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剛說完便被老婆婆瞪了一眼,道:“你當人家沒別的事干了?天天來你的攤子上吃餛飩?!?/br> 訓完自家老伴兒,老婆婆看了他身側的周如玉,笑著問他:“公子今日是帶了娘子過來?” 聽他們老夫妻倆斗嘴也很有意思,沈伯文方才便一直沒有開口,此時聞言便點了點頭,輕笑道:“是,麻煩您給我們兩碗餛飩,其中一碗少放辣油?!?/br> “好好好?!崩掀牌艖?,轉身忙活去了。 周如玉就坐在他身邊,聽到他方才的話,心情極好,眉眼彎彎,相公竟還記得自己不怎么能吃辣。 她出門前重新挽了個髻,思來想去,還是把相公方才送自己的那支簪子給簪上了。 沈伯文一見便覺得,這支玉蘭簪沒送錯,實在是很襯她,更顯清麗動人,婉約爾雅。 餛飩很快便煮好被端了上來,沈伯文從一旁的筷筒中拿出兩雙筷子,遞給她一雙,還叮囑道:“有些燙,慢點吃?!?/br> 見老婆婆雙眼含笑地看過來,周如玉的耳根悄悄地紅了,嗯了一聲,便接過筷子,低頭嘗了起來。 沈伯文見狀便在心里笑了笑,也動了筷子。 待到他們二人都吃完,沈伯文便付了錢,還同上次那般謝過這對老夫婦,才帶著周如玉離開。 他們走了之后,老婆婆便跟自家老伴兒感嘆道:“多好的一對兒啊,都長得好看,一看就登對?!?/br> 老伯難得地沒杠她,還配合的點了點頭。 …… 沈伯文并不知道自己跟如玉還被夸了,從餛飩攤上離開,他便詢問起自家娘子的意見來:“有沒有想去的地方?” 周如玉的性子近來也外向了些,不再向從前那般只會說都行,你決定便好,她思考了片刻,才道:“我想去書坊?!?/br> “買話本嗎?” 沈伯文不由好奇,就在之前他與師兄出去用飯那次,回來的路上,自己還特意去了趟書坊,又給她買了幾本,這么快就看完了? “不是?!敝苋缬駬u了搖頭,道:“我想買本《京都風物》?!?/br> 聽到這兒,沈伯文懂了,他先前也曾聽過長垣書坊中有人議論,《京都風物》是一本關于京都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書,包含了京都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堪稱京都平民百姓生活指南。雖說已經好多年了,但里面寫的某些東西,現在也還能用得到。 他倒是不知道,這本書現如今的實用性怎么樣,是不是像傳言中那般,不過自家娘子既然想買,那就買唄,就算沒有實用性,讓她看著能解解悶也是好的。 于是沈伯文點了點頭:“行,那咱們去長垣書坊?!?/br> 結果等他們走過去,就瞧見長垣書坊門口圍著好一堆人看熱鬧,把路都堵住了,他與周如玉自然也過不去。 沈伯文心底不由疑惑起來,帶著娘子避到路旁,人不那么多的地方,正想同她商量一下,周如玉就先開了口,體貼地道:“相公想去問問情況便去吧,吳掌柜跟咱們家關系不錯,前些日子不是還托這邊書坊的伙計給你送來了分紅嗎,就算幫不上忙,了解了解情況也行?!?/br> 她如此善解人意,沈伯文倒有幾分不好意思,便將自己的錢袋拿出來,放到她手上,看了看周圍,視線鎖定在一家成衣鋪子的招牌上,隨后同她道:“這里人多,你在這兒我也不放心,這樣吧,我送你去那間鋪子,你逛一逛,若是有看上的衣裳,買下來便是?!?/br> 周如玉明白他的意思,點了點頭便答應了。 將自家娘子送到鋪子里,沈伯文又回到人群堵塞的地方,眼看著也過不去,就想著先找個人打聽打聽,便拍了拍前面那位正在看熱鬧的仁兄的肩膀。 “打擾仁兄,請問……” 只是等他看清這位的相貌時,頓時語塞。 誰能告訴他,為什么傳說中的狀元之才,謝家玉樹,會擠在人群里興致勃勃地看熱鬧??? 謝之縉自然也看清了對面之人。 好巧不巧的,他記性好,也認出了這位在殿試時一面之緣的會試第四名。 要是自己沒記錯的話,對面之人應該是叫做沈伯文。 沈伯文會試的文章他也看過,不輸韓嘉和與趙松源,卻不知為何成了第四,當時自己還頗覺可惜來著。 在周圍還在一片喧鬧之時,他們二人不禁陷入了尷尬之中。 但隨即,秉著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態度,謝之縉對沈伯文頷了頷首,若無其事地道:“沈兄也來書坊買書?” 沈伯文此時的心情十分復雜,但還是點了點頭,道:“確是如此?!?/br> 第四十九章 正值此時, 前面的爭吵聲愈發大了,沈伯文便想跟謝之縉打聽一番,前面到底發生了什么, 但看著他明顯比自己年紀小上幾歲,謝兄是叫不出來了,頓了頓, 才道:“謝公子知道那人群之中發生了什么事嗎?” 原來是打聽這個,謝之縉點了點頭, 道:“也沒什么,就是幾個南方學子與幾個北方學子爭吵了起來罷了?!?/br> 南北方學子之間不怎么合,沈伯文或多或少也聽說過, 但其中的緣由,卻是一知半解。 而且他之前也不知道,殿試剛剛結束,成績還沒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敢于當街爭吵。 陣仗還這般大。 不過在聽到與長垣書坊沒關系,也稍稍放下心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