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大哥大嫂,這是我們夫妻二人給二哥準備的賀禮,麻煩你們了?!?/br>    今日難得季辰在家,見秦南山和宋芝芝來了,連忙把自己備好的賀禮拿了出來。    宋芝芝看了一眼,有兩匹布料,一幅字畫。    秦青慕現在的肚子已經很大了,大寶不敢靠近她,只能躲在宋芝芝的身后,好奇地打量著秦青慕的肚子。    突然,他蹦出了一句,“弟弟?!?/br>    秦南山睨了他一眼,這個臭小子又在說什么呢?    據說小孩子能看出來孕婦肚子里的胎兒是男孩還是女孩,這會子季母就在旁邊,聽到大寶這么一說,樂得合不攏嘴。    “好好好,借大寶吉言,這胎定是個男娃?!?/br>    季辰見他娘這樣,面上有些掛不住,大舅哥會不會認為他們家重男輕女?會不會因此對他不滿?    他看了看秦南山的臉色,沒有什么異樣,這才稍稍放下了心。    宋芝芝笑道:“大寶這段時間在村里有個玩伴,那孩子認大寶當弟弟,導致大寶現在總把這兩個字掛在嘴邊,讓你們見笑了?!?/br>    言下之意就是童言無忌,當不得真。    不是宋芝芝故意潑冷水,季母這么說本來就會給秦青慕帶來壓力。要是最后不是男孩,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她的意思季辰聽出來了,連忙打圓場,“不管是弟弟還是meimei,大寶這個哥哥都是跑不掉的?!?/br>    宋芝芝頷了頷首,“是這個理,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咱們兩家的寶貝?!?/br>    “那是自然?!?/br>    他們一家還要趕路,就沒打算久留,“那我們這就先走了?!?/br>    秦青慕扶著肚子,把他們送到門口,“大哥大嫂,你們路上注意安全?!?/br>    宋芝芝揮了揮手,“你快回去吧,我們走了?!?/br>    大寶也揮了揮手,“姑姑,再見?!?/br>    等他們走了,秦青慕這才回了房。    季辰和季母還在院子里,季辰低聲說道:“娘,您剛才怎么能說那樣的話?”    季母不以為然,“我又沒說錯,難不成生男孩你們不高興?”    “現在還沒生出來呢,您就這樣說,這不是在給青慕壓力嗎?”    要是他媳婦因為壓力大,不能好好養胎怎么辦?    “行行行,娘以后不說了,行了吧?”    季辰不好跟自己親娘計較太多,也跟著回了房。    “青慕,娘剛才說的話,你不要放在心上?!?/br>    秦青慕倒真沒多想,“放心吧,我沒多想?!?/br>    如果自己真的生了女兒,公公婆婆要是敢嫌棄,那自己也是豁得出去的,大不了重新買個院子讓他們搬出去住,或者他們一家三口搬出去也行,自己手里有銀子,不管怎么著也不會委屈了孩子。    有錢確實就有底氣,她嫂子果然有遠見。    季辰坐在秦青慕的旁邊,握著她的手,“不管是男孩女孩,我都會好好地疼愛他,爭取做一個合格的父親?!?/br>    秦青慕微微一笑,“我相信你?!?/br>    第283章 秦府    半個月以后,一家三口終于到了京城。    看著面前的城門,大寶問宋芝芝,“娘,我們到京城了嗎?”    這個城門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看起來好像更氣派一些。    宋芝芝點頭,“是啊,終于到了?!?/br>    排隊進了城,秦南山問宋芝芝:“媳婦兒,咱們現在要去哪里?”    他們的賀禮還沒準備好呢,宋芝芝道:“找個地方把馬車停下來,我們先去買賀禮?!?/br>    “好?!?/br>    花了一點銀子,把馬車停在了一家酒樓的后院,一家三口就去了最繁華的街道。    自從進了京,大寶的眼睛就沒再眨過,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    這里人好多??!    鋪子也多!賣的東西也多!    有好多東西他都沒見過呢。    大寶搖了搖宋芝芝的手,“娘,我想要那個?!?/br>    宋芝芝順著他指的方向望過去,原來是有人在賣木雕,攤子上擺著很多成品,有動物,有人偶,每一個都刻得栩栩如生。    牽著大寶走了過去,“你想要哪個?”    大寶仔細地看了一遍,挑了兩匹駿馬,“我和小石頭一人一匹馬?!?/br>    宋芝芝問老板:“這個要多少銀子?”    “這位客官,一匹馬需要五十文?!?/br>    話音剛落,秦南山就給他遞了一百文。    剛到京城就收獲了兩匹駿馬,大寶覺得這一趟來得太值了,擔心駿馬會被自己弄丟,他把木雕遞給宋芝芝,“娘,你幫我收起來?!?/br>    宋芝芝接過木雕,把它收進袖子,其實是偷偷收進了空間。    “謝謝娘?!?/br>    秦南山牽著他的另一只手,“嘴上說謝有什么用?”    “那我以后賺錢給娘花?!?/br>    聽著大寶的豪言壯語,秦南山和宋芝芝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路過他們的人,被他們一家三口的幸福所感染,忍不住多看了他們幾眼。    一邊走,宋芝芝一邊問秦南山,“你覺得我們應該送什么賀禮?”    “送一套茶具吧?!?/br>    “行?!?/br>    宋芝芝發現古人挺愛喝茶的,送一套茶具也算實用。    他們逛了好幾家,最后花了三百兩銀子,買了一套上好的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