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書迷正在閱讀:他成了女主朱砂痣[快穿]、世界最強[無限流]、快穿之宿主她又撩又颯、師尊今天黑化了嗎[系統]、玄門少主在年代文里蠱惑人心、蠶蠶、重生后想和離[雙重生]、穿書七零:嬌氣親媽靠空間養崽、七月是神的時間、穿成廢材男主的未婚妻
鎮妖司卻知道,這是妖法。 雖說吃了尸油,能活得長些,但那就跟養僵尸差不多,身上都是陰氣,要死不能死,活也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可惜這妖道會躲,前前后后花了五年才把他捉拿歸案。 那時候他已經禍害許多墳冢,且把這門妖術發揚光大,衍生成找孤魂野鬼,用法子把他們養成兇魂,再捉來放進特制的香爐里,燒成灰。 那些粉可是好東西,混在粥水里,那叫一個香,不僅成不了僵尸,還容光煥發。 明羅原本以為這種法子,當初都被鎮妖司燒毀,不會再有幾個人知道里頭的法門,卻沒想到在蘇府見著了。 扶黎牙齒都快咬碎,活生生把魂魄燒毀,就跟把活人抽筋扒皮一樣,十指連心,血rou分離,是損陰德的玩意,他不住道: “管他逃到哪,天涯海角我都要把他緝拿歸案?!?/br> 明羅從小聽師父講故事長大,自己又降妖除魔多年,嫉惡如仇,當即答應扶黎要一起去捉這人。 楚泱本來就對人類沒什么好印象,要不是明羅救了他,人又善良,他恐怕早就回凌霄宗,想辦法進藏經閣,不會跟著他們在這里折騰。 眼下聽到這些事情,心里對于人的厭惡又多了一分。 趕忙往明羅身邊靠了靠,也就明羅還能讓他覺得安心。三人想繼續查,可這人到底逃去哪,毫無頭緒。 還是一藏方丈想了想,叫人去找個大銅盆,放上水。 再從錦囊里取出些尸魂粉,慢慢倒在里頭,清澈的水逐漸變得渾濁,一藏又把背上的刀取出來,出鞘時嘹亮的刀鳴,鋒芒逼人。 他直往水盆里一插,里頭的水瞬間形成旋渦,咕嚕咕嚕冒起泡,好像被燙熟了似的,轉出一個模糊的字來。 佛門一藏方丈有個絕活,叫做“水中追月”。 這是一種尋淵法術,把相關的物品放進水里,用他的那把窄刀攪和,就能顯現出只言片語。 大家并不懂里頭的緣故,只說是一藏方丈的刀,已經生了刀靈,可以在水中問話追蹤。 他靠著這方法,幫鎮妖司結過好幾場案子,也算是名震乾州。 明羅湊過去,努力辨認,隱約看出來是個“酆”字。 她臉色變了變,大概知道老頭子躲去哪里了。 小酆都城。 事情真是有些棘手。 第十九章 小酆都城,這地方問起來,修行之人都能說上個兩三句,但真要追問下去,到底是怎么個邪乎法,怎么去,怎么回來,沒人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古時說酆都城,具體指的是酆都羅山,也就是地府地獄。 那這好端端的人間,怎么就冒出個小酆都城呢,這還要從六百年前說起。 原本這地方叫梭子山,因山頂形狀狀似木梭得名。 當時在秦嶺一帶,是大山連小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梭子山旁邊接著兩座小山,三坐山住著三家人,傳承數百年。 以前越窮孩子生養得越多,人死如燈滅,山里人口多,死后若是埋在地底下,再大的土地也經不起折騰。 于是這地方的人想了個辦法,既然山多,那就把棺材埋山里。 在懸崖峭壁上鑿孔釘木樁,棺材頭放在xue中,尾巴架在木樁上,遠遠看過去就好像棺木豎立,仿佛守衛一般保護著大山。 因風俗不同,山里的人不覺得有什么,外頭的人看,總有些嚇人。 后來,驪山塌陷,河水改道,直接把小山給沖沒了,留下梭子山還有個尖尖頭,真成了梭子一樣。 懸棺自然也全都陷落進水里,日積月累,河水的面積越來越大,形成了海。梭子山的山頭也孤零零地杵在正中央,道路陷落,隔著汪洋大海,沒人能過去。 李氏接手皇朝后,秦嶺的官員上奏請示,希望撥款修橋。 要知道海河港口從來都是發展要塞,硬生生被攔著過不去,百姓的生計愁啊。 動員了幾百名青壯年,要先縱向拋石塊,鋪滿成石基,光這一項功夫,就夠耗上幾年。 偏偏第二年出了事,正巧是七月十五。當時干河道活的人,都是官府召集起來的,也算是吃官家飯。 丟了一年的石頭都沒能見底,他們心里犯嘀咕。 也有人膽兒小,跟上頭建議,東西丟下去跟石沉大海似的,是海底有神,不讓他們筑橋,在趕他們走。 官府豈會信神鬼怪談,仍是要求動工。趁著落潮,要往石基上架橋面石板。 第一塊石板還沒放下,就有人見海面上帶著浪花沖來一口棺材,撞在石板頭上四分五裂,里面的尸體滑出來。 保存完好,泡著海水能看清五官面容,嘴角帶笑死得很是安詳,可那兩只眼睛空虛虛的,正一動不動地對著他們。 工人們哪見過這等邪門事,喊叫著跑開,好事得去跟官府稟報,等官差過來,那尸身早不知飄哪去了。 投了大把的銀子,什么都沒見到。 官府悔恨不已,就說是工人們信口雌黃,像是杠上了,非要完工這條石橋??赡切┕と嘶丶液?,坐立不安,睡著后總覺得有什么東西半夜趴自個身上。 弄得醒也醒不過來,前后也就十幾天,接二連三地死在家里,都是鐵青的臉,躺在床上,轉眼間就沒氣。 出了這檔事,百姓添油加醋口口相傳,官府也只能認命。海里的石頭堆在那,沒人再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