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書迷正在閱讀:住在墳墓的少女、暫停心動、作精在帶娃綜藝爆紅了、給偏執大佬投喂一顆糖、白月光才不稀罕渣男們呢、駙馬是我的朝堂宿敵、無限游戲里瘋狂違規后、白月光總想無情證道、炮灰幼崽兇又奶[快穿]、反派女配但求一死
今天難得太陽挺好,沈荷就跟趙老太一起坐在樹蔭下一個納鞋底子,一個卷毛球織毛衣。 眼瞅著天兒又涼了,家里崽子們的毛線衣褲短了半截,老太太就給把舊毛衣毛拆了,準備做幾件新的。 趙老太別看是縣城來的,閑暇下來跟鄉下老太太沒啥兩樣,不是忙家務就是給一家子人納鞋底子。 這年頭大家伙兒過日子都節儉,大都是穿自家納的鞋。 沈荷從籮筐里拿出個毛線球,跟趙老太一開兒說說以后的打算啥的。 老姜家的鴨蛋生意如火如荼,倆老太太剛打開話匣子,村里就有幾家老鄉擔著鴨蛋來家里送貨了。 自從十年動蕩結束,縣城的管控松了許多,有不少小攤小販在街上擺攤賣菜啥的,稽查隊見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以大家伙兒也不同跟以前一樣大晚上摸黑出門了。 這幾家都是老姜家的長期鴨蛋“供應商”,送來的鴨蛋個個又大又圓。 陳秀英是家里的大嫂,家里的鴨蛋生意都是她帶著幾個弟妹忙活的,許春秀跟吳鳳負責清點鴨蛋,趙滿拿著賬本記賬,她這個大嫂跟送貨來的老鄉溝通商量價錢啥的,大家都是一個村子住的,老鄉們也都是挑著好的送來,妯娌幾個五十個湊一筐,看著湊齊了六個筐,陳秀英心里有數了,沖著趙滿點點頭。 “滿啊,三百個整的,這還有三十個零的,三百三十個多少錢兒?” 趙滿提筆在本上記賬,順便心算了下,隨口道,“大嫂,總共十六塊五?!?/br> 許春秀提著算盤來,劈里啪啦算了下,咦了聲,“四弟妹算得可真準,就是十六塊五呢?!?/br> 吳鳳笑,“四弟妹有文化,算數好?!?/br> 十六塊五,陳秀英給老鄉結了賬。 趙老太語氣里滿是驕傲,“我家滿打小數學就竟考一百分?!?/br> 沈荷笑呵呵點頭,“這孩子腦子聰明跟小四一樣?!?/br> 趙老太瞥了眼讓女婿哄的眉開眼笑的老頭子,也沒忍住笑出聲兒,“誰說不是呢?!?/br> 這個鬼家伙兒平時沒少吭老頭子。 倆老太對著樂,惹得一家子摸不著頭腦。 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眼瞅著天兒就要黑了,趙老太老兩口也要打道回縣城。 姜四借了二大爺家的毛驢車跟趙滿一起送丈母娘跟老丈人。 老太太帶著一家子送出門,趙老太拉著她的手,環顧著炊煙裊裊、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艷羨地嘆了口氣,“哎呀,老jiejie啊,說實話我是真不愿意走啊,這家里多好啊,又清凈又舒坦,一出門就是綠水青山,哪跟縣城那麻雀窩一樣?!?/br> 趙老太話里話外都是留戀,沈荷笑道不如留下住一晚? 趙老頭看自家老婆子居然很意動,生怕老婆子把自個兒拋棄了,好說歹說拉著趙老太上了車。 趙老太嗔他一眼,“這么大年紀了咋還這么黏人?” 趙老頭紅著老臉不說話。 前頭趕車的姜四跟趙滿倆偷笑。 沈荷目送著老兩口家去,等一回頭好大兒們奔過來,“娘,兒扶著家去吧?” 老太太擺了擺手,笑著說太陽好,她想在外頭走走,不讓孩子們在后頭跟著,清凈。 姜二就把二驢子牽出來,老太太樂悠悠在前頭走,二驢子上躥下跳,一會兒蹦跶著叼跟狗尾巴草,一會兒去小樹林子里抓麻雀,熱鬧非凡。 轉眼就立了秋,這下子外頭的天兒是真的冷起來了,別的別說,這幾天早上起來就跟以前不一樣了,冷颼颼的掛著寒風,老姜家后院的果樹葉子也落了一地。 這天早晨,姜大照舊早起,看家中一地落葉,摸了院子里的大掃把唰唰唰掃起了院子。 姜二也是個早起的,大哥掃地他就劈柴,哥倆分工明確,也就是姜四好一會兒才打著哈欠出來,也讓倆哥抓過來干活。 沒過幾天,大溪村莊稼地里的棒子跟高粱該收了,秋收一到,大家伙兒就忙碌起來了。 村里的電線桿也豎起來,就差架設電線了。 縣城來的工人師傅忙,生產隊的隊員也忙。 老姜家這邊兒,每天天不亮一家子就下地去收棒子跟高粱米,家里黑娃兒帶著弟弟meimei們幫著奶奶,打掃衛生,喂鴨喂雞啥的全都包了。 有孩子們幫忙,沈荷這里也輕松了不少。 過了秋收,家里后山自留地的地瓜跟土豆也該收了,這是老農民一冬天的吃事兒,一大家子人就指著吃這些呢。 今年家里的地瓜收成好,一筐一筐運回家,堆的跟小山一樣看得一家子都高興。 家里有了地瓜,老太太就變著花樣給崽子們做好吃的,啥拔絲地瓜、地瓜丸子、地瓜餅,還有各種地瓜小點心,吃的團子們小組鼓鼓,心滿意足。 好大兒們心疼老母親,讓老母親多謝謝,沈荷笑笑,說沒啥整天在屋里躺著,身子都要散架了,還不如忙著好呢。 姜大幾個說不過老母親,只能默默跟在后面,下次等老母親又要做美食,在后頭當苦力把地瓜洗干凈,笨拙打下手。 就比如說老太太要做地瓜糯米餅。 這本來挺簡單的,把洗干凈的西瓜削皮碾碎加入糯米粉揉好,撒上芝麻攤成餅,放在鍋里用油煎到兩面煎黃就行。 可好大兒們笨手笨腳,一會兒活燒大了,一會兒把餅弄糊了,老太太在邊上看了,直接把幾個家伙兒給攆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