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尋找冬哥
不要女婿攙扶,葛老爺子昂首挺胸地走過馬路,來到冬子那已經破舊的紅磚樓前。房子好久沒人住,幾個門的鎖都已經開始銹蝕,而一樓樓梯間的地上,還甩著一個破舊的燒烤架,上面是一個裝炭燒烤的鐵皮槽,下面是幾根鐵棍焊成了支撐架。 整個架子倒在地上,估計被人踩過或者試圖偷過,有明顯的扭曲痕跡。但一把自制的鐵鏈鎖固執地纏繞過幾個關節,硬生生地與樓梯鐵欄桿綁在了一起。 如果小偷要偷它去賣廢鐵,只有兩個辦法。一是破壞性開鎖,這是個技術活,一般人來不了,只能是職業小偷才有的手藝。況且,按現在的情況看,那鎖已經銹蝕,也不好開了。第二個辦法,就是硬生生砸或者鋸斷連接,這動作與聲音就比較大,這里在廠區5號門邊,出入工人沒斷過,也在東山公園的一個出入口對面,搞這么大動靜,為了一點廢鐵,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 在容鋼附近,這點廢鐵根本就不值錢。原來容鋼興旺的時候,內部管理就比較松。雖然廠區與市區有高高的圍墻分隔,但架不住鋼耗子在墻上挖洞,一個晚上,就可以搬走一噸鐵。雖然廠內保安有巡邏,但是牛欄關老鼠,防不勝防。 其實,這也算是容鋼衰敗的原因之一。后來廠里工資降低了,員工裁員了,但這些人中就有些在想歪辦法,內外合伙,偷的數量就更大了。當然,后來政府搞專項打擊行動,也判了一些人,其中一個人,就與冬子有關。 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當時傳遍容城。說廠里有個老工人師傅,每一上班最早來,大約六點鐘就進廠了,下班最晚回,估計要到七八點鐘,在車間,他總是最早來最晚走的。他這種精神,也多次受到分廠及總廠領導的表揚,年年評為先進。所以,不管是廠里裁員還是離,崗等退,都沒有他。人家是先進,怎么不照顧呢? 這里所說的離崗待退,是一個為降人力成本發明的一個新詞語。當時容鋼的老高爐要淘汰掉三分之二,新高爐需要的工人都是年輕的剛培訓過的。所以,大部分老工人就要淘汰。最難受的是四零五零的人,也就是40到50歲的人。新技術學不了,老技術沒用了。如果下崗推向社會,也不好找新工作了。怎么辦?搞一個提前退休?但這個政策最多向前放五年,也就是男工人必須超過50,女工人必須超過45。 大部分40歲的人就沒辦法退休。于是,廠里就發明了一個“離崗待退”這個詞。先不工作,廠里只發生活費,大概是上班工資的一半,等到退休年齡到了,再辦正式退休手續。 工資少掉一半,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而剛才說的那個老工人,雖然已經五十四歲了,但因為是先進,所以他可以拿全工資,直到五十五歲正式退休。當然,所謂在崗的全工資,也只有原來效益好時的三分之二。 當時的專項整治,是很有章法的。廠區保衛部門,從里往外查,主要是查是從哪里偷的從哪里出去的。而容城公安部門是從外往里查,主要是查,出來的鋼鐵賣到哪里去了,是誰賣的。里外一夾,焦點除了前面所說的圍墻,就是廠區出入的大門了。 而這大門里現場就搜到了這位最后離開的先進,他上下班所挎的電工包里,居然夾帶了兩塊“王八鐵”。 所謂“王八鐵”,其實是小塊鋼錠,是煉鋼出來后未經加工的巴掌大小的初級產品。這種鋼錠的標準是每塊五公斤,兩塊就是十公斤。 警察到他家搜查,沒發現什么東西。在廠領導的追問下,他才說實話。他三個孩子讀書,兩個正上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家屬下崗了,自己工資也少了,于是就動起了這個心思。他是老先進,門衛不會搜他的包,這樣持續了大半年了。他也主動交代了自己偷出來的東西,被他埋藏在另一個地點,沒有賣出一塊。 為什么呢?因為他看到政府在抓這個事,他一貫老實,此時更不敢隨便賣了。 主動交代罪行主動上交臟物,在廠領導的同情下,公安部門也給予了證實,最后檢察院在起訴書上反復強調他的自首情節。法院從寬,判三緩三,不用坐牢了。 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現在,容鋼終于挺過來了。新高爐出的新產品,還是有市場競爭力的。但是元氣大傷,職工減員到一萬人左右,但效益總算是扭虧為盈。此時,它再不是容城的經濟支柱了,它只是一個普通的企業。 容城的水產聯合體,已經成功上市,而圍繞湖泊圍繞蓮花圍繞東山的旅游開發,也吸引了大量客源,它們才是容城的明星。 冬哥家的窗戶,有幾塊玻璃已經破損了,在這個家家戶戶迎新年、房上屋前掛燈籠的時候,顯得凄楚。盡管磚瓦的紅色有倔強的本色,但仍然在與周邊人戶的對比中,掩飾不了它的寒酸。 葛老爺子走到墻邊,不是透過窗戶向里看,他只是在摸那個字。一個巨大的黑色圓圈中一個巨大的字,遠在百米外就可以看清楚,但葛老爺子,此時仿佛不認識它似的,非要如此逼近地反復看,用手摸。 拆! 這條街要拆遷了。東山旅游開發是整體性的,除了東山公園本身的整理,公園下這一條街,也要修成仿古建筑,縣政府的人員到江南到四川都考察過,沒有仿古一條街,就不能將游客的消費留下來。 喜劇的是,即便這條街修好了,背后的高大院墻后面,就是鋼鐵廠的車間,這個對比,恐怕很難協調吧。 拆遷辦已經在半年前都發了通告了,遇到冬子的家,就很難辦。他沒有直系親屬,本人又找不到,怎么商量賠償呢? 有心人找到葛老爺子,要葛老爺子做主。 “我作不了他的主,這得要問他本人,好不好呢?” “關鍵是他本人我們找不到,人家又沒犯罪,政府不可能找公安抓他吧?況且,協查通報也不敢發???沒理由???葛校長,您德高望重,他的事你來管,所有人都沒意見。更何況,他把您叫爹爹,在容城,跟他最親的人,就是您,況且,過去的事,我們都知道。您就當支持我們年輕人的工作,幫我們個忙好不好?” 葛老爺子本來是一直不松口的,畢竟,關系到這么重大的利益關系,冬子已經成年了,應該由他自己決定。 這里不光是錢的事。拆遷有兩種方案。第一是在原地賠面積,冬子家有兩個門面,那后來的仿古一條街就得賠給冬子兩個門面,而樓上的面積,可以湊一套百平米單元房。還有一個方案,就是按比市場價略高的價格,由政府收購。大約算下來,冬子家可以得到兩百多萬元的現金賠償。 但是,架不住政府負責規劃的副縣長親自登門,而且來了三次,每一次來,不說冬子的事,只說來看老師。他是葛老爺子的學生,當時成績很好,葛老爺子很喜歡他。他家庭條件不太好,是農村的,有時給不起學校食堂的伙食費,葛老爺子就幫他墊錢,幫他渡過難關。偶爾,也會帶這位學生到家里來,吃點rou,算是改善伙食。 這副縣長平時只是過年來禮節性地拜訪一下,禮物也帶得不多,但都是精品。葛校長剛開始不收,但架不住對方又好話又是耍賴的,也就收下了。這人雖然在人前是縣長,但在葛老師家,就如同進了自家門,像個孩子。 副縣長來得頻繁,葛校長當然知道他的意思。經過反復權衡,葛校長說到:“我覺得冬子遲早是要回來的,我不相信他就不喜歡容城了。所以,我傾向于賠面積這個方案?!?/br> “賠面積倒也不錯,但是,到時候辦房產證等事情,非得要他自己來才行。如果他自己不到場,怎么辦?” 葛老爺子接不下話了,副縣長說得有理。 “葛老師,我說如果,如果他明年還沒回來,所有手續都辦不了,那就沒辦法了,只有賠錢,先存在你這里,等他回來,你給他就行了,好不好呢?你就當可憐我這個學生吧,冬子的房子,都成了釘子戶,我太難了?!?/br> 話說到這份上,葛老爺子也不好推辭了。 今天,臘月二十七,該回來的容城人都回來了。在葛老爺子心中,最該回來的冬子,在哪里呢? 葛老爺子總算回頭,過馬路,再回頭望了望那冬子的房,吧了口氣,拉開車門,對女婿說到:“回吧。你在省城,找冬子要幫忙的,你費點心?!?/br> “嗯?!迸鰡恿塑囎?,心里盤算著,該如何完成這艱巨的任務。 很快就到家了,這是容城中學的老宿舍,退休前十多年,葛老爺子就住在這里,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容城中學從八十年代合并容鋼中學以來,經歷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其實就在北堂市場附近,因為那個地方正處于距離容鋼與距離老容城的中間位置,大家上下學都比較方便。合并后校舍擴展,這不僅是一個包含初中部與高中部的學校,而且每一個年級得有十來個班,集中了容城最好的教育資源。 在這個階段中,追求升學率成了政府與家長的共識,教學水平特別高的葛老師,也就開始了他的主任生涯。從班主任到年級主任,到高中部主任,再到全校的教導主任。管理和教學,都由他抓。 擴大校舍時,需要開展基建。這事也是葛主任負責的。為什么不由主管后勤的副校長負責呢?因為,他不懂基建,而葛主任懂。 葛主任最開始當容鋼子弟校小學老師起,就一直處于修建校舍的工作中。隨著容鋼的工人越來越多,子弟校的規模就越來越大,從小學發展到高中,基建搞了多少回,已經數不太清楚了。反正,按夫人桂老師的說法:“你爸教了幾十年的書,也修了幾十年的學校?!?/br> 更為重要的是,葛老爺子的為人,清廉得有些固執,這是公認的?;ㄖ杏退?,就容易讓人不放心。原來在容鋼修房子,都是廠里自己的建筑隊在搞。但到了容城中學,就得請外面的工程隊了。葛老爺子,為了避嫌,不抽包工頭給的一支煙,居然將自己抽了幾十年的煙,戒掉了。 用他大女兒葛蕓的一句話說:“我爸退休前,如果收過禮,那就是他曾經吃過一位學生家長,一把花生?!爆F在想到這,袁處長笑了,他已經見過這位學生了,今天,老爺子又吃了他一顆。 后來按政策要求,初高中分開辦,而作為容城中學最重要的王牌:高中,為了爭取省重點,就另外單獨搬出來,在今天這個位置,修建了后來的容城高中。而修這個高中時,葛老爺子正式當上了高中既管教學又管后勤的副校長。 當然,這個占地面積兩百多畝的高中,也是葛校長負責基建的。后來退休后,子女問他退休要住哪里,當時子女們有兩個方案。第一,回老家葛家大灣做一棟獨立房,相當于城邊別墅,也算落葉歸根。但是驚奇的是,葛老爺子當了這么多年校長,修了這么多的學校,居然沒什么錢。 桂老師說:“你爸的工資只有那點,除了養你們五個,還要貼學生,要不是我多用點心,退休時,這賬上的萬把塊錢,都不會有?!?/br> 這么窮的后勤校長,子女都不太相信。 第二個方案,就是把這房子賣了,子女們再添點錢,買一電梯房,畢竟年紀大了,這老房子三樓,上下不太方便。 “不必了。我自己修的房子,結實得很,你們不要看它老,起碼再用五十年沒問題。你們說的電梯房,年紀大了,就要多走走,整天不是電梯就是車子,老得更快?!崩蠣斪舆@樣說,實際上還有一個意思,他從來不愿意給別人添麻煩,包括子女。 這地方,也可稱為容城高中宿舍。當老爺子坐女婿的車回到家時,發現夫人已經回家了,而大女兒,葛蕓,也已經回來了。 明天就是團年,按老爺子的規矩,必須在家里過,只要他們做得動,就不能在酒店混這個團年飯。 現在,大女兒與小女兒都在廚房忙著,準備明天的團年飯。這里團年飯中,有些是要提前準備的,比如rou丸子、魚丸子、炸藕夾等,明天團年時,只要上一個火鍋,把這些東西一下,就算是一個大菜了。寓意也好,團圓嘛。 老爺子問桂老師:“哪個送你回來的呢?” “好幾個搶著送,我坐的春伢的車,你看,還帶了這多東西過來?!惫鹄蠋熤钢鴱N房門口堆的東西說到:“貴的東西我沒要,像這些蔬菜糍粑之類的,接了點,是個意思?!?/br> 畢竟是親友送的,完全不拿,那就見外了。 女婿走進廚房問夫人道:“有什么要我幫忙的嗎?” 她們都說沒有,但袁處長倒也自覺,調魚丸子是個體力活,他主動從夫人手中接了過來。 “大姐,爸說要找冬子,你有沒有什么辦法?”袁處長低聲問到。 “我也在想,今天晚上冬子的同學開同學會,我要去參加??纯茨切┩瑢W們,有什么消息沒有?!备鹗|停下手中的活,對小妹說到:“那些明信片,你都看過了?” “看過了,媽找出來給我看,我專門記了一下,時間地點都寫在紙上的,我放你提包里面了?!毙eimei,就是葛校長最小的女兒,袁處長夫人,武漢工作,專門和丈夫及自己的女兒提前一天回來,幫父母準備團年飯。她與袁處長的寶貝女兒,已經和那幾個葛校長孫輩的哥姐們,到東山公園玩去了。 冬子離開容城已經六年了,每天春節前幾天,總會給葛校長一家寄一張明信片,字跡大家都認得,是冬子的親筆,證明他還活著,還沒有忘掉這一家人。 但是,他從來不留下地址和電話。明信片上總是那不變的話:“祝爹爹家家春節快樂,身體健康。代問舅舅姨媽們好,代問哥哥jiejie弟弟meimei們好。我一切均好,勿念?!?/br> 而寄來的這幾張明信片,大概可以根據郵戳判斷大致的位置。最早的一年是武漢來的,后來依時間順序是,廣東佛山有兩年,重慶有一年,最新寄來的是四川攀枝花的郵戳。他在四川攀枝花干什么? 但,這是葛蕓老師所能夠掌握的最好的線索了,她要把這個線索帶到冬子的同學會去,看能不能在同學中發現什么。 葛蕓老師曾經是容城中學初中部的政治老師,師范畢業后,就安排在初中教政治。所以,她是親自教過冬子的。后來,初高中分家,葛蕓老師調到高中部,改為行政了,專門管理學生檔案,包括學生填報大學志愿入黨入團等事宜。 她是個熱心人,喜歡幫忙。在父親的影響下,她與學生的關系很好。當然,父親對她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這曾經給她一定的壓力。 她在初中時教政治,由于課程壓力不大,所以所帶的班就比較多,后來考進高中的學生,也大多當過她的初中學生,所以,也算是學生心目中,可愛可敬的葛老師了。 冬子的高中同學聚會,大部分人在初中時就曾經當過葛蕓老師的學生,在高中時,也沒離開過葛蕓老師的關注,所以,邀請葛蕓老師參加,也是學生們聚會必不可少的。 “大姐,爸還說過其它線索嗎?” “沒有說,我也不敢多問,好像這事問多了,他不高興?!?/br> 袁處長也算有點見識,他認為,按這種情況看來,冬子是故意躲大家的。找到一個故意躲開的人,就像公安破案一樣,有一定難度。線索當然是越多,越具體越好。 于是,他問自己的夫人:“那明信片,有什么不同嗎?” “正面風光不同啊,顏色也不一樣?!?/br> “不是問這,比如每一張的字雖然一樣,但是筆跡顏色、落款時間、標點符號的區別、字跡的工整程度等,都算線索?!?/br> “哪個注意那些呢?未必要我再找過來,萬一爸發現了呢?這東西,他可要經??吹?,不準我們拿走的?!?/br> “那好辦,你知道它們放在哪里了吧?” “開始媽給我的時候,我知道她放哪里的?!?/br> “那就好辦,你拿手機各拍一張照片,發到大姐手機上?!?/br> 此時,葛老校長正跟桂老師在客廳談論葛家大灣的事情,而明信片放在臥室,正是利用這個機會,袁處長夫人溜進去,趕快將明信片找出來,用手機拍了一通,再把它們放回了原處。 當天晚上,葛蕓老師如約到達了同學會的酒店,已經有十幾個同學到了,有女生過來跟葛老師擁抱,有男人從外地帶來了禮物,大家相當親熱。 葛蕓老師與學生們的距離是很近的,就是她教書期間,學生對她的評價也是:親切熱情。她很善于跟年輕人打交道,沒什么老師的架子,平時也喜歡幫學生的忙,扮演著知心大jiejie的角色。 到了高中考大學,同學們填報志愿時,也喜歡聽葛老師的意見。畢竟在這方面,葛老師不僅專業,而且熱心。 臨近春節,外地的同學們大部分都回來了,從離開容城到外地上大學起,每年大約這個時候,都是同學聚會的日子。他們這個班,第一次同學聚會,還是冬子做的東。 按同學們的統一叫法,陳冬的大號:冬哥。 等同學到齊開席時,已經坐滿了三桌人了,其實已經多了幾個人,本來可以開四桌的,但大家都說同學們擠擠親熱些,就三桌坐下來了。 而小葛老師在這里,要辦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聽冬子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