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遼國署長
書迷正在閱讀:最強神豪選擇系統、神龍婿、末世男子圖鑒收集(nph)、思欲(nph)、狠角兒(GB)、【西幻】黑暗童話(女巫X養子)、遙相會(兄妹骨科)、對你上癮(直掰彎)、年年(h,1v1)、首長的小妻子(高H)
九月份,趙桓從灤州南下,回到海河南岸,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臨時駐地的時候,他身邊的翊衛軍人數,依然是四百人。 只不過,這四百人,雖然名義上是翊衛軍,但實際上,卻只有張清帶的一個中隊,是原來的翊衛軍,另外三百人,都是從滄州駐泊禁軍和廂軍,以及抽調到灤州的土兵中挑選出來的。 這三百個挑選進翊衛軍的新兵,將接受張清帶領的那個中隊的翊衛軍的新式軍訓,用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在政和六年年底的時候,可能才能夠恢復到原有的那四百翊衛軍的軍事訓練和戰斗力的水平。 趙桓北上的時候,他的便宜老子開恩,直接給了翊衛軍兩個指揮的編制,名義上,翊衛軍已經可以擴充到一千人了。 只不過,趙桓現在手上的翊衛軍,東分一點,西分一點,留在手邊接受過新型軍事訓練的老兵,就只有一個中隊一百多點了。 若是之前那四百多人,或者留在東京的那兩百多翊衛軍,都在趙桓身邊,趙桓直接將翊衛軍擴充至滿編,自然沒什么問題。 但是現在,趙桓手邊只有一百個老兵,想要在訓練新兵的同時,又保持一定的戰斗力,至少要能夠保證趙桓的人身安全吧,那就只能慢慢的來了。 通過三個月的時間,在年底的時候,將身邊這四百‘翊衛軍’先訓練出來,恢復戰斗力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再說。 至于擴軍實編,還是等這四百翊衛軍被訓練出來后,再說吧。 而趙桓身邊的翊衛軍統領,名義上,依然還是劉錡這個都指揮,只是實際的指揮官,卻已經變成了張清。 張清以副指揮的職務,暫時統領翊衛軍,并兼任翊衛軍新訓教官,對剛剛補充進翊衛軍的那三百‘新兵’,進行新型軍事化、正規化訓練。 而劉錡,則以翊衛軍都指揮使的名義,出任灤州兵馬副鈐轄,成為馬政的副手,專門負責灤州兵馬的軍事訓練工作。 而馬政,則是灤州兵馬鈐轄,從職務上來說,跟他之前的登州兵馬鈐轄,是一樣的,依然是統領灤州所有駐軍,包括禁軍、廂軍以及土兵。 但只有一點,灤州兵馬的訓練權,卻歸了兵馬副鈐轄劉錡。 而劉錡,也憑借著趙桓留給他的將近三百名翊衛軍,作為骨干和教官,對灤州的兵馬,分批進行新型軍事化和正規化的訓練。 第一批接受訓練的,就是從滄州抽調到灤州的那三個指揮的禁軍和廂軍。 從滄州抽調來的三個指揮的禁軍和廂軍,總人數只有一千一百多人,小營山那邊的邊防巡邏部隊,抽調了三百廂軍過去,然后趙桓南下的時候,又抽調了兩百禁軍和廂軍,補充進翊衛軍中。 如此一來,滄州過來的那三個指揮的禁軍和廂軍,滿打滿算的,都只剩下了六百多人! 這六百多人,也跟趙桓的翊衛軍一樣,東抽調一點,西抽調一點,早就已經完全的打亂了原有的編制體制。 劉錡接手之后,剛好可以將原有的三個編制體制,徹底的打亂打散,不管是駐泊禁軍也好,還是廂軍也罷,全都揉在一起,重新進行編組,成立新的小隊、分隊和中隊,一邊駐防灤州,一邊接受新式的軍事訓練。 而后面陸續抽調到灤州的河北河東等地的總共八個指揮的禁軍廂軍,以及土兵,則會暫時保留原來的編制體制,由兵馬鈐轄馬政統領著,或駐防三縣之地,或暫時充任邊境巡邏部隊,駐防在邊境線上,正拔地而起的各個或大或小的軍寨之中。 灤州近千里的邊境線上,有二十幾座火大或小的軍寨堡壘,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著。 如此大規模的筑城行動,自然引來了契丹人的不滿,灤州周圍的營州、平州以及北安州、景州等地,都有契丹官員或者守備將軍,遣人送來書信責問。 甚至還有人將這件事直接上報到了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遼國署長,耶律習泥烈那里。 根據宋遼兩國達成的《宋遼和平友好互助條約》的約定,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的兩國署長,都將由成年的皇子坐鎮。 大宋這邊是皇長子,太子趙桓,遼國那邊則是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庶長子耶律習泥烈。 原本,耶律習泥烈的封號,還只是饒樂郡王,為了跟宋國皇子平起平坐,在決定讓耶律習泥烈出任遼國署長后,才特意晉封成了親王。 而且,或許是想要故意惡心宋國,耶律延禧還特意給習泥烈,選個‘趙’字,作為封號,晉封為趙王,坐鎮南京道境內的北永清縣城。 宋遼邊境線上,名為永清的縣城,總共有兩個,北邊的永清縣,歸遼國管,南邊的永清縣,則歸宋國管,屬于宋國霸州。 接到從營州、平州送來的宋國在灤州境內大興土木,興建邊寨軍堡的消息后,耶律習泥烈更是直接從北永清縣城出發,順著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一邊東巡,一邊往海河入??谔広s了過去。 趙桓將宋國署長的官署,定在海河入??谔?,將要在那大興土木,興建一座新的官署,而遼國,現在可沒那么多錢,能夠大興土木,大建官署,只能將官署定在現有的城池里。 而宋遼邊境線上,遼國最大的一座城,自然就是北永清縣城了,而北永清縣城,也就成了耶律習泥烈的官署所在。 而實際上,遼國現在主要的經歷,都放在跟女真蠻子的戰爭上,已經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也騰不出手來,再顧及到宋遼邊境線上的事了。 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的成立,在遼國那邊,都只不過是走了個形式,耶律習泥烈就任署長之后,將邊境線上的幾個軍州的牌子一摘,換上特別行政公署的牌子,就算完事了。 甚至于就連行政公署名下,負責治安緝盜的巡捕司的巡捕,也不過是將原有的州縣衙門里的公人捕快,換了個身份,搖身一變,就成了巡捕司的巡捕了,甚至于連人數都沒舍得多增加一點!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組建和招募新的巡捕,那得要薪俸吧?還得進行必要的訓練,要負責巡邏,要維護子昂,要緝拿盜賊,這總得配備點腰刀、鐵鏈什么的吧? 這些東西,可都得要錢吶! 而大遼,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之前,這些地方上的公人捕快,都能夠維護一方治安,維護地方上的和平和穩定,現在就算撤出了駐軍,有這些公人在,也還能保持地方上的和平和穩定吧? 再說了,宋國那邊,不也一樣裁撤了邊境線上一百里以內的駐軍么? 在撤軍的時候,宋國那邊有派人到遼國境內,監督遼國撤軍,遼國這邊,同樣也有派人到宋國境內,監督宋人的撤軍。 如今,雙方的軍隊,都已經按照條約的約定,各自后撤了一百里,脫離了實際的接觸,而這中間的緩沖區,也就是宋遼邊境特別行政公署的管理范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