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科舉) 第150節
沈伯文還要喝藥,不能飲茶,怕沖了藥性,因而現在杯中只有溫水,他只是捧在手中,沉思著問道:“陛下見大師兄有何事?” “又問了我一遍汝寧那邊的事,還有查案的過程,這已經是第三遍了?!标懸罘畔虏璞K,神色平靜地道。 “第三遍?” 沈伯文不由得皺起了眉。 這其中的含義,別說他了,就連邵哲都聽得一清二楚。 陸翌也搖著頭道:“若不是證據確鑿,這件事……恐怕還有得費時間?!?/br> 沈伯文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些什么,他不由得想到那些歷史上的皇帝們,絕大多數都是多疑刻薄的,尤其是到了老年,或是身患疾病之后……而那些太子們,能正常登基的也幾乎沒有幾個,大部分的下場都不怎么好。 他其實不愿意這樣想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的景德帝,但可能是因為他并非是真正的古人,對皇帝一來沒有君權神授的敬畏心,二來儒家思想也并沒有深刻入骨,沒有為君效死這樣的想法,因而也可以接受皇帝其實也只是個出身更好的普通人,不是永遠都不會出錯的,自然也不會永遠不變。 雖然現在這樣說還為時過早,但不管是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時候就把太子從汝寧召回京都,還是對燕王和渠愷一派的不管不顧,亦或是在證據確鑿的時候再三詢問大師兄關于此案的細節,都讓沈伯文不得不動搖起來。 但他最終還是決定,親眼見過一次景德帝之后再說。 他的目標一直是做個純臣,直臣,不爭不黨,做好自己的事,不必提前去投資太子或是哪一位皇子,不管怎么樣,只要自己立身夠直,便能安穩平穩。 但這樣的前提條件是他能一直不牽扯進去。 可如今,似乎已經偏離了他先前的路線。 不管是景德帝讓自己去當皇長孫的老師,亦或是這次賑災之事與太子一起被渠愷設計陷害,都在影響著他的計劃。 況且,現下朝中成年的皇子只有兩個,那便是太子和燕王;宮人所出的五皇子現在被養在德妃身下,不過八歲;寧妃所出的六皇子也才六歲,均未成年,按照古代的醫療條件,能不能順利長大都不一定。 相比仁和穩重且一向有賢名的太子,燕王的性子是明顯的乖張,大周如今需要的是治國守成的仁君,若是景德帝身故,太子自然是繼位的最好人選。 可渠愷此番謀劃,雖說讓他自己折了人手,可他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就是讓景德帝對太子起了疑心。 疑心這種東西,一旦起來了,想要壓下去就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對方年邁且生病的時候,即便案子已經人證物證俱在,該查的都查清楚了,可太子卻并沒有脫離險境。 照理來說,沈伯文不需要替太子擔憂,照樣做自己的純臣即可。 但,還是前面所說的,相較于燕王,自然還是太子登基最好,這不是關乎他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大周朝未來幾十年如何發展的大事,由不得他不擔憂。 屋內三人靜靜地坐了一會兒,沈伯文才言不由衷地說著連自己都不信的話:“陛下想來是對太子殿下太過關心,或許過一段時間便會想開?!?/br> 然而邵哲卻信了,他聞言便點了點頭,道:“延益說得對,陛下此前一向對太子殿下關愛有加,這次恐怕也是愛之深,責之切?!?/br> 陸翌聽罷,半晌無語,但在這個時候,也不好將自己心中悲觀的猜測說出來。 不管怎么說,景德帝對太子前些年的關愛不是作假,突然如此,也難免其他人會這么想,他們倒也不急著做決定,再多看看也不是不行。 這般想著,他便說起別的事來:“今日朝中還在說,河南那邊災情已經好了許多,有不少大人夸贊長風,聽說他在那邊開倉放糧,抑制糧價,官方從糧商手中收購賑災糧食,都夸他行事妥帖穩重,有謝閣老的風范?!?/br> “災情好轉了便好?!鄙虿穆勓砸膊挥傻盟闪丝跉?。 災情拖得越久,受罪的只會是老百姓們,想起渠愷等人,他便從心里感到厭惡,他們讓災情和百姓們成為朝堂爭斗的工具,實在令人作嘔。 …… 他們師兄弟三人談話間,燕王府中也沒消停。 今個兒是燕王世子的周歲,燕王二十五六了才得了這么一個兒子,心情頗好,在王府給兒子辦抓周宴,除了王妃安排的一系列消遣之外,還讓婁長史請了三個不同劇種的大戲班子,從大中午的就開始唱扮起來,請了不少賓客過來,熱鬧極了。 燕王今日穿了身紫色團花的長袍,極是富貴華麗的顏色花樣,穿在他身上竟是半點兒不輕佻,反而被他那張俊美的臉給壓住了,人家都是衣裳襯人,他反而成了人襯衣裳。 他來戲臺這邊轉了一圈,同王妃說了幾乎話,反倒引得這邊的媳婦小姐們臉紅一片。 據說容妃娘娘在宮中就是以容貌艷麗出名的,燕王作為她的兒子,倒是更青出于藍了。 燕王說完話,也沒回到前院去,反而繞到戲臺后面的湖心亭中,悠閑地躺在躺椅上,湖面上的清風拂過他的臉,他愜意地喟嘆了一聲,開口道:“渠愷這個老家伙,這次總算是干了件好事?!?/br> 木侍衛就在他身邊隨侍,聞言便也深有所感地點了點頭,“這下他吃了大虧,就到了他求著您的時候了?!?/br> “是啊,他跟太子兩敗俱傷,本殿下漁翁得利?!?/br> 燕王哈哈大笑,不遠處飄來戲班子咿咿呀呀的唱腔,他也跟著唱了幾句,才調侃道:“咱們家木頭也能聽懂這些彎彎繞繞了?” 木侍衛不由得黑了臉:“殿下,您上次都說過了,我又不傻?!?/br> “好好好,你不傻?!?/br> 今個兒心情好,燕王也不與他計較,又笑了幾聲,坐起身來喝了口茶,頗為可惜地嘆了口氣:“父皇還是念著太子的,嘖嘖……” 他放下茶盞,有節奏地敲擊了幾下桌面,不由得喃喃自語:“聽說父皇上次昏了一天一夜,是不是身子不太行了?” 他越想這件事,眼睛越亮,最后猛地一拍桌子,“阿木!去叫婁長史過來?!?/br> 第一百四十章 案情既然已經定了下來, 對那些人的處置也下來了,原戶部左侍郎慕容英,抄家砍頭, 家眷流放,只不過等到官府派了人去拿人的時候,后院一家老小總共十六人, 皆著素服服了毒。 沈伯文聽到這個消息后,在值房坐了整整一下午都沒動過。 整個戶部也安生極了, 辦事兒的打算盤的清賬本的議事的,都盡量壓低了聲音,生怕擾了他。 景德帝下旨, 沈伯文升了戶部左侍郎,雖然品階跟右侍郎一樣,但大周官場上講究“以左為尊”,六部堂官亦是如此,左侍郎的地位要更高一些,權利也更大。 舉個例子, 若是戶部尚書之位空缺, 假使平調, 便是從其他幾部的尚書調任,但如果晉升, 便是戶部或其他幾部的左侍郎,右侍郎按照規矩,則是先升左侍郎。 沈伯文在這件事兒里的功勞不被外人所知, 旁人瞧見他, 都以為他倒霉, 被慕容英陷害, 蹲了一回詔獄,好不容易沉冤得雪,正好慕容英被問罪,左侍郎的位子空了出來,圣上為了想彌補他,這才給了他一個右侍郎。 這下在這戶部,除了渠尚書,就屬沈伯文權利最大了。 褚彥文心下好奇,來戶部轉了一圈,跟他喝了杯茶,聊了會兒天,就發現了這些下屬們對沈伯文的恭敬,不由得笑出了聲。 茶是好茶,上好的君山銀針,湯色橙黃明凈,香氣清純,聽說是陛下前兩天賞的。 他拿茶蓋撇了撇上頭的飄起來的茶葉,視線落在沈伯文身上,一身紅色官服襯得他面色極好,氣質絕佳,仿佛一場牢獄之災也沒給他帶來除了更加沉穩之外的其他變化。 “我祖父要致仕了?!?/br> 半晌后,褚彥文忽然道。 “什么?”他語出驚人,沈伯文也沒想到,畢竟朝堂上半點兒風聲都沒有,不由得聞聲皺眉,“褚相公怎么突然想要致仕了?” “沒什么?!?/br> 褚彥文扯了扯嘴角,“他老人家今年六十五,覺得年紀大了,做事有些力不從心,不能給陛下更好地分憂,就起了致仕的心思,估摸著這幾天折子就遞上去了?!?/br> 說到為陛下分憂的時候,他眼中滑過一絲嘲諷。 沈伯文一時之間沒有說話。 他前幾日還去褚府拜見過褚相公,對方瞧著還是一副精神矍鑠的樣子,面色紅潤,聲音洪亮,仿佛能站在朝堂上跟其他人吵幾個時辰,怎么突然間就想要致仕了,褚彥文說的這個理由,有點敷衍。 不過看這樣子,估摸著他也不會再透露出更多消息了。 頓了頓,沈伯文問道:“那褚兄呢,有何打算?” “我?”褚彥文端著手中的茶沒喝,嗅了嗅茶香,半邊身子斜倚在椅中,無所謂地道:“我就還這樣唄,混混日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罷了?!?/br> 褚家不是寒門,只不過如今在朝為官的卻只有他們祖孫二人,若是褚閣老當真致仕了,恐怕人走茶涼,他以后混日子也沒那么輕松了。 沈伯文欲言又止,他看得分明,卻放下茶盞,站起身道:“我也就是來跟你說一聲,省得到時候你從別處才能知道,話說完了,我先走了?!?/br> “不用送了?!?/br> 沈伯文正要起身,就被他這句話堵了回來,話音剛落,他就掀了簾子,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 果不其然,褚閣老致仕的折子遞上去之后,引起無數人驚訝,褚府一時之間來訪者多不勝數。 不過能進門的卻不多,一概以身體不適推辭了。 景德帝自然沒有答應,駁了好幾次,還派了太醫院蘇院使親自去褚府給褚相公看病。 結果卻不太好,說是心力交瘁,內里虧空,如風中殘燭,得好好養著,如若不然,恐怕…… 景德帝聽懂了,聽到這個消息的人也聽明白了。 三辭三讓之下,致仕的折子總算是批了,容許致仕,賜了太子太傅的頭銜。 沈伯文先前去褚府求見過,見過褚相公,老人家還是一如既往的面容溫和,說話也不緊不慢的,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蘇院使話里的意思,他作為晚輩,自然不能對師長行事指指點點,況且,在這個時候致仕,養養身體更不是一件壞事。 在收到最后的消息之后,沈伯文輕輕地嘆了口氣。 這個指點過自己,為自己說過話,在大周屹立兩朝之久德高望重的老大人,如今也算是君臣相得,善始善終,挺好的,做官做成這樣,可以說是極好的結局了。 褚閣老致仕,內閣的位置就空出來了一個,廷議之后,這次禮部尚書韓建總算是如愿以償,成功入閣,禮部堂官們都在悄悄議論,他們尚書大人這幾日都是滿面紅光的,像極了老樹發新芽,比得了小孫子還高興似的。 說來也怪,禮部清貴,禮部尚書這個職位,也相來有儲相之稱,可縱觀大周朝歷代,能成功入閣的禮部尚書少之又少,因而韓建此前一直不能入閣,也沒人覺得奇怪。 反倒是他這次入了閣,讓眾人訝異了一番。 不過這都是朝堂上頭的事了,下頭的官吏們議論完,湊個熱鬧便罷了,說完還是過自己的日子。 河南水災結束之后,大周各地著實是安穩了些許,下個月正值景德帝的萬壽節,從前幾個月開始,京都就是一片熱鬧景象了,各地布政使和總督們往京都來送賀壽禮的大車絡繹不絕,什么白老虎,白色的大象,白色的犀牛,白孔雀什么的,都稱之為祥瑞,聽說御獸園都裝了不少,陛下空閑的時候還會帶著皇長孫去瞧瞧。 沈伯文今日下衙后回到家中,家里倒是熱鬧極了,原來是謝之縉帶著阿蘇回娘家來了。 還帶著他們今年三歲的女兒謝見微。 “舅舅舅舅!” 沈伯文剛進門,一個小團子就像個小炮仗似的沖了過來,一把抱住他的腿,仰著小臉直喊他。 一把將外甥女抱起來,笑著問她:“萌萌還認得舅舅呢?” “嗯!”謝見微眨著大眼睛用力點頭,然后急著開口:“舅舅帶我去看鳥!” “什么鳥兒???” 整間屋子里的人都笑瞇瞇地瞧著沈伯文逗她。 謝見微一時之間想不起來鳥叫什么名兒了,急得臉都紅了,小手比劃著:“就,就那個綠綠的鳥,會說話的!” 沈伯文哈哈大笑,抱著她坐下,一旁的周如玉也抿了唇笑,一邊吩咐丫鬟把廊檐下掛著的鳥籠拎進來。 春苗剛被拎進來,粗嘎的嗓子就開聲了:“吉祥!小姐吉祥!吉祥!” 也不說別的,翻來覆去就這幾個字。 謝見微見到想看的鳥兒,頓時高興起來,掙扎著從舅舅懷里溜下去,一路小跑到籠子跟前,眼巴巴地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