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想和離(雙重生) 第82節
衛衡松了口氣,眉心一緊,低頭咳了幾聲,溫熱的鮮血順著手掌滴答滴答滾落,唇瓣染上一片緋色。 運功加重了病癥。 馬車駛入將軍府,俞靜宜是自己走下去的,衛衡是被抬下去的。 想瞞的事到底沒能瞞住,一家子鬧得雞飛狗跳,而麻煩的事才剛剛開始。 “福菀郡主是被俞將軍的meimei害死的?!?/br> “俞將軍的meimei指使惡仆焚毀福菀郡主的靈堂?!?/br> “俞將軍帶兵強闖玄陽王府?!?/br> 三條消息在玄陽王府有意散播下火速傳遍整個京城。 第101章 . 人人喊打 玄戰本就子嗣稀…… 玄戰本就子嗣稀薄, 嫡出孫女枉死,在百姓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俞家人猶如過街鼠, 人人喊打。 念及溫老的情面,民眾沒有對心悅樓出手,涌入酒肆打砸, 好在街坊“仗義”相助,沒有造成損失,以關門收尾。 將軍府大門被潑了污水,丟了好些爛菜葉子, 臭雞蛋,一家人不得已閉門不出。 兩日后的早晨,天蒙蒙亮,俞家上下嚴陣以待, 將俞華霖送出門外。 好似他不是去上朝, 而是奔赴戰場。 今日會在朝堂上就玄陽王府之事做出處置, 一家人今后的命運如何就看這一遭。 收回視線,郭方蕊浮出一抹愁容:“玄陽王府怎么會是這樣的人家?!?/br> 戰神是令整個大晉百姓仰望的存在, 想不到那樣的人家處事方式竟如此卑劣,顛覆了她的認知。 衛衡目光黯然, 祖母早喪,祖父并未再娶, 父親一無是處, 自嘉蘭郡主入府執掌中饋,玄陽王府背負著玄家的姓氏,內里已經不能算是玄家。 而正因為如此,身居高位了解內情的人才能公正地看待此事, 他才得以在暗中運作。 金鑾殿,百官爭論不休, “俞將軍擅自調兵強闖王府,有違軍紀,蔑視皇威,理應革職查辦,嚴懲不貸,以儆效尤?!?/br> “玄陽王府無視律法,擅自扣留官眷,有失在先,俞將軍護妹心切,情有可原!” “懇請圣上明斷!” “懇請圣上明斷!” “……” 龍椅之上,明元帝俯視著一眾朝臣,定睛悶聲不吭的俞華霖:“俞將軍,你可有話要說?” 仔細回憶,這位臣子自福歡郡主與玄衡合葬之事過后,至今未曾在朝堂上開過口,身為君主,不能因為臣子不善言辭就一桿子打死,總要給他一次自辯的機會。 且相比那些時常為了一較高下廢話連篇,吵得他腦殼疼的臣子,俞華霖簡直就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甚得他心。 俞華霖拱手:“回稟圣上,微臣不曾帶兵強闖王府,聽聞玄陽王府以吊喪之名,將舍妹從病榻上強行帶去王府,微臣擔心舍妹的安危去王府接人,與微臣一同前去的乃是舍妹商鋪中的下人,微臣趕到時,剛好看見王府的府兵遇對舍妹動粗,不得已出手搶人,此事發生在正門口,有很多人可以為微臣作證?!?/br> 玄陽王當即駁斥:“你meimei害我女兒殞命,內子想讓她為我女兒賠罪,誰知,她不僅沒有半分愧疚,還毀我女兒靈堂,內子才會派人阻攔,你帶來的那些人身手了得,我府上的府兵毫無招架之力,怎么會是商鋪的下人?” 玄陽王府認定那些都是假扮下人的兵丁。 “自然是因為你府上的府兵無能?!辨偙焙铐樋诔鲅宰I諷。 “你不要太過分!”玄陽王最討厭無能二字,高聲斥責。 昔日的郎舅針尖對麥芒。 這是常態,明元帝沒有理會,他看向大司馬:“去核實一下此事?!?/br> 大司馬拱手:“回稟圣上,微臣已經核實,當日俞將軍麾下的兵將不曾出營?!?/br> 所以,如鎮北侯所說,是玄陽王府的府兵無能。 聞言,立場相對的兩方朝臣皆向玄陽王投去鄙夷的視線——沒有武將之能也就罷了,連府兵都能養廢了,你還能干點什么。 玄陽王面紅耳赤,滿是難以置信:“這不可能!” 鎮北侯眉飛色舞,下巴上揚:“事實正是如此!” 國子監祭酒莊康眉頭一挑:“大司馬怎么現在才說?” 害岳家一系浪費那么多口舌,反被打臉。 大司馬氣定神閑:“鄙人口拙,實在是找不到說話的機會?!?/br> 大司馬掌管兵部,自然與武將交好,平日里打文鄒鄒的嘴仗總是略遜一籌,逮到機會自然要好好利用,以雪前恥。 莊康氣結。 事有先后,于國,自然是武將擅自調兵遣將危及江山社稷為重,這樁事平了,還有另外一樁。 秦太師道:“俞將軍的meimei害郡主殞命在先,指使惡仆焚毀靈堂在后,罪大惡極,依律應游街示眾,處以絞刑?!?/br> 若所言屬實,理應如此,鎮北侯一系氣焰頓消。 俞華霖道:“此事子虛烏有,舍妹是一時不慎踩空,若是有功夫拉扯旁人必要呼救,又怎會悄無聲息地掉下去?!?/br> 這話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玄陽王道:“這是我女兒臨終前親口所說,她與令妹無冤無仇,還能冤枉她不成?” 這么一說,眾人心中的天平再次傾斜,誰會在死前胡說八道,而人在危機時刻的反應各不相同,沒有呼救許是嚇傻了,未必是來不及。 俞華霖道:“當時可有旁人在場,能為此事作證?” 遺言有假,那么與之有關的都是假證,拿不出證據證明meimei的清白,就從假證找突破口,這是一家人事前商量好的。 玄陽王道:“我與內子還有我兒都在場?!?/br> 一家三口倒是全了,可血親不能為證,鎮北侯道:“那就是沒有人證了?!?/br> 一直未開口的老殷親王沉沉道:“鎮北侯的意思是我女兒的話不能取信是嗎?” 他是明元帝的皇叔,連明元帝都要給他三分薄面,鎮北侯不好與他公然作對,沒有接話。 秦太師抓住機會進言:“玄帥為大晉立下不世之功,他唯一的孫女無辜枉死,懇請圣上嚴懲兇手,以告慰玄帥在天之靈,平息民怨?!?/br> 約莫有半數的官員躬身附議。 俞華霖雙膝跪地,額頭重重磕在地磚上,發出一聲脆響:“郡主之死與舍妹無關,她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怎能空口白牙讓她枉送性命,懇請圣上徹查真相,還舍妹清白?!?/br> 上有強權,中有百官,下有民意,人人都想要俞靜宜的性命,他的舉動顯得蒼白無力。 明元帝舉棋不定,事情尚未明了,可依照雙方的說辭,僅憑現有的線索如何能查出真相,而此事不可能以證據不足無疾而終,或早或晚,必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與其繼續糾纏下去,把朝堂攪得烏煙瘴氣,順勢而為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第102章 . 黃粱一夢 明元帝正欲開口…… 明元帝正欲開口, 余下的五成官員齊齊跪下:“懇請圣上查明真相?!?/br> 嗓音洪亮,在大殿中回蕩,震人心魄。 明元帝微微一怔, 俞華霖是玄衡欽點的副將,在軍中頗有影響力,于公于私, 鎮北侯與一眾武將為他求情不足為奇,可事關玄戰的孫女,居然有這么多官員愿意保他的meimei,令他感到意外。 麻煩只是一時的, 若是不明不白地處死俞華霖的meimei,毫無疑問會失去這個臣子,寒了更多臣子的心。 重新考量后,他看向大理寺卿:“這件事交由你徹查清楚?!?/br> 俞華霖抬頭, 喜出望外, 依照案件的流程來走, 證據不足就不能定罪。 “圣上英明?!币槐姽賳T浩浩蕩蕩地起身。 因俞家之故,女婿被卸去太子少師之職, 外孫女名聲盡毀,秦太師一心想要除掉俞家, 他從懷中摸出一疊文書:“圣上,這是學子們聯名要求嚴懲兇手告慰英靈的手書, 自前日起就有百姓為此事生事, 若再拖延下去,民意難平?!?/br> 鎮北侯譏諷道:“那些學子還真是齊心,這都第幾次了?!?/br> 在圣上還是太子的時候,太后將秦太師指派給他成為少師, 秦太師長袖善舞,才識平平,圣上登基后,念及太后的顏面,給了他應有的體面,但嫌少采納他的意見。 為此,秦太師絞盡腦汁拉攏學子,積攢聲望,時不時拿出一封聯名書。 鎮北侯繼續道:“民意求的是嚴懲兇手,究竟是不是俞將軍的meimei害郡主墜崖有待定論,若只為了平民憤就將無辜之人定罪,未免有失公允?!?/br> 被踩了痛腳,秦太師又羞又憤接不上話。 殷親王老眼劃過一道精光,若非玄武軍力挺先帝一脈,他一早就能謀得皇位,經過這件事,拉攏俞華霖這條路絕了,不能成為助力就是阻力,必要除去,他悲憤道:“圣上,嘉蘭還等著讓害死福菀的兇手給她陪葬?!?/br> 事關皇親,明元帝不得不顧及,下葬在死后的第七日,也就是三日后,他再次囑咐大理寺卿:“限你三日內徹查清楚?!?/br> 大理寺卿艱難道:“臣領旨?!?/br> 這根本就是一樁無頭案,如何能查的清,先領旨再領罰吧。 殷親王再次出言:“若是三日內查不出來呢?” 他已經從女兒口中得知了真相,無論怎么查也不可能查到俞家女頭上,他要逼著明元帝親口說出查不出就給俞家女定罪的話。 此舉還能讓明元帝失去玄武軍的軍心,一箭雙雕。 “這……”到頭來不過是延緩了三日,明元帝為難了。 俞華霖心想,事情的走向果然如衛衡所料,他看向虞國公道:“敢問虞國公可查出那伙歹人的身份?!?/br> 虞國公僵著臉道:“尚未?!币膊豢赡懿榈某鰜?。 打從一進殿他就不曾開口,極力地降低存在感,沒想到還是被揪出來。 俞華霖面向上首拱手:“說到底,福菀郡主和我meimei會墜崖是虞國公府保護不周,如果查不出,是不是該由虞國公府來承擔罪責?!?/br> 他這神來一筆合情合理,殷親王找不出反駁的話,再生一計,那就在三日內以畏罪自盡的名義除去俞家女,俞家背負這樣的罪名,再無立足之地。 就在這時,俞華霖再道:“舍妹傷勢未愈,懇請圣上批準舍妹在家中配合調查?!?/br> 留在將軍府里如何下手,殷親王眉頭一擰:“俞將軍這是擔心令妹不慎道出真相嗎?” 俞華霖理直氣壯:“我是擔心有人不等查明真相就對舍妹出手,再扣上個畏罪自盡的名頭?!?/br> 明元帝問大理寺卿:“愛卿如何看待此事?” 想讓俞家女死的人太多了,殷親王就不必說了,秦俞兩家的恩怨不是秘密,虞國公必然不愿擔責,想把郡主之死推出去,而話已經被俞華霖點名了,人死了就是被謀害,是大理寺失職,大理寺卿不愿擔此風險,當即道:“俞將軍的meimei從懸崖墜入熱泉,想必傷情嚴重,獄中環境簡陋,還是留在家中為好,臣愿親自登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