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劇透 第80節
張并山冷笑:“泉陵侯的后人,對典無惡或許有用,但對那小皇帝而言,又有什么用處?她之所以派禁軍過去,而禁軍又恰好在抵擋游俠時‘重傷’,那所謂的保護,顯然只是做做樣子,根本目的只是順勢把溫謹明的后人滅口而已?!?/br> 溫鴻聞言,露出思忖之色。 想要爭皇位的人,什么手段用不出來,如今只是順勢把敵人的遺孤滅口而已,反而顯得正常。 張并山:“只是蕭西馳希望日后泉陵侯的后人能再舉叛旗,與朝廷相爭,這才出手保了兩人一命?!?/br> 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當時東地正在打仗,蕭西馳若是當真心懷反意,只要不去用心壓制南地,建平便會頭疼萬分,又何必如此迂回?” 面對同僚非常有道理的質疑,張并山很快給出了乍聽似乎沒什么毛病但跟現實情況完全背道而馳的回復:“蕭西馳久在建平,這一類充作質子的人,大多都容易疑神疑鬼,當日小皇帝派她節制南地的消息,連主公都覺得不可思議,蕭西馳自己也必定會有所不安,她擔心小皇帝只是借機試探慶邑,所以不敢不用心?!?/br> 簡而言之,就是對蕭西馳而言,壓制南地是特地做給小皇帝看的,留下泉陵侯兒女性命的行為并借此埋下一顆不安定種子的行為,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溫鴻聽了張并山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感慨:“若無張君,我當真不知如何是好!” ——到了現在張并山還能保持住“算無遺策”的錯誤評價,也多虧了他不是在溫晏然身邊干活…… 除了東南兩地的消息外,溫鴻還在打聽官學的事情,他手下人千方百計,不知灑下多少錢,才總算得到了基本太學那邊新出的教材。 那些教材表面都印了天子的賜名——“小學經典選集”。 有人疑惑過給鄉學的教材名字里為什么會有“小學”兩個字,而天子的回復是,既然京中的學校叫太學,那地方上面對童蒙的學校就應該叫小學,這才能夠在名稱上顯得畫風一致。 溫鴻看過里面的內容,卻并不太過在意,教材中選擇的篇目當然都十分經典,而且字句辭藻都不晦澀,適合用來啟蒙,不過考慮到這份教材是太學博士的手筆,那也沒什么出奇之處。 唯一一點讓他稍微在意的,是教材所用的紙張格外柔滑且具有韌性。 這些新紙是少府那邊弄出來的東西,建平中人稱之為宮紙。 仔細想一想,少府琢磨這種東西也并不奇怪。 產品一向是跟需求掛鉤的,早年間造紙術的革新也是從宮廷開始,畢竟現在造紙的成本高,紙張算是奢侈品,而有機會用到的這些東西的,都以朝廷為核心的那一圈人,如今也是因為皇帝有了新的要求,少府才做出了調整。 張并山搖頭:“主公請再看這一本?!?/br> 溫鴻看著第二本《小學經典選集》,忽然意識到一件事——這本書跟之前那本書的字跡居然完全一模一樣。 人寫東西的狀態會受到環境影響,縱然書本上的字是同一個人書寫的,也不至于字字句句毫無差別,能出現這種情況,顯然是建平那邊出現了某些他們還不清楚的情況。 張并山低聲:“據說朝廷這些日子已經得書萬冊?!?/br> 《小學經典選集》只有八頁,不過書籍內容再少,能積攢到一萬本,也算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最開始太學祭酒之所以只打算印上百本,是為了避免消耗太多人力,但隨著雕版印刷的出現,少府那邊又支援了大量的紙張,便放開膽子,一口氣印了一大批。 也正因為此事,本來作為厲帝時期舊內官的侯鎖,名聲居然慢慢好了起來。 溫鴻思忖片刻,道:“天子這是在扶持內官?!?/br> ——作為張并山的主公,他的推斷能力跟自己的心腹幕僚顯然相得益彰。 張并山做了補充:“除此之外,小皇帝還想借此收一收東地人心?!苯又?,“然而她已經大大得罪了東地豪強,那些黔首之心,便是收來,又有什么用處?” 一位幕僚道:“張君所言極是,典無惡伏誅后,那位小皇帝卻還派人收了東地的馬草,顯然是別有所圖?!?/br> 張并山聞言一驚:“朝廷派人收了東地的馬草?” 那位幕僚趕緊解釋:“當日典無惡要與朝廷打仗,便令人多種馬草做供給之用,他既然身死,馬草便也沒了用處,當地農人的生計也因此中斷。后來據說是那些小將軍們寫奏折回去,希望皇帝能減免農家稅賦?!?/br> 然后不但減免了稅賦,還讓人原價收購所有馬草,但令北地這些人不解的是,小皇帝最后卻沒把馬草帶回來,除掉朝廷軍隊用掉的那一部分外,剩下的基本都直接扔在了地里。 那位幕僚搖頭:“天子年紀小,只曉得花錢,買了東西后,又不曉得如何安置,居然隨手一丟?!?/br> ——他們并不知道,溫晏然這么做,其實只是單純地想要敗一敗國庫而已…… 張并山聞言,總算松了口氣,向溫鴻道:“此乃大好事,既然小皇帝不用太多馬草,那大約是不會主動掀起戰事的!” 溫鴻也覺得自己的心放下了一些。 自天子登基以來,南地、西地、東地以此平定,而且戰事的解決不但十分迅捷,結局都是大勝,作為一個心懷二意之輩,溫鴻當真覺得驚懼起來。 這個時代的人難免有些迷信,皇帝本人百戰百勝,又因為是天桴宮所選,在即位之初就有天命所歸的說法,溫鴻十分擔心,萬一自己站出來與她作對,說不準會死無葬身之地。 一念至此,溫鴻又甚是慶幸,雖然自己當初的目的是為了讓皇帝大興土木,消耗人力財力,但到底是以討好的名義,往建州送了許多建造河渠需要的材料。 想起此事,溫鴻再度真誠道:“實在是多虧了張君襄助,否則溫某當真不知該如何是好?!?/br> 張并山行了一禮,道:“主公恐怕還得再送些木料去建平?!?/br> 他打聽到消息,流波渠已經快要落成,但皇帝在東地戰事之后,卻下令將大批人口遷至中原一帶。 ——因著拆除鄔堡的關系,豪強大族隱匿的人口被搜出許多,若從官府的數據看,東地在籍的人口數有一百五十多萬戶,平均一戶五到六口人,然而除此之外,當地還有一百多萬戶的隱匿人口。 任何對世道有所了解的人,在了解到隱戶數量后,都會明白,東地不安是必然的,要是安定了才奇怪,隨著地方豪強大量兼并土地人口,谷州承州等地,實在已經到了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地步。 而陡然多出了那么一大批人的后果就是,雖然東部大量土地被罰沒為官田,也會有人沒有地種。 派人開荒田也是一個辦法,不過短時間內不容易見到成果,事情上報到建平之后,天子很快拍板,既然南地大族被她拎過來挖溝,東地部分降卒,以及負隅頑抗直到最后都不肯拆鄔堡的豪強,也可以照此辦理。 消息傳回東邊,陳明等人也是如釋重負,有些豪族過于頑固,除非舉族誅滅,否則大軍一走,還是會重新起事,把他們派去中部干活,至少方便了集中管理。 唯有一點讓他們有些在意,東地這邊大約會過去二十萬青壯,然而流波渠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用不上太多人手。 張并山對此的猜測是天子打算營建宮室,不過他也沒把話說死,而是僅僅故作高深地提了一句:“既然要用人,又怎能不消耗物料呢,主公從此時開始準備,等小皇帝需要用時,便可以有備無患?!?/br> 溫鴻一直很吃張并山這一套,在給流波渠送石料、向前營兵馬提供草料并上奏折表示自己純屬自愿請天子不要責備宋將軍后,繼續本著“讓皇帝放心”跟“忽悠皇帝走上享樂之路”的意圖,再度開始為朝廷的基建事業做貢獻。 第127章 春暖花開時節,建平又開始為皇帝春獵做準備。 溫晏然登基已經一年多了,在此期間,少府中有關衣食住行的機構都對自身工作內容進行了全面革新。 一位掌管器材的官吏請示上司:“如今是昭明二年了,要不要再打一些銅器?” “這如何使得!”上司瞪了下屬一眼,及時制止了對方的想法,末了卻又放緩了語氣,道,“你才進少府,倒也難怪——以后千萬記住,陛下不喜銅器,若是要打,打一些鐵器便是?!?/br> 在這個時代,銅被稱為赤金,是鑄造錢幣的材料,價值上尤其貴重,別人家里不好用,天子卻是沒這種顧忌的,不管是看經濟實力還是按儀制標準,都絕對能得到這個時代的最高待遇。 不過規則允許,溫晏然自己卻不喜歡。 對此,少府中人也做出了極具個人濾鏡的解讀——陛下乃是一位古今難得一見的圣君,生活自然極盡簡樸,先帝當年喜歡用赤金的酒樽巨鼎大釜等物,而陛下卻認為這些東西太過奢侈,登基后陸續換做了鐵器。 那位官吏擦了擦汗,連忙俯身稱是——遇見一位自制力如此強的君主,實在讓做臣子的人膽戰心驚。 這位小官并不知道,少府的工作不止讓此處的官吏膽戰心驚,也讓天子本人膽戰心驚。 自登基以來,溫晏然好幾次差點因為對生活細節不夠注意而踩進了坑里——她用游戲面板自帶的記錄功能把之前的驚險經歷給記錄了下來,上一回是少府險些把生魚片給端上自己的飯桌,這一回是企圖用銅釜毒害她消化道的健康。 溫晏然不怕耗費珍貴金屬,卻比較擔心食用含銅量過多的食物引起重金屬中毒,就算她再愿意信任太醫的忠心,卻不敢相信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 她的行為還對建平其他人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城中的貴人們一向留心天子動靜,如今紛紛以皇帝為標桿,對府中食器進行了調整——連天子本人都不再用赤金打造的物件,他們當然也都改成了簡樸風。 少府的小官感謝了上司的提醒,又親手給上司殷勤地倒茶擺果,笑嘻嘻地向對方打聽些禁中情形。 上司知道下屬的心思,想著也該讓新人學些眼色進退,便道:“你倒不用在我身上費這樣的心思,宮中事物,如今都是池張兩位常侍在管,他二位可不比侯少府,乃是第一等水潑不進的人物?!?/br> 小官忙道:“那兩位常侍便是這宮里最受皇帝信重之人了?” 上司點頭,又笑:“本來還有鐘將軍,可惜她現在還沒回來?!?/br> 此人的話是有道理的,鐘將軍雖然還沒回來,但皇帝卻很給鐘將軍面子,始終惦記對方,近來也一直在用對方進貢的小馬聯系騎術,說是打算等熟練一些后,再換上大馬。 今日下午,溫晏然也考慮著春獵快到了,騎上了馬,在宮苑中緩轡而行。 禁中宮規森嚴,哪怕是皇親國戚,輔政大臣也不許騎行,禁中護衛遠遠聽到馬蹄聲,正打算出手制止,但遠遠看一眼就低下了頭——是皇帝本人啊,那沒事了。 在外人看來,馬背上的皇帝頗有些從容自負之意,禁軍們也都理解當中的原因,之前的東地大勝還是其次,更因為陶老將軍送來的大批斬獲,他是負責叛亂平定的主將,而這個時代又是允許軍士靠著打仗謀取些私利的,陶駕完全可以將得到的財物揣進自己的口袋,當然也能把得到的繳獲散出去收攬人心,或者送到京中,讓上司高興,但他乃是一位極其知進退之人,不想背上貪財的名頭,又不想通過分財的方式在軍中為自己樹立太多威德,于是便把大量財物送到了皇帝一人手中。 在收到這筆財富后,溫晏然便從中取出一部分,分賜給了中部留守的將士,這些人也是精銳之師,卻不能輕易調動,未免禁軍人心動搖,便需要加以安撫。 溫晏然一路騎著馬溜達回了西雍宮,她騎術還不夠熟練,到門口時,隨行的宮人小心翼翼地扶她下來。 蔡曲躬身:“陛下,袁太傅跟宋御史已經到了,如今正在偏殿中相候?!?/br> 溫晏然微微點頭,笑:“倒是讓他們久等?!毕热媽m內換了身衣裳,同時囑咐左右,“讓膳房那邊準備,朕今日要留二位卿家用膳?!?/br> ——天子家常的外袍跟里衣都是細棉所制,紋繡極少,少府為了迎合皇帝的習慣,加大了棉布的研制力度,現在的紡織技藝比起她剛穿越那會,又成熟了不少。 袁言時跟宋文旭其實早就聽到了皇帝進門的動靜,又等了一刻功夫,外頭才傳來通稟聲,于是一道站起相迎。 兩人看到皇帝的裝束,都在心中嘆服,哪怕是為了做樣子,皇帝能把樸素的生活堅持到這等地步,也著實不容易,何況現在朝中已經沒有可以制約天子的人,對方的言行依舊能一如既往,那便足以證明,天子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溫晏然坐定后,讓兩位大臣也坐下,開門見山道:“朕今日請二位卿家來,是打算商議一下后面修建運河的事情?!?/br> 聽到修建二字時,袁言時兩人怔了一下,他們倒也沒問為什么不把工部尚書黃許給拎過來一起開會——到了今日,皇帝現在顯然對黃許喜愛摸魚的特性有了充分的了解。 不過像黃許這樣的下屬也有好處,只要上司態度強硬一些,他就絕對不敢出言反對。 宋御史拱手:“陛下可否明示?” 溫晏然讓人攤開了一張輿圖,指著上頭的水路道:“朕細思天下之事,覺得南地此前總是不遵教化,多是道路不暢的緣故,若是能將當地河道與中原打通,今后自然往來方便?!苯又?,“此事若成,還可將南地水路繼續與東地北地打通,使得天下連為一體?!?/br> 她這么安排,倒不是對西地有意見,只是覺得丹臺兩地山林太多,不方便開掘河道。 袁宋兩人聽得皇帝語氣中隱隱透出的睥睨之意,不由心頭一震。 在中原人士心中,西地屬于未開化地帶,而南地屬于半開化地帶,如今在那邊定居的士族,比如崔氏褚氏,之前都是從中原本家這邊遷徙過去的。 河道的開掘不僅僅是工程方面的問題,也意味著天子打算對南邊進行開發。 袁言時低下頭,他擅長揣摩上意,如今已經清楚察覺到,皇帝今日不是與大臣商量要不要開展這個工程,而是商量該如何開展。 第128章 宋文述雖然不是工部官吏,也曉得開挖運河乃是大工程:“若要新造河道,恐怕需得征發大量民力……” 說到這里,他便已經反應過來,東地那邊正在拆鄔堡,當地的頑固份子太多,若是朝廷不打算將他們通通斬首,就得想個法子處置,如此一來,派去服勞役就是性價比最高的辦法。 至于該怎么服勞役,皇帝早就給出了有效方案,同個大家族中,年紀太大年紀太小或者身體情況不適合體力勞動的人都找地方安排住下,剩余青壯除掉得留在家里種地的那些,其余都編入修河道的隊伍中,尤其是大族出身的年輕人,他們除了自己之外,多半還會有忠心耿耿的徒附部曲隨在左右,天然就帶有一定的組織力。 換做其它情況下,這種自帶小伙伴的役者團體很容易出亂子,但朝廷選擇厚待其族中的老幼之輩,反倒使得他們不敢亂動。 宋文述確認:“那這些役者,還是照南地的例子安排么?” 溫晏然頷首,又笑道:“如今流波渠已經快要竣工,正好將里面的官吏調過來,負責運河事宜?!?/br> 宋袁兩人恍然,當日天子修建流波渠,原來就是為了挖掘運河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