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巷 第114節
謝暎今日初上任,本無需立刻于殿上當值,但他還是主動作為另一位周姓修注的佐官陪同入了宮。 這也是他第一次親眼見到朝堂上新舊兩派的針鋒相對。 起先是大丞相景旭要舉薦一人為司農寺卿,以便再正式推行青苗之法。此言一出,亞相魯墘當即表示了反對。 這兩種意見都有人支持,而其中反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新法推行后,司農寺本就分了部分三司職權,掌管著免役和坊場錢,如今尚不知成效;二是大丞相舉薦之人早先是因貪墨而被貶謫,品性素來有虧,如今卻要將其復召為九卿之一,不僅難以服眾,而且恐有遺患。 更有言官質疑大丞相此舉是任人唯親。 而以首相為主的贊成派,意見則集中于要對有能之士抱有寬宥和長遠的目光看待,當初其被貶謫已是受過了懲處,況官家素以仁治國,如今若再要追究前事,多少有質疑朝廷法度和陛下之嫌。 也同樣有言官站了出來說話,認為舉賢不避親。 末相似有猶豫,最后表示了一個折中的意見:青苗之法可推,但這司農寺卿的人選建議再行斟酌。 因事涉三司,謝暎也不由下意識地隨著其他人的目光,朝那位身著紫袍的三司使遙遙看了過去。 這一看,他幾乎震驚到懷疑自己是眼花了。 然而下一刻,他就聽到了那個略有幾分熟悉的聲音恭敬、平靜地說道:“臣以為法令頒易行難,而長官不賢,掾吏則更易于成jian,首相此舉恐心急求成?!?/br> 謝暎足足用了半晌,才終于勉強壓住了心底翻涌的驚濤。 他看著此時殿中那個身著紫色常服,腰佩涂金魚袋的年輕男子,聽著那些聲聲辯論,腦海里浮現出的,卻是當初那人風度翩翩,含笑立于人前,稱自己是陶三郎的樣子。 還有那時這人說:不過在你中榜之前,我們不會再見了。 原來,如此…… 散朝的時候,皇帝又單獨留了太子說話,周修注需繼續于殿中當值,謝暎便先拿著文卷準備回起居院存檔。 大臣們還在陸陸續續地往外走,大都三三兩兩的,邊走邊說著話。 謝暎剛出了左嘉肅門,便看見亞相魯墘幾人正停在那里說著什么,而計相陶宜也在其中。 這次他看得更加清楚,自己的確沒有認錯人。 陶三郎,竟原來真是三司省主。 謝暎不由放慢了腳步,短短幾息間他心中已糾結了幾轉:既然正面遇上了,禮肯定是要行的,但陶相公當初那番叮囑作為,顯然是不想讓人知道他們這段“師生關系”,那自己面對他時大概也只能當做平常。 可之后要不要單獨去謁見道謝呢?他為此有些苦惱。 就在這時,他卻聽見有人在招呼自己。 “這不是我們的新科探花,謝修注么?”竟然是史館相魯墘。 謝暎本能地繃緊了心緒,佯作從容地走上前去,含笑一一與魯墘等人見了禮。 魯墘似微感詫異地笑道:“謝修注今日初上任,竟就能把我們都記個臉熟了,果不愧是陛下親點的探花郎?!毖粤T,又朝陶宜笑著說道,“說來若谷你與謝修注也算是有緣分了,咱們陛下還是和當年一樣,重探花勝過狀元?!?/br> 陶宜看了眼謝暎,微微笑笑,沒有說什么。 旁邊倒是有人附和地道:“這探花郎本是美稱,陛下素來風雅,喜歡成全這樣的美稱,難得有這般俊美的才子可成佳話,殿前定名豈可辜負?” 魯墘笑著點點頭,說道:“所以我常說若谷是狀元之才?!比缓罂聪蛑x暎道,“謝修注,今年好像才剛十八吧?前途不可限量啊,不知家中可有定親么?” 謝暎一愣。 陶宜淡笑地垂下了眸。 其他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謝暎的臉上。 但見他回過神后,禮貌地笑了一笑,然后不帶絲毫猶豫地道:“謝史館相關懷,下官已有未婚妻了?!?/br> 陶宜朝他看去。 周圍的氣氛亦似乎微妙地靜謐了瞬間。 還是魯墘先開了口。 “那就先說聲恭喜了?!彼πφf罷,也不再多言,只是轉身離開的時候與陶宜對視了一眼。 謝暎趁機喚住了落在后面的陶宜。 “陶相公,”他誠懇地禮道,“若您今日得空,不知下官可方便前去您宅第拜謁么?” 陶宜回眸看著他,莞爾一笑,頷首。 酉時,謝暎從起居院離開后便直接尋去了桃蹊巷。 陶宜果然正在家里等著他到訪。 兩人見了面,謝暎便先向著對方恭敬地端端一禮,真誠地說道:“謝暎多謝先生這幾年的教導,若是沒有您,學生恐無今日?!?/br> 陶宜抬了抬手,笑道:“元郎言重了。你有今日,是你自己的功勞,也是官家的賞識?!?/br> 謝暎知道他這是在提醒自己不可師生相稱,便道:“相公有相公的胸懷與眼界,但這份恩情,謝暎銘記于心?!?/br> 他萬萬沒有想到陶宜竟然會是三司省主,而這樣日理萬機的人,卻肯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來點撥他這么一個前路未明的寒門學子。 更莫說對方的確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陶宜的才學自不必說,無論是文思還是學識都令他受益匪淺,但最重要的是,若非因為陶宜,他也不能從兩人的策論往來中猜到朝中的風向不定,所以即便是為了應試,他仍堅持了沒有走“投新”或“效舊”之路。 那時文中的字里行間,他看得出陶宜的態度是中立的。 但奇怪的是,照今日的情況看來,陶宜本人實際上卻竟然是維舊一派。 這也是讓謝暎感到疑惑和有些不安的原因。 陶宜并沒有再糾纏于道謝的話題,只是笑了笑,一邊給謝暎遞了親手分好的茶,一邊轉而問道:“今日亞相問你家中是否有定親的意思,你可明白么?” 謝暎微微一怔,然后反問道:“先生想聽場面話,還是真心話?” 陶宜覺得有些意思,笑道:“場面話如何,真心話又如何?” “若是場面話,那便是謝暎有自知之明,齊大非偶,我配不上人家?!敝x暎說著,也淺笑了笑,“但先生是先生,我對您說真心話,那就是我心里只有這位鄰家青梅,別的人再好,卻也不是她?!?/br> 陶宜彎了彎唇角,說道:“你可想清楚了?”又提醒地道,“這條路若是你不走,可能排在你后面的人就會代替你走,到時你若見他人后來居上,可會意不平?” 謝暎想了想,然后笑意平靜地開了口。 “先生或是覺得我年輕,所思所想都有些簡單和意氣?!彼f,“可能是如此,但我不后悔?!?/br> “我喜歡她,是一時心動,但我選擇她,卻是因不可或缺?!?/br> 謝暎說出這句話時語氣很平常,如同在敘述著三餐粥飯。 但陶宜卻不由微微一愣。 “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她對我來說是春日花、夏日風、秋日果,也是冬日陽?!敝x暎淺淺笑了笑,語氣平靜而堅定,“我可以科舉不第,另投他行,但卻不能以旁人代她。這便是她與這條‘路’,之于我之不同?!?/br> 陶宜看著他,良久沒有言語,不知在想什么。 “婚期定在何時?”再開口時,陶宜卻是如此問道。 “下月初七?!敝x暎提到這個,顯然有些難以掩飾的高興,言語間也不由溫柔了兩分,“我生在五月,她說五月是個好月份?!?/br> 陶宜笑了一笑。 “那我到時也來討杯喜酒喝?!彼f。 謝暎沒想到他會這樣說,一怔,旋即驚喜地禮道:“我原還擔心先生多有不便,既是如此,那我就可放心地給您送請帖來了?!?/br> 陶宜含笑點頭,末了,又語帶調侃地說道:“我從初次見你,直到今天,好像這才是第一次看你真正像個少年郎的模樣。大小登科,果然令人春風得意?!?/br> 謝暎不免有些臉紅。 陶宜也沒再多戲謔他,只轉而再問道:“今日在朝上,你可有注意到太子殿下?” 謝暎自然是看到了,但他記得太子在朝上并沒有對新、舊兩派的爭執發表什么意見。 陶宜似是看出了他在想什么,又兀自緩緩續道:“陛下雖有意革新,但對舊派的意見也多有考慮。至于太子,向來意見中立,而且,從不結派?!?/br> 謝暎一愣,隨即好似突然明白了什么,驀然抬眸向他看去。 只見陶宜淡淡一笑,看著他,說道:“當日我幫你,是為大盛將來,今日你入朝,我也希望你能想得明白?!?/br> 謝暎頓了頓。 他忽然離座站了起來,恭正地向著對方俯首加敬,禮道:“是?!?/br> 第123章 賞識 謝?;貋淼臅r候已經有些晚了,他快步走進院子,打算先去見過自家叔祖,不料才到門口,就險些撞上了正欲出來張望的謝夫子。 謝夫子一定,待看清了眼前人之后,便立馬“嗨呀”一聲,說道:“今日你可是后院失火了!” 說完,他還朝院門處看了一眼,然后拉過滿臉茫然的謝暎就轉身進了屋里。 謝夫子關上門便問道:“你與我說實話,可有人同你說想捉你為婿?” 謝暎下意識泛起了些回憶。 本就緊緊盯著他的謝夫子立馬逮住了:“有,是不是?哪家的?你怎么同人說的?” “沒有?!敝x暎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并不想提這種枝節,“我只是奇怪您為何這樣問。還有剛才那句話,是什么意思?” 謝夫子嘆了口氣,這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說了。 原來今天有人找到了照金巷里來。 說來也巧,當時蔣嬌嬌正好在謝家院子里看剛搭好的葡萄架,來的人也不知道她是誰,就問謝夫子在不在。 蔣嬌嬌起初還挺熱情,等把謝夫子找來了之后她就陪在旁邊聽,結果聽著聽著才發現原來人家是想給謝暎說親的。 “說是知審官東院事家的小娘子?!敝x夫子道,“我聽這人言語間那意思,好像這位知院和大丞相很熟,反正……” “那嬌嬌呢?”謝暎打斷了他的話,問道。 謝夫子這才想起了正茬,續道:“她的性子你還不知道么?哪受得了這個氣。當時她就給人家嘲過去了,說既是那么有誠意,怎么也不事先打聽好你的情況,若是打聽了,又怎會不知道你已經有了未婚妻。倘若是什么都知道,又怎么好意思來拆散鴛鴦的?!?/br> 簡直是犀利三問。 謝暎忍不住笑出了聲。 謝夫子想起來也覺得好笑又無奈,搖了搖頭道:“說話直得很,也不怕得罪人?!?/br> “關鍵我看她還沒消氣?!敝x夫子道,“且你這么晚沒回來,我瞧著荷心都過來探了三次腦袋?!?/br> 謝暎笑了笑,說道:“我去看看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