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我乃起居郎、少夫人的馬甲個個很兇殘、總有偏執狂要娶我[快穿]、七零年代路人丁抱大腿
“那用什么?!睆堮Y恒問道。 “用泥?!?/br> “泥?” 張馳恒更加懵了,這中山街的道路,難道不是泥路嗎? 江淼所說的泥自然是現代的水泥,但是古代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但用石灰,黃土和沙子,倒是能做出像是三合土的東西,就算不太堅固,但鋪鋪路倒是可以了。 江淼就只負責提供思路,其他的都交給張馳恒去辦。 說完碼頭和中軸線的致富之路,江淼讓張馳恒把眼光放寬,既然寧城是個樞紐,那么很多原材料就不需要在寧城產出,反而可以在寧城加工。 于是,江淼讓張馳恒在附近的村莊找一片合適的地方規劃農田,再在寧城的邊緣修建工廠,打通幾個原材料和加工廠的道路。 至于以后種什么和做什么,自然是看侯府的商隊出海的地點需要什么。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侯府需要數只大規模的海軍,無論是貿易還是作戰。 幾番下來,張馳恒腦海里也有的新的規劃,不得不佩服江淼給寧城賦予了新的使命和血脈。 而做完這一切的江淼來到了工人食堂,找到孫秀蘭商量著新的生意,打算在這個十一月做點什么。 第29章 十一月十一日,對于還沒對外開放的寧城有兩件重大的事情,一件是工地食堂宣布停止營業,一件是寧城的第一間商鋪——萬民堂,宣布了開業。 萬民堂,是江淼想了很久新推出的項目計劃,從看過孫秀蘭的面攤,到承接工地食堂,再到營地食堂,食堂對于江淼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思前想后,江淼打算將孫秀蘭家的面攤融入到自己的食堂體系中,開一家以食堂為主要發展模式的飯館,既不同于大鍋飯的食堂,也不同于自主點單的小炒餐館,而是每周掛出這一周的菜單,供想要前來吃飯的人在可選擇范圍內點單。 這樣的好處就是,味道比大鍋飯出來的飯菜要稍微好一點,而且也不用準備太多的菜單和相應的材料,在這個什么都難以保存的古代,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節約成本。 而至于停止經營工地食堂,江淼也同葉勇和張馳恒商量了幾天,一是寧城大部分建筑群已經竣工,工人相對而言比較少,已經沒有了開食堂的必要性,二是之前過來的流民在風波稍微停息之后,有的已經回到了柳州,留下來的,都是對原生家庭略感無奈和絕望的。 除此之外,江淼建議葉勇和張馳恒將原本給他們的工錢轉移到工人身上,由工人們自己決定每一頓餐食吃什么,是節約的吃還是敞開了吃。 而這吃的場所,便由江淼來提供,也就是在十一月十一日所開張的,萬民堂! 裝修完畢的萬民堂位于江淼他們家那七十多平米的商鋪,因為堂內面積沒多大,因此室內也沒有大的方桌或是圓桌,全部采用了四人桌的條桌,雖然面積小,但還是能安下十余桌,就算人多了,也可以兩個條桌拼起來。 開業第一天,江淼將萬民堂堂食和外賣的招牌掛了出來,有了前幾天跟工人們打廣告的基礎,倒是有不少人前來吃飯。 而且,江淼將一直以來從沒加入到菜單的辣椒系列的吃食,這次也加入了菜單,不過考慮到辣椒的產量,倒是打算一天一道關于辣椒的吃食。 而外賣,便是作為萬民堂的第一大特色在今日推廣出來。 比起現代傳統的外賣而言,在古代,外賣的打包和保溫的技術并不太好,江淼采用了竹筒 木盒的形式來作為外賣盒子,小的就兩個竹筒,一個長條木盒,大的就四個竹筒,一個方形木盒,并且注明在吃完之后,以一個較低的價錢來回收外賣盒子。 若是有人鉆空子,愿意以這種形式賣江淼他們一套外賣盒,江淼也是樂于看到的。 除此之外,萬民堂第二大特色,便是江淼策劃許久打算推出的折扣券。 不同現代的電子、紙質折扣券,江淼所做的這批折扣券,全都是一個個薄薄的木牌,怕古代制作技藝并不高,于是在木牌的邊緣切了半個花瓣形狀的口子,將花瓣蝶貝用豬皮膠鑲嵌在木片的槽子里。 木片的技藝江淼不敢托大,蝶貝的技藝江淼還是敢的。 這批折扣券統一打九折,不僅可以用于萬民堂,還可以用于由趙存明和趙建剛在青州城口經營的趙氏面攤,以及未來將會開業的阿淼盲盒。 而萬民堂,則主要由孫秀蘭作為經營者,還有她新相中的好幫手,啞娘羅玉華,至于江淼,主要負責投資,規劃萬民堂的發展,以及管理萬民堂的運營。 相當于江淼資金入股,孫秀蘭技術入股,羅玉華則是招的合同工。 開業當天,客流量還挺不錯,畢竟這工地的工人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解決餐食,而是當天新推出的辣子雞,愛的人愛死,怕的人又怕又固執地要點一份嘗嘗,一頓花銷下來,他們的每日伙食補助還有所盈余,自然更是高興。 “孫姐,這辣子雞之前怎么不見你們在食堂做呢?!背钥痛蛉さ貑柕?。 孫秀蘭笑道:“這你得問小江老板,這辣椒可是她提供的,而且產量少,就咱萬民堂獨一份呢,你這次能吃到,下次想吃啊,說不得得等下次辣椒成熟呢?!?/br> 吃客頓時夾了塊雞rou吃著,看著柜臺好久不見的江淼,也笑道:“那還要麻煩小江老板再給我點一份?!?/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