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書迷正在閱讀:被迫走劇情后我分化成了omega[男A女O]、給古人直播國泰民安、白榆見月、事業當先,男主靠邊[快穿]、穿成頂流哥哥家的小奶包、奮斗在千禧年代、過路客棧、綠茶校草他偷偷動了心、重生后我成了反賊的馬仔、美人無罪,懷璧其罪
“買雞?!?/br> 那兩只老母雞是留著四祖爺九十九歲大壽待客的,幾人舍不得,但老唐氏拎著刀,雙手叉腰站在院里,仿佛誰不答應就會砍誰,幾人面露難色。 “嬸,咱家的雞,年前都給你了?!?/br> 那些雞,養個月母子都夠了,墩哥兒媳婦沒懷孕,怎么就不夠呢。 老唐氏指著雞籠,“那兒不是還有兩只嗎?” “這是爺過壽吃的?!?/br> “過兩天我去集市買兩只賠你們?!?/br> 集市上的雞哪兒比得上自家養的,幾人舔著笑,不作聲,老唐氏進屋找四祖爺,四祖爺看得開,叫來大孫子,“墩哥兒媳婦不好,雞就給你嬸?!?/br> “好?!?/br> 老唐氏同幾個堂侄子還算親近,“過兩日逢集我就去買雞?!?/br> 家里的雞太小,殺了不劃算,她決定多買些雞養著。 福安鎮來回三個時辰的路程,老唐氏嫌遠,既然村里沒有雞賣,她就去外村賣。 早早的,她挑著籮筐出了門,云巧要跟著,她不讓。 “你要多休息,我買雞,很快就回來了?!?/br> 離得最近的是綠水村,唐耀經常去那邊,老唐氏讓他陪著自己。 殺豬那天,他請唐家兩口子吃了飯,還分了豬rou給他們,唐耀不可能不應,和屋里的趙氏說了一聲,接過老唐氏的籮筐自己挑著,往綠水村去了。 屋里的趙氏氣得臉色鐵青,罵老唐氏好心計,親孫子不在身邊,可勁拿好處給唐耀好使喚他干活。 第107章 107 沈家主意 偏唐耀甘之如飴, 趙氏罵得再兇也無人附和半句。 分家后,大房重新開了扇門,平時不往院里過, 小兒媳婦瞧著溫吞柔弱, 卻是個陽奉陰違的, 趙氏跟著她過日子, 沒少挨她冷臉,要不是看耀哥兒的面, 早收拾她了。 見沈秋娥扛著鋤頭朝外走, 她冷言冷語道,“自家的活兒都做不完, 還幫別人做苦力, 耀哥兒拎不清,你也傻嗎?” 沈秋娥牽著大兒子,厲聲叮囑他不得去河邊玩,冷不丁聽到趙氏的話,忘了自己說到哪兒了,笑吟吟回道,“墩哥兒和他好, 他幫襯久爺久奶理所應當的?!?/br> 要不是趙氏心胸狹隘, 能從唐家撈到更多好處。 唐耀不在家,沈秋娥不會裝溫順可憐, 瞇起眼, 尖利道, “娘你年齡大了, 顧好家里的活, 人情往來就別管了?!?/br> “......” 趙氏罵道, “好啊,我還沒死呢就騎到我頭上作威作福了是不?看耀哥兒回來我不告訴他?!?/br> 沈秋娥不屑的撇嘴,“隨你?!?/br> 沈秋娥人前人后兩副面孔恐怕就趙氏領教過,她和唐耀說過好幾回,唐耀不向著她,反而替秋娥說話,“瑞兒娘嫁給我這么多年,何曾跟人紅過臉,娘你是不是又做什么了?” 趙氏氣得要分出去單過,唐耀雖說哄她了,但表情極度不耐煩。 思及此,趙氏直跺腳。 唐耀知道自家娘和媳婦不對付,以前媳婦處處忍讓,但瑞兒慢慢長大,該讀書了,再由著他娘作天作地,老唐家的人恐怕得罪完了,以后遇事也沒個幫襯的。 尤其是唐鈍。 唐鈍在福安鎮的讀書人里威望高,瑞兒能沾他的光,將來有個好前程,拋去兩人交情,但凡老唐氏有求,他毫不猶豫也會應下。 路上,他就提了兩句想送瑞兒讀書,老唐氏立刻道,“男孩子是該多讀些書,看你久爺他們,祖上良田百畝,每一輩都會送去讀書,你久爺常說兒時不懂事,虛度了光陰...” 唐久小時候,村里就有學堂,好多孩子都送去學堂了,唐久坐不住,整天跟其他孩子偷偷跑出去,等后悔已經遲了。 老唐氏說,“墩兒啟蒙的書籍我還留著的,瑞兒用得著的話我給你?!?/br> 筆墨紙硯不便宜,唐耀道,“多謝了?!?/br> “謝什么謝,你打小就疼墩兒,應該的?!?/br> 唐鈍離家時就說過,書架上的書可以借給唐家族里讀書的孩子,老唐氏沒覺得多大點事,“瑞兒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你做爹的要多管教他,咱一年到頭攢幾個錢不容易,給他交了束脩,就不能讓他渾渾噩噩的過日子?!?/br> “我知道的?!?/br> 有唐鈍的啟蒙書,家里能省下買書的錢。 “墩兒用過的筆也留著的,哪天你來家里瞧瞧還能不能用?!?/br> “好?!?/br> 唐耀認識的人家最多,最先去了沈家,知老唐氏瞧不起沈老頭他們,讓老唐氏在路邊等,他自個去說的。 沈家去年養豬沒掙到錢,日子苦巴巴的,曹氏不敢再抱養豬崽回來,將豬舍清理出來,整日長吁短嘆,看唐耀來了,愁云慘淡的臉頓時容光煥發,“耀哥兒,你怎么來了?秋娥呢?” 唐耀開門見山,“秋娥在家,我來是想問問娘你家賣雞嗎?” 沈家養了五六只雞,過年沒有殺,全留著的。 曹氏道,“秋娥又懷上了?” 唐家分了家,秋娥能做主了,曹氏這個多娘的打心眼里為她高興,她若再懷上,地位會更高。 唐耀看向墻角,雞籠的柵欄壞了,一只灰褐相間的雞試探著鉆出雞籠,他道,“不是,我想買?!?/br> 謹慎起見,他沒有提老唐氏。 曹氏偷偷看他,琢磨是不是給趙氏補身體的,趙氏要強,事事偏心大房,分家卻跟著秋娥,非常不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