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在婆媳綜藝爆紅了 第94節
書迷正在閱讀:九零之互換人生、將錯就錯、楚后、重生后被冷冰冰王爺撩壞了、六零之女主她高貴冷艷不會扯頭花、修仙:我摸一下男主就無敵了、炮灰原配逆襲暴富了[八零]、八零氣運對照組養崽記、不要拍腦袋結婚、米立與石見
于挽秋終于明白為什么陸雙辰總送她鉆石了。 次日 姜蘭和于挽秋去了工作室,海洋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過來敲定合作事宜。 保護協會并沒有和娛樂圈明星合作的經驗,也不太清楚該怎么合作。 按理說,拍宣傳片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片子拍好之后送審,然后放在央視臺和網絡上播出,增加宣傳量。 而且這邊拍出的視頻于挽秋的工作室,微博賬號也會轉發。 負責人希望能得到一些幫助,比如,聯系導演,寫劇本,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海洋動物保護協會的主要工作是保護海洋環境,救助海洋生物,保護協會的志愿者在全球各地參與保護和救治工作,我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難處?!?/br> 保護協會救治過擱淺的鯨魚,受傷的海豚,以及被塑料袋礦泉水瓶等垃圾卡住頭,嗓子的海龜海魚。 救治工作很多,有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些。 負責人道:“可能需要你們參與到保護工作中,這樣拍出來的片子才能更真實?!?/br> 負責人的要求說的差不多了。 片酬很低,還沒有悅享代言的零頭,但是意義不同。 于挽秋道:“國內宣傳片十幾分鐘到一小時不等,紀錄片時間要長一些,我個人認為,拍紀錄片的意義更大?!?/br> 這和拍電影不一樣,拍電影有劇本,精雕細琢過的,兩個小時能講述一個故事。 但是海洋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沒有劇本,幾個小時根本拍不出救助工作的全部內容。 所以于挽秋更傾向于拍攝紀錄片。 負責人松了口氣,她一開始還害怕于挽秋耍大牌,畢竟明星,還是影后可能有自己的習慣要求什么的。 結果意外地好相處。 于挽秋推了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微信,導演名字陳一帆,三十多歲,一直在拍紀錄片。 鏡頭感很好,有故事感,他拍的紀錄片很有味道。 娓娓道來的感覺。 負責人臉上一喜,“那太好了……” 頓了兩秒,他又道:“還有一件事必須提前說明,救助工作很累,和去水族館玩不一樣?!?/br> 水族館里見到的海豚,海豹都是救助回來,經過好幾個月的救治喂養,才這么可愛,真要參與到救治工作中去,可能會對海洋動物的喜愛大打折扣,這點得提前說明。 而且企鵝等動物生活在兩極,華國最冷是東北那邊,零下四十度,兩極要冷的多。 得提前說好,拍攝并不是旅游,于挽秋姜蘭必須參與到救治過程中,事先還要系統學習,通過保護協會的志愿者考試。 于挽秋問姜蘭,“可以嗎?” 姜蘭點點頭,“沒問題?!?/br> 合約保護協會事先擬定了,但其中有幾條要改,改過的合同工作室的律師看過,說沒問題之后就簽了合同。 姜蘭突然有種神圣的使命感,感覺自己被賦予了特別莊嚴的任務。 于挽秋也沒接過這種工作,以前拍電影也沒去兩極采過景。 新的工作,于挽秋還挺期待的。 不是簡單地去演志愿者這個角色,而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姜蘭,咱們又能一塊了?!庇谕烨锕烙嫼献鞯氖乱诺绞路?,或者是寒假那會兒。 得看她們都有時間。 成為志愿者要先通過考試,還得學習呢,于挽秋還沒碰高中課本,就得先學這個。 姜蘭才覺得難呢,她真的不喜歡學習,負責人給的書有三本,理論課考試,實踐課考試,得達到九十分才能成為志愿者。 幸好大四課少,不然姜蘭真搞不來。 越早通過考試越好,兩個人回到別墅一人擺了一本書看了起來。 于挽秋記憶力好,內容很快就能背下來,但姜蘭老走神。 看一會兒就想想亂七八糟的,比如,昨天晚上那局韓信真的帥,再比如,陸頤呈做的酸菜魚好下飯,她昨天吃了兩碗。 “于老師,我有點餓了,先找點吃的我再看?!?/br> 于挽秋:“……” 她都超了姜蘭三頁了,“坐這兒,剛看多久,志愿者考試很難的?!?/br> 姜蘭:“那我再堅持半小時?!?/br> 半小時,是姜蘭的極限了,暑假,終于要錄完節目了,卻要學習看書,于挽秋和陸頤呈一樣,都是魔鬼嗎。 怎么陸家人都那么聰明呢,過目不忘,看一遍就能背下來。 她得背十遍。 半個小時過后,姜蘭歇了十分鐘,兩人一直學到晚上九點,才開始做自己的事。 姜蘭今天還沒拉琴,一個小時的小提琴,就到十點了。 姜蘭腦袋嗡嗡的。 打電話的時候都是怎么保護海洋環境。 陸頤呈看姜蘭今天蔫蔫的,“怎么了,不是去簽合同嗎?有別的事嗎?” 姜蘭:“我覺得我有點笨哎,合同已經簽了,但是要先成為志愿者,成為志愿者還要通過他們的考試,于老師看了四個多小時書,看的基本上就背下來了,我……效率差不多是于老師的四分之一?!?/br> 陸頤呈笑了一下,“是有點笨,這邊有現成的老師不問,非要自己學,不是笨是什么?!?/br> 姜蘭:“不是你都沒看過這個書,怎么給我補課???” 陸頤呈道:“我重新學也比你快的,書給我,我給你補課?!?/br> ———— 次日,周三。 姜蘭要和于挽秋去滇省拍攝宣傳海報。 上午的飛機,下午三點多到的,一到九點滇省政府的工作人員就過來協商海報的拍攝事宜。 工作人員帶來了幾套少數民族服飾,有苗族,彝族的。 苗族的衣服上衣以藍色為主,上面有苗繡和蠟染,圖案主要是幾何圖案和各種各樣的花紋。 下裙很長,花樣也是以苗繡蠟染為主,顏色多了紅色,黃色,比上衣更鮮艷。 頭飾是銀飾,是一整個發冠,呈圓柱形,有很有銀片,還有小的銀鈴鐺。 彝族的服飾以紅色黑色黃色為主,整體的裙子是紅色的,袖口,衣領,衣擺處都有花紋,頭飾是黑色或者紅色的包頭。 配飾如耳飾項鏈也是以銀飾為主。 這邊很多婆婆還穿著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采茶,去山里采菌子,挖筍。 賺的錢不多,也很辛苦,政府是想大力發展旅游經濟。 兩套衣服都很好看,頭發是滇省這邊的婆婆給盤的,戴上頭飾,和滇省這邊的少數民族姑娘一般無二。 婆婆笑著道:“很漂亮的,再描個眉就更好看了?!?/br> 于挽秋看了看鏡子里的自己,上回來滇省的時候她們買了一套少數民族服飾回去,但沒怎么穿過,純粹留作紀念的。 這樣從頭到腳都是少數民族的衣服,真的很好看了。 拍攝在明天上午,主要拍攝海報,地點有兩個,有洱海,需要姜蘭和于挽秋乘竹筏,還有一個小鎮里的森林。 今天晚上兩個人就好好休息,保持體力,爭取明天上午完成拍攝。 次日是個晴天,已經入秋了,再說滇省四季如春,天氣涼爽舒適。 節目組的跟拍也跟著去了洱海,他們需要拍攝素材,留作節目組剪輯。 滇省政府挺希望節目組把這段剪進去的,畢竟算是免費宣傳。 等拍攝完海報,就能官宣了,第一次拍攝活動暫定中秋節。 洱海的宣傳海報需要乘竹筏在水上。 其實負責人打算拍兩人“一葦渡江”的,這邊有人就會,只用一根竹子,飄在水中,但這個特別考驗人的平衡力,滇省這邊會的人就不多? 實在太難了,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竹筏,攝像師在船上拍。 工作人員問了姜蘭,她會吹笛子,可以拍一張站在竹筏上吹笛子的,于挽秋立在竹筏上,動作簡單一點,遠眺欣賞景色就行,不用擺太花哨的動作。 主要側重滇省的景色,而不是人。 工作人員跟兩人解釋什么是“一葦渡江”,“以前達摩祖師渡江,折斷一根蘆葦,靠著蘆葦渡江,咱們這邊雖然不能用蘆葦,但是可以用竹子,很厲害的?!?/br> 于挽秋道:“我可以試試?!?/br> 于挽秋拍過很多打戲,她身上有功夫在的,保持平衡并不難,她會游泳,不恐高,不害怕掉下去,可以試試,不行的話再乘竹筏。 姜蘭:“!” 她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她就好好學滑竹筏就好了。 但乘踩竹子,也太厲害了吧。 工作人員請來了一個會功夫的姑娘,教于挽秋怎么立在一根竹子上,任竹子隨水漂流。 這個的確難,踩著竹子,手里還要握著竹竿,竹竿不僅做平衡用,還需要劃水,掌握前進方向。 工作人員就沒想過于挽秋能學會,但是,一個半個多小時之后,她真的踩著竹子在水里走了一圈。 這回是真的心服口服了,人家能當影后不是沒有緣由的,這樣的動作現在有哪個明星敢拍,不吊威亞,不做特效,于挽秋就行。 拍攝過程很順利,拍攝好的照片還需要后期修圖,比如調整光線,色彩飽和度,但這是后期工作人員的事情了,和于挽秋她們沒什么關系。 這倆人真的很厲害,聽說姜蘭不會水,但也學會了劃竹筏,立在上面吹笛子,她吹的曲子很好聽,兩個人就像山里,水里的精靈。 照片拍了不少,于挽秋是明星,可以擺拍,擺各種動作,但姜蘭擺動作有些僵硬,就按照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 拍攝完成已經一點多了,工作人員請兩人吃了頓菌子,姜蘭沒敢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