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最后他終于看到一篇滿意的文章,從世族與庶族之間的矛盾切入,說了世家當道位于皇權的威脅。 可以說是馬屁拍到馬身上了,楚帝狂喜,宛城管遷,就他了。 兩月后,管遷果然打敗了一眾競標者脫穎而出,成功升官郎中一職。 齊思想上門做出落寞的樣子恭喜管遷,又將金餅還給他。管遷哪里肯收,若不是齊思,自己如何能去盛樂,這金餅就當是謝禮了。 齊思最后還說了一句:“管兄,說實話,輸給你,我真的心服口服,陛下最終還是選擇了你,一定是我的學識謀略還不如你?!?/br> 實際上齊思壓根沒去競標,更沒有寫文章,還忽悠了他一塊金餅。管遷還不知道自己被忽悠瘸了,笑的更開心了,對著齊思嘴都快合不攏了。 蘇識曉用陳文山的戶籍,輕輕松松就以鈔能力買下了宛城太守一職。 本是想將宛城太守交給唐挽月來做的,只能先拿陳文山做幌子,先管著宛城一段時間,后面再將唐挽月調過去。 陳文山在蘇識曉再三向他保證,一定會把他調回安寧,不會耽誤他觀看實驗室的實驗,陳文山才像此去山高路遠,再也不會回來一樣,帶了安寧府衙的幾個人,的去了宛城赴任,現在安寧擴大了一倍,到宛城也就馬車一個小時好嗎。 同時蘇識曉也得到了另一個消息,楚帝之所以缺錢的原因是,驃騎大將軍葉郎,數次在朝堂之上讓楚帝把軍餉發了,朝廷的軍餉已經拖欠了兩年了,葉家軍是葉郎自己在掏錢,而其他城池的府兵可就沒這么好運了。 最終楚帝迫于面子,將軍餉發了,看著又沒有多少的國庫,楚帝在宮內大發雷霆,說到葉郎不知好歹,不會體諒他。他還想修一處行宮,夏日的時候去避暑呢。 這時羅細安撫了他,并且想出了辦法,楚帝覺得這個辦法真是太好了,又能解國庫燃眉之急,還能培養自己的人。 可是楚帝不會想到,那些買官的人,花出去的錢,在他們上任后,只會加倍的從百姓身上搜刮出來,不被人體諒的永遠是百姓,而不是他。 蘇識曉也清楚,楚帝會越來越疑心葉郎,最后像原書一樣把葉氏一族處死,腐爛的西楚王朝自斷了后路,徹底迎來毀滅。 第43章 ??土豆 這年春天, 對于宛城人來說是一個新奇的日子,宛城太守換了個人,這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是絲毫不在意的, 一些商戶則會打聽這位新來的太守大人是什么人物。 管遷是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太守,他在位時雖然沒有做過什么利于民生的好事,但是也沒有做過什么迫害百姓的壞事。 但是當陳文山看著街上的泥濘的石板路, 討飯的乞兒,穿著粗糙麻布衣服的百姓, 他才想起,他們并非蘇識曉治下的百姓, 這才是西楚百姓的模樣,僅僅相隔數十公里, 想想安寧過年那熱鬧的氣氛, 差距就這么大。 只能挽起袖子開干了。 他拿起唐挽月給他的宛城發展計劃書,第一句話驟然寫著, 要想富, 先修路。 當安寧的人們看著水泥路連通到了宛城, 興致勃勃的拉著府衙的人問, 那宛城可會開設工廠養殖場。若是這安寧的工廠選不上,退而求其次,宛城也不是不可以的。 蘇識曉正在劃分宛城的耕地與荒地, 安寧的三個區, 大規模的地都用作了開設工廠,她是想把宛城打造成一個糧倉的,宛城的地界很大, 比華安和安寧加在一起還要大一些, 因此耕地也比安寧多的多。 蘇識曉伸了伸懶腰, 看向了桌子上的一籃子的土豆。 昨夜蘇識曉算著時日,兩年后會有一場大規模的旱災,這是真正的人間慘劇,和兩年后的旱災相比,這次的滄州地動不過小兒科。 在大旱的面前,百姓面對著快要干裂的土地,不停的祈求下雨,就連楚帝也進行了祭祀儀式,百姓大規模的流離失所,一路上隨處可見餓死的尸體,甚至還有野狗在啃食。 蘇識曉本是想在這兩年盡可能的多種和多收些糧食擴大地盤,安寧雖然不在災區,她也不想看到百姓們活活餓死,而且這是一個聚攏人口的好辦法。 她再一次的想起來遠在南美洲的土豆,暗自嘆了口氣。 就在這時,許久未出現的系統音再次響起,“這是總端根據宿主表現給予宿主的獎勵?!?/br> 然后一籃子土豆從房頂掉了下來。 蘇識曉想再次呼叫系統,卻沒有了回應,系統三番兩次的給她開金手指,估計也是背后的人想知道她留著三個技能到底想干什么吧。 金手指不用白不用。作為一個穿書攜帶系統的人,她開點掛怎么了。那些什么大男主小說也沒少開掛啊。 紀聽楓是個聰明人,她沒有多問蘇識曉那一籃子沒見過的農作物是什么,只是恭敬的行了禮,配合蘇識曉說,這是和烏孫人換物時得來的,是烏孫人救了一個黃頭發綠眼睛的大胡子,大胡子贈與他們的,他們也不知道是什么,就拿來給蘇識曉了。 是時候讓兒童救濟所的學生們來實踐實踐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農事書了。 土豆的最佳種植時間是在每年的3月份下旬,現在雖然已經四月,但是也沒有錯過最佳的種植時間。 第二屆的學生們正在兒童救濟所外的一處耕地翻耕著土壤,將其中的石塊與草根去除掉,然后將發了芽的土豆切塊,每塊必須含有一個健康的芽眼。切后及時播種不能存放。種植完后及時蓋土,起攏,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