是對沈夏來成績的肯定,他是看重沈夏來的天賦,這才對一個大一學生就提出這個建議。 老師的建議也能讓沈夏來將來畢業后多一個選擇。 轉眼,五月份到了,天也熱了起來。 沈夏來捧著報紙在食堂看,陳千聲路過時,沒忍住停下來問了句:“沈夏來,你這是在看什么新聞啊,看得這么認真?” 沈夏來身邊坐著的許培沒忍住說:“她哪里是在看bbzl新聞啊,夏來明明是看她對象看得入神呢?!?/br> 陳千聲聞言更有興趣了:“怎么?陸江南又發表文章了?可不對啊,如果是這樣,那沈夏來只能看到陸江南的文章,名字,怎么能看到人???” 陳千聲當初幫過沈夏來的忙,陸江南手里文學系的課本都是陳千聲牽線搭橋才買到的。 后來沈夏來陸江南兩人還一起請陳千聲吃了飯,陳千聲也知道了陸江南不僅喜歡文學,還在報紙上發表過一些文章,有一些名氣。 李麗說:“之前陸江南的文章都只是文章,現在他的文章還配了照片。夏來這不就看入迷了么?” 沈夏來聽他們左一句右一句的打趣,說:“我真的只是在看文章,照片都是一掃而過的?!?/br> 陳千聲低頭看向沈夏來手里的報紙,有些意外說:“寧州日報?這可是咱們寧州省里最大最好的報紙。這上面刊登的文章一般都是有點水平的,陸江南真是越來越厲害了?!?/br> 沈夏來也有些自豪:“是,他這篇文章寫的是真好,有實有據有感情,能被寧州日報刊登也正常?!?/br> 陳千聲說:“那我要好好看看陸江南的這篇文章了?!?/br> 沈夏來把報紙遞給他,陳千聲首先看到的是文章旁邊配的幾張照片。 照片里是小學生們在上課,做勞動的場景。其中兩張照片里的老師正是陸江南。 照片里的陸江南劍眉星目,英俊的很,難怪剛才許培李麗開玩笑說沈夏來看她對象看入迷了。 陳千聲有些意外:“這不是陸江南的文章么,怎么還有記者的配圖?” “不是記者的配圖,這照片是拿陸江南的照相機拍的。陸江南沒出現的那三張照片是陸江南親自拍的,有陸江南的那兩張,是大隊里另一個知青拍的?!?/br> 陳千聲看了沈夏來一眼,心說沒瞧出來陸江南家庭條件這么好,家里居然還有照相機,有照相機不說,居然還同意陸江南就這么從家里拿到鄉下。 不過他沒說出來,而是開始看文章里的內容。 文章講的是陸江南在大隊里辦小學的經歷,他遇到的困難,又怎么去解決的。 在大隊辦小學最大的困難,自然是有的人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讀書。陸江南就一家一家的跑,去說服那些人。 尤其大隊里的女孩,七八歲十來歲的女孩,雖然在地里干不了多少活兒,但在家里,已經可以做簡單的家務,照顧弟妹甚至可以燒火做飯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愿意花費工分送女兒去讀書。 陸江南挨家挨戶的勸,有弟弟meimei需要照顧的,甚至同意jiejie領著弟弟meimei來學校讀書。 如果家里上學的孩子多,三個孩子只收取兩個孩子的學費,五個孩子收取三個孩子的學費。 這樣一來,大隊里老師們能掙到的工分自然會少一些,但是能來上學的孩子們多了起來。 陸江南還在文章里提到了沈夏來,說沈夏來是大隊里bbzl的榜樣,正是沈夏來的存在,讓大隊里的人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即便是女孩,多學習也是沒有壞處的。 文章里還寫了孩子們接受教育后的變化,他們不僅識了字,會算一些算數,更重要的是他們明事理,懂事了許多。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學生們的趣事。 跟著陸江南的文字,就好像自己也變成了一位大隊里的小學老師。 再配上那幾張孩子們認真學習,開心做游戲,辛苦做勞動的照片,確實是讓人心里激動又感動。 陳千聲看完,把報紙還給沈夏來,說:“確實是一篇好文章,有意義的文章?!?/br> 沈夏來與有榮焉:“當然了,我都說了,我是在認真看文章內容,才不是看陸江南的照片?!?/br> 這報紙上的一點兒都不高清的照片有什么好看的?哪里有陸江南本人好看? 雖然,她也看了,但只看了那么幾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