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種子
書迷正在閱讀:最強神豪選擇系統、神龍婿、末世男子圖鑒收集(nph)、思欲(nph)、狠角兒(GB)、【西幻】黑暗童話(女巫X養子)、遙相會(兄妹骨科)、對你上癮(直掰彎)、年年(h,1v1)、首長的小妻子(高H)
沈與求走了,但臨走之際,留下的計策,卻是極好的! 趙桓之前一直只想著練兵練將,將翊衛府中這區區幾百個翊衛練好,恨不得把他們全都練成精兵強將,以一當十的精銳之師不可! 只是,他也不想想,就算將之前翊衛府中那一百八十名翊衛,嗯,算上后來新增的,也才兩百二十多人,就算現在擴充到一個營,滿員也不過才區區五百人而已! 就算這五百人全都是銅筋鐵骨,個個以一當十,以一當百,那也只不過是千人敵,萬人敵而已! 京中禁軍,便有八十萬之眾! 嗯,這八十萬,其中可能有些水分,但掐頭去尾,怎么也有四五十萬實兵吧?十中選一,那也至少能選出四五萬的精銳之師來! 這些人,可是區區五百翊衛能夠抵敵得住的? 京中禁軍,指揮權多在童貫手中,一旦童貫真的心生異心,想要為禍京師,到那時,趙桓憑借手上這五百翊衛,又如何能夠抵敵得??? 沈與求沒有點醒趙桓的時候,趙桓還真沒想的那么長遠,他就只看到了眼前,只想到了自己手上,終于可以掌握到一個營的兵力,有了五百名翊衛! 但在沈與求點醒之后,趙桓眼前卻是豁然一下開朗了起來! 在另外那個位面時空中,太祖就曾經說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一路走來,一路宣傳,一路播種,將革命的火種,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撒遍了整個華夏! 既然紅軍,都能夠做宣傳隊,做播種機,那翊衛府的翊衛軍,為何不能做宣傳隊,做播種機呢! 嗯,只要做足了思想工作,讓那些撒播出去的‘種子’們,在禁軍營中生根發芽,發展壯大,未來,未必就不能從童貫手中,將禁軍的軍權,給奪回來! 另外那個時空中的政治課本上曾經有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在趙桓看來,基層士兵,未必就不能決定一支軍隊的歸屬權! 為官為將者,只是少數,為數眾多的基層士兵,那才是構成整個禁軍的基礎! 另外那個時空中,士官被稱為兵頭將尾,在軍事訓練,戰斗指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時代,同樣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這一點,趙桓確信無疑! 嗯,趙桓要做的,就是加強翊衛軍的思想政治教育,給他們灌輸絕對的服從意識,效忠意識,然后再從中選擇一部分忠勇之士,以‘淘汰’的名義,退回進軍營。 倒時,這些人,便會像種子一樣,在禁軍營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慢慢的影響和團結身邊的同袍,進而成為禁軍營中的基層骨干,發揮著另外那個時空中的士官的作用! 送走了沈與求后,趙桓便又將自己關進了書房,開始整理腦海中的記憶,將那些曾經接觸到過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知識,全都回想,默寫了出來。 剛寫出來的東西,看起來比較凌亂,趙桓又用了好幾天的時間,進行回憶和補充,然后加以整理,最后才整理出來了一份比較簡單通俗的思想政治教材。 嗯,沈先生離開了,所有的文字工作,又得自己親自動手了,趙桓感覺還真有些不習慣呢。 而在整理思想政治教材的這幾天里,宮外也傳來了消息,蔡四衙內蔡絳,被太師蔡京禁足府中,他想要強納蘇檀兒為妾之事,自然就此作罷。 不過,就如同此前的推測一樣,高安在開封府狀告蔡絳一事,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嗯,雖然三十條百料貨船,蔡府還是全部交付給了蘇氏布行,而且在交付給蘇氏布行的時候,蔡府的管事,姿態也放得很低,不停地給蘇氏布行的吳掌柜行禮道歉,說著好話。 但是,這三十條貨船,畢竟沒有經過開封府衙的手,而是直接由蔡府交給蘇氏布行的! 雖然結果一樣,但其中的過程,可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訴訟到開封府衙的案子,竟然沒有受理,而是直接在‘庭外和解’了,這…… 嗯,雖然也可以用蔡府不想將事情鬧大,愿意‘庭外和解’來解釋,但開封府在這次的‘庭外和解’中,扮演的角色,終究還是有些不大光彩! 就算要‘庭外和解’,好歹也得由開封府衙出面,將苦主、事主,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坐下來,有商有量才對吧? 哪有像開封府衙這樣的,連受理都沒受理,私下里就將苦主的訴狀,透露給事主了的? 嗯,開封府衙是這樣,宣徽院同樣也是如此! 承宣郎陸宰通過宣徽院的途徑,參奏蔡絳一事,奏疏同樣都沒送進宮中,就在宣徽院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甚至在朝堂上,幾乎都沒人提起過這件事,就好像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嗯,宣徽院,真的已經成了有名無實,完全可以改名養老院了! 不過好在,陸宰也并沒有因此而受到處罰,依然還頂著承宣郎的虛銜,每天都往審官院跑,希望能夠盡早拿到一個實際的差遣。 這倒讓趙桓暫時松了一口氣。 其實之前,趙桓最擔心的,還是陸宰,陸宰可是冒著犧牲自己個人的前途命運的風險,在參奏蔡絳的! 一旦惹惱了蔡京,很可能只需要蔡京的一句話,就能將他貶到某個窮鄉僻壤,監酒稅鹽稅去了! 現在蔡京沒動陸宰,這倒是讓趙桓心里稍微好過了一點。 不過,陸宰雖然是靠著父親的余蔭,才得了個承宣郎的虛銜,算不得是什么正經的出身,但從之前的兩次接觸中來看,陸宰給趙桓留下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 嗯,陸宰這人,才學也是有的,而且跟沈與求一樣,身上都有著一種讀書人的正氣,或者說傻氣。 這樣的人,為官的話,也必定是那種實干型的官員,兩袖清風,為人正派。 但同樣的,這種實干型的官員,在官場上,也會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不合群。 而不合群的結果,自然就是無人賞識,在官場中舉步維艱了! 嗯,有機會還是將陸宰,要到東宮府來吧,一來是可以保護陸宰,免受蔡京事后的打擊報復,二來也能順勢提他一把,將來自己繼位之后,也能多一個潛邸之臣,多一個左膀右臂! 嗯,最主要的是,現在將他要到東宮來,也能頂替沈先生離開后留下的空缺,再有什么文牘之累的時候,便可以讓他來cao心了! 這樣想著,趙桓便又拿起筆,寫了一份奏疏,以編纂《武典擷要》之名,向趙佶上書要人。要的人,當然不止陸宰一個,而是七八個,陸宰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嗯,新娘只有一個,其他人都是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