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視察
書迷正在閱讀:最強神豪選擇系統、神龍婿、末世男子圖鑒收集(nph)、思欲(nph)、狠角兒(GB)、【西幻】黑暗童話(女巫X養子)、遙相會(兄妹骨科)、對你上癮(直掰彎)、年年(h,1v1)、首長的小妻子(高H)
在棲鳳山上,放了政和七年新年的第一個大炮仗后,趙桓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做夢都夢見自己有了成千上萬門大炮,同時對著一座巍峨大城。 萬炮轟鳴,高大巍峨的城池,瞬間便如同紙糊的一樣,在炮火轟鳴中,被炸成了一堆廢墟。 而后,那座廢墟大城上,便插上了翊衛軍的軍旗,殘存的城門上,還刻著‘燕京’兩個大字。 夢到這些,趙桓幾乎是‘咯咯’地從睡夢中笑醒了過來。 剛睜開眼,趙桓便聽見了營帳外,隱隱傳來的跑步聲和“一二三四”的口號聲。 趙桓披上外套,下了軟榻,走出營帳,卻見白雪映照下,三百翊衛軍正在各自中隊長、分隊長的帶領下,在營區里跑步訓練呢。 雖然是冬天,雖然是政和七年的第一天,春節,但翊衛軍卻依然沒有停止訓練,依然按照慣例,每天早上見此出早cao,跑步、訓練! 跟在隊伍后面小跑了幾圈,鍛煉了一下,活動活動了身子,早cao結束,洗漱吃飯。 吃完飯,趙桓便和沈與求離開了棲鳳山上這個小小的營區,回到了山下的礦場里。 跟礦場里的礦工們拜了年,也接受了那些礦工們的囑咐,在礦場的食堂里,跟那些礦工一起吃了個中午飯。 下午,趙桓便又和沈與求,馬不停蹄地離開了采石場,趕去了泥炭場。 泥炭場離著采石場不遠,也就十幾里地,下午天還沒黑,趙桓他們兩個,就已經到了泥炭場。 趙桓和沈與求,在泥炭場待了一天半,跟泥炭場的工人們舉行了座談,詢問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視察了泥炭場的廠區建設和礦井建設情況。 初三一早,趙桓兩人便又趕去了采木場。 采木場距離泥炭場,就稍微遠一點了,有三十多里。 不過趙桓和沈與求,輕車簡從,只帶了隨行的一百翊衛軍作為護衛,三十多里路,也僅僅只走了半天時間,中午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采木場。 采木場是三個場礦中,最早成立的,而且采木場跟采石場和泥炭場還不一樣,采木需要隨時轉移,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工作區域,或者說,在某一片的工作區域內,工作的時間,都不會太久。 將合適的木材,全都砍伐完后,順著灤河,放了下去,采木場的伐木工人們,便又得換地方! 而順著灤河放木頭的一小隊工人,更是要經常在灤河中那幾個很容易將從上游放下來的木頭卡住的地方去巡邏,去將那些卡住的木頭,重新理順,推進河里。 總之,采木場的工人,比較分散,也沒有固定的辦公區域,不需要進行辦公區域的建設,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臨時搭起的帳篷等,連工棚基本上都很少搭。 因而,采木場也是三個場礦中,最先進行采木作業的工廠。 從去年八月份開始籌建,九月份,就已經有木頭從灤河上游開始往下放了,到了十月份,整個伐木的流程,就已經都理順了,伐木工的效率,也開始變得高效迅速起來。 三個場礦里,采木場的伐木工人是最少的,只有區區八百人,其中還有兩百人幾乎是固定沿著灤河在巡邏,將河里卡住,或者堵住的木頭,理順了,讓它隨著水流繼續往下游放。 真正參與伐木的,其實只有五百多六百人。 但采木場每天開采出來的大木,卻都有好幾十根,甚至上百根! 而這些大木,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可以用來做一百料,或者兩百料船的龍骨!甚至于,就算是用來建造宮殿廟宇,也都完全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如今,才短短的三四個月的時間,灤河入??谔幍臑春釉齑瑥S,就已經囤積了上萬根大大小小的原木。 這些原木,已經完全可以打造出上百條一百料的船只了! 一百料的船只,船型其實并不大,裝載量也只有區區兩三百石,嗯,大約也就五六十噸的樣子。 五六十噸的船只,在趙桓的眼中,自然算不得什么大船了,后世那些大海船,動輒幾千噸幾萬噸,甚至是幾十萬噸的都有! 裝載量更是大得嚇人,一條幾十萬噸的油料船只,裝載的油料,甚至可以滿足一個中等國家一個月的油料消耗! 而這里所說的中等國家,是指國土面積跟英法等國相當,人口也在幾千萬上下的,除了英法德韓等發達國家之外的中等國家! 由此可知,后世的大船,載重量是何其的恐怖和巨大! 區區五六十噸的船只,在趙桓眼中,自然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不過對于這個時代的船只來說,嗯,內河船只,一百料是主流,兩百料是常規,五百料是大船。 至于海船,好吧,海船的體積都比較大,一千料是起步,兩千料是主流,五千料是大船。 現在在大宋周圍的海上跑的大船,最大的,就是五千料的大海船,可以裝載八九百噸的貨物,或者兩三千號人,可謂是這個時代的海上移動城市! 不過,灤河造船廠現在還處于草創時期,得先進行技術和工藝的沉淀,自然也就得從最小最簡單的入手了! 一百料的船,剛好用來作為灤河造船廠的技術和工藝沉淀的基礎,說白了,就是讓船廠的工人練手練技術用的! 當然,一旦技術和工藝成熟了,灤河造船廠,自然是不可能局限于一百料、兩百料這樣的小船的!往大里造,那也是歷史的必然! 不過,趙桓很清楚,木船終究是要被鐵船所取代的,而從木船到鐵船,中間還有一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使用的卻是木骨鐵皮技術。 說白了,就是在木船的外面,再包上一層鐵皮,以增強船只的結構強度,讓它們可以承受更大的總量,更大的海浪的沖擊! 而不管是最終極形態的鐵船也好,還是過渡時期的木骨鐵皮船也罷,同樣也都需要技術和工藝的沉淀和積累! 這些,都是急不得的! 現在,灤河造船廠還處于草創階段,從一百料兩百料的小船入手,等技術積淀的差不多的時候,趙桓或許就會讓灤河造船廠,改而嘗試著進行木骨鐵皮船或者全鐵結構的小型船只的制造了! 嗯,還有就是青銅火炮,或者小鐵炮,小鋼炮,這些火炮上船的事情,也得安排上,一旦火炮技術稍微成熟點,幾百斤的小炮都能夠制造出來,而且經過實驗,能夠達到作戰的技術指標和要求時,趙桓或許就會定型一款,或者兩款火炮,進行上船實驗了! 等大宋的海船上,都裝上了火炮后,趙桓倒想看看,那個時候的海洋,到底是誰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