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書迷正在閱讀:住在墳墓的少女、暫停心動、作精在帶娃綜藝爆紅了、給偏執大佬投喂一顆糖、白月光才不稀罕渣男們呢、駙馬是我的朝堂宿敵、無限游戲里瘋狂違規后、白月光總想無情證道、炮灰幼崽兇又奶[快穿]、反派女配但求一死
要知道縣城好多胡同里都修了獨立旱廁了,一家一戶,方便得很。 當時,趙老太老兩口咋說趙翠都不聽,就一根筋的非要嫁。 現在后悔了也沒有后悔藥,就是趙翠生的兒子,老劉家咬定是他們家的孫子,一定要抱回去養。 那孩子,沈荷也見過,養的白白胖胖的小男娃,笑起來眼睛跟月牙一樣,非常討人喜歡。 那還是趙翠月子里頭,在娘家坐月子,在劉家受了委屈挫磨沒有奶水,全靠著老姜家送來的鯽魚下奶,老太太給孩子包了兩塊錢的紅包。 當時趙翠說啥也不要,老太太就道是給孩子的,當媽的才帶著淚收下了。 趙老太說著就抹淚兒,沈荷溫聲勸她,說以后都會好的,沒聽見那句話苦盡甘來嘛。 說到這,老太太才想起來,自個兒還帶來了兩罐子桂花糖呢。 第72章 老太太把兩罐桂花糖拿出來,拍拍趙老太的手道,“咱們這個年紀了,啥事兒沒見過啊,別想那些不好的事兒,嘗嘗我老婆子做的桂花糖?!?/br> 趙老太用手帕擦眼,“哎”了聲,鼻音里還帶著淚腔,一聞到清香撲鼻的桂花香驚訝道,“老jiejie,你可真能,咋啥都會做呢?” 這話可不是奉承話,自打跟老姜家做了未來親家,有姜四這個家伙當橋梁,兩家你來我往,今個兒你家送一塊rou,明個兒我家送半斤菜的,趙老太也就知道了,她的這個老jiejie誒,還真不是一般的鄉下老太太呢。 就是城里的老太太能有幾個識字的??? 老jiejie既能識文斷字,還會勾毛衣,做一手的好菜,各種小點心那也是信手拈來,現在還帶來了自己做的桂花糖。 哎吆,看看這桂花糖,一層桂花一層白砂糖,干干凈凈,看著就好吃。 趙老太還盯著桂花糖稀奇呢,姜四跟趙滿倆早就手腳麻利,泡了兩杯加了桂花糖的花茶來。 趙老太看倆孩子貼心的樣子,心里寬慰不少,接過花茶抿了口,覺得跟桂花蜜水一樣清甜,再抿一口,嗨呀,比蜂蜜水味道淡一些,但是喝起來更甜口啊。 “這滋味兒真好?!?/br> 趙老太捧著花茶一口一口抿,剛才的壞心情都不翼而飛了,沈荷笑瞇瞇道,“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多喝點甜的心情就舒暢了?!?/br> 兩個老姐妹說了一會兒,趙老太一聽姜四今個兒是請老母親到縣城看房子的,還道讓趙滿一起去看。 這喜的啊,嘴巴都合不上了,哪還有剛才傷心的模樣? 不過在清水縣啊,這未嫁的姑娘是不能插手未來婆家的事情的,在老一輩心里,只有結了婚的小兩口,那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呢。 這些舊習俗啥的啊,沈荷自然知道,她是從后世來的老太太,覺得有些老規矩真得改改,比如新媳婦兒進門前,當婆婆的要給做雙不合腳的小鞋,立個下馬威啦,結婚的時候要鬧新娘鬧新郎啦,新郎要當著眾人的面兒,一口氣干掉六大碗酒要不然就不是男人之類的,這些陋習都是從舊社會傳過來的,這存心折騰孩子的破規矩,能廢了就廢了吧。 再者了,老太太是這么想的,小四買這院子,將來是跟媳婦娃子一起住的,小滿跟著一起去看看也是好的。 可趙老太這么一說,老太太也就不說啥了。 看看天兒不早了,老太太娘倆遂告辭。 趙老太也知道親家母子倆趕時間去看房子,心里不舍也不能說什么,巴巴送到外頭,老姐倆在門口話別。 姜四揣著未來媳婦兒給做的新鞋,樂的嘴角都要咧到天上去了。 趙滿看他這個啥樣子,不覺得臉一紅,這家伙兒怎么跟個大傻子一樣,笑啥笑啊,不就是一雙新鞋嘛。 姜四看對象的小臉紅了,就知道這是害羞了,于是人模狗樣挺了挺背,嘴角還是忍不住上揚。 前頭趙滿跟著趙老太在家里學做鞋,這姑娘心眼實誠還細心,知道自個兒將來要嫁到老姜家,是要跟著一大家子生活的,這不就開始學著干活做鞋逢衣裳,剛學會了,就給沈荷做了一雙大紅色的福壽喜包頭棉鞋,燈籠芯的,針腳細密,一看就是一針一線,仔仔細細做出來的。 “老jiejie,看看這兩孩子,我心里真亮堂?!?/br> “可不,倆孩子感情好,咱們啊得抓緊給辦喜事兒了?!?/br> “說不定,過兩年咱們就當奶奶姥娘了?!?/br> “那感情好,我給小孫女做小裙子!” “我給外孫女穿花棉襖!” “哈哈.......” 兩位老母親喜上眉梢,放佛看到了白胖可愛的小孫女(外孫女)正朝自個兒笑。 趙滿姜四:“..........” 您倆老太太想的也太早了。 還有為啥一定是小孫女不是小孫子呢? 當然了,這話姜四可不敢當著倆老太太的面講出來,不然老母親,該削他了。 ********* 清水縣的胡同特別多,母子倆從柳樹胡同出來,順著縣上的大道走了一里多,在縣供銷社的后面,拐進了個清凈的胡同。 胡同口有顆碩大無比的梧桐樹,飄飄揚揚灑下些許落葉,更是給這個小胡同添了幾分秋意。 “娘,就在前面呢?!?/br> 好大兒攙扶著沈荷慢悠悠走在路上,別看老太太一路上不咋說話,其實心里都留意著呢,小四選的這個胡同就挺好,前頭走出去就是鬧市,走進胡同又能尋得一片清幽,看這胡同一水兒的獨門獨院,一看就知道周圍住的人家,家境都不錯,自家住自家的院,以后小四結婚了有了娃兒也不用因為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