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忙著公務的趙禛暫且不知,自己又將當父親了。 一國之君不好當,半個的沒有因為管轄面積減半而減輕,面對的情況反而更加復雜。他說過,他不會南下,他也說過,終將一生都會是寧王。但不南渡不稱帝,并不代表就將統一視為兒戲! 第149章 開荒第一四九天 當北境大軍集結于京都, 大齊的天就變了。 當北境的一套班子站在朝堂上,身份就變了,他們不再是王府的幕僚、從屬, 不再是北境的官員, 而是重新架構起大齊朝堂的支柱。 趙禛的身份沒變,但幕僚擁有的權力徹底變了。 書房內,討論的不再是北境一地或者幽州三地的事情, 而是全國, 從最北的幽州到最南的礁島,從東邊的海岸線到西邊的戈壁荒灘…… 普通人只看到皇帝所在的南都多么繁華,多少達官貴人豪擲千金, 卻沒看到南都周圍像是有個透明的殼子再不斷縮小縮小縮小……皇帝實際能夠掌控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但南都依舊生活在醉生夢死當中。 太陽西斜, 日頭沒有正午的明亮,書房的門被推開,有內侍于魚貫而入又悄沒聲息地離開,留下的是各位手邊飽腹的薯餅和一盞鮮湯。 土豆大面積種植之后,變得越來越尋常,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短短幾年就開發出了許多土豆的吃法。當然,薯餅還是楊久給出的辦法做的, 油炸的小吃,各種香料磨碎成看不出原來樣子的小顆粒零零星星地撒在薯餅上, 吃一口,香料混合的香味與油香首先出現在舌尖, 緊隨其后的就是薯餅本身的味道, 再然后, 表面的酥脆與內里的柔軟在唇齒間譜寫了和諧的協奏曲。 打開茶蓋,入目的不是清亮的茶湯而是菌菇湯,顏色很清,竹蓀等菌類沉在白瓷的碗底,打眼一看里面混著一兩點綠色,還以為是蔥花呢,仔細端詳竟然是嫩嫩的豌豆。 忠大臣交換了眼色,一些人謹慎地沒有先動,不是怕寧王暗害什么的,跟著寧王做事幾年已經了解這位天之驕子的為人,陰謀會用卻絕對不會做陰損的事情,想要人性命不會拐彎抹角那么麻煩。之所以沒有端上來喝湯,是這些人的身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點點尷尬,他們是原先朝廷的官員。 雖說寧王賞罰分明,但界限始終有那么一點的存在。 總之,與原先北境的官員比起來,這些人就顯得沒那么放的開了。 趙禛說,“王妃送來膳食大家先用,用完后再商議?!?/br> 眾人應諾。 沒大一會兒,就有咀嚼聲起來,見沈長年慢悠悠地喝湯,慢悠悠地吃餅,那怡然自得的樣子宛若坐在自家的后花園,而不是宮內的書房。 其他人稍等了下也開始吃,薯餅味道很好,菌菇湯更令人驚喜。 輕輕抿一口,鮮美滋味瞬間入喉。 “還以為是水……” 不知道誰嘀咕了一下。 菌湯的確看起來就和水一樣——清水煮菌菇,但喝一口發現湯是高湯,也不知是用的雞湯還是豬骨湯,味鮮卻不濃,沒有搶走菌菇的鮮美,而是襯托了滋味。 雖然開春了,但遠不是吃青碗豆的時候。 都說皇莊里的暖房已經到了登峰造極之境,沒想到真切地感受到了。 青豆甜甜的,反而成了這午后加餐中最令人回味的一份子。 吃完后,含一顆丁香去去口中殘余的味道,繼續投入到公務當中。 當務之急的,不是南都的問題,那里就是錦繡文章無用的結尾,雖然存在有點惡心人,但不影響整篇的華美。 啥時候大筆一揮,劃去就是了,暫時不影響大局。 現在麻煩的是北邊的鄰居。 自去年犯邊后,已經第三次來擾,戰事規模不大,但實在是煩人。 有大臣說,“此番擾邊是挑釁,如若不管,任由發展,他們還當大齊是軟柿子,隨便可欺,任意殺害邊民!” 有人反對,“前幾年大旱,草原受災更重,根本無力發起大的戰事,我們貿然起兵不符合大國之道?!?/br> “臥榻之側,容人不斷滋事?” “前幾年的旱情國內也是深受其害,兼之民亂,許多地方顆粒無收,百姓好不容易休養生息恢復不少,這時候更不應該貿然挑起戰事?!?/br> “是我們挑起來的嗎?!”有人支棱一下跳了起來,就差指著該人的鼻子罵。 書房里你一言我一語,趙禛捏了捏鼻梁一言不發,忽然就有些思緒飄散,不知道楊久和孩子們在做什么…… 掌一地可以“剛愎自用”做一言堂;掌一國,各種事情紛繁復雜、各種利益關系盤根錯節、各種考量接踵而至……他冷眼看著下面這群人,聽著他們的建議,做著自己的判斷。 修長的手指輕輕地點著桌面,發出輕輕的篤篤篤聲音,慢慢的,下面那些吵得臉紅脖子粗差點擼袖子干架的大臣們理智回籠,開始變得冷靜起來。 整理整理袖子,彼此哼個一聲,坐回座位,臉色由紅變得正常又由正常變得青白。 隨著篤篤篤的聲音,書房內是一片寂靜。 “不知道的,還當宮內書房是菜市場?!鄙蜷L年笑著說,橫貫一張臉的猙獰傷疤牽動起來,讓他看起來猶如惡鬼,旁邊的冷不丁地抬頭看了看,嚇得立刻低垂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