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魚三阿哥 第93節
書迷正在閱讀:錦繡紅妝:恭迎王妃回府、網戀對照組,日入兩塊五、懷了病弱反派的崽、設計部的小鋼炮、太子寵妾、當男友的面被狠啪了(1v2,偷情,h)、你是我的盛夏、養鯤日常、糙漢cao嬌妻(年代 1v1 H)、知冬
戶部年前很是忙活了一陣子,以至于四貝勒現在都是滿腦子的賬目,無心吃酒。 自從在三哥那兒看了皇阿瑪的信后,五貝勒這顆心就像泡在醋缸里一樣,也不知道他何時才能過上皇阿瑪如今的日子。 七貝勒這兩年皮膚曬黑了不少,工部的差事實在磨人,但讓他調到別處去他也舍不得,畢竟在工部他還有機會出京去外省視察河工和公路施工情況,能天南海北的走一走,自然比一直窩在京城要強。 同樣有機會出京的還有八貝勒,外省公辦小學的建設和招生都是需要指導和監督的,他出京也不是一個人去,還能帶著福晉,他有他的差事,福晉有福晉的差事,兩不耽誤。 九阿哥就很是羨慕兩個能出京的哥哥,所以明年視察廣州十三行這差事,他是一定要向三哥爭取的。 十阿哥有些不在狀態,人雖然來了,可心還在府里頭,他兒子才只有幾個月大,不能抱過來過年,福晉為了陪兒子也告了假,一家三口只他一個人在這兒。 若是能陪陪額娘也就算了,可他們和女眷是分開的,皇阿瑪兒子那么多,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用不著他來陪。 今年的宮宴,十一難得沒有告假,不過他飲不了酒水,依著太醫的話,他最好連濃茶都不能喝,只能在席上喝一些果子露,還得是溫過的。 十二阿哥還在為自己的婚事犯愁,再有三個月就要選秀了,他也到了該娶妻的年紀,往年嫡福晉都是皇阿瑪指婚,也不知道明年選秀是什么情況,是皇阿瑪做主,還是三哥做主?別將他的婚事耽擱了,一旦錯過這一劫屆,再等就又是三年 十三阿哥的位置雖然靠后,但起碼人到了,皇阿瑪不允許他進宮,可這里不是紫禁城,是暢春園,三哥特意喊了他過來,皇阿瑪沒派人驅逐他,應該就是默認了吧。 十四阿哥不去找哥哥們,反而跟幾個弟弟扎堆,聊他這一年在朝堂上辦過的差事。 城外的暢春園內一片平和,城內燈火通明,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大紅燈籠,商家自發組織了煙花秀,今年的煙花爆竹比往年賣的好多了,不過春聯的銷量卻是一年不如一年。 家里有讀了書會寫字的孩子,便大都不想再花錢去□□聯了,自家孩子寫的哪怕不夠規整漂亮,可貼在門上瞧著也是歡喜的。 第151章 清世宗胤祉一生從未出過海,但卻被后世之人稱之為航海家,因為華夏從這位開始一改之前閉關鎖國的政策,開啟了航海大時代,成為海上強國。 世宗一生傳奇,研究近代史,總是要從這位開始,他不只是一位航海家,還是一位改革家。 世宗出生于紫禁城鐘粹宮,生母榮妃曾是康熙皇帝的寵妃,但是在世宗出生時,榮妃已經漸漸不得寵了,但康熙皇帝對這個排行第三位的兒子甚是喜愛。 康熙皇帝晚年寫回憶錄,曾不止一次的在回憶錄中提及幼時的世宗,世宗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聰穎,但卻十分懶散,用功最少,可功課并不落于人后。 康熙皇帝不希望皇子嬌生慣養,相反,他希望皇子能夠吃苦耐勞,那時候康熙皇帝雖然倚重的是嫡皇子,但對其他皇子的要求也很嚴格,在察覺到世宗讀書偷懶后,康熙皇帝為此和這個兒子展開了一場斗智斗勇的較量,父子二人終以康熙皇帝獲勝。 從史料記載和康熙皇帝親自寫的回憶錄中不難看出,在康熙皇帝的三十多個兒子中,世宗是他尤為喜歡的,在很多年里都僅次于被立為太子的嫡皇子,而世宗也很愛父親。 回憶錄中,康熙皇帝回憶了他在草原病重時,世宗日夜兼程過去探望,三天兩夜不曾停歇,滴水未進,世宗因此病倒,不得不和康熙皇帝一同養病。 在其他庶皇子都還沒被封爵的時候,世宗就被封為了鐵帽子親王,后來世宗的生母又被康熙皇帝封為貴妃。 德州之變和太和殿之變在康熙皇帝的回憶錄中被一筆帶過,但這兩場政變卻成就了世宗。 德州之變,嫡皇子的太子之位被廢,太和殿之變,康熙皇帝病重,三個月不能臨朝,只能由世宗監國,朝中大臣、皇室宗親有很多都折損在了這場政變里,朝中空出了多個位置,為世宗收攬朝政準備了條件。 史學家普遍認為,在太和殿之變后,當時還是誠親王的世宗就已經成為了國家直接的控制者。 太和殿之變后,世宗便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公辦小學就是在這一時期提出并實施的。 太和殿之變十個月后,世宗被立為太子,完成了從親王到太子的轉變,在這之后,世宗皇帝的改革進程明顯加快, 無論是公辦小學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還是改革科舉制,無論是大清女子聯合會的出現,還是女官出現在朝堂上,無論是奴籍、賤籍的廢除,還是八旗月俸的取消,無論是華夏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還是對民族大家庭的重新定義…… 這些在封建王朝發展到極致時幾乎完全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全都是在世宗做太子時完成的。 世宗在康熙四十二年被立為太子,到了康熙七十二年,已經八十歲的康熙皇帝駕崩,而執掌了國家三十年的世宗才自此由太子變成皇帝。 康熙皇帝在位七十二年,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與之相反,世宗做了三十年的太子,一直到五十六歲才登基為帝,只做了一年的皇帝,五十七歲這一年便退位給了高宗,成為大清的第一位太上皇。 康熙皇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世宗則是最長壽的皇帝,一直活到九十一歲。 康熙皇帝曾不止一次的在回憶錄中說到世宗懶散,而這一點在世宗退位后也得到了驗證。 退位后的世宗皇帝不理朝政,也沒有辦到暢春園去住,而是開始了在大清長達十幾年的游歷。 世宗做太子的時候,常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但是在退位后,就沒有世宗的文章留下了,世宗既沒有像康熙皇帝那樣寫回憶錄,也沒有像文人游歷時那般寫游記。 史學家只能從當時各地的報紙上湊出世宗這十幾年的游歷范圍,世宗做太子時被戲稱為‘抄家太子’,退位后也延續了他對貪官、昏官的厭惡,又被百姓們戲稱為‘大清第一御史’。 胤祉萬萬沒想到自己到五十七歲這一年才迎來退休,論有一個死活不可挪位的皇阿瑪是如何讓他被迫延遲退休的。 皇阿瑪不退位,他自然也不能逼著皇阿瑪退位,而做皇帝和做太子的區別便是,皇帝可以自由決定退休時間,而太子不能。 他做了整整三十年的太子,登基后還得用一年的時間來穩定人心,給兒子適應和準備的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這一年,弘晴早就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他這個做阿瑪的總算是可以退休了! 在退位之前,胤祉發了自己的最后一條政令——除明黃色外,大清百姓服飾發型自由。 然后便帶頭剪了辮子,不等宗室里的那些人來念叨他,他就自己先溜了。 他可不會像皇阿瑪一樣,三十年都留在京城,趁著身子骨還健碩,當然要到處旅旅游了,雖說六十歲以下去景點需要花錢,可他不是差那點錢的人。 三十年前,坐車是件辛苦事兒,馬車顛來顛去,時間久了說不定都能把人顛出腦震蕩來。 但三十年后,水泥路已經修遍全國,路平了,馬車也升級了,在橡膠和彈簧出現后,馬車已經經過了好幾次的更新換代,顛簸感被大大降低。 胤祉旅游,半年在外,半年在家,朝政那邊他已經完全放手了,不打算多管,但額娘和兒子、女兒都在京城,他和福晉也不能一直都在外面飄著,時間對半分。 一開始倒還好,他退休了,兄弟們都沒退,包括大哥在內,都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可他退休一年后,大哥也退了,和大嫂一起加入了他的出游隊伍。 緊跟著是老五,老五之后老七、老九、老十和十一也相繼退休,硬生生組成了一個旅游團。 他退休十年后,老四才終于致仕,老八夫妻倆儼然都有老四的架勢,到了年紀也不愿意退,弘晴這小子自然樂意不放人。 這兩口子一個在禮部負責推動高等教育,另一個作為禮部的第一位女官員,這些年來始終都致力于解決女童失學問題,可謂是朝廷的兩員大將。 他們這個大家庭里,老四帶頭卷,老八夫妻倆是較著勁兒內卷,后頭十三頗有老四的風范,十四又是個不肯認輸的,既跟老四別苗頭,又跟十三較著勁,硬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個勞模。 老年旅游團遲遲等不到老八夫妻倆,反倒是先等到了海外歸來的二哥,這也是胤祉最后一次和兄弟們一起旅游,他們一路往北去了草原,在熱河行宮住了小半個月才回京。 第152章 太和殿之變雖然失敗了,但在那之后的一兩年里,廢太子都沒有后悔,他敗了,可皇阿瑪也輸了,他敗得痛快。 可一兩年之后,他才慢慢覺得后悔。 他的后半生只能被囚禁在湖中心的這處宅院里了,他曾經舉刀謀反,皇阿瑪是不會原諒他的,也不會放了他。 他是自作自受,可幾個孩子跟著他被關在這個地方,就太讓人心疼了。 如果說,之前舉兵謀反靠的是一腔孤勇,他其實并沒有想殺皇阿瑪,只是要把皇阿瑪趕下那個位置而已,那么現在他是真的盼著皇阿瑪可以早日歸西。 皇阿瑪高坐在皇位上,他的孩子就要一直被圈禁在這里,可假如老三登基,即便不放他,也會放他的孩子一馬,哪怕是貶為庶人,不做宗室呢,也總好過被圈禁在這里。 日子過得越久,他就越后悔,若是沒有太和殿之變,那也就是他一個人被圈禁,皇阿瑪對孩子們尤其是弘皙,還是會留有余地的。 康熙四十五年春,廢太子病了,原本只是輕微的風寒,可他不想醫治,或許他死了,就能放他的孩子們離開這兒了。 小病拖成大病,拖到已是太子的老三都來看他了。 “我這般活著還不如死了,老三你就別勸我了,若是可憐你二哥,那就看顧我女兒幾分,她是最無辜的?!?/br> 他的嫡長女,沒跟著他過幾年的好日子,等到他死了,女兒的處境也比兒子要艱難。 “二哥你可不光有女兒,還有兒子,有福晉、側福晉、格格,大清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二哥可曾想過出海?” “出海?去西洋嗎?”廢太子無意識攥緊了手中的被角,將他流放到海外去? 雖說是夷族之地,可起碼能有自由身,他是解脫了,可兒女妻妾呢,也愿意到那荒蠻之地嗎。 “西洋人畫的坤輿全圖,二哥以前也是見過的,這世界大的很,大清之外的世界還很廣闊。我們去年已經組織過一次遠航出海了,船手們都有了經驗,安全方面也有所增強?!?/br> “二哥如果愿意,可以換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朝廷也需要在必要的國家或港口駐扎自己人,二哥不妨出一趟遠差?!?/br> 那就不能算是流放了,倒成了大清的使臣,背靠國家,即便是在蠻夷之地,日子也不會很難過。 胤祉給二哥的選擇不止這一項。 “大清太平,但外面不太平的地方多著呢,二哥若是還能提起精神建功立業,我也愿意提供支持,將來大清也就能在海外有一個幫手了?!?/br> 二哥不愿意受制于人,那就打下一片無主之地出來,哪怕小了點也能自己當家作主,做大清的藩屬國,自然就能得到大清的庇佑。 廢太子撐著身體坐起來:“三弟可別是同我說笑?我若還有精神出去建功立業,大清能給我什么?” “太和殿之變后還愿意跟著你的人都可以走,大清可以給你提供一門火炮,五十把槍,兩百刀劍,外加五千兩銀子,可以用船隊送你們出海,要在哪兒留下你可以在路上慢慢考察?!?/br> “你的兒女妻妾可以先留在大清,等你過得安穩了,再給你送去,或者等你在外頭呆膩了,再把你接回國,有功績就可以抵扣過往犯過的罪,若是二哥你倒霉到寸功未建,那大清也有你的一碗飯吃?!?/br> 只是如果真的寸功未建,回來怕是要繼續圈禁了,畢竟是謀反的大罪。 能有再搏一次的機會,廢太子自然不會放棄,他沒有選擇代表大清駐守在海外之地,而是選擇了后面一條更艱難的路。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廢太子帶著四百余人遠渡重洋,他的兒女妻妾在三年后被接了過去。 占領的地盤不算大,只有一州大小,只是位置尤為的好,擁有港口,再加上他是華夏人,與華夏航隊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所以很是富庶。 為了不重蹈他和皇阿瑪的覆轍,在領地安穩后,他便慢慢把手中的權力移交給孩子。 他的孩子少,不像皇阿瑪那么多,而且從一開始培養就是有針對性的,弘皙接手他的位置和軍隊,弘晉接過商隊和鋪子,他在各地的莊園則是交給了女兒。 因為多次幫過來自于大清的船隊,把位置讓給兒女時,他就已經獲得了在大清的自由身,功過相抵,他重回大清也不會再被圈禁起來了,可以作為良民自由的行走在那片土地上。 只是在很多年里他都沒有回去,收到皇阿瑪駕崩的消息,他也沒有回去祭拜。 一直到他直覺自己只有一兩年可活了,才有了回家的想法,落葉歸根,死也要死在那片土地上。 多年未歸,大清都變得他快要不認識了,像他這樣留著辮子頭的倒成了少數,他從前還以為船隊上的人都是為了入鄉隨俗,所以才有那么多剪了頭的,沒想到大清都沒多少留辮子的人了,尤其是年輕人。 有像漢人那樣留頭束發的,也有梳著西洋人發型的,還有留著所謂‘寸頭’的,可能是因為方便,年輕人里居然留寸頭的最多。 大清的變化就像人們的發型一樣大,原本昂貴的玻璃成了最最尋常的物件,被百姓鑲嵌在窗戶上,點明不用蠟燭,用的是會發光的燈泡,夏日燥熱也不是只用冰塊避暑了,有了風扇,就連他們去草原游玩,都不需要坐馬車了,可以直接坐火車…… 能夠瞧見這樣的國家,他不后悔謀劃太和殿之變了,但他后悔沒有在皇阿瑪走之前回來,也好讓他和皇阿瑪好好聊一聊。 在這樣的盛世面前,皇阿瑪這個曾經被讀書人鼓吹為千古一帝的皇帝,輸的太徹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