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書迷正在閱讀:今天男朋友的JJ長出來了嗎、被姐夫暴艸的那些年、一念情深(師生 微甜)、欺姐(偽骨科H)、愛不愛老子(1v1)sc、極品全能仙尊、這主播超強但過分咸魚、折青梅、穿成三個反派兒子的錦鯉娘、逍遙小地主
最后一句既是給丘明書鋪戴高帽子,也是在警告掌柜的他是個讀書人,身邊的朋友也都是讀書人,而讀書人正是書鋪的主要客戶。 掌柜的明顯是聽懂了王碩最后一句話的意味,訕笑著道:“我們書鋪收書從來都是以質量為主,公子這本《易經》分三卷,每卷字數不同,我便給你按千字價格來算?!?/br> 第38章 他伸出五根指頭說道:“不知這個價位公子可滿意?” 王碩打個巴掌給個甜棗,恭維道:“還是掌柜的善心?!?/br> 于是王碩的《易經》便以四十兩的高價賣了出去,他并不覺得得四十兩的價格算高,掌柜肯定還有的賺。 而吳夫子幾人都看呆了,為何王碩說了幾番話便能讓掌柜出這么多價錢? 因為有王碩在,掌柜的在接下來算吳夫子他們的書時也并沒有克扣,給他們的價位比平日高了一些。 幾人出書鋪門的時候摸著沉甸甸的口袋,臉上都掛滿了笑意。 顏妤看到他們臉上心滿意足的笑,自己也不禁笑了出來,這王碩倒是個可用之人。 她快速買好筆墨紙硯,叫住王碩等人,帶著他們一起回莊上。 從熱鬧的京城一路晃到了莊子的土路,看著越來越近的莊子,顏妤心里有些激動,她這是回家,這才是她顏妤的地盤! 莊子周邊的景物矮舊,顏妤打心底里佩服王碩和夫子這種無論何時何地何等境遇都不忘記讀書的讀書人。 在這個重農抑商的年代里,似乎人人都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百姓們辛苦地土里刨食,然后就希望家里出個讀書人,不僅自己有面子,而且能減免賦稅。但是這又何其困難? 因為你要從童生--秀才--舉人--進士一步步考起,這四個稱呼幾乎是所有學子都要經歷的,運氣好的,能考個秀才,然后朝著舉人進士一步步往上爬。 但是更多的讀書人,卻碌碌無為,沒什么大才。不僅拖垮了整個家庭,還付出了自己的一輩子。 《儒林外史》中就有相關描寫,“范進中舉”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悲哀。 一個叫做范進的秀才,一輩子考科舉,終于有一天他考中了,驚喜之下,幾近瘋癲的故事。 書籍的昂貴,在這個生產力嚴重落后的古代,百姓如何能承擔地起? 讀書需要的書本,難道只需要一本嗎?不,這樣算下來的天文數字,幾乎連現代的人都不能承擔。 所以古代,讀書,幾乎是一件傾盡全家,培養一個不上不下的秀才而已。 至于考舉人?不好意思,那花費的就要更多。因為考舉人,還需要到更高級別的,比如省城的書院去讀書,那將會是一個更加燒錢的地方。 所以古代,書本貴,束脩貴,筆墨紙硯什么都不便宜的情況之下,讀書,真的是花費十分巨大的事情。 隋唐開始,科舉盛行,這樣還算是相對公平一些來選拔人才,但是在隋唐以前,察舉制,五品中正制的時代,讀書,那幾乎都是權貴人家的特權了。 古代學子們讀書,不只是自己,幾乎搭上了全家的所有東西。就像顏妤以前所看過的一些書中,一些家庭,為了供兒子讀書,女兒幾乎就是拿來換錢的工具。 但是做到了這個程度,也不一定能有什么好的結果。因為那個時代,讀書人并不少。 競爭的壓力,讓很多人只能望著比自己優秀的人去參加皇帝舉行的殿試,落榜了之后,三年再來,只是那個情況之下,三年,這對普通家庭來說,又是何等的殘酷?希望只會越來越渺茫罷了。 所以,古代,讀書,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可為什么又非要供孩子去讀書,因為讀書人終究是不一樣的! 因為考取功名后,他們將擁有夢寐以求的權利。 最低一級的功名是秀才,除了享有免除自己的徭役賦稅之外,見了地方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樣下跪,只要對地方官拱手作揖即可,也可自稱學生,稱地方官為老師。 秀才還可以穿盤領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犯罪也不能直接對其用刑,必須上報州府批準。 舉人那就更不得了,地位遠高于秀才,個別優秀的可以直接當官,沒有當官的也受人尊敬,成為一方名流,見到地方官不僅不用下跪,地方官還得給其賜座,與一縣之縣太爺平起平坐,一家人的賦稅都可以被免除,除此之外,舉人進京參加考試的費用也都有地方官府承擔。 至于進士,那就已經是雙腳踏入了官場,不僅不用交稅,還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祿。 他們一般都會被委派到各地主政,幸運的還可以留在京城做一個京官,正所謂“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考中進士之后便體現的淋漓盡致。 宋代還出現了“榜下捉婿”,就是一方豪紳在殿試放榜之時,會一直侯在榜下,將看中的上榜者直接帶回家做女婿,一副你爭我搶的景象,也有許多狀元被皇帝當場賜婚的案例。 從古代科舉考試后的身份變化可以看出,功名成為眾多學子矢志不渝的追求,再正常不過,甚至可以說,他們一輩子除了這么一個追求,再無其他理想,尤其是古代讀書人還有一股子自以為是的清高,自讀書之日起就奔著功名去,只要沒有天災人禍,或者是碰壁碰的鼻青臉腫,他們是絕不會放棄這條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