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巷 第126節
如果可以選擇,他此時此刻倒寧愿自己和蔣家不相熟,偏偏高遙還來跟他說以后可以借著這層關系多走動,他更覺不是滋味。 “沒有這個必要吧?”沈慶宗語氣淡淡地說道,“你們和計相本就不是一路,我若與他們走得近了,對家里只怕沒什么好處?!毖粤T略略一頓,他又道,“再說人家肯定也防著我?!?/br> 高遙也理解他的想法,于是索性把話說得更明了些:“計相這次也算是和謝無晦聯了姻,我聽大丞相說,他還不準備宴請客人。那番說辭明著是道續弦不想折騰,但依我看多半是不知道該請誰——又或者,是故意讓人摸不清他?!?/br> “岳丈何不往深處想想,這意味著什么?”高遙提醒地道,“陶相公既然可以和謝修注做姻親,那會不會也有可能改弦易轍?就算他仍然站定亞相一派,那以岳丈您的身份,和他——還有蔣家多幾分往來也是說得過去的,如此也能算是為子信留了條后路?!?/br> 沈慶宗琢磨了須臾,看著眼前這未來女婿,忽覺恍然大悟。 “原來,子瞻你也并不是完全看好革新一派的?!彼庥兴傅匾恍?,說道,“只不知你父親是何意見?” 兩家既要結親,便明人面前不說暗話。 于是他坦然地道:“家父以為,舊派勢大人多,追隨其間恐流于平庸。如今官家有意革新,大丞相更看重年輕才俊,隨新派而上才更易獲取機遇,只是風險也大。所以,身在其中,還是要給自己留有適當可轉圜的機會?!?/br> 沈慶宗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說,其實你們父子還是中立的?!?/br> 不是疑問,而是陳述。 是啊,畢竟哪個權貴富豪會喜歡大丞相的這套辦法呢?若不是如此,他也不會被那么多人反對了。 高遙但笑未語,只道:“不管怎么說,岳丈您比起我們還是更適合與計相交往的?!?/br> 沈慶宗心知對方說的有道理,可就算撇開自己那股郁悶不談,他想起兒子沈約,也覺得去巴結陶宜并不是個好辦法。 只怕子信知道了,反而要生氣。 于是他沉思了片刻,說道:“我和蔣、謝兩家的相處本和以往沒什么兩樣,若一反常態只怕才不佳。不過,子信的未婚妻姚小娘子和謝修注的妻子倒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閨中密友,蔣大娘子與她姑姑感情也好?!彼f到這兒,又補了一句,“云娘和姚小娘子平日里是處得不錯的?!?/br> 高遙瞬間了然。 他笑笑應是,沒有再多說什么。 十月初,陶家的定禮送入了照金巷。 不同于陶宜不打算大擺宴席的低調,他這次的定禮送得頗張揚,金器珠翠等物自是一樣不少,跟在媒戶身后的二三十個人浩浩蕩蕩地往蔣家門前一站,個個衣著光鮮,身姿亦頗有威儀。 蔣黎也是事后才知道原來這些人都是陶宜的元隨,是拿官家俸祿的隨身差役。按制,陶宜身為三司使,朝廷會撥給五十個元隨傔人供驅使差遣。 她這才知道平時陶宜只帶著張破石一個侍從進進出出的有多低調。 挑巾的則是陶宜的二嫂楊氏。 她笑著拉過了蔣黎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和叔叔能走到今日也是不易,他對你是真心看重,我們都盼望著你們能好好過日子?!?/br> 蔣黎回笑應下,道了聲謝。 沈家和姚家的人也過來了。 姚之如和姚二郎都真心上前恭喜,兩人還帶了禮物來,蔣黎本不打算收晚輩的東西,但姚之如堅持給,并道:“我們從小也沒少受蔣姑姑的照顧和招待,這是應該的,只是禮輕了些,還望您不要嫌棄?!?/br> 孫氏是真沒想到姚之如他們會送禮,不免當場有些尷尬。 蔣黎見姚之如這么說了,又想起對方和沈約的婚約,多少也能理解姚之如的真心和用心,于是不再拒絕,笑著收下了兩人的禮物,然后對姚家兄妹兩人說道:“等你們成婚的時候,蔣姑姑再還你們個大的?!?/br> 姚之如略有羞澀地笑了笑。 姚二郎的心情則比較復雜。 沈家來下定之后,其實他爹也開始有意幫他看起合適的人家了,中間也考慮過一回,但對方卻婉拒了。剛開始他也沒太過在意,可后來卻輾轉從別人口中得知,原來人家是嫌他身份尷尬,又根本撐不起擔子。 可難道這些是他愿意的么? 他也希望自己是段大娘子所出,更希望自己能有個不那么小肚雞腸又剛愎自用的兄長??涩F在的情況就是生活讓他根本沒有選擇,爹娘寵信兄長,而兄長卻要防著他,他完全沒有機會去獨當一面。 姚二郎心里也巴不得meimei和沈約能早日成親,至少他和沈約還能說得上幾句話,到時說不定能給自己找些路子。 但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姚二郎也只能是表示禮節地笑了一笑。 孫氏這時接了話說道:“這也就是我們幾個小輩的心意,蔣姑姑莫要太客氣了?!?/br> 蔣黎含笑點了點頭。 姚之如看了孫氏一眼,沒有說什么。 從蔣家出來,孫氏就半笑著對姚之如和姚二郎說道:“叔叔和meimei既打算要給蔣家姑姑送禮,怎么也不先叫上我一并商量下?不是我說,雖是禮輕情意重,但既是代表家里,就也不好太寒酸?!?/br> 姚二郎皺了皺眉,說道:“嫂嫂誤會了,我們小時候都和蔣姑姑相處得好,以前沒機會,如今長大了,就聊表些心意而已?!?/br> 孫氏似笑非笑地道:“話雖如此,可這不就顯得你們大哥哥和蔣家姑姑處得不夠好么?叔叔也是太有主意了些?!?/br> 姚二郎臉色微變。 送禮的事其實是meimei姚之如提議的。畢竟蔣黎成婚那天他又不方便進內院,而且人家本不打算擺酒,那自己趁著陶家來送定禮的時候單獨表示下心意也不錯。 不然到時用姚家名義送去的賀禮也顯不出來特別,更顯不出來他。 但他也確實有意無意地并沒有把這事告訴兄長,他也不知自己當時是什么心態,可能是覺得哥哥已經能代表姚家,姚家的賀禮就算不特意寫上姚大郎的名字也無所謂。 也可能,是他知道兄長惜財的個性,不想去討罵。 又或許……是別的什么吧,他沒有多想。 而現在看來,meimei之如也沒有提醒孫氏。 姚二郎并不意外。 但孫氏這樣意有所指地當面指責,還是讓他心中不由忐忑了一下,等反應過來正想解釋的時候,卻聽meimei姚之如開了口。 “大嫂嫂這話就說得重了?!币χ缙届o地說道,“我給蔣姑姑送禮的事是問過娘的,她老人家也覺得應該。至于二哥哥,他也是個粗枝大葉的,恰好看見我在準備,這才想起這茬。說來大哥哥那么忙,像今日都沒空過來,你身為他的賢內助,這些事都應該幫他想著才是,再如何也不該輪到二哥哥來提醒你吧?” 孫氏一愣,旋即不由漲紅了臉:“我也沒說要他提醒我,但你總該和我說一聲吧?” “我哪里會知道娘沒有同你說,你這樣聰明能干的人也沒有想到呢?”姚之如道,“你看剛才唐mama不也是現給蔣姑姑添的妝?沈jiejie也送了禮。大家都是這么做的?!?/br> 孫氏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姚二郎站出來打起了圓場:“大嫂嫂也不要太在意了,我們都是從小熟悉的,你才嫁過來沒兩年,有些事想不到那么深也是正常?!?/br> 孫氏卻覺得姚之如肯定也和沈云如通了氣。 “meimei自與沈農丞的事定了之后,這說話做事是越來越不一般了?!彼庩柟謿獾卣f道,“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這做嫂嫂的又怎能奢求你把我和沈小娘子當作一樣對待,就是被你忽略了也是應該的?!?/br> 話說到最后,她還故作惆悵地嘆了口氣。 姚之如做這件事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想過要把孫氏如何,她只是單純地不想搭理孫氏,只提醒自己愿意提醒的人。 但現在孫氏這副做派卻讓她反感至極,她也不知是不是受了對方的啟發,想到自己明年就要嫁給沈約離開這個家了,頓時對有些事的忍耐度也降低了不少。 她轉身徑直走回了家。 這次姚之如也沒有直接進屋生悶氣,而是去了曾招兒那里,讓女使傳話說要見她大哥哥。 姚大郎昨晚喝多了,今天宿醉頭疼所以就沒出門,這會子曾招兒正在給他按摩。人在這種時候最是受不得吵嚷,偏偏姚之如和孫氏一前一后過來都是奔著“說理”的,沒聽幾句他就煩了。 “你有完沒完?!”他這話是沖著孫氏斥過去的。 孫氏愣了一下,旋即就委屈開了,辯駁道:“怎么是我沒完?明明是你meimei故意在蔣家下我的面子!” 姚之如毫不退讓地道:“我若當真為了下你的面子,那你在蔣姑姑面前非說這禮是你和我一起送的時候,我就不會默認下來了。偏嫂嫂你硬是不分好歹,明明事情已經翻過篇了,你卻要站在人家門外頭與我爭執這三分薄禮,倒叫別人都以為大哥哥是個吝嗇的,丟了姚家的顏面?!?/br> 孫氏急道:“我是避開了人與你說的!” 曾招兒此時柔柔插了一句:“大娘子,這話也不是這么說的,你雖小心,可這鄰里間的話哪是那么密不透風的。再說了,便是人家聽不見你說什么,可看你們的表情也知道不對,事后若有心人再一打聽,豈不都知道了?!毖粤T,她還欲言又止地補了句,“就算沈農丞在大娘子眼里沒有前途,可那蔣家姑姑畢竟是要嫁給三司使的?!?/br> 姚大郎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當即責備孫氏道:“短視的愚婦!你還有臉怪別人,怎么大家都能想到的事你偏想不到?竟連累我丟人!” 孫氏心里也很清楚,其實這時候對自己最有利的辦法就是認錯道歉,但她不知怎地,就是咽不下這口氣,只覺心頭的邪火蹭蹭直往上竄,這種感覺自她生了孩子后就開始越來越嚴重,她認為都是這兩個人沒有讓自己舒心的緣故。 所以這時候她也控制不住了,再難維持對曾招兒表面上的平和,指著對方就罵道:“這就是個忘恩負義的挑貨!” 說罷,她氣急地左右看了兩眼,似沒有找到合適的東西,然后突然抬手拔下了頭上的琉璃簪子,對著曾招兒的臉就丟了過去。 偏巧這時曾招兒受驚似地喊了聲“阿郎”,然后還不等姚大郎反應過來,他人就被扯著往旁邊歪了一步,接著眉骨上就被個東西給重重打到了,緊隨而來的便是一陣刺痛。 霎時皮破血流。 場面瞬間亂了。 就連姚之如都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孫氏更是嚇得變了臉色。 姚大郎齜牙咧嘴地捂著傷處,他揮開要幫自己擦血的曾招兒,氣急敗壞地指著孫氏吼道:“老子要休了你!” 第135章 認親 謝暎今日休沐,往時若蔣嬌嬌在,必會拉著他陪丨睡懶覺——當然,他也挺樂意的。但現在她不在家,他自己就嫌躺久了冷清,所以還是和平常一樣早早起來,保持著看書練字的習慣。 午飯的時候,謝夫子同他隨口聊起了上午聽到的八卦。 “……道是昨兒為了這芝麻綠豆的事鬧了好大一場,姚小大被花了臉,嚷嚷著要休妻,不過最后還是被家里給勸下來了?!敝x夫子喝了口小酒,搖搖頭,嘆道,“你說這叫什么事兒???別人家里辦喜事,倒叫他們夫妻倆在巷子里出了回名?!?/br> 要不說鄰里之間少秘密呢,尤其是各家都有勞力女使的,但凡家里治下不嚴,拍死個蚊子都能一日傳遍。 蔣嬌嬌對自家下人的要求就是:不許把家里的事拿出去說三道四,她若逮著一個就會趕一個,但是可以把在外面聽到的消息拿回來報一聲。 這不,謝家的女使只早上和姚家的女使一起結伴出去買了個菜,回來就把昨天姚家發生的事全都捋清楚了。 據說姚大郎喊著要休妻之后,的確是立馬吩咐了人去準備筆墨紙硯,孫氏則哭著跑回了自己屋里,抱著兒子關上門不肯見人,結果孩子大概是被嚇到了,也在里頭哭個不停。 段大娘子剛開始也生息婦的氣,但見此情景就勸姚大郎要考慮孩子,說孫氏也是無心之失云云。 最先和孫氏鬧矛盾的姚之如此時竟也幫著勸說了兩句,但至于她說了什么底下人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姚大郎的確在之后就改變了主意。 “不過那口子好像挺深的,估計是要留疤了?!敝x夫子道,“你之后若見了姚小大,可別去關心他那傷,免得教人尷尬。等嬌嬌回來了,你也同她說聲……算了,她消息那么靈通,應該也用不著你去說?!?/br> 謝暎笑了笑。 他其實并不關心姚大郎夫婦的事,而且姚之如在這件事里的處理態度顯然也是有利于她的名聲的,所以他也不必替嬌嬌去擔心這個好姐妹。 他更在乎嬌嬌什么時候能到家。 金老太爺的喪禮他去不了,只能依禮使人馳書持禮前往憑吊,后來他又收到了蔣嬌嬌的信,說是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他就開始算起了日子。 估計著也就是這幾天了。 但讓謝暎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把蔣嬌嬌等回來,一群不速之客卻先到了汴京。 謝氏老家來了人。 謝暎剛從官署回來,人才進家門就發現了院子里堆放著的箱籠,他自是認得出那些不是蔣嬌嬌的東西,于是隨即便從女使口中得知了是自己的幾個堂伯叔父來了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