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
第445章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 永寧二年十月十五日,張瑄親率大軍班師回朝。 楊漣作為皇帝委派在吐蕃兩道的最高軍政主官,率領標下諸將和多朗等吐蕃方面的官員,一直將皇帝浩浩蕩蕩的隊伍送出神武城數十里之外。接下來,朝廷即將派諸多漢人文官趕赴吐蕃兩道上任,而相關的行政治理,都將按照中原道、州、縣的體制進行。 張瑄相信,頂多給楊漣一年的時間,他就會將各方面的情況都理順。 對于楊漣的能力和忠誠,張瑄還是信任的。 而事實上,楊漣還是楊三姐和楊玉蓮的晚輩,說到底,現在的楊家也是皇親國戚。楊漣作為楊家中漸漸崛起的、與楊錡并稱為“二楊”的中流砥柱,對于皇帝的忠誠毋庸置疑。 楊漣和多朗跪拜在皇帝面前。 張瑄嘆了口氣道,“楊漣,多朗,朕這就班師回朝,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爾等且回神武城,各安職守,不要怠慢荒廢政務軍事?!?/br> “多朗,朕委以重任,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睆埇u輕輕道,俯身扶起了多朗。 多朗恭聲道,“臣當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張瑄淡然一笑,“不需要你赴死,只需要你盡忠職守,做你該做的事兒,而不要去做你不該做的事兒。你只要記住朕的話,有卓瑪在朕身邊,朕保你一生榮華富貴,蔭及子孫?!?/br> “多謝陛下!”多朗又拜了下去。 張瑄深深地掃了多朗一眼,該說的話他都已經說過了,而且在此之前,又讓卓瑪回娘家去再三叮囑多朗,以多朗的心胸和頭腦,他定然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 事實上,多朗家族已經跟中華朝廷綁在了一輛戰車之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張瑄回頭又望了與李騰空、蘇扈冬和郭芙并肩騎在馬上的卓瑪一眼,微微一笑,“楊漣,你也起身來?!?/br> “朕此去,再來吐蕃兩道,不知何時。朕臨走之際,送你十六個字:寬嚴相濟,恩威并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br> “楊漣,你的手里掌握著數千里遼闊疆域,肩負重擔。你只要能替朕守住這片土地,朕將來,不吝惜一個郡王之爵!” 張瑄凝聲道。 張瑄是一個不太喜歡封爵的皇帝,他自打登基稱帝以來,冊封的功臣名將少得可憐。而最高的也不過是侯爵。 能從張瑄嘴中說出一個郡王的爵位承諾,這已經意味著張瑄的無比重視。 楊漣心里即歡喜又沉重,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皇帝給的爵位不是那么好拿的。但楊漣還是感激涕零地再次跪拜了下去,“陛下皇恩浩蕩,臣感激涕零,無以為報,當為陛下效死!” 張瑄笑了笑,翻身上馬,率先揚塵而去。 而隨著他的一馬當先,身后十五萬大軍旋即開始移動,馬蹄聲如若奔雷,綿延數十里不絕的隊伍揚起漫天飛揚的黃龍,聲勢浩大,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 張瑄親率大軍滅掉吐蕃的消息,當然傳到了國內,天下震動。而對于窩在甘州的李珙一黨來說,每過一天就距離末日的來臨就近了一天。 李珙軍心大亂,惶惶不可終日。 李珙坐在殿中,聚集眾將,見軍師太平道人沒到,便命軍卒去請。然而,太平道人卻早已隱姓埋名,鴻飛渺渺,逃離甘州而去。 軍卒匆匆來報,遞上了太平道人留給李珙的最后一封書信。 李珙接過書信,看完,臉色變得無比的陰沉,而陰沉中又透著一層慘白。 太平道人在書信中直言大勢已去,給李珙指出了三條路。 第一,頑抗到底,死戰到底,戰死甘州,誓死捍衛李唐皇室的尊嚴。第二,投降張瑄,或許還能保住一條性命,但至于張瑄會不會手下留情網開一面,誰也說不準。第三,立即放棄甘州,率軍西逃,進入西域,進入西域之后不要停留,一路往西,越過蔥嶺,投靠大食人。 李珙憤怒地將手里的書信撕得粉碎,咆哮道,“好一個太平道人!好一個太平賊道!” “此jian賊攛掇朕起兵謀反,然而到了此刻,卻棄朕而去……當真是可恨可恨??!來人,傳令下去,緝拿太平道人,拿下太平道人,賞一萬貫錢。朕只要他的人頭!” 李珙咬牙切齒道,然而他麾下的將領卻一個個都保持著異樣的沉默。 如今大勢已去,他手下這些人的心也早就散了。有不少,都有了棄暗投明的異心。 李珙目光閃爍,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不妙。他雖然有心率軍西逃,但能跟他西逃的將士恐怕不多了。畢竟他手下的軍卒,都來自關中和河洛之地,家在中原,有幾個愿意跟著李珙流落異國他鄉,過上那種流浪的生死未卜的生活。 中郎將李鐵抱拳道,“主公,以末將看來,皇帝陛下大軍剿滅吐蕃,此等神威軍力,非我等可以抵擋。與其困守甘州等死,不如主動上表納降,以求活命!” 李鐵說完,諸將紛紛嚷嚷著讓李珙投降,情緒都非常激憤。 李珙心里一個激靈,他早就看出諸將有兵變的跡象,而這個時候,如果他一個處理不當,小命就將難保。而此番勸降,恐怕也是這些將佐私下里串通好的。 李珙長出了一口氣,嘆息了一聲道,“也罷,朕這就寫下降書順表,李鐵,朕就命你為特使,前往皇帝軍中,送表稱臣!你看可好?” 聽李珙愿意投降,諸將的情緒這才慢慢平靜了下來,李鐵抱拳朗聲一笑,“末將遵命。請主公放心,李鐵一定不辱使命!” …… …… 入夜時分,甘州城門悄然打開,李珙率家室親眷在數千騎兵的護衛下,沖出甘州城,向西面的玉門關方向逃竄而去。 李珙知道自己已經走投無路,只有率少數心腹軍力西逃西域,才能有一線生機。這一點,太平道人還是沒有說錯的。 只要進了玉門關,他就可以一路西進,越過蔥嶺,投靠大食人,靠著數千人的兵力,在大食人那里混碗飯吃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 李珙突然潛逃,甘州城亂成了一團。李鐵立即站了出來,暫代甘州統帥,派人緊急聯絡涼州的哥舒翰,同時也派人送信給皇帝,以示“改邪歸正”的態度。 從李珙潛逃的這一刻起,李珙叛亂實際上就已經不平自消了。 消息傳到涼州,哥舒翰哈哈大笑,立即披甲上馬,連夜聚集自己手下的一萬多人,奔襲武威而去。 第三日午后時分,哥舒翰率軍抵達武威城下。 武威城里早就亂得失去了控制,一直以來,從皇帝平定吐蕃的消息傳來,城里的很多百姓商賈早就逃得無影無蹤,甚至還出現了大批量的逃兵。 李豫一開始還動用雷霆手段,下狠手誅殺逃兵,但到了后來,逃兵越來越多,殺一儆百毫無作用了。到哥舒翰率軍兵臨城下,武威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只有李豫和百余李唐皇族宗室,帶著數千無精打采的軍卒守著。 李豫心驚膽戰地走上城樓,凝視著城下旌旗招展下橫刀立馬的哥舒翰,大聲喝道,“哥舒翰,汝本是唐臣,皇室待汝不薄,今日汝竟起兵兵臨武威城下,如此逼朕,汝于心何忍?!” 哥舒翰嘴角輕輕一抽。 他在馬上掛起刀,抱拳冷笑卻是向城樓上的軍卒大喊道,“兒郎們,我河西軍的兒郎們,此刻爾等若是打開城門投降,本帥一定既往不咎,自當在陛下面前為爾等勸諫免死。若是負隅頑抗,等陛下大軍所至,武威必成一片廢墟,爾等將死無葬身之地!” “兒郎們,本帥的話,你們可曾聽到?” “兒郎們,本帥的話,你們可要聽?” 哥舒翰本是河西藩帥,在軍中威望甚高,無論是李豫手下這些人,還是李珙手下那些人,其實說穿了都是他昔日的部下,只是并非他的嫡系部隊罷了。 哥舒翰這么一臨陣勸降,顯然城里的守軍部將很多都動了心。 武威就是一座孤城,守是守不住的。單憑這數千人馬,不要說抵擋張瑄的十五萬大軍,就算是哥舒翰城外這一萬多人,也是抵擋不住。 一旦等哥舒翰率軍攻城,城破之時,多數人都將死于非命,而且還要頂著一個叛軍的名頭。 李豫見勢不妙,大聲斥責道,“哥舒翰,好一個逆賊!汝賣主求榮,不忠不義,必留下千古罵名!” 哥舒翰仰天大笑,“李豫,本帥問心無愧!李唐滅亡,乃是自作孽不可活,與本帥無關,與天下人無關!當今陛下英明神武,平叛滅蕃,開疆辟土,不朽功業!如今我中華上邦國富民強,軍威播于四夷,本帥勸你識時務者為俊杰,自縛出城向陛下請罪,或者可保身家性命?!?/br> 李豫大怒,呸了一聲,“哥舒翰,好一個老賊,逆賊!你如此大逆不道,必遭天譴!” “死到臨頭,還大放厥詞……”哥舒翰再也懶得理會李豫,仰首向城門樓大吼道,“兒郎們,本帥給爾等一個時辰的時間,一個時辰之后,若是再不開城投降,本帥將率大軍攻城,城破之日,爾等就不要怪本帥不講往日軍中情分了!” …… …… 落日西斜。 哥舒翰面色肅然,跨在馬上,手里的陌刀高高舉起。 而他的身后,一萬多河西軍早已列陣整齊,做好了強攻武威城的準備。 哥舒翰決定在皇帝回軍河西之前拿下武威城,否則,他這個河西藩帥實在是在皇帝面前無法交代,最起碼顏面上過不去。 哥舒翰身后的中軍官看了看時辰,壓低聲音道,“大帥,時辰已到,可否攻城?” 哥舒翰凝重地點了點頭,心里微微有些失望。 他本來以為,武威已是一座孤城,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下,城中守軍一定會拿下李豫等人,然后開城投降。卻不料等了一個時辰,城中并無動靜。 咚咚咚! 軍鼓驟然響起,震天動地。 而哥舒翰的河西軍士卒面色繃緊,伴隨著鼓點的密集,身子前傾,手中的軍械和攻城器械準備停當,只待主將一聲令下,就要誓死攻城。 “兒郎們,拿下武威城,本帥在陛下面前為爾等請功!” “沖??!殺無赦!” 哥舒翰還是霍然揮下了手臂,毅然下達了殘酷的攻城令。雖然他在這個時候,已經看到城門緩緩打開,似乎有一路城中的守軍正在開城門納降。 但現在哥舒翰已經改變了主意,不再準備接受李豫等人的投降了。 因此,他標下的一萬多河西軍潮水一般地向城墻涌去,就在軍卒呼喊著沖殺過去的時候,正面的城門已經打開,一列守軍高呼著投降,卻被洪流一般殺氣騰騰地河西軍淹沒。 河西軍根本就沒有遇到什么抵抗,以至于很多士卒借助云梯攀上城墻,城墻上根本就沒有多少軍卒守衛。而涌進城門去的河西軍與原本開城投降的守軍卻展開了混戰。 哥舒翰下達了進攻的軍令,所謂軍令如山倒,河西軍士卒揮舞著長槍陌刀,所到之處都是血光一片。守軍無奈之下,為了自保,也只能倉促應戰,且戰且退。 郎將莫申皺了皺眉,忍不住在哥舒翰身側輕輕道,“大帥,城中守軍似有投降之意,末將以為,當……” 莫申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哥舒翰冷斥一聲打斷,“本帥已經給他們留出了充足的時間。既然他們沒有把握住機會,那么就不要怪本帥不講情面!” “武威守軍乃是叛軍,我軍奉旨平叛,攻城破敵乃是必然。你在本帥面前聒噪,是何居心?” 莫申嚇了一跳,哥舒翰給他扣了一頂大帽子,他翻身下馬噗通一聲跪拜在哥舒翰的馬前,顫聲道,“大帥,末將糊涂,末將失言,請大帥恕罪!” “罷了,看在你隨本帥多年的份上,本帥就既往不咎了。但是,你要記住,若再多言,亂我軍心,本帥必將你誅殺在陣前!” “下去,傳本帥的命令,城中叛賊頑固不化,當殺無赦!” 哥舒翰這道軍令又下,已經沖進城去的河西軍更添勇猛,喊殺著將數千守軍沖擊切割成不同的小塊,包圍起來,一一殲滅。當然,有些繳械投降的,另當別論。 …… …… 從無心應戰,到城中分化有人要守城、有人要開城投降,再到見勢不妙被動迎戰,武威城數千守軍與哥舒翰一萬多河西軍展開了殊死的城內搏殺戰,城中狹隘,戰馬奔行不開,因而也就演變成了步軍對壘戰。 從夕陽日落到傍晚時分,經過了一個時辰的鏖戰廝殺,武威守軍半數跪地投降,半數被斬殺在城中,守軍或者河西軍的尸體滿大街都是。 月光清冷,卻非常皎潔。 經過了一場血戰的武威城恢復了平靜,但空氣中卻彌漫著一股說不出口的血腥氣,壓得人心沉甸甸的。 哥舒翰率親衛縱馬進城,直奔府衙之前。 兩列士卒手持火把守衛在府衙之前,哥舒翰翻身下馬,大步上前。 莫申等幾個偏將匆匆從府衙之中走出,向哥舒翰躬身施禮,“大帥!” 哥舒翰點了點頭,突然凝視著府中,淡然道,“莫申,李豫等人何在?” 莫申的嘴角輕輕抽搐了一下,臉色變得即蒼白又古怪。 他有些畏懼地匆匆掃了哥舒翰一眼,躬身下去道,“回大帥的話,李豫等一百余人負隅頑抗,盡數死于亂軍之中!” “混帳東西!李豫等人乃是朝廷重犯,需要陛下親自裁處,然今日卻死于亂軍之中,讓本帥如何向陛下交代?” 哥舒翰暴怒。 莫申嘴角又哆嗦了一下,他壯著膽子道,“大帥,我軍奉旨滅賊攻城,這兩軍血戰之際,刀槍無眼……非軍卒之過也?!?/br> 哥舒翰長出了一口氣,擺了擺手道,“速速收斂尸體,厚葬之!” “同時,立即行文稟報陛下,就說武威城破,李豫等死于亂軍之中,哥舒翰自知罪責不小,上書向陛下請罪,求辭去河西軍帥之職,卸甲歸田?!?/br> 莫申趕緊領命而去。 望著莫申等偏將離去的背影,哥舒翰往府衙的臺階上走了幾步,然后又臉色復雜地扭頭走了下來,他慢慢仰首望著夜空中那一輪明亮的彎月,心中長嘆一聲:“陛下啊陛下,你是千古明君,這等罵名,還是讓我哥舒翰來背吧!李唐宗室不滅,天下動蕩不止……哥舒翰年邁體衰,無法從陛下開疆辟土分享蓋世榮耀,就此隱退了吧!” 一念及此,哥舒翰大步而去。 他翻身上馬,一路奔馳出城,整整一夜,他沒有在城中安歇,而是留在了城外的營寨之中。 城中,莫申率數百軍卒將李豫等人的尸體收殮起來,從城中的棺槨鋪里取了現成的棺木,在城外一處高坡上,連夜將李豫等人下葬。按照哥舒翰的命令,莫申派人立上了一塊無字的石碑。(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