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真不想搞錢啊 第243節
大周王朝,京城所在。 大殿之上,朝臣爭議無數,氣氛激烈。 “六百萬大軍,竟被一人阻攔,不得前進一步,就連大軍統帥都被他一人之力所殺,簡直是古往今來未有之恥辱!” “宣王死不足惜!軍中高層,也應全數治罪!請陛下先斬最先退軍的左路大軍統帥林士廣!” “耿大人真乃清正之人,眼里揉不得半點沙子,要不然把軍中高層全都問斬,您老人家頂上去如何?”又有人冷嘲熱諷地道:“林士廣不就是打斷了你兒子的腿嘛,耿大人要公私分明才是!” “趙侍郎所言極是,那道士憑一人之力,迎六百萬大軍之勢,陣斬宣王這等陽神境巔峰的絕頂修行者,本領之高,不可想象,大軍若不退兵,必然傷亡慘重,本官認為退兵之舉,并無錯處!” “若說六百萬大軍之中主帥被斬,便是奇恥大辱,那么大夏國境之內,連皇帝都被斬了,又算什么?耿大人有能耐怎么不去前線領兵?” 下方朝臣言辭激烈,唾沫橫飛,其中與宣王早有間隙的官員,更是落井下石,欲要剝奪宣王殘軀葬入皇陵的資格! 還有南景侯的老對手們,更是一心要將他置于死地,更要推動更大的罪名,將之抄家滅族! 大周皇帝端坐龍椅之上,俯視大殿之下的文武百官,神色如常,然而眼神之中,充滿著凝重之意。 此番興兵伐夏,不單是要趁著夏朝局勢動蕩,而攻城掠地! 對他這位皇帝來說,更是要借外力的存在,將朝堂內部的隱患傾瀉出去。 而且六百萬大軍,從軍中將領到麾下士卒,幾乎有近乎半數是來自于兩大圣地、六大世家、以及各方宗派! 此次興兵開戰,各方勢力的目光,都將會凝聚到前線大戰所在,而將會忽略京城所在! 但是如今,他這位自負運籌帷幄的大周皇帝,也未有料到那寶壽道君竟然以一己之力,擋住了六百萬大軍! 眼下前線已經止戰,各方目光不會再過度關注于前線,那么京城所在的諸般籌劃,便更容易會暴露于各方勢力的眼中。 “這白虹觀的傳承,果真壞了朕的大事!” 大周皇帝神色淡然,心中暗道:“就算他從娘胎里修行,二十年道行,總共不過七千余日,怎么會有這等本領?他若心狠手辣,大開殺戒也便罷了,前線收拾殘局,也絕非一朝一夕,仍能為朕爭取不少時日,偏偏他止住了大軍前路,卻只是斬了宣王這位三軍統帥,分明是故意與朕過不去!” 朝堂上一番爭吵,看似為國為民,更多的是各方勢力之間的勾心斗角! 這大周朝堂之上,被兩大圣地、六大世家、各方宗派勢力,滲透得太深了,就連他這位皇帝,都不能全部辨認清晰,不能知曉他們這些官員之中,有多少是干凈的。 朝堂之上的諸般爭吵,聽得這位皇帝一陣不耐,當即揮了揮手,宣布退朝。 過得未有多久,便有聽得有人來報。 “陛下,外邊有幾位大人,要來為南景侯求情?!?/br> “叛國之罪,證據確鑿,罪無可赦,讓他們回去?!贝笾芑实壑獣运麄冃乃?,神色平淡,這般應道。 “可是……耿大人說,南景侯忠心為國,我大周這般輕易便將他舍棄,為了一個年輕的道士,將他項上頭顱拱手相送,豈非讓朝堂官員寒心?更是……”外邊的公公遲疑著道:“更是會讓天下人笑話!” “……” 大周皇帝背負雙手,神色復雜。 明面上,南景侯定的是叛國之罪。 但實際上,明眼人皆知,這是大周王朝給豐源山寶壽道君的一個交代。 而朝堂之上的官員,無一例外,都是知曉內情之人。 那些聲嘶力竭喊著南景侯叛國,罪無可赦,定要抄家滅族的官員,一樣知曉此事,但正是因為知曉此事,他們更要裝糊涂,更要順水推舟,讓南景侯萬劫不復! “不見!” 大周皇帝不再理會殿外官員,但是又過了半個時辰,卻是太子求見。 周帝原本也要將之拒于門外,可轉念一想,畢竟是嫡系血脈,未來儲君,便也召他來見。 “父皇,南景侯一事……”太子貌若青年,神色剛毅,開口說來。 “行了,關于南景侯,朕心意已決,無須為他求情?!敝艿圻@樣說道。 “可是……”太子見周帝神色不悅,自知無力改變,只得咬牙道:“就算要殺南景侯,也不能將他的首級,送給那年輕道士,這回讓百官寒心,更讓天下恥笑!” “你意如何?”周帝說道:“不予理會,等寶壽道君上門來,傾一國之力,將他圍殺?莫要看他年僅二十,但以他的本領,就算真能將他斬滅,大周也是損失慘重,比之于如今的夏朝,好不到哪里去……” “南景侯可以死,給寶壽道君一個交代,甚至可以暗中給豐源山賠償,莫說仙劍的劍胚,就算給他一柄仙劍,也未嘗不可,但南景侯的首級不能給……”太子正色道。 “你們都覺得南景侯的首級給出去,大周王朝顏面無存,百官都會寒心?”大周皇帝這般問道。 “不錯?!碧討?。 “大周王朝承擔不起斬殺寶壽道君的慘痛代價,就只能向他示弱!如今暗藏鋒芒,蓄勢籌謀,待得大事得成,今后有了足夠鎮壓對方的能力,那么……”大周皇帝緩緩說道:“所有丟失的顏面,都會被無盡的榮光遮掩掉,所有的恥笑都會變成在稱贊!這示弱的舉動,從一開始,只是安撫……給大周王朝萬世基業,爭取足夠的時機!你可知曉……皇陵異變?” “兒臣已經知曉?!碧記]有否認,應了一聲。 “開國帝師死而復生,皇陵破碎,留下殘局?!贝笾芑实壅Z氣冷淡,緩緩說道:“這殘局與我大周歷代傳承的殘陣本是一體,而今合而為一,正好彌補缺陷,已經完整無誤!” “父皇有把握嗎?”太子呼吸微凜,語氣肅然。 “至少有八成把握!”大周皇帝背負雙手,說道:“大夏王朝的那位皇帝,以三枚道果碎片,意欲成就神皇,若不是這寶壽道君橫空出世,他或許真的已經橫掃天下,重建神庭!但是在朕的眼中,大夏王朝那位皇帝選擇的道路,終究還是落于下乘……” “那么這寶壽道君?”太子低聲問了一句。 “他終究不是大周的人,就讓他在大夏境內安分守己,以南景侯來安撫他,再好不過?!贝笾芑实鄢雎曊f道:“待得大事一成,便可掃平兩大圣地、六大世家、各方宗派,消除內患,一舉吞并大夏……莫說這偽仙境的寶壽道君,就算是古墟之中那尊真仙級數存在的幽冥鎮獄神,都不能再阻攔我大周的鋒芒!” “若真是如此,暫時容忍,倒也值得?!碧尤缡钦f來。 “雖說容忍,也有限度?!?/br> 大周皇帝這般說來,道:“南景侯的首級,以及那一柄仙劍的劍胚,已經是底線了!若再得寸進尺,朕也……” 他聲音未落,外邊傳來聲音。 “陛下,前線林將軍傳來消息,豐源山寶壽道君麾下的那頭小熊,非但要取南景侯首級,更要南景侯一半的家產!” “……” 大周皇帝停頓片刻,出聲說道:“朕也準了!” 太子見狀,默然不語,沉思良久,方是退下。 涉及大周萬世基業,他不敢妄言,更不敢泄露此事。 而大周皇帝靜靜看著他離去,嘆了一聲。 過得片刻,才見他看向幽暗之處,低聲說道:“太祖,帝師至今去向不明,按道理說,他應該去往了豐源山,尋找此次阻攔我大周六百萬軍隊的白虹觀第五代觀主寶壽道人!但眼下最大的隱患,反而不是白虹觀的第五代觀主,而是來自于大周內部!此次那寶壽道人阻攔我大周軍隊,如今前線大軍無法進攻,戰事已然停歇,無法再各方著重關注,他們的目光仍會重新落在京城所在!” “那就……”幽暗之中,有個枯澀而細微的聲音,低低地道:“遮住他們的目光……” “明白了?!?/br> 大周皇帝神色冷淡,眼眸顯得萬般幽深。 與此同時,大夏境內,更是萬般局勢紛亂。 皇帝隕落,太子病逝,新皇未立,皇室僅存的血脈在各方勢力的扶持之下,意欲爭奪皇位,掀起無數腥風血雨。 三大仙宗、十二道派、各方世族,皆在爭權奪利! 大周興兵六百萬,眼見就要攻入大夏境內,但各方爭奪仍未停歇,誰先罷手便要少一分利益! “是該提前談妥,穩住局勢了,各方全都顧著爭權奪利,卻不知覆巢之下無完卵!”九霄仙宗掌教這樣嘆道。 “可是最先顧全大局,拼死御敵的,到最后來,必然是最劣勢的!”上元仙宗掌教笑道:“我等在后方,你九霄仙宗先去抵御外敵,莫非你便愿意了?” 前線大戰將起,如若有哪一方勢力舍棄了朝堂爭端,前去支援前線,必將損失慘重! 而待得回過頭來,自家勢力為了保衛邊境,底蘊耗得七七八八,而朝堂之上的權柄,卻都落入他人手中,從此之后,自家勢力在大夏王朝境內,便是任人拿捏! 正是因此,各方權衡利弊,竟無一方趕赴邊境。 “無論是朝堂諸公,還是十二道派,都不重要,眼下更重要的是……我等三大仙宗,還是得要達成共識!” 玉龍仙宗掌教這樣說來。 而未過多久,便聽得邊境傳來消息之時。 大夏境內各方勢力,均已得知這一道消息,原本都心緒沉重,早有準備,認為將會是邊境淪陷的消息。 未想竟是斬殺了大夏皇帝的寶壽道君,前往邊境,力挽狂瀾,憑一人之力,擋住了大周軍隊! 這一道消息傳回大夏境內,如今各方為之震駭,風云動蕩,傳遍八方。 “他似乎更強大了?” 九霄仙宗掌教神色復雜,眼中難掩震駭之色,低聲道:“前次他鎮殺大夏皇帝時所展露出來的本領,已經超出了三千年來任何一尊強者,放在上古時代也僅次于神皇!但是六百萬大軍之勢合于陽神境巔峰的宣王,斬出來的那一刀應該要強于大夏皇帝,但是他憑借一己之力,竟然真的擋住了?如此說來……他真正的本領,已經可以與初代神皇以后的歷代神皇相媲美?” 原本謀逆弒君,導致舉國動亂,引得敵國進犯的大逆不道之徒,如今卻成為了力挽狂瀾,拯救大夏的最大功臣,讓皇室之人、朝堂官員、各方官府及軍隊、甚至是黎民百姓,都陷入了萬般復雜的心緒。 有人依然怨恨寶壽道人弒君逆亂,有人卻萬般敬畏于寶壽道君拯救天下。 直到過了數日,京城之中,正在爭權奪利的皇室子嗣,達成共識,以皇室名義,昭告天下。 “先帝無道,昏庸無知,妄圖顛覆中州,禍及百姓,幸得豐源山白虹觀寶壽道君,撥亂反正,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今大周王朝,興六百萬精銳,進犯我大夏邊境,寶壽道君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退兵止戰,功蓋千秋!” 這是為了安撫寶壽道君,為豐源山白虹觀正名,免得世間議論繁多,對這位年輕氣盛的道士冠以叛逆反賊之名,招致更大禍患! 關于此事,實則是三大仙宗達成的共識! 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是近幾日來,國中不少人妄想為君! 當此事昭告天下之時,便代表三大仙宗已經有了共同認知,定下的不是這一件事,而是……新皇! 皇室的底蘊已經破滅,朝堂諸公王侯自身難保,三大仙宗在朝堂之上的權勢已經堪稱是前所未有之鼎盛,已經可以直接干預新皇的人選! 三大仙宗獲利無窮,但他們更加清楚,寶壽道君才是這一切的源頭! 而此次鎮殺大夏皇帝,出力最大的這位道士,也是吃不得虧的! 因此,為寶壽道君正名,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有一番籌劃,讓寶壽道君滿意,各家勢力才能真正安穩地去瓜分朝堂之上的權益! 此時作為一切事情源頭的寶壽道君,已經回到了豐源山。 白虹道君祖師的神像,香火愿力比過往更盛,如今已不局限于青冥州境內,而且各地官府不敢再行壓制,隨著接下來……白虹觀的香火,會更加鼎盛! 尤其是在邊境,二十八城池的軍民,無不對寶壽道君心生無盡感激之念,此次道君出手止住戰禍,救得他們身家性命,免去他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甚至就連大周王朝六百萬軍隊,也有一大部分將士,為寶壽道君貢獻了大量的功德香火愿力! 這六百萬將士,亦有妻兒老小,亦有求生之念,而寶壽道君斬殺宣王之后,未有大開殺戒,算是饒過他們性命! 盡管對于許多將士而言,軍威蕩然無存,乃是莫大恥辱,比戰死沙場還要更為不甘,但是對于更多的將士而言,終究是感到劫后余生,他們可以在戰場上悍不畏死,但他們也會在下了戰場之后,感到心有余悸。 “獲取大夏邊境軍民的感激之念,獲得功德香火愿力,甚至……你面對大周軍隊之時,未有大開殺戒,也是因為在他們心中種下一個劫后余生的種子,對你心生感激?”大周皇女靜靜看著寶壽道君,如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