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劇透 第94節
景苑事后其實有將這件事上奏給了皇帝,可惜天子日理萬機,等終于有時間去批閱這份緊急度不高所以被暫且擱置的奏章時,方士們已經把流程推進到了怎么往里面加香料可以使肥皂的氣息更芬芳的環節…… 除了丹宮跟涅宮外,景苑內還留了數名冶監聽候調命。 冶監是負責冶鑄的官吏,這些人本是當初打造馬鐙時,被安排過來的工作人員,如今馬鐙足夠鐵騎營的需要,便慢慢閑置下來,按理而言,這些人應當被調回京中,卻一直沒能等到新的任命。 天子圣明,自然不可能是故意不理,或者將他們忘在了腦后,等任飛鴻過來擔任景丞后,留在此處的冶監們便慢慢能夠確定,皇帝對景苑這邊有著更長遠的安排。 第145章 溫晏然其實是刻意有所忽略,她之所以從來不太關注掌冶署的事情,完全是出于自身的責任心,否則她懷疑自己在看見掌冶署內部設備的第一時間,就得當場卷起袖子積極參與到合金冶煉的工作當中,把昏君的游戲目標順延到下個周目。 被皇帝刻意忽略的結果就是,冶監們即使請了別的外援過去,也沒有引起頂層上司的注意。 任飛鴻固然通曉許多雜學,但對冶煉技術的了解還是太過有限,幸好剛剛在丹宮跟涅宮那邊補充了一波煉丹之事,產生了些許靈感。 她現在已經有了加入別的元素能降低物質熔點的模糊概念——如今冶煉出來的鐵成品大多是含有雜質的生鐵,生鐵堅固,缺陷是質地太脆,為了增加柔韌性,就需要通過退火的技術來降低碳含量,然后再經過反復鍛造,排除雜質,最后便能獲得鋼材。 現在也有匠人開始嘗試,依靠生鐵熔點低的特點,將生鐵放在鍋中,加熱融化,同時不斷攪拌,制作成熟鐵,然后再進行鍛造。 ——若是溫晏然在這里的話,立刻就能意識到,大周的冶鐵技術,正處于從塊煉鐵到炒鋼轉變的階段。 任飛鴻沒有來自現代的科技知識,她只能利用從丹宮那邊獲得的零碎經驗,開始幫著想新思路。 不管是跨煉鐵還是炒鋼,都有耗時久,對工藝要求高的缺陷,任飛鴻知道涅宮中有焦炭,既然玻璃能用焦炭燒,那鐵礦自然也能用,她便出言建議掌冶署中的冶監,可以試試看直接用鍋子煮鐵。 冶監知道任飛鴻隨和,交談時也沒什么顧忌,聞言說笑了一句:“任景丞果然不懂煉鐵之術?!?/br> 任飛鴻笑:“任某確實不懂,我固然喜愛雜學,但世間如陛下那樣的全才之人又有幾位?” 冶監點頭:“雖然單單煮鐵之法并不可行,不過任景丞所言之事,也有值得深思之處?!?/br> 任飛鴻搖頭,謙遜了一句:“此事與任某無關,只是此前恰好在景苑中,見到過一些宮中密藏的煉丹法門而已?!?/br> 冶監愣了一下,隨后露出恍然之色——雖然掌冶署沒聽過宮中有類似的密藏,但連任飛鴻這等深受皇帝信重的臣子都這么說,那自然是確有其事。 值此關鍵時刻,天子本人卻一直沒有回到景苑當中——入冬后,朝廷事情一天比一天多,各地雪災的防治工作,還有過年事宜,都能把溫晏然給牢牢按在京城當中。 * 西雍宮內。 [系統: 由于[*當前內容不予顯示*],開啟[數據投放]模塊。] 溫晏然研究了一會,還是沒能理解這個模塊的含義,她將之歸結為自己穿越前攻略準備不足。 不過若是溫晏然有一雙看透游戲設計的眼的話,就會發現,自己就算做再多攻略也沒有用——這完全是一個首次啟用的、專門針對溫晏然這種實cao型選手的意外事件緊急處理機制。 [數據投放]模塊最開始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給與那些能力不足,沒能走上昏君軌道的玩家一些來自外界的支持。 《君王攻略》中記錄了其它玩家打出的全部游戲記錄,并能夠用這些數據,對溫晏然所在周目產生影響——這就是[數據投放]的含義。 古代天子會受到□□,自身能力是一個方面,若是在位期間頻繁發生天災,世人也會覺得那是因為君主德行不夠。 [數據投放]模塊開啟沒有多久,昭明二年十一月初,大周發生了地動,許多城市出現城墻損毀的情況,其中甚至包括了京師建平。 ——其他玩家在北地安定數值降低后,曾經打出過被烏流部騎兵一路攻至建平的悲催劇情,換在溫晏然這邊,隨著溫鴻等人影響力的降低,北邊的局勢與往日相比,其實也是更為混亂的,烏流部那邊,又因為烏格奇的暴斃而陷入了分裂,族中部分精壯有意南上,《昏君攻略》希望通過[數據投放]來增強這部分騎兵不被發現跟攔截的可能性,若是他們能進入大周腹地進行驚擾,皇帝的威望必定會因此降低。 宮苑內,溫晏然不緊不慢地合上奏折。 市監那邊已經把城內的情形報告上來,地動之后,大周城墻出現了多出坍塌破損情況,北城門更是整個被埋了起來——作為京師,建平各個方向的出入口都特意做成了甕城的結構,方便防御,然而到了要修理的時候,麻煩也是加倍的。 除了城門跟城墻之外,城內的部分民宅,以至于皇城區域內的一些建筑,也都出現了損傷。 這絕對是一個大問題。 修繕城池需要大量錢財,而且過不多久,就又到了各地官吏,邊部首領派人入京朝賀的時間,建平這邊總不能展示破舊的都城給他們看。 工部那邊初步給出了方案,大型城市的修理時間是按照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像建平,當年就是征發了十萬民役,花費了四年時間精心修建而出,如今城內已經住上了人,施工不便,如今派人修補城墻,工程量縱然沒那么大,也不會少到哪里去。 反倒是城外的桂瑤兩宮,因為是新修建的,沒有因為地動而受損,給溫晏然保留了一點植物跟礦物的可尋找方向。 溫晏然了解了地動的情況后,很快做出了安排:“今年的大朝會便改在桂宮舉行,如今前朝殿宇多有損傷,再把西雍宮后面那塊地方的宮苑清出一部分來,騰作辦公場所?!?/br> 有大臣小心諫言:“西雍宮之后乃是內宮所在……” 溫晏然笑:“從權之計而已,縱然是內宮,又何妨礙?” 那位大臣聞言,向前微微行禮:“微臣多謝陛下寬仁?!?/br> 建平城建損毀嚴重,亟需朝廷處置,至于在哪辦公,不過小事而已,哪怕天子威信沒現在那么高,當臣子的也不會在這些問題上跟皇帝扯皮。 溫晏然:“至于城墻維修,城內房舍重建,便令工部負責?!?/br> 皇帝給的基調沒問題,畢竟少府跟工部一樣,都有修房子的工匠,但前者的服務對象僅限于宮廷相關,至于外朝之事,比如修城墻,都由工部負責。 在確定了之后把工作通通扔給工部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該讓哪位官吏負責牽頭。 大臣有推薦的人選,于是開口:“工部除了黃尚書之外……” 溫晏然笑了笑,悠然道:“不必除了黃尚書之外,建平乃是大周國度,事關重大,就讓黃卿家親自負責?!?/br> “……” 大臣們陷入沉默——多年的同僚經歷足以讓他們對黃許的才能德行有相當全面的了解。 黃許雖不敢怠慢天子的吩咐,奈何他本不是個特別有能耐的人,城墻修繕之事又格外緊要,恐怕當真無法辦妥,大臣們此刻有心從黃許的下屬中推薦人選負責,卻不知該如何勸阻皇帝是好。 王齊師做了一些努力:“黃尚書頗好無為而治,恐怕會為俗物所累?!?/br> 溫晏然自然早就看明白了黃許的本性,然而隨著手中權勢逐漸收攏,她決定開始選擇性擺爛,于是笑道:“黃尚書掌管工部多年,縝密細致,此事唯有讓他親自掌管,朕才能放心?!?/br> 京城正是朝廷的門面,黃許越是修得慢,修得糟糕,越是符合溫晏然的游戲目標。 另一位大臣勸說:“只是近來時氣不好,黃尚書正告病在家,恐怕會耽誤城門修繕?!?/br> 溫晏然聞言,先不問黃許,而是關切了一下城內百姓的情形:“池左丞,冬季天寒,進來太醫署可曾留心城中時疫諸事?” 池儀身為常侍,有資格立于殿上,當下道:“回稟陛下,太醫署已派人在各個里坊出贈藥,去年十月,建平城內因凍病而歿者共有一千三百余,今年則四百六十余人?!?/br> 建平都市圈內的人口超過了四十萬,考慮到這個時代人類的平均壽命,一年有一千多人因為天冷熬不過冬季,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今年溫度明明更低,病歿的人數卻不到原先的四成,可見皇帝之前給太醫署的那些板藍根金銀花的草藥方子確實有效。 ——景苑那邊煉制的藥物本不好久存,太醫署便將一些按天子的話說是“快要過保質期”的藥物分贈給生病的百姓,而在這個年代,像粗制水楊酸這種有效的退燒藥便可以算作神物,可惜如今能用的柳樹皮不多,否則還能再減少一些。 溫晏然微微頷首,重新把注意力轉回到黃許身上。 殿中大臣見狀,一時間也是深感嘆服。 ——也有人希望不要沉迷煉丹煉藥,奈何在皇帝的安排下,太醫署那群人的醫療衛生工作做得實在好,旁人縱然想要指摘,也難找到立得住腳的理由。 “黃卿家身體不適,就派太醫令去瞧瞧,修理城墻耗時長久,也不急在這一兩日,先讓他好好養病,等好了之后,再回來替朕辦事?!?/br> 皇帝的話自然是金口玉言,不容更易,溫晏然態度明確地做了決定,之前出言勸說的大臣總不好直言反駁,紛紛應聲稱是。 議事完畢后,天子并未另召大臣去開小朝會,直接擺駕知邇閣——西雍宮也在地動中受損,雖然情況沒有多嚴重,但房頂上的瓦片必然得換上一批,用來保溫的火墻也需要重新修繕,每日人來人往,難免喧鬧,就暫時移到了旁的完好程度更高的宮苑中。 蔡曲見天子回來,上來稟告:“啟稟陛下,天桴宮那邊剛剛來了人,如今正候在偏殿內?!?/br> 溫晏然微微揚眉,旋即頷首:“叫人過來?!?/br> 宮人令了一位年輕道官過來,對方行過禮,溫晏然便道:“天桴宮情形不好么?” 地動之后,她曾派人去各處詢問情況,當然沒有漏下近在隔壁的溫驚梅,結果他不是讓宮人直接帶話回來,也沒有親自過來,那多半是有點事情要說,自己又脫不開身。 年輕道官恭恭敬敬道:“國師派微臣給陛下請安,此次地動,天桴宮損毀了幾處殿宇,又有幾位小道官不慎被壓斷了腿?!庇值?,“蒙陛下神靈庇佑,小道官們并未有性命之虞,國師必定妥當處置此事,不負陛下圣恩?!?/br> 溫晏然點了點頭:“這些日子,國師自然要格外辛苦一些?!笨闯貎x也在知邇閣,便點了她的名,“若無它事,池常侍就送卿家回去罷?!?/br> 區區送人之事,當然不值得深受皇帝信重的宮中常侍費心,池儀把人帶出殿外后,當即請了幾個太醫直接住在天桴宮內,為傷者看診,又親自過去瞧過情況,督促少府多送謝修繕所需的石料來,并調派了一隊禁軍過去日夜護衛——天桴宮中雖然也有人手防護,但讓禁軍內衛的人馬保衛安全,更能顯出天子的恩德。 今日池儀隨天子在內苑當中,張絡便在外朝行走。 常朝結束后,一群官吏正在部臺中討論皇帝點黃許過去負責修繕城池之事的目的。 單看表面,這個安排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建平城的情況與大周朝廷顏面緊密相連,事關重大,當然應該有工部尚書親自負責,至于黃許本人能力不足這件事,橫豎也怪不到當今皇帝頭上。 有人道:“若是黃尚書無法將事情辦妥,又當如何?” 另一人:“那便會損傷朝廷威儀……” 話未說完,這人自己便笑著停住了——陛下當然不可能故意做出有傷朝廷威儀的事情,自然有著別的目的。 一群人正議論時,忽然瞧見了張絡笑呵呵地自宮道上行過,看方向是往中書省那邊走。 部臺中短暫地沉默了一段時間,有人恍然道:“黃尚書若是辦事不利,自然該由旁人頂上?!?/br> 在場之人多少有點朝政敏銳度,沒詢問既然想讓旁人頂上,皇帝為什么不一開始就點別人的名——很明顯,天子若是直接安排心目中的人選去辦事的話,必定會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 在他們看來,皇帝是打算讓少府負責城池修繕事宜,借此放縱市監攬權。 由于黃許的本事實在不如何,為人又不夠剛硬,內官們無需陷害忠良,正常表現就能將權柄慢慢篡奪過去。 短暫的沉默過后,官吏們換了話題,不過最開始提出上述猜測的年輕臣子心中其實有些自得——在天子手下鍛煉了那么久,他們多少也能摸準點君主的思路了…… 第146章 有關皇帝打算讓內官趁機攬權的揣測,也迅速傳到了黃許本人的耳中。 這個假設大大減輕了黃許的心理壓力。 黃許心想,皇帝留著自己占位置,主要原因自然是暫時找不到更好的人選。萬一把他薅下去了之后,換上個跟內官水火不容的管理工部,反倒叫天子煩惱,所以暫且留他在此。 既然如此,他就明白病愈后該如何行事。 首先自然是得跟禁軍溝通一二——修墻的工程大,往來人員繁雜,黃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自然需要把發生意外事端的可能降到最低,此外還要勞煩他們派人去流波渠那邊走一趟,督促民役,將之前修建河渠時沒用完的石料運至京城,以便后續擇選。 黃許想到這里,覺得事情能順利進行,還得多虧了武徵郡郡守溫鴻,若非對方體貼上意,早先及時加量運來了各類建材,自己還有的煩惱。 還有便是少府那邊——黃許琢磨,與其等著人家上門奪權,不若他主動一些,放低姿態,提前找對方合作。 就在工部跟少府間隱約有了些默契的時候,御史臺也風聞了此事,及時遞上了奏折,各種引經據典,言辭激烈地彈劾內官權柄太大,若是放任其坐大,恐怕于社稷有所妨礙。 御史們這樣做,也不完全是因為跟內官間存在利益沖突,也是顧忌后者中的人才比例太低。若說士族里,十個人能挑出一個有本事的,內官那邊,恐怕一百個里也挑不出一個,若非池儀跟張絡兩人本事厲害,追隨的又是溫晏然這樣強勢有為的皇帝,只怕難以這么快就把權力握在手中。 然而御史們的奏折雖然成功呈至了天子的御案上頭,卻通通被留中不發。 溫晏然現在的想法跟大臣們有很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