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他們總共在勒阿弗爾呆了一天半,又上路去塞納灣的費康和埃特爾蒂,塞納河就是在那里入海的。那幾天,西風吹散綿密的云層,天開始顯出淡淡的藍色,每一個濱海而建的小鎮都顯得清新明麗,碼頭泊著無數機動漁船,海鮮市場熱鬧非常,新鮮魚蝦鎮著大塊的碎冰,那微咸的腥氣總能叫人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對海的向往來。 出了那些市鎮,車行在高速公路上,窗外的景色便越來越開闊,起伏的草地呈現出深深淺淺不同色階的綠,悠閑的奶牛徜徉其間,有時也會經過修剪整齊的蘋果園和葡萄園,遠處的山嶺上矗立著教堂或是古堡,在夏日的艷陽下顯得優美而寧靜,仿佛是電影中的某個場景。 他們不都太喜歡那座男爵大宅的氛圍,之后投宿的幾乎都是被稱作Auberge的小旅館。每天清晨,老板娘穿過小鎮中心的微型廣場,去面包店買剛來出爐的可頌和巧克力起酥,然后整棟房子每個角落都能聞到咖啡和烤面包的香氣。 白天他們駕車沿著海濱的公路游覽,那一帶有許多石灰質的山崖,經風浪日復一日的沖蝕,形成奇詭獨特的地貌。方書齊負責開車,蘇敏就負責坐在副駕駛位子上東張西望,時不時地叫起來:“你看那個斷崖,多高??!”“你看那兒有好大一群鳥!”“你看……” 方書齊不勝其煩,教育她:“不可以對駕駛員說‘你看’,要出車禍的,知不知道?” “那你可以不看啊?!碧K敏狡辯。 “我定力沒那么好?!彼麌@了口氣。 “哈,那就怨不得我了?!彼值靡馄饋?。 斗嘴之后幾分鐘,為了避閃一只過馬路的黃羊,他們的車撞上了路邊的隔離護欄。車壞了,他們也不急著走,在附近一個小鎮住了兩三天,等租車公司以法國人特有的工作效率慢慢的來把車子拖走。 33 那個地方在下諾曼底的南部,小鎮周圍有綿延數里的草地、果園、牧場,樹林和緩坡之間藏著一些小村莊,是徒步旅行最好的地方,在秋天這里的樹林也會吸引捕鹿者。 那些日子,他們幾乎每天都要玩到天黑才回去,晚餐總在碼頭旁的酒館里吃。暮色迷蒙中,風帶著些許寒意,細沙沾在曬黑的皮膚上,渾身濕淋淋的走進熱熱鬧鬧的酒店,要一瓶葡萄酒,吃牡蠣和竹節蝦。 有一天晚上,鄰桌的一個老頭兒和他們聊起來。老頭兒是本地人,看他們點的牡蠣是燴過的,很是不解。蘇敏解釋說自己不習慣帶血生吃。老頭笑她外行,說莫泊桑的小說里都曾描寫過這種吃法。 蘇敏很快就反應過來,他的說的是《我的叔叔于勒》,高中課本里也有這篇小說的節選。就像是一串停不下來的連鎖反應,她又想到很多別的東西,想起了誰曾經跟她聊過許許多多法國小說,又是誰告訴她魯昂金色的大鐘、金槍魚、以及莫奈畫過的圣母院…… 那一頓飯剩下的時間,她都好像在夢游,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覺得人生就是這么捉摸不定。去年這個時候,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料到,會和阿爾諾之外的人一起來諾曼底。這里再往內陸去一點就是他的家鄉了,回想過去,他總是說小時候出去散步,常常會在森林里遇到黃羊和鹿,最出名的地方菜是諾曼底豬排,再配上當地產的蘋果白蘭地;也不知對她說過多少次:等以后你去法國,我們可以去哪里哪里,我要帶你去看這個那個…… 吃完飯從酒館里出來,兩人走路回旅館。 蘇敏一路上都沒怎么講話,低頭走在前面。方書齊難得看見她這么安靜,問她怎么了。 她回過神來,并不覺得有什么不能說的,回答的誠實而簡略:“突然想起從前認識的一個人,他小時候就住在離這里不遠的地方?!?/br> 他們繼續慢慢的往回走,時間并不算很晚,但這個濱海小鎮的一天似乎早已結束,穿過幾條街都沒看見一個行人,遠近有幾扇窗透出暖百色的燈光,隱約能聽到薄窗簾后面飄來音樂和人們低語的聲音。蘇敏漸漸打開的話匣子,滔滔不絕的說她和阿爾諾從前的事情,從十六歲認識一直說到兩人在北京同住的那段日子。 直到一陣風吹過靜謐的老街,她哆嗦了一下,突然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辜負什么人。她停下來,方書齊也不講話,不輕不重的沉默,靜到可以聽見一公里外海浪的聲音。 還是方書齊先開口了,笑著說:“我有點后悔帶你到這兒來了,往南去地中海,或者干脆去英國,不該來諾曼底?!?/br> 蘇敏覺得這是存心損她,做出無所謂的樣子回了一句:“胡說什么呢你?!?/br> “說真的,你們為什么分手?”他沒打算放過她。 “我跟他就是朋友,什么分手不分手的!”蘇敏越說越氣,卻又有種被揭穿一般的尷尬,頭也不回的朝前走。 他嘲她演技太差,卻并不就此作罷,還是笑笑她糾纏著個問題。 蘇敏賭氣道:“不為什么,我和他根本沒那個可能,從一開始我就知道,他覺得我想做的事情很沒意義,我也不懂他想干什么?!?/br> “那我呢?你從一開始就喜歡我嗎?”方書齊繼續逗她。 蘇敏推了他一把,把幾個月前他說過的話還給他:“我跟你一樣,含蓄著呢,喜不喜歡你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了?!?/br> 他伸手拉住她,扳過她的肩膀,看著她:“你不說,那我說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