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吩咐晴娘煮了綠豆湯,在陶正靖上門請教的時候,讓給送了過去。 還在他來謝過的時候道:“你家中別說貼心人了,連個丫鬟也不帶,有空就上我家來,伯母給你做好吃的?!?/br> 陶正靖聽了便樂呵呵地點點頭,笑得極討人喜歡:“多謝伯母,那小子就要經常過來叨擾了?!?/br> “哎行!多過來多過來?!?/br> 等到一個休沐日,沈伯文還收到了戴連元的帖子,邀他與邵師兄,還有陶正靖他們這些廣陵府的同鄉一道聚一聚。 沈伯文正好無事,便應了過去。 過去一瞧,除了戴連元,還有幾個自己不認識的面孔,見了自己都是期待中帶著幾分仰慕。 心下也就明白了,應當都是廣陵府的同鄉,除了上一回沒考上的,還有此番第一次參加會試的新舉子。 這都是自己的同鄉,若是他們考上了,日后也能成為自己的助力。 在官場當中,同年,同鄉,師生,都是重要的關系。 沈伯文心里很清楚這些事,也沒有單打獨斗的意思,同他們說話的態度很溫和,并沒有仗著自己是有品級的官員,就對這些還沒有考上進士的同鄉們有所怠慢。 其中一個舉子大著膽子來請教他關于文章上的事情,他也耐心地答了。 見旁人看著也十分意動,卻還在猶豫,沈伯文笑了笑,主動道:“你們若是有什么關于會試,或是文章上的問題,盡可以來問我,今日若是沒有帶文章過來,回頭上門請教也可以?!?/br> 他此番在春闈當中并沒有被任命什么職務,以他的資歷,同考官也十分勉強,因而舉子們來拜訪他,并不會有什么影響。 其他舉子們一聽,沒想到他這么好說話,便欣喜地應了。 既然他也這么說了,邵哲亦道:“若是不嫌棄,來請教我亦可?!?/br> 他如今是庶吉士,說不定再過幾日就是正式的翰林官了,跟沈伯文一樣,是這些舉子們科場上的前輩,怎么可能會嫌棄。 這些舉子們聞言便趕忙道:“多謝邵師兄,多謝沈大人?!?/br> 聚會散了之后,沈伯文與邵哲多留了一會兒,同戴連元與陶正靖說話。 “多謝連元,今日這般用心?!?/br> 沈伯文朝戴連元拱了拱手,十分客氣。 戴連元拱手回禮,口中卻道:“沈兄太客氣了,你與邵兄如今這般忙碌,還愿意應邀前來,是我要謝過你們才是?!?/br> “你們就別客氣來客氣去的了?!?/br> 陶正靖在沈伯文家隔壁當了一年的鄰居,自認已經對其很是了解了,知道他不是那種踩高捧低之人,便如此說道。 沈伯文聞言便笑了,點了點頭,主動道:“連元此番進京,不知身體如何,還有無水土不服之癥?” “多謝沈兄關心?!贝鬟B元實話實說道:“雖然還有幾分不適,但已經尋了大夫,現在已經好多了,上一回也是不湊巧,水土不服再加風寒,這一回應當不會那般了?!?/br> “連元吉人天相,此番定然會平平安安?!?/br> 邵哲上一回便很替這位同窗可惜,此番聽到他這話也松了口氣,聽罷便也開了口。 “那就借邵兄吉言了?!焙寐犜捳l都喜歡聽,戴連元聞言便笑著道。 告別了幾位同鄉與師兄,沈伯文回到家中,自家娘子又拿了幾張拜帖過來,同他道:“相公,這是今個兒你出門之后收到的拜帖,聽口音,應當是杭州府那邊來人?!?/br> “嗯?” 沈伯文一邊接過拜帖,一邊沖周如玉溫和地笑了笑,道:“辛苦娘子?!?/br> 打開之前,他心里就有幾分猜測,打開一看,果不其然。 都是杭州府的新科舉子們遞過來的。 有仲煜和薛允中等前五名的,也有蔣沛春等名次稍微后面一些的。 沈伯文想了想這幾日自己有時間的時候,便寫了回帖,叫來唐闊,讓他送過去。 …… 謝府,羨魚院。 這是謝之縉從小住到大的院子,沈蘇嫁進來之后,自然也住在這里。 此時,沈蘇正坐在書房的窗邊,手下翻閱著一本不厚的書冊。 謝之縉的書房對她是開放著的,并不限制她進來,想來的時候隨時可以來。 他的書房很大,可能比她娘家的正房都要大,光書架就有好幾排,上面擺著不同種類的書。并非只有四書五經那些正經書,還有話本兒,食譜,游記,佛經道經,算學相關的書等等。 著實是讓沈蘇開了眼。 畢竟自家大哥是以科舉為目的地在讀書,書房之中也多以正經書為主,偶爾有基本話本或者游記,也是給自家大嫂買的。 沈蘇識字,因而也能看懂書,只是她不僅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對話本兒里面的才子佳人故事們也不怎么有興致,但嫁人之后,實在是有些無聊。 自家婆婆人十分不錯,很是可親,并不做自己出閣之前聽來的那些惡婆婆所作的事兒,也沒有傳言中那些高門大戶會給兒媳婦兒立規矩的意思,每日去給她請個安就好,就連用飯,也并不強求他們小兩口陪著她一道用。 只是自家公公十分忙碌,經常不能按時回家用飯,沈蘇想著,婆婆一個人用飯難免寂寞,干脆每頓飯都陪著她一塊兒用了,謝夫人嘴上說不用,心里倒是很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