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你要答應我一件事
這事要從邱方收到回信后開始說起。 那天,遠在海外的博后同學忍著時差打亂的作息和他通話。 “怎么,Futures科幻專欄都滿足不你了,真打算當作家了?”同學打趣他。 邱方就沒想過供出寫作者的真實身份,若是他的這位同學知道原作者是個二十叁歲,連英文論文都沒看過幾篇的女大學生,挑剔的眼鏡會提前架起。 雖然想看到meimei的失敗,但也要敗得有理有據,而不是來自前輩對后輩的輕視。 “寫代碼還是太無趣了……”邱方端著雙臂,從陽臺的窗戶向遠方山丘看去。 他在整個專業評審團里認識的人不只一個,但能直率表達想法的人也就只有這個同學了。利用偽裝的真誠換來直言不諱的友情,這對邱方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事。 就像此時,他可以聽到真話。 “故事很有趣,體裁也很新穎,不過你這挖苦的語調會不會太重了點?說不定會戳哪個專家痛處,規則之內的造假很多人都干過,別太較真兒了!” 這位博后埋怨邱方沒有一早說清兩個主角的性別,害的他直到看到其中一個主角的床伴是男人時才察覺不對。 “差點我以為是gay!后來發現是女孩。要說你讓兩個女孩干這種‘英雄主義’逃亡就已經挺有意思的了,更何況還是叛逆的青春期少女?!?/br> “她已經二十五歲了,不是少女?!鼻穹郊m正。 “可她和少女的心性是一樣的,不顧后果,非常激進。甚至都不太像女孩……如果她再年輕點就好了,年輕漂亮的話人們會包容她,年紀大點大家只會覺得她尖刻……” 聽到這話的瞬間,酸脹和怒意襲上心頭,邱方發現自己不喜歡別的人如此通透地理解邱式。 同時,他也十分介意邱式的才能被肯定,那意味著他又一次判斷失誤,她的meimei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你覺得這篇能接收嗎?” 電話那頭微微一頓,“說實話,這種情節有趣的,吸引大眾評審更方便,但它的科學內涵和想象力不夠深,評審估計看不上。你是不是只想搞個輕松的寫寫,在大佬面前擺擺譜?那弄這么長干什么嘛……快叁十萬字了……” “還有……”那人又說,“如果目標是取悅大眾評審,就要考慮眾口難調了,你的這個寶貝主角,可有點過于放肆啊……” 邱方不知怎么,笑出了聲。 * 原則上和哥哥接吻的事應該挺背德的,常人理應承受不住自我譴責的負罪感。 邱式不是常人,雖然她常常以常人自居。 那天傍晚的遭遇對她而言更多是尷尬,而在飽飽地睡了一覺后,個中尷尬就被她拋擲腦后,對創作的新想法也久久不停地縈繞在她心里。 她摸進了邱方的書房,拿起他桌上的幾篇文獻。 上次聽邱方提到“遺傳漂流”,她便懷疑他或許做過相關的課題,翻了翻這幾篇論文,果然有一篇用深度學習對蝴蝶表型的進化數學模型的探索。 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她開始認真閱讀這篇論文。 她英語早在考完四六級時就扔下了,現在閱讀這篇和自己學習領域全然不相關的文獻,難度倍增。 可她知道,自己的故事里,科學的嚴謹性和思考性過于淺顯,幾乎是沒有任何思維風暴,她需要加厚自己的知識深度和廣度。 她對自然科學沒有深入的體會,也沒有情懷,她的大學物理成績完全沿襲了高中時期的劣勢。 當初為什么要寫一個科幻故事她自己都記不清了,可能是因為看了一本叫《除以零》*的短篇,從而有了一種奇特的感悟。 這種從抽象思維到世俗婚姻的連接讓邱式很著迷——她應該心里清楚,這是一種對“未知”的著迷,因為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所以著迷。 現在,她想再多懂一點。 僅僅是一篇論文,她的閱讀體驗就已經很糟了??床欢挠⑽?,天花亂墜的術語,理解不了的邏輯……這是知識在和她劃清界限。 捂住抽痛的腹部,邱式將臉貼在桌上。 她感到痛苦,身體和精神正在共鳴著。 小波的離世讓她體味到了徹頭徹尾的蒼涼,這本小說是她的悼詞,她必須完成它,并讓所有人看見。 她是個會彈吉他的傳奇女人。邱式心想。 可是身體的疼痛和精神的虛弱讓她有些自棄,自我懷疑、對死亡的恐懼、人生的孤獨再一次席卷而來,幾乎磨滅了她的理智。 當邱方來到書房時,看到的就是這幅光景: 那個好動的、靈巧的身影此刻縮成一團,像皺縮的豌豆,失去了水分的供給。 感受到人影浮動,邱式抬起頭,端正地坐好,用力微笑:“餓了嗎?” 邱方搖搖頭,二人都沒有被之前車頂的親吻影響,氣氛和諧親密。 “在干什么?”他掃了一眼邱式閱讀的文獻,“怎么對這個感興趣?” “嗯……”邱式有點羞澀,這是邱方難得見到的,“我對這方面的懂得太少了,以前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有點后悔……電腦可以借我用用嗎?我想查點資料?!?/br> 她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靜,邱方看得出來,她混亂、自傷、哀愁。 她剛剛伸手去碰鼠標時,手腕被握住了。 空氣像被壓縮了一樣,邱方只覺得那股梅子黃酒的味道又來了,從他握住的手腕里。 “如果你有什么要知道的,可以問我?!?/br> 他語氣淡淡的,鼻梁上的眼鏡像透視鏡似的,直往邱式骨血里鉆。 當然,那也是他的骨血。 沖動和欲望之間,是來不及在意科學和遺傳多樣性的。 所以他堅持認為,她們一母同胞,親密無間??伤购匏?,嫉妒她,想看她的失敗。 “我朋友說,接收不容易??茖W性有點差,缺少內涵,畢竟這個雜志說白了就是拿來賺錢的,要么大眾化,要么預測熱點?!?/br>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可以保證它最終的發表?!?/br> 這件事他還真能保證。她想傾訴的東西,想祭奠的人,他都可以用高調的方式幫忙達成夙愿。 她的meimei十足天真,她不知道程序是可以看人情的。 “相應的,我需要你的付出?!?/br> —— 《除以零》特德·姜的短篇科幻小說,講述一個數學家論證了1=2從而精神崩潰,即用數學證明了數學的錯誤,而她的丈夫是個共情大師,婦女之友,他用共情最終理解了妻子,二人卻走向不得不分開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