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狗血的一家 第79節
“那便考上庶吉士,爭取留在六部觀政?!鄙蝻L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如若不然你就從頭考武舉吧?!?/br> “呃……”沈華沉吟了一番之后立刻搖頭,倒不是說他重文輕武什么的,而是因為皇帝自己就是將軍起家,所以一方面太元軍事力量雄厚,但另一方面新生代武將被壓制的很厲害,幾乎沒啥上升的渠道,待遇嘛見仁見智,但軍規軍紀確實是出了名的嚴苛。 但是吧,軍規軍紀再嚴格,這個時代在很多方面還是不太講究的,就比如居住環境和各種實質上的物質條件,在沈華看來都是很落后的。 這可不是上輩子,去參軍那是光榮那是去報效祖國,這個時代稱呼軍士都是叫兵痞子的,遇到領頭的比較講規矩的,那還算好,要是那不講究的,那就和土匪沒啥區別了。 沈華對自我的認知非常明確,他既不能接受枯燥的日夜cao練,也不能接受這個時代軍士的普遍行事,更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軍營生活。 所以走武之一道,他是真的不行,最起碼在軍權不在他們家手里的時候是不行的。 “我會考上的?!鄙蛉A認真的點頭,至于能不能先過會試,那不用說,必須得過,畢竟再讀三年他自己也受不了。 元宵節過后距離春闈會試不過二十來天了,最后一波趕來科考的學子也都陸陸續續到了京都,沈家兄弟和謝硯及謝家的學子們都開始了深居簡出的生活,就連宗政玨也住進了對面謝家的宅子,平日除了沈謝兩家之間互相走動之外,什么詩會文會宴會一概不參加,同樣的沈家和謝家的女眷們也不接帖子,將低調進行到底。 終于在眾多考生的日夜期盼中,時間來到了二月初八這一日,貢院大門敞開,半夜就有住的遠的學子陸陸續續起來趕到貢院門口,學子們按照各個郡縣排好隊,有小吏拿著名錄過來做初步的核對,最后拿出保書讓同郡縣的全部學子共同簽名互相作保。 大家考上舉人的時候都是一起參加過府君舉辦的宴席的,因為要互相作保的緣故,所以宴會上就會由府君出面讓所有舉人們互相留下信息并且盡量熟悉,之后還會接連舉辦幾場文會詩會讓眾人參加,所以但凡一個郡縣出來的學子大部分都是熟識,就算有個別和大家有些陌生,也不會發生集體錯認的情況。 所以這種按照郡縣劃分的聯名做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代考這種事情的發生。 簽下保書之后身邊的人就是自己的責任了,所以都不用軍士檢查,互相之間就開始監督起來,同時也會警惕別人陷害自己或者同隊的人。 最后就是排著隊一個一個進入門口,第一道驗明戶籍信息,第二道檢查考籃內的考試用品,第三道脫衣驗身。 過了這三道之后才能進到內門去,最后再驗報一次信息,然后抽取隨機號牌進場。 光是進場就要從黎明前一直進行到黃昏時分,等到入夜前貢院大門關閉,所有號房上鎖,然后才由軍士挨個號房發放東西,每人有兩支蠟燭,考卷一份,草稿一份,都卷在油布縫制的長袋子里。 拿到試卷后第一時間檢查考卷有沒有錯漏,之后是直接開始寫還是先休息就看個人自己的選擇了。 第一階段是三天的時間,考房每天一日三餐都會發放一張燒餅和一壺清水,等到第三天午時軍士會將卷子全部收起來,半個時辰之后號房門就會被打開,所有學子除了不能出貢院外可以自由活動。 貢院里有好幾口井提供清水,這時候學子們大部分都會過來打水回去用考房里的小爐子燒熱,然后稍稍洗漱,也有時間可以燒個水熬個粥煮個姜湯之類的驅驅寒。 大約兩個時辰之后,黃昏時分,學子們就要全部回到自己的號房,就如之前一樣上鎖,然后發第二場的蠟燭和試卷。 這樣一連三場之后,第九天天亮就可以開始交卷離開考場了,正午前軍士會將還沒有交卷的試卷強行收走,并把所有剩下的學子送出貢院大門。 之后貢院還要關閉三天左右,這三天是輔考官員對所有試卷進行糊名謄抄校對,并且封存原卷和草稿的日子。 之后的十天左右的時間這些糊了名重新謄抄的卷子會交到各位陪考官,副考官手里,最后再到三位主考官手里,最終從幾千學子中,選出兩百至三名左右的學子授予貢士的功名。 一旦取了貢士,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一個進士是跑不掉的,區別只是排名的前后罷了。 紅榜貼出來的時候,考完試睡了兩天,又是看大夫又是吃補品的沈謝兩家學子都已經恢復了考前的精神氣,一群人坐在貢院對面的二樓包廂里等著張榜。 今日貢院對面的幾家酒樓可謂是人滿為患,別說下面大堂里擠滿了人了,就是樓上包廂都塞滿了,有認識的這時候就索性合用一個包廂了,而下頭的街上更是挨挨擠擠。 有些是心急的學子和家人,有些是專門做那報喜活計的,想要搶在報喜的官差之前先一步跑到人家家里去報喜,通常第一個報喜的都能拿到最多的喜錢。 “中了中了!”謝七也沒有了往日的沉穩,臉上盡是高興,他身后跟著十四十五兩個年紀稍小的,同樣滿身興奮。 “恭喜沈大郎君,頭名會員?!敝x七一口氣沒喘就開始報告第一手消息,“大郎君第二名,宗政大郎君第五名,沈二郎君第七名,大五房十七郎君第二十八名,小八房三郎君第五十六名……”跟著謝硯過來的十個謝家子弟都上了榜,只不過除了前頭兩個其余名次都比較靠后,但謝家十一位郎君全中就足夠讓整個京都都震上一震了。 謝家郎君中有兩個就純粹是來試一試運氣的,本身就只有一半的概率,但不得不說,先是跟著宗政玨,后來是跟著沈風和謝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也是有了質的蛻變,上榜雖是意外之喜但也在情理之中。 這時候酒樓的掌柜和東家也上來了,無比熱情的又是送席面又是送禮金,只求一眾新鮮出爐的貢士們留下墨寶。 等拿到十幾卷字畫之后酒樓掌柜都快笑瘋了。 他這是什么運氣,文曲星一端就是一整鍋,都在他家酒樓里。 他家這個包廂以后就值大價錢了,畢竟一桌十多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榜上有名,萬一這里頭要是再出兩三名臣良相,他們家幾代都不用愁了! 第一零八章 三甲紅榜一共取了二百三六名貢士, 每一個都分發了兩套學士服,其中包括冠帽和長靴,另每個人還有白銀兩百, 細棉綢紗和貢緞各一匹。 之后連著三日都由主考官, 副考官和陪考官組織的詩會文會,讓這些即將進入官場的新人們展示自己,要是能被哪位大人相中收作弟子, 或者將愛女下嫁都是一段佳話。 特別是今年這一群貢士之中, 年輕的格外多,不滿二十歲的都有三個,還有一對雙胞胎。 恰巧沈風和沈華兄弟倆就是這唯三之二, 另外一個是排名第四的少年, 比沈家兄弟還要小上一歲, 今年才十七歲。 一群老大人坐在上頭撫摸著胡子,正在感概:“真是少年天才??!” “確實,確實?!辈簧偃它c頭稱是。 “我說你們覺不覺得這對雙胞胎有些面善?”突然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大人瞇著眼睛打量沈家兄弟,“特別是這個哥哥,老夫總覺得似曾相識?!?/br> “老尚書這么一說我也覺得眼熟?!币粋€五十多歲的富態中年男子也跟著道,“按理來說,這兄弟倆相貌出眾,氣質斐然, 若是見過絕對不可能不記得,但我還真想不起來了?!?/br> “說到氣質, 你們看看這哥哥和這謝家的麒麟兒,是不是有些像崇懷門下的弟子?”此話一出年紀大的雙眼一亮, 倒是幾位年紀稍輕的似乎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這, 還真像?!庇腥私涌诘? “怕不真的就是崇懷的弟子吧!” “兩位大人,這崇懷是?” “你們這些小年輕,我太元一代名相齊恒齊丞相,不就是人稱崇懷先生嗎?”第一個開口說沈家兄弟面善的老大人抬手指了指下頭的沈風和謝硯,“喏,崇懷的弟子都是這個調調,看著一派風光霽月,其實心黑著呢?!?/br> “老尚書你可別……”旁邊有人哭笑不得。 “怎的?老夫夸他還不行嗎?”老尚書年紀一大把,馬上就要致仕,當年他還在翰林院帶過齊恒,之前新朝安定之后就是他親自跑去請齊恒出山的,但人家不愿意,老尚書覺得丟了面子,一直記恨到現在。 平日里也沒機會,這今兒個逮著了機會還不能多說兩句。 “我看著這沈家兄弟倒是不錯,不瞞諸位,家中有一小女,被家中老母疼愛的嬌氣了些,我便尋思著尋那一戶家中簡單的少年俊才相配,諸位以為可妥?”戶部尚書笑著說道。 “閔大人怕是不知道,這會元哥哥可是越城童家的女婿?!崩舨可袝檀笕撕咝α艘宦?,“這不巧了,算下來,還是老夫正兒八經的內侄女婿?!?/br> 眾人一愣,才想起來吏部尚書的妻子可不就是越城童家的女兒,這沈風的妻子也是童家女兒,還真是正兒八經的內侄女婿。 “……看刑大人說的,老夫也就這么一說,難不成還能搶你的內侄女婿不成?”戶部尚書閔大人扯了扯嘴角,心中直呼晦氣,他光琢磨著這沈家和謝家訂了婚事,沒想到還和童家攀了親。 “閔大人別呀,這哥哥是刑大人的內侄女婿,這不還有個弟弟呢!”有人在旁邊拱火道,“這雙胞胎兄弟,也不差多少了?!?/br> “哈哈哈哈,老夫就這一說,小女年紀還小,家中老母怕是舍不得,哪里好耽誤人家少年才俊嘛?!遍h大人打了個哈哈就過去了。 他家的金尊玉貴養大的嫡女,下嫁的如果是沈家的長子也就罷了,次子就大可不必了,另外在官場里混了這么多年,這些少年郎能不能在官場里走遠,不說能看得百分百,但總也八*九不離十。 沈家這兄弟倆,明顯是哥哥更加有能耐,弟弟稚嫩的很,一時半會兒怕是不適應這官場,能不能有以后還說不定呢。 此后數十年,閔大人只要一想到今日他自己的判斷,就想給自己兩耳光然后再咣咣撞大墻。 一眾貢士中倒有好幾個得了上頭大人的親眼收作了弟子,也促成了那么幾對姻緣佳話,沈風因著吏部尚書刑大人發了話也沒有誰不長眼再想著去挖墻腳,倒是沈華這里打探的人多,都一律用家中已經定親推脫了。 至于收弟子,沈風沈華和謝硯也都以已經有了恩師推脫了。 他們三個雖然為了避嫌,但來京都這些日子已經和在三皇子府的齊恒取得了聯系,雖然沒有正式見面,但是書信來往已經很頻繁了。 齊恒是個心思縝密行動力又很強的人,自從被沈風請出山后就一直惦記著他們過來京都,如今他不好隨意出入三皇子府,但是想要收弟子的信早早就送到了沈家兄弟和謝硯的手里。 他的徒子徒孫,肯定是不能給別人撿了桃子的。 沈華:我知道,我是買二送一,那個送一。 貢士們除了最開始幾天的宴會因為是上頭大人舉辦不好推脫之外,后頭就無所謂了,所以除了極少數喜愛交際的貢士,其他人都開始閉門讀書,備戰三月中的殿試。 三月十六是正式進宮參加殿試的日子,不過在此之前貢士們還要一起去禮部學習君臣之禮,以及宮內行走的規矩和忌諱。 沈風和謝硯都學得非???,就連沈華也一點就通,倒是還因此得了禮部的贊賞。 畢竟要教導這么多人呢,實在是忙得厲害,若誰都像這沈家兄弟和謝郎君這般,那他們可就輕松多了。 終于在一眾貢士的緊張期待中,三月十六日到了,卯時剛過就有官員陸陸續續等在宮門口,三刻準時開啟宮門,官員們魚貫而進,二百多貢士則跟著禮部的官員進宮,然后由宮侍帶領這些貢士們沿著高高的宮墻,走過巷道邁上石階踏進這次考試的地點【文昌殿】。 文昌殿位于隔壁上朝大殿的左側,這個時節燒著地龍,讓在外頭被風吹得臉皮都僵掉的貢士們瞬間從冬入春。 一群人年齡跨度在將近三十歲的貢士,在禮部官員的安排和內侍的引導下,一一就座,兩百多人安靜無聲。 大概一刻鐘后聽到【皇上駕到】的聲音,一眾貢士紛紛站起跪拜行禮。 六十不到的皇帝身材高大腰板挺直,要是沒人說誰能看出來這是一個快六十歲的老頭,對比一下后頭差不多歲數的幾個大臣,就跟兩代人差不多。 “免禮平身?!被实鄣穆曇粲行┑统?,但中氣十足,站在上頭一雙微微狹長的眼眸微垂將兩百多貢士掃視了一圈,重點關注了一波坐在前頭三排的年輕學子。 學子們不敢抬眼看皇帝,但是皇帝卻能把下頭的學子們看得一清二楚,看到這么多年輕的面孔心中卻是高興:“都坐下吧?!闭f完等學子們謝了恩就示意禮部官員開始。 試題是皇帝親自出的,再由安排了人現場謄抄校對,然后一一發放到貢士們的手中,草稿筆墨也都是現成的,拿到卷子后不少人還沒開始考就已經有些緊張了。 反倒是坐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十個人大多數都很穩得住,尤其最前頭的沈風和只落后半個桌位的謝硯,以及另外一位三十左右的男子,是這次貢士的第三名。 禮部特意安排沈華這個雙胞胎就坐在沈風的后面,皇帝本來就聽說前十名里有一對雙胞胎,這一下子就看到前后兩個長得九分神似的少年端坐一處提筆寫作文章,在加上旁邊這個差點成了他女婿的謝家小子……雖然依舊對謝家小子有點意見,對和謝家結親的這個沈家也沒啥好感,但不得不說長得好就是討人喜歡。 這雖然不能當女婿,但都是他未來的棟梁之才,大面上公私還是很拎得清的皇帝點了點頭,就是:這雙胞胎怎么看著挺面善的? 貢士第三名:終究是我不配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皇帝和大部分的大臣都已經離開了,一直到將近午時皇帝和大臣們才再次過來,這時候交卷的都開始陸陸續續交卷了。 交了卷子的貢士們被領到偏殿里,那里已經擺好了皇帝賜下的席面,等到饑腸轆轆的貢士們吃飽了,一人捧著一個盒子排隊出了宮門。 沈家謝家的馬車早早等在了宮門對面的空地上,沈風和謝硯對盒子并沒有什么興趣,沈華也很好奇,剛才捧了一路還挺有分量的,打開一看是文房四寶一套,刻著自己名字的玉牌一塊,另有一柄質量算是上乘的玉如意。 “這都一樣嗎?”沈華這樣問著打開了沈風和謝硯的盒子。 可以看出來這兩人的東西雖然也是這幾樣但明顯和他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 “嘖?!鄙蛉A撇了撇嘴,放好盒子,這才整個人放松下來,然后就聽討論殿試題目的沈風和謝硯轉頭看向他。 沈華認命的把自己寫的默背出來,得到兩人贊同的點頭之后,才松口氣。 今日的題目要求的是一道大題,字數在一千左右,主要問題的意思是詢問天災人禍,包括洪水干旱瘟疫等等。 沈風和謝硯兩人不管是人工防御還是天災后的善后都考慮的全面,只不過篇幅有限,所以兩人寫的時候側重點不同。 沈華在人事上頭寫的比較少,他主要寫的是天災人禍的形成,以及如何避免這種形成,到后面一些相對有效的應對方法,前頭寫得非常好,但后頭就有些過于理想化,顯得略微不切實際。 沈華:自己做不到,就說人家理想化,別給無能找借口! 第一零九章 殿試是皇帝出題, 皇帝點一甲,但一開始評考卷和排名的是朝中一眾大臣。 而且殿試是不糊名的,所以字寫得好不好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 只不過能考到殿試的, 哪怕最后落到了三甲里,那也是千里挑一的人才,沒有哪一個不是寫得一手好字。 考官們在看卷子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收獲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