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淑香,寧寧,你們咋回來了?干枯的老槐樹底下,正拿著老煙袋的王爺爺發現她們的身影,忙走過來問道。 田淑香說:回來有點事。 王爺爺嗑了嗑煙袋子,說:凍著了吧?快去我們家里烤烤火,暖和暖和身子。 才回來,家里也沒生火,田淑香和葉寧便沒推辭,進屋烤火去。王爺爺邊往里走,邊扯著嗓子喊:老伴兒!淑香她們回來了! 沒過幾秒鐘,系著圍裙的王奶奶快步走出來,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淑香你們回來了?快,快進屋坐。 屋子里燒著大碳爐,燒得火紅燙熱的無煙煤將整個屋子熏得暖融融的,田淑香和葉寧到爐邊坐下,暖融融的熱氣籠罩過來,瞬間驅散周身的寒氣。 來,喝點熱茶。王奶奶端了兩杯熱茶過來,她坐下,問:咋這個時候就回來了?之前不是說過年才回來嗎? 田淑香吹了吹熱茶,說:回來有點事,說著她滿臉自豪地看向葉寧,寧寧要回來拍咱們桃城的美食紀錄片。 啥?拍美食紀錄片? 對,就是那個舌尖上的桃城,您看過沒? 那個我知道,之前在咱們桃城電視臺播過,王奶奶很高興,寧寧要拍那個? 對,就是那個,導演邀請她拍呢,就拍咱們桃花壩桃花村的美食! 王奶奶豎起大拇指,寧寧出息!接著又問:拍咱們桃花壩的美食?啥美食? 我主要負責瓢兒粑。葉寧搓搓手,手心烤著火。 瓢兒粑?王爺爺插聲,我就愛吃那個。 瓢兒粑美味又實惠,在桃城鄉下很受人喜愛,桃花壩的人尤其愛吃,大人小孩都愛吃,以前城里人也愛吃的,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里很少有人吃這個了。 王爺爺嗑著煙袋子,說:寧寧做瓢兒粑,那敢情好,把咱桃花壩的瓢兒粑推出去。 葉寧笑道:嗯。 在王奶奶家待了一會兒,葉和田淑香回了家,離開之前,王奶奶說:晚上來我們這兒吃飯。 怎么也推拒不了,田淑香便答應了?;丶抑?,打掃完清潔,田淑香取出煤炭,把火爐子生起來。 火爐子生起來麻煩,沒電爐子方便,但火爐子烤起來比電爐子熱乎帶勁,而且還沒電爐子費錢,所以鄉下一般都還是用火爐子烤火。 生好火后,無煙煤逐漸變紅變熱,葉寧伸手烤火,真熱乎。 田淑香烤了會兒火,說:我去把大米泡了。 做瓢兒粑,要用泡過的大米,而大米要提前泡八小時。 咕咕咕! 汪汪汪! 寧靜的早晨,村莊里特有的雞鳴狗叫聲不斷響起來,一一喚醒睡夢里的村民們。 被這種天然鬧鐘吵醒后,葉寧縮在溫暖的被窩里,賴了會兒床。 灶屋里熱氣騰騰,葉寧洗漱過后,快速去灶屋。田淑香正往鍋里下面,見葉寧進來了,忙說:餓著沒?馬上就吃飯了。 葉寧嗯了一聲,坐到灶門口,往灶里面添柴火,紅紅的火苗映著她的臉,將她全身映得暖熱起來。 吃過早飯,葉寧開始做瓢兒粑。 用冷水泡了八個小時的大米已經泡脹,取出來磨成漿。 雪白粘稠的米漿磨好,大白蘿卜切成絲,紅薯切成絲,洋芋切成絲,隨后放入筲箕,瀝干水分。 然后分別在蘿卜絲、紅薯絲和洋芋絲里拌入蔥姜蒜,鹽,味精,花椒粉,海椒粉。 葉寧又做了豆腐餡兒和rou餡,所有餡料準備好,油鍋放上火爐。 油鍋邊上鐵絲架子,等會兒用來放炸好的瓢兒粑。 做瓢兒粑,要用特制的瓢兒,即勺子,瓢兒有圓形的,有月亮形的,圓形的是rou餡瓢兒粑,月亮形的是素餡瓢兒粑。 因為有月亮形狀的瓢兒粑,所以通常也有人把瓢兒粑叫做月亮粑粑。 鍋里的熱油翻騰起來時,葉寧拿好瓢兒,在圓形瓢兒上澆上雪白粘稠的米漿,隨之放上rou餡,再在rou餡上面澆上一層面漿。上下兩層米漿嚴嚴實實地包裹起rou餡后,葉寧將瓢兒放入油鍋中進行翻炸。 嘟嘟嘟的油泡在瓢兒上翻滾,瓢兒粑外層的米漿逐漸變得焦黃,葉寧手輕輕一抖,定了型的瓢兒粑便自動從瓢兒上面脫落,滑進了油鍋里。 圓圓的瓢兒粑在油鍋里翻滾著,米漿越發焦黃,米香和rou香直往鼻子里竄。 瓢兒粑雖然做法簡單,但要炸得好吃,也是一門不淺的學問。瓢兒粑要炸得入味,炸得金黃,炸得酥脆,炸得油而不膩,炸得香酥爽口方方面面要做到極佳,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火候?;鸷蛘莆詹划?,瓢兒粑便不能入味,口感不酥不脆,油膩黏口。 葉寧瞧著油鍋里還在燒炸的瓢兒粑,下一秒,立刻用漏勺將瓢兒粑舀出來。 不還炸會兒?田淑香問。 炸好了,再多炸一會兒吃起來就老了。 炸好的瓢兒粑晾在鐵絲架上,圓圓的瓢兒粑金黃油潤,一滴滴油滑下來,在瓢兒粑上流下燦燦的明亮光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