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榷場開市
書迷正在閱讀:最強神豪選擇系統、神龍婿、末世男子圖鑒收集(nph)、思欲(nph)、狠角兒(GB)、【西幻】黑暗童話(女巫X養子)、遙相會(兄妹骨科)、對你上癮(直掰彎)、年年(h,1v1)、首長的小妻子(高H)
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區第一屆全民競技體育運動會從二月初二開始,一直比賽到了二月十五,才正式落下帷幕。 在十四天的比賽中,共有三千兩百多名‘運動員’,參與到三個大項,七十多個小項的比賽項目中去,共角逐出了七十多項個人和團體的冠亞季軍獎杯,總共授出去了九十多塊金牌、銀牌和銅牌! 運動會結束后,趙桓又開始變得忙碌了起來。 經過年后將近四個月的趕工,海河榷場終于在政和七年六月初的時候,宣告全面竣工。 六月十一日,海河榷場正式開市。 上午卯時剛過,海河榷場榷市上便達成了第一筆買賣,同時也是整個海河榷場的第一筆買賣,一筆貿易金額達到十萬貫的糧食交易。 買家是來自契丹的一個商賈,賣家是來自大宋河北滄州的一個商賈。 兩個國家的兩個商賈,事先都是默默無名,連聽都沒聽說過的無名小卒。 但是,無論是契丹也好,還是大宋也罷,其實心里都跟明鏡似的,這兩個在明面上達成貿易協議的商賈,只不過是契丹和大宋的一個馬甲罷了! 買賣雙方,追根究底,其實還是契丹官府和大宋朝廷,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特別行政區的兩國署長,趙桓和耶律習泥烈! 嗯,這其實也是之前,在宋遼和平友好互助條約中,就已經約定好了的援助條款的內容之一! 不僅僅是糧食,還有以各種名義,出口到契丹的鋼鐵、農具等等。 以后,甚至還會包括軍服和方便食品等軍需物品,甚至是刀槍劍戟等武器裝備,也不是沒有那個可能! 刀槍劍戟等武器裝備,對于宋遼兩國,甚至是當今天下的所有國家來說,都是戰場上的必需品,是軍隊的必需品,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但是對于趙桓來說,刀槍劍戟所代表的冷兵器時代,卻已經開始走向沒落,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將是以火槍、火炮等為代表的熱兵器! 因而,對于趙桓來說,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以出口的,哪怕是刀槍劍戟,哪怕是魚鱗金甲以及八牛弩等,都可以賣給契丹! 只要,契丹能夠出得起價格,契丹想要什么都可以! 甚至于是雇傭軍,就算契丹人想要雇傭大宋的軍卒,替他們打仗,也不是不可以! 第一筆交易,價值二十萬貫,而這,還僅僅只是開始,只是海河榷場開市后的第一筆交易! 而當天,整個海河榷場,達成的進出koujiao易,總共兩千三百一十二筆,涉及金額三十七萬五千一百二十三貫! 其中,進口金額九萬五千一百二十三貫,出口金額總共二十八萬貫! 進口貨物,主要有四種,一種是野獸的皮毛,金額兩千一百二十三貫,然后就是牛羊以及馬匹了。 三種動物,總的進口數量在四萬匹(頭)左右,其中馬匹一萬兩千匹,八千匹駑馬,四千匹戰馬。剩下的則是牛羊,各一半。 而從海河榷場出口到契丹的,最大的一筆,當然就是最開始簽訂的第一筆生意,價值二十萬貫的糧食了。 剩下還有八萬貫的貨物,則主要集中在食鹽以及‘農業用具’上,這些東西,都是遼國現在所急需的物資。 從海河南岸,直接用駁船,接駁到了海河北岸,送入契丹人在海河北岸修建的一座大型的物資儲備倉庫之后,這些東西,很快便又被契丹人,組織民伕,直接從儲備倉庫,轉運了出去,連夜送往契丹上京,送去與女真人交手的最前沿的幾座城池。 從海河到上京,路程可比從海河到灤州還要遠,一路上又要押運這么多物資,民伕和負責押運的契丹軍的行進速度,自然不可能快得了! 好在事先,趙桓就已經和契丹皇子耶律習泥烈進行了好幾次的溝通,向耶律習泥烈通報了大致的物資總數,讓契丹方面早就有了一個心理準備! 因而,在開市之前,契丹方面就從臨近的軍州,征發抽調了將近五萬人的民伕,還有兩萬多的部族軍,擔任押運隊。 接到物資后,這些民伕和押運隊,就會從物資儲備倉庫,源源不斷地出發,運送著從海河榷場買來的大量的物資以及‘農業用具’,一路向北,返回上京。 而海河榷場這邊,總金額達到二十八萬貫的糧草輜重以及‘農業用具’等物資,在海河榷場的倉庫里,也堆積得如同一座座小山似的。 這些買賣雖然都是海河榷市開市第一天達成的,但是要將這些物資,全部送過海河,交到契丹人手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而且從第一天之后,榷場每天還都會達成一些或大或小的訂單。 其中一些訂單,自然還是由趙桓和契丹官府在背后促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宋國民間的商人和契丹民間的商人,自發促成的。 對于這些來自于民間的商人的訂單,趙桓其實還是很樂于看到的。 在趙桓的構想中,海河榷場,絕對不能僅僅只成為宋國和遼國官府之間進行商業買賣的一個中間點。 僅僅只是宋遼兩國官府之間進行商業買賣的中間點,這樣的榷場,也注定是不能夠持久的,更沒有任何的自身的發展潛力。 一旦宋遼兩國關系崩壞,這個榷場將會很快便失去活力,進而枯萎甚至是沒落,最后消失不見! 趙桓想要的,自然不是這樣的一個榷場,他要的,是一個大的市場,一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生氣勃勃,有著一定的經濟流通環節,可以讓自身保持一定的生機與活力的市場和平臺! 即便沒有了宋國和遼國官府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宋遼兩國民間的商業往來,也必須要撐得起這座海河榷場! 這,才是趙桓想要的海河榷場! 開市的前幾天,海河榷場達成的貿易訂單中,絕大多數都是由趙桓和遼國官府,在背后促成的,打著兩國民間貿易的幌子的兩國官府之間的貿易訂單。 但隨著榷市的聲名遠揚,滄州以及河北河東其他地方的商人,也開始陸陸續續的出現在海河榷場之中,來自于北邊契丹的商人,同樣也出現在了榷場之中。 于是,榷場中達成的商業訂單數量,越來越多,只是貿易的金額,卻是越來越少。 民間貿易嘛,交易量自然是不可能有多大的了,幾千幾萬貫的交易,都絕對算得上是大額交易了! 而讓趙桓意想不到的是,蘇檀兒甚至都在剛剛建成的海河榷場里,專門租了一個店鋪,一排三開間,上面帶兩層,后面還帶一個大倉庫,光是租金,一年就要一百二十貫呢! 而在海河榷場開市的同一天,蘇檀兒租下的這個店面,也正式掛出了“蘇氏內衣館海河分號”的牌匾,正式開始營業! 兩天后,這個海河分號,也正式迎來了第一筆生意——來自契丹皇子耶律習泥烈訂購的一百套內衣,價值一百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