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書迷正在閱讀:失氧、我要當女帝,誰反對,誰贊成、讓你代管花店,星際靈植復蘇了、星際之唯一雌性[蟲族]、仙俠文里我HE了反派大魔王、年代重生:炮灰女配要逆襲、星際第一美人[女A男O]、炮灰又茶又愛演、被戰隊拒絕后我成了黑馬、穿書女配很咸魚
岳正見常燕熹并未理會,便道:“平國公府門楣錦繡,爺們皆是金堂玉馬的人物,在京城赫赫聲名,與之能較衡者寥幾。只有一樁大憾事令人切齒?!?/br> “什么大憾事?” “比起支庶不繁、子嗣調零來?!痹勒龂@氣:“那權威不過露上草、富貴僅是鏡中花罷!” 眾人不約而同朝常燕熹的腹下胯間望去,揣測中百種心思皆露臉上,常燕熹神煩:“我這把烏甲將軍你們何需質疑?”把酒盞往桌上一擱,起身出房透透氣。 陳英也不信:“打小時一道浴水,他那物碩大,著實不好比!” 岳正笑起來:“不是出在二爺身上?!苯又溃骸跋炔槐砥絿?,說京城東長安街、過翰林院,有條雨籠胡同,住著一戶潘姓富賈,以經營商鋪為生,祖上因厚德行善,被狐仙看中,幻化人形嫁把其中子弟,誕下兒女,一日突要離去,有感夫妻之恩,她看中平國公府,施法念咒,只要有子弟愿娶潘家女兒為正室,必子嗣昌盛,富貴延展百年?!?/br> 張懷禮道:“這狐妖倒底禽獸之心,單純之智,竟不諳人有高低貴賤之分、貧富雅俗之別?!?/br> 岳正頜首贊同:“下九流的商戶豈入得官門大戶的眼,且平國公府乃一門武將,生性豁達執拗,雖族譜有所記載,豈肯受制于它,權當笑話來聽,歷朝幾輩 忙于邊關征戰打仗,抗擊外族進犯,死的死,傷的傷,不知覺間,如今常府中二爺一脈、竟只余他這最后的王孫?!?/br> 陳英插話進來:“斷子絕孫的大事,不信也得信,還不趕緊把潘家小姐娶進門來?” 岳正道:“奇就奇在,潘家五年前一夜之間、房屋空蕩、片人不留,官府追查至今無一頭緒?!?/br> “還真是奇!” 一眾驚嘆,這還真跟鳥大不大無關系。 也就在此時,走出花滿樓的常燕熹,目送一人騎著快馬消失在深濃的夜色中。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作者:求票票:) 第玖章 馮春夜探牛腰山 二爺迷入蘭若寺 詩曰: 驄馬騎乘萬里單,忽聞樵鼓催夢回,前路兇多渾不怕,草樹煙迷自在歸。 馮春來到牛腰山腳下,但見一團漆黑障眼,月隱云遮,濃霧緩緩升起,風聲鶴唳。她把馬拴在一棵桃樹下,環顧四圍,前面似有一星微火搖曳,遂朝那方向摸去,很快近至跟前,是個還未收攤的茶水鋪,棚角挑了兩盞熏黑的油燈,近看不是黑,密麻爬滿肥胖的蛾子,棚下一張矮桌兩三把凳,唯有個白發老太婆守著,她斷了一只胳臂,垂著頭打瞌睡。 似聽見腳步聲,抬眼看到有個戴箬笠穿蓑衣的年輕人背著一條布袋而來,頓時面龐上的褶子因喜意而更深了,招手道:“我這里有茶、有煙,有燙面餅子和牛rou,吃飽喝足好上路!”馮春往她桌前一坐,淡問:“上什么路?人間路還是黃泉路?” 老太婆持壺在粗瓷盞里倒滿茶,遞她面前,仍舊笑嘻嘻地:“荒山野嶺,四面八方,愛走哪條是哪條,我個賣茶的哪里管得了?!?/br> 馮春拈起茶盞擱到唇邊,老太婆見她不動,一個勁地催促:“喝罷喝罷,上好的雀舌芽茶,過這村沒那店......”話音未落,那盞中茶已直朝她半邊面門盡數潑去,因著滾熱,聽得咝咝聲不絕,她的臉皮爛裂卷曲,露出森森白骨,原來不過薄薄覆了一層。 馮春冷笑:“我就是賣茶的,還稀得吃你這盞奪命茶?!?/br> “原來是你?!崩咸糯笪?,新仇舊恨驟起,一條白骨胳臂迅速竄出,朝她胸前心口惡狠狠抓來,忽然金光大現,猶為刺目,而肩處剎時劇痛,看去竟被一柄劍尖抵住。 馮春手腕纏著鐲鏤劍,軟曲如蛇,極其鋒利,她問:“白骨妖,我再廢你一條胳膊如何?” 那白骨妖害怕,苦苦求饒,馮春這才道:“饒你可以,我且問你,是否有狐妖在山中修煉?” 白骨妖道:“確實有一條九尾狐修行多年,煉出一丸金丹,今夜圓滿,是成人成仙,在此一舉?!?/br> “采藥的高安、獵戶童大,還有進山尋人的,可是被他害了性命?” 白骨妖不響,馮春心底有了數,把劍收回,去取下她棚角掛的一盞油燈,朝山路進發,背后有聲音傳來:“這山里邊,很多東西都被精魅附了身,你法器再多,也難斗過他們?!?/br> 馮春不理睬,因白日里落過雨,走道泥濘濕滑,她只管悶頭趕路,但聽溪流叮咚聲、風颯松竹聲、禽獸夜行聲、谷壑幽鳴聲、芭蕉落花搖落聲,皆是天地之清籟,自然之回響。前路愈走愈狹陡,一縷山風吹得透徹心涼,她站住,但見遠方: 一片夜空,兩條深澗,三邊岔道,四處懸崖,五周峭壁、六圍叢林,空有鷹、澗有蛟、道有狼、崖有鹿、壁有羊,林有千年狐貍松下拜月,萬年老猿吞云吐霧。這可謂:四時八節驚險地,恰是精怪得道處。 馮春仰望樹木蓊郁深處,露出寺廟歇山頂一角,心知蘭若寺快到了,這才暗松口氣。 且說常燕熹在花滿樓待的無趣,他讓護院牽馬來,走出門時,恰有一人從面前縱馬而過,花滿樓掛滿數條燈籠,亮如白晝,而他一員武將,猶為耳聰目明,把那人半邊側顏盡收眼底,是馮春。不及多想,打馬而上,在后遠遠跟隨,半個時辰后來到牛腰山腳,望見有馬匹拴在桃樹下,人卻不見蹤影,他知曉桃樹避妖邪,也把馬同拴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