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魚三阿哥 第40節
書迷正在閱讀:錦繡紅妝:恭迎王妃回府、網戀對照組,日入兩塊五、懷了病弱反派的崽、設計部的小鋼炮、太子寵妾、當男友的面被狠啪了(1v2,偷情,h)、你是我的盛夏、養鯤日常、糙漢cao嬌妻(年代 1v1 H)、知冬
“方院使的醫術最是高明,吳太醫最擅長調理身體,他們二人和兒臣一同前去,靳輔大人的病情或許能控制得住?!?/br> 總不能一聽人家病重了,就眼巴巴跑過去見靳輔大人最后一面吧,又不是沒有搶救的可能。 康熙就知道,每次吩咐老三辦點什么事兒,這小子都得跟他討價還價。 吳太醫也就算了,方院使作為太醫院醫術最高明之人,從來就沒離開過他,無論他去哪兒都是要帶上方院使的。 老三可真是會挑,他不就是讓梁九功帶著這兩個人去給老三診過幾次脈嘛。 不過一想到那人是靳輔,方院使去就去吧。 “走之前,讓梁九功領方太醫去朕的私庫取藥,備足了藥材再啟程,一定要盡全力醫治靳輔?!?/br> 那感情好,不用他往里墊銀子了。 胤祉出行不喜歡帶太多行李,此次的差事就更不需要帶太多行李了,半馬車就夠了,太監和侍女也不用帶,他又不是不能照顧自己,侍衛卻是要帶足的,這世道的治安他可不放心,萬一陰溝里翻了船,額娘和福晉可怎么辦。 一路疾馳,白天幾乎不休息,盡可能的往前趕,到了晚上很少有恰巧遇到驛站的情況,路過城池就打尖住店,路過村落便向村民借宿,若是在荒郊野外,那就直接睡馬車上好了。 兩位太醫,雖然骨頭都快顛得散架了,可也沒說什么,畢竟他們也都習慣了,尤其是方院使,這樣趕路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他曾經不止一次被人一路扛在肩上往前跑,膽汁都快吐出來了,也沒被放下。 好在,一行人到達滎澤縣時,總算是沒來晚,兩位太醫給病榻上的靳輔大人把過脈后,并未說自己無能為力,反而積極的開藥方。 果然,第二日靳輔大人便能吃得進飯去了,也有力氣同誠親王講話了。 “老臣謝過萬歲爺隆恩,也多謝誠親王千里迢迢趕過來看望臣?!?/br> 胤祉壓下在床榻上準備起身行禮的靳輔大人:“不用謝,是朝廷該感謝大人?!?/br> “臣有一事相求,運往山西的救災糧如今還滯留在河南,臣如今實在是力不從心,也無他人可托,不知誠親王可否代臣跑這一趟?” 第64章 一更 若不是看靳輔大人此時的臉色和狀態實在不像是裝出來的,胤祉都要懷疑這是皇阿瑪故意安排的催兵了。 就算是不想干活,胤祉也不敢耽擱運送救災糧,這畢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而且牽扯的還不只是一兩條人命。 不就是沿黃河運送救災糧嗎,他送就是了。 “大人在此地好好養病,千萬別心急,本王一定盡快把救災糧運到?!?/br> 靳輔被誠親王壓著不能起身行禮,但還是誠懇的道:“臣自然相信王爺?!?/br> 折子交上去后,他便一直擔心萬歲爺派來的人是明珠,雖然明珠曾經在官場上庇護過他,而且與他交情不淺,但正是因為如此,他了解明珠,這可不是個手軟的人,單看明珠早些年從河務上撈的那些銀子就知道,這人下手有多狠。 他也沒想到萬歲爺會派誠親王過來看望他,這不只是給他的天大的體面,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旁的皇阿哥他不敢信,誠親王卻是能信的。 無論是京城那邊的傳言,還是明珠和其他友人過往寫過的信里,提到誠親王,或褒或貶,但有一樣是一致的——誠親王眼里不揉沙子,將戶部的風氣煥然一新,且嚴以律己,刑部和宗人府的人反復調查,卻只查出了這位爺往里添銀子,查不出一個銅板的贓款來。 得了誠親王這句話,他便能在滎澤縣好好養病,爭取再為萬歲爺干上幾年,把河工上的重難點一一拿下,也不枉來這世間走一遭。 靳輔是放心了,還將身邊的手下和幕僚交給誠親王,徹底把手中的差事交付了出去。 但于胤祉而言,出京辦差都是頭一次,運送救災糧食更是開天辟地頭一回,一想到這糧食關系著那么多的災民,便深感責任重大。 胤祉對朝堂上的這些官員也是有了解的,每次有款項撥下,除非戶部一直派人監督,除非遇上幾個難得的清官,否則層層盤剝是避免不了的。 靳輔大人雖然是治水能臣,但是不是清官,還有待商榷,畢竟當年這可是和明珠一起把持河務的人,河務喂肥了明珠等人,靳輔大人在其中未必清白。 靳輔大人手底下的這些人,他不敢全信,他親自盯著既不夠妥當,也很難顧周全,跟隨他前來的十幾名侍衛,從不曾參與過這些事情,經驗欠缺,很容易被人糊弄過去,也容易弄出烏龍事來。 好在,他不只有侍衛可以用,在河南這地界上,有他一些鋪子,雖然大部分都是租賃的,但有鋪子在,便有賬房在,商隊的人也會來這里。 這些人要么出身皇莊,在皇莊的小學里拿到了畢業證,要么參加過戶部招收小吏的考試,雖然沒考上,但排名一定是靠前的,所以才會被他們招收進來。 在正式上崗之前,這些人還都經歷了兩次培訓。 一次是在麻爾圖老先生手下,麻爾圖在致仕后兼了兩份差事,一份是戶部的,一份是他這里的,都是負責培訓新人。 另一次是在接受商業司統籌管理的那些商隊中,算是實習吧。 參加過培訓,實習過,正式上崗也差不多一年了,抽調一部分出來盯著救災糧,應該問題不大。 胤祉并非是個急性子的人,但事關救災糧,自然是越快越好,上輩子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參與過救災,可也是關注過的,哪一次出現災情,物資和救援人員不是爭分奪秒的趕過去。 靳輔托付此事時是中午,胤祉下午通知人連夜趕過來,清早到不了的便不用再往這邊趕了,因為第二天清晨運送救災糧的船只便要啟程出發,晝夜不停北上山西。 此次山西旱災,范圍波及大半個省,皇阿瑪已經免去了山西今明兩年的歲俸,胤祉運送的這些救災糧已經是朝廷下撥的第二批了。 如今的山西巡撫便是頗有清名的彭鵬,雖未曾見過面,但胤祉對這位大人好感十足,救災糧食送到這樣一位大人手中,他也能安心。 因為糧食在河南滯留多日,雖然胤祉已經盡可能往這邊趕了,但還是比預定救災糧到達的時間晚了三日。 彭巡撫聽聞河道總督靳輔病重的消息,急的都快火燒眉毛了,既擔心救災糧不能及時送過來,又擔心中途接手之人是個手狠心大的,霍霍掉太多的救災糧,在那些人手中救災糧食銀子,可是在災情蔓延的山西,這些可都是人命。 好在,救災糧只比預定時間晚了三日,而且送來的量比他預計的最好情況還要多。 既然從兩廣送來的救災糧中間沒有折損太多,希望由他下發到各個州縣的災民手中時,救災糧也不會有很多折損。 彭巡撫看向誠親王,他手中能用的人有限,此次受災面積頗廣,救災糧下發的過程中,很難全都顧及到,誠親王在運送救災糧時的做法,他已經聽說了。 既然誠親王手中有這么多可用之人,放置不用,豈不可惜了。 彭巡撫道明自己的難處,懇求道:“臣在山西便聽聞王爺寬廉平正,如今一見果不其然,臣有一事相求?!?/br> 這熟悉的話語,胤祉不久之前便聽過,靳輔大人病倒在床,若非有兩位太醫醫治,連開口跟他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彭巡撫可是好端端站在這兒,雖然人瞧著很是清瘦憔悴,但可不像是個生了病的人。 “可否請王爺帶手下人幫忙監督救災糧食的下放,免得有人中飽私囊,誤了災民性命?!?/br> 合著這還是個連環任務,皇阿瑪就算是想讓他辦差事,應該也不至于在京城遠程遙控朝廷的兩位大員吧,更不要說靳輔大人又不是專業的演員,何來那么好的演技。 皇阿瑪如果想讓他跑到這邊來賑濟災民,大可以發一道圣旨,他又沒膽子抗旨不遵。 故意設套的可能性極小,幾乎可以忽略掉這種可能性,那總不能是老天爺都見不得他清閑吧,馬不停蹄的從京城趕到河南,又火急火燎的從河南趕到山西,任務環環相扣。 事關救災糧,他當時沒法拒絕靳輔,如今也開不了口拒絕彭巡撫。 領著手底下的人來都來了,那便好事做到底唄。 胤祉又要給京城去折子了,前半部分告知皇阿瑪他為何留在山西,后半部分是用來訴苦請功的,表明他是迫于無奈才留下的,可不是為了收攬人心。 皇阿瑪若是對他不放心,大可以再冷落他一年半載,或是換別人來,只要不是在京城比賽的大哥過來,其他哪個兄弟都好。 第65章 二更 胤祉還是不夠了解帝王之心,帝王防備子嗣,害怕士子歸心,害怕兵將歸心,卻并不害怕黔首歸心,尤其這些黔首還遠在江西,若是民間有人得黔首歸心,或許還能造個反,皇阿哥賑濟災民得到的民心,那也是為皇室和朝廷增光添彩,沒什么威脅,畢竟老三能在那里待多久。 康熙收到老三的折子后,高興到午膳多用了一碗飯,鍛煉兒子的目的達到了,使喚兒子的方式也學到了。 還真別說,雖是誤打誤撞,但靳輔和彭鵬還真是摸準了老三的脈,老三不差銀子,上進心不強,卻是個憐憫弱小的,長這么大就沒對宮人動過刑,若非老三能壓得住底下人,沒出過什么亂子,他早就去提點榮妃了,不會放任不管。 康熙大筆一揮,批復了老三和彭巡撫的折子,非但允許老三在山西幫著發放第二批賑濟糧,還讓老三多待些日子,后續那幾批賑災糧也幫著發一發。 想來有老三的名聲在,后續幾批的賑災糧,應當沒幾個人敢插手。 原本半個月就能完成的差事,經過靳輔大人和彭巡撫兩位出手,兩三個月才完成。 皇阿瑪一道旨意下來,得嘞,他恐怕年前都很難趕回去了。 不只錯過了球星的誕生,連除夕夜怕是都要在山西過了,早知道……早知道他也不可能把福晉帶來,更不可能拒絕靳輔大人和彭巡撫。 他年都不能在家過了,這幾批救災糧要是有人敢動手,他非得把人逮起來就地正法了不可。 錢帛雖動人心,但誠親王的過往事跡,大清沒幾個官員是不知道的,他在山西發放救災糧一事,也早已被山西巡撫彭鵬宣揚了出去。 大老虎沒捉著,在山西發放救災糧時,倒是逮著了幾只蒼蠅,其中品級最高的是一位正六品通判。 這不抓還好,抓起來一審就是一群,上到知府,下到知府轄下的幾個知縣,竟沒有一個清白的。 這人并非青口白牙的冤枉人,而是留有確鑿的證據,胤祉和彭巡撫也親自安排人做了調查,劉通判咬出來的這一群人這次沒有動手,罪證都是以前的,這些人不止一次動過救災糧,也不只是救災糧。 胤祉能抓一個通判,但不能把這一群人都抓了,否則這整個寧武府的朝廷機構都要停擺了。 往年的貪官先不動,今年敢在救災糧上動手的,有一個算一個,絕不姑息。 往年那些被揪出來的,胤祉寫折子給朝廷,而并不是直接上呈皇阿瑪,這折子按照流程會先交到內閣,等內閣的大學士們看過了,才會依據重要程度轉給皇阿瑪。 皇阿瑪不是讓他辦差嗎,他就這脾氣,見不得這些蠅營狗茍。 不能當下便把所有的貪官都懲處了,胤祉一肚子的氣,他不好過,這些人也別想好過。 根據查出來的貪污數額,但凡是貪污過救災糧的,胤祉挨個上門,當初吃進去多少,如今就再吐出來多少。 “有糧食拿糧食,沒糧食掏銀子,按照如今山西的糧價計算就成?!?/br> 不拿,那就逮起來好了,能做貪官的,骨頭能有多硬,他不能把人全抓了,還不能抓兩個殺雞儆猴嗎。 要出來的糧食充做救災糧,銀子并未換成糧食,而是作為資金,雇傭災民修建水利。 直到三月份,胤祉才辦完差事,風塵仆仆趕回京城時,迎接的不是賞賜,而是多封彈劾他的折子。 什么專權跋扈、恣意妄為、有辱國體…… 胤祉直接在大朝會上請辭:“兒臣能力不足、性格莽撞,不過是出了一趟京城,便犯下這么多的罪行,兒臣有負皇恩,自請閉門思過,卸去在戶部的差事,日后也不來這大朝會上礙諸位大人的眼了?!?/br> 秦檜尚且都有三個好友,胤祉在朝堂上也并非孤家寡人,有人彈劾他,也有人為他說話。 五阿哥是最先站出來的:“皇阿瑪,三哥此次懲處的皆是貪官污吏,且有確鑿的證據在手,也向朝廷上了折子,而且三哥既沒將這些人抄家,也沒讓這些人吃牢飯打板子,不過是讓這些人把吃進去的又吐出來,何罪之有!這些彈劾三哥的大臣們,該不會是自己心虛吧,兒臣奏請皇阿瑪好好查查這些人,是不是和山西的那些貪官污吏有關系,又或者他們自己的手便不干凈?!?/br> 上朝參政至今,這是五阿哥在朝堂上說過最長的一段話。 他一個沒什么大追求的皇阿哥,不怕得罪朝堂上的哪位官員,必是要護著三哥的。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位站出來為胤祉說話的,不再是皇阿哥,也并非戶部官員,而是大學士馬齊。 “誠親王嫉惡如仇,處理的方式或許有些不當,但意在為朝廷清除蛀蟲,為山西百姓謀福祉,臣認為誠親王不當罰,當賞?!?/br> 第三位是勇勤公,第四位是戶部左侍郎,第五位是四阿哥,第六位是戶部右侍郎,第七位是戶部去年新上任的尚書。 至此,再無人出面求情。 大朝會上的戶部官員,唯有明珠不曾開口。 上首坐在龍椅上的康熙,差不多心中有數了,彈劾老三的這些人很是雜亂,有太子的人,有老大的人,也有保持中立的人,出面為老三求情的人,除了老三福晉的阿瑪勇勤公,剩下的都來自于戶部。 康熙駁回了那些對老三的彈劾,在賞莊子和賞字畫之間,選擇了后者,老三不缺莊子,也不缺銀錢,打個馬球都弄出來那么大的陣仗,搞得半個大清的人都跟著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