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沉迷學習(快穿) 第165節
在這個時候,女子同盟會的人更加明白,真正能改變女子社會地位的只能靠他們自己。 喬微看著面帶苦澀的左暖等人道:“本身的女子解放就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這條路上苦難重重,甚至還可能付出我們的生命,但我們還是要繼續走下去?!?/br> “你們也不要泄氣,華國自古以來女子地位的提升有很多次,但每次都十分短暫,但那是因為為之努力的同人志士太少,可如今這樣的女性只會越來越多,我們一定能成功?!?/br> “再看看西方的其他國家,一二百年前地位比如今的華國女性好不了多少,如今不也是好了很多嗎?一步一步來,我們一定會成功?!?/br> 左暖等人聽后也覺得心中又再次振作起來,昂揚起了斗志。 就在這個人時候只見一個慌慌張張的女同學朝著喬微跑過來,說是慌張也不對,應該說是氣憤引起的慌亂。 “先生不好了,霍輝于虎城大勝,沈英銳的軍隊潰散,沈英銳大敗?!蹦桥f著剛剛得到的消息。 左暖等人不明白這有什么好激動的,沈英銳和霍輝都在南方,而且兩家已經打了一個多月,雖說霍輝勝了有些意外,但是南方和京市相隔甚遠,和他們有什么關系。 “霍輝此次獲勝后為了感謝g國和r國的相助,決定按照兩國要求將宜城等地的鹽稅交給這兩個國家,之后還同意兩國在宜城駐軍并且讓兩國控制大江兩岸的江防!” 這話一出,所有人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霍輝這是要賣國??! 第240章 民國動蕩,科教興國 在場所有人意識到此事的問題后,就開始聲討霍輝,華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這么明目張膽的賣國軍閥了。 “我這就回去組織人去政府抗議,我們要打倒霍輝,打倒賣國賊!”左暖義憤填膺,恨不得厲害就去打倒霍輝。 “對,我們要去政府抗議,讓北方政府出面攻打霍輝,讓霍輝簽署的賣國條約不作數!” “……” 諸如此類的聲音在喬微的耳邊響起,喬微深感欣慰,這些年她的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 在原本的劇情中,沒有這些的描述,劇情中軍閥霍家一直都是以強大示人,霍輝的形象也是驍勇善戰,善用兵法,如今看來善戰可能是真的,畢竟霍輝和沈英銳兩家的實力還是有些懸殊的,沈英銳的兵力要比霍輝多出六七萬,但如今霍輝取勝,除了g國和r國的支持外,更能說明霍輝兵法運用嫻熟指揮得當。 外援誰都有,沈英銳有e國,霍輝有g國和r國,如今沈英銳輸給了霍輝,可見霍輝在兵事上卻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可是這樣的人卻賣國,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置國家尊嚴于不顧,不只是讓人鄙視更令人唾棄。 喬微會想起原本的巨擎,如果真的讓霍家霍輝這樣的人最終得到了華國的執政權,華國日后將會何去何從?華國的百姓又會有多少苦難? 之前喬微也見到過一些民國的小說故事,其中總有些小說的最后是作為男主的少帥軍閥一統華國。如果真的讓華國落到軍閥的手中,喬微真的不敢想象以后華國會落到什么地步?半殖民地社會會不會繼續下去? 看著霍輝的這些做派,喬微有理由認為男主治下的華國,百姓的日子絕對會是水深火熱的樣子。 這也就是喬微一直以來厭惡軍閥的原因,政黨是有共同志向的仁人志士組成,而軍閥基本上是一種變相的封建制度。 在后世的時候,對于這一段歷史,很多人仰慕民國,也有很多人基于民國的背景創作了很多有趣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在一開始大多是晦暗的,是存在諷刺意味和折射現實的,充滿著強烈的愛國和救國情懷。 可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有人竟然開始喜歡軍閥文,喜歡軍閥文中那些被描寫的帥氣的少帥,或者是那些多情的才子男主,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在喬微這里都不是她喜愛的故事主角,甚至她認為這些故事的主角都有些三觀不正。 喬微認為,民國時期的主角應該是那些為了救國救民奔走的仁人志士,是一代代犧牲的英烈,只有這些人才是時代的楷模,才應該是故事的主角。 這么多世界,喬微經歷的世界各有不同,她當過封建時期的君主,也當過后世的領導人,也當過謀士之類的臣子,也許有很多人問為什么在其他的封建王朝的時候,她會繼續縱容封建制度,而不是選擇將封建過度到民主,是因為她過渡追求權力,不愿放手嗎? 當然不是,對于喬微來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故事,在生產力低下的時候封建制度確實有一定的獨道性,真正對一個王朝和百姓起到毀滅作用的是君王嗎?不,應該是世家門閥。 所以不管是在她當謀士后推行科舉,還是在她成為君王后大力推進教育和思想文化繁榮,推行百家教育開設多種科目考試,都是因為她想要解決門閥世家之禍,只有教育的盛行和選士的主動權在自己手里,階級才不會被固化,她通過較為緩和的手段去消解世家,逐漸將階級取消。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適合這種溫和的手段。 可是如今的民國呢?溫和的手段已經不能用了,華國外憂內患,虎狼環伺,哪里允許她慢慢過渡,只能用暴力快速的手段解決問題。 當然喬微也么有想要自己發展武力解決問題的想法,因為如今的民國和她接觸過歷史的民國在很多方面還有著不一樣,喬微希望華國的未來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向,但是這個方向需要華國的百姓一起選擇,她選擇發展教育,開蒙思想就是因為喬微想要讓這個時代的華國的命運交到華國的百姓手中,她只要在一旁加以引導就好。 如今這個效果顯然是在成功的,雖然如今的華國還很積弱,但是比歷史上的華國要好上不少。 這里沒有了北方政府簽署不平等條約,惹得大規模的學生游行罷課抗議,倒是有了如今霍輝的故事,這作用也是一樣的,這個位面的學生做出了一樣的選擇。 “不僅是京市的大學生,江城、宜城等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都應該聯起手來一起抗議,讓救國會和北方政府一起討伐霍輝才是重中之重?!眴涛χ笈热说溃骸白屚瑢W們組織起來,工人和我們的發展的進步農民都一起阻止起來,我們一起去抗議!” 左暖等人見喬微支持她們,心中也燃起了烈火,振奮道:“先生放心,我們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到時候一起去游行示威,到時候北方政府和救國會一定會出面?!?/br> “就算是他們不出面,我們也鬧到他們出面為止!”左暖等人堅定道,雖然知道此事很難,但是她們還是義無反顧,她們是手無寸鐵的學生,抗議游行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后世很多人說大學生能有什么用?不能吃苦,學的東西也沒用,只會游行抗議,半點實事不干,真遇到打仗他們跑的比誰都快。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那些話不過是一些人在惡意詆毀大學生博人眼球罷了! 民國時期參軍的大學生沒有嗎?有,還有不少。很多革命先烈都是從大學走出來,從學生走出來的,他們怎么就受不得苦了?相反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苦都能受。 至于怕死?哪個人不怕死? 真正不怕死的革命先烈,很多也都是那些年輕的學生,因為他們正值年少熱血的時候,為了理想他們熱血上前不怕犧牲! 最初的那些革命先烈,很多人家中都還可以,但是他們愿意為了理想奮斗犧牲,這些勇氣是多少人都沒有的。 大學生絕不是只會紙上談兵。 再說如今的游行抗議,如果沒有學生運動的抗議,搞得聲勢浩大些,華國又有多少百姓知道國家受辱?畢竟現在太多的百姓還未接受太多的教育,家國觀念并不強烈,只有大學生的解說、游行才會讓他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如果沒有大學生的游行抗議,很多人還不知道國難臨頭。正是因為有這些大學生,那些原本還游戲愛國之心的百姓才會去參軍,才回去加入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去。 霍輝之事,喬微就是要鬧大,要讓這些年所有被啟發的進步青年都行動起來,她希望屬于華國的政黨和希望早點到來。 之后,所有人開始分頭行動起來,左暖等人阻止各個大學的學生每日到北方政府門口抗議,要求嚴懲“賣國賊霍輝!”、“與霍輝開戰!”、“廢除霍氏條約!”,不同的標語貼滿了華國的各個地方。 喬微也找到了俞瑀,對著俞瑀說道:“先生,我決定我手下的藥廠生產的藥包括青霉素和磺胺藥都禁止出口g國和r國,霍家更是別想要從與我合作的工廠中買走任何一樣東西?!?/br> “你想好了?”俞瑀知道霍輝的事情鬧得很大,但是他沒有想到喬微會這么快就做決定,不惜得罪兩個列強。 “想好了?!眴涛Ⅻc頭。 “你不怕這兩國制裁你?”俞瑀問道。 一人之力和兩個列強對抗實在是太難,甚至有些螳臂當車的意味。 “我會將原本屬于這兩國的藥物賣給他們的對手國比如e國等等,想來這些國家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就會幫我牽制g國和r國,到時候我也能平安?!眴涛⒋鸬?。 俞瑀聽到這有些感嘆,他這個徒弟不僅科研能力出眾,就是在謀略上也是縱橫捭闔間就解決了這么霍輝和兩個列強的威脅。 “我的工廠也是一樣,我和你共進退?!庇岈r也做出了決定,弟子有如此愛國之心難道他就沒有了?他這一生的希望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讓華國富強,他也在一步一步地去做,又怎么會容忍華國被霍輝這樣的小人出賣? 喬微忙完手上的事情,約見完工廠的廠長交代完自己的要求后,就回到了家中。 結果她見到聞爭鳴一臉失落又氣憤地坐在廳堂中。 “怎么了?”喬微問道,她心中有些大概的猜測,只不過救國會的問題總要聞爭鳴自己想通才好。 “救國會到現在都沒有同意征討霍輝,孟先生也遲遲沒有表態?!甭劆庿Q提起此事眼中難掩失望,“我原本以為他們離霍輝最近,是最應該起兵的,結果救國會內部各種聲音不斷,大部分都不贊同征討霍輝!” 最后聞爭鳴恨恨地罵道:“庶子誤國!” 第241章 民國動蕩,科教興國 喬微看著面前的聞爭鳴,她很早就清楚這一天遲早會到來,這些年她也一直對聞爭鳴點出救國會在華國很多問題和利益主權上存在的問題,只不過聞爭鳴一直以救國會為自己的信仰,不愿意承認罷了。 如今骯臟的內幕被徹底戳穿,聞爭鳴再也無法為救國會找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說服自己,所以才在這里一直生氣憤慨。 “每一個政黨在一開始組建的初心都是好的,救國會也是如此,孟先生和當初的革命黨人確實是有想要帶領華國走向獨立民主之路的,只可惜這條路充滿荊棘,有的人走歪了,有的人走對了?!?/br> 喬微嘆了口氣對著聞爭鳴說道:“走對的人大多選擇都相同,走歪了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比如內部的分歧,內部有些人私心過眾,又或者他們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依靠列強的勢力,總之這些利益盤根錯節,一步錯步步錯?!?/br> “孟先生也縱容他們如此放肆!”聞爭鳴恨恨道,作為最初的革命黨人一心救國,他最崇拜的就是孟先生,孟先生實為他們的楷模,為他們指明了方向,他一直以孟先生為楷模。其他的人出問題,聞爭鳴都可以理解,就算是那些軍閥做出錯事他也可以接受,因為他對這些軍閥沒有期待??擅舷壬灰粯?,他不明白孟先生這樣的人怎么會對霍輝的事情坐視不理,遲遲不肯出兵! 也許很多人覺得聞爭鳴天真,事實上并不是如此,也許聞爭鳴一開始的時候確實天真無邪過,但這么多年下來聞爭鳴已經成熟,各種陰謀詭計也應付地過來,之所以對救國會的事情一直遲遲無法接受,主要還是因為聞爭鳴對救國會的期望太大,讓他一葉障目,不肯面對。 “如今的救國會已經不是孟先生能夠完全做主的了!”喬微淡淡地道:“孟先生手中的勢力,他的部下不外乎分為三種,一種是原本跟隨他的老部下,這些人犧牲的犧牲,離開的離開,如今也剩不下幾個人了,另一部分是他創辦的軍校學生也是他部下的主力,但這些軍校學生組成的軍官并不是直接任孟先生為校長,孟先生既沒有親自教授過這些學生,這些學生也沒有全部加入救國會,如今的這批軍官以其校長邱致為首?!?/br> “至于這第三部分,就比較復雜了,這些人中有投靠的南方小軍閥,有各地的世家豪族組成的政府人員,孟先生手中的錢財很多也是要靠這些人供給,后方經濟也要靠這些任穩固?!?/br> “這三者,最為忠心孟先生和救國會的老部下勢力最為弱小,后兩者發展壯大,雖說聽命于孟先生,但是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小心思,就是孟先生在彈壓這些人時,也廢了不少力氣?!?/br> “孟先生也許有孟先生的難處吧!”喬微緩緩地道。這就是為什么她一來是就不看好孟先生和救國會的原因之一,孟先生手中的軍閥世家豪族都有問題,孟先生彈壓不住,就會造成如今的局面。 這是聞爭鳴第一次聽喬微如此深刻的分析救國會內部的弊端,也是聞爭鳴第一次聽下去。之前喬微也淺顯地講過救國會的一些弊端,只可惜聞爭鳴當初聽不下去,喬微也就點到為止。 如今聞爭鳴聽得下去了,救國會也讓他徹底失望了。 “什么難處,不過是一開始就錯了!”聞爭鳴發出感嘆,搖了搖頭。 喬微聽到這話倒是有些詫異,她沒想到一向對救國會如此有感情的聞爭鳴在看待問題上能夠一陣見血。 是的,救國會從一開始的路線就錯了。孟先生一開始指望著各地共和,相應政府的號召,結果各地的軍閥一不聽調二不聽宣,對號令置若罔聞,之后又出現廖勇銳逼著孟先生讓位,自己建立北方政府,兩方政府對立,救國會此刻又幻想著用軍閥打軍閥,直到沈英銳和霍輝一開始的平城之戰中憑借聞爭鳴為間諜,救國會才獲得喘息的空間,之后建立去軍校,培養自己的勢力。 只可惜孟先生這么一段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中,為了保住救國會和政府的地位,在經濟和政治上過分依賴于各地的世家豪族,以及手下的小軍閥。 從一開始孟先生和救國會選擇依靠這些軍閥和世家豪族,才有了如今的困境。 所以,就像聞爭鳴所說所有的難處是因為從一開始就錯了。 見聞爭鳴能相通,喬微就沒有在此事上繼續廢話,不過看著聞爭鳴在看清后一下子xiele氣,有些心死如灰的樣子,喬微倒也能接受,畢竟讓一個有志青年接受自己的信仰是錯的,這件事有些太殘忍,就算再堅強的人也需要時間緩和。 “三舅舅,如今你既然已經失望,行到死路就該及時掉頭才是?!眴涛χ劆庿Q勸道。 “掉頭?”聞爭鳴苦笑道:“我又能掉頭去何處?去投靠馬馮二人還是霍輝又或者是兵敗的沈英銳,還是奉系的軍閥?”這些軍閥還不如救國會呢?何苦來哉? 喬微知道之前軍閥眾多但為國為民的政黨卻很少,聞爭鳴同樣也對軍閥無感,所以才會選擇這其中立意和志向遠大的救國會,這些也更為符合聞爭鳴的一腔報國熱心。 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唯一能讓華國人感受到希望的就是孟先生和救國會,聞爭鳴對此如此信仰和報以期望也是由此而來,但如今的情況不一樣了,民國的思想和文化已經發產生了變化,在她和眾多人的一起努力下,民國已然不同,雖然還沒有形成更有影響力的政黨,但是喬微相信就在不久后一定可以有這樣一個政黨存在。 “三舅舅呆在救國會的固有印象中太久了,如今的外面的情況已然和民國初期的情況截然不同?!眴涛χ劆庿Q勸道:“正好這幾日幾大學校學生還有工人以及京市周圍的農民都在抗議霍輝賣官之事,三舅舅可以走出去看一看,看看現在的民國和當初的民國有什么不同,我倒是覺得如今的民國更加充滿生機?!?/br> 聞爭鳴看著喬微充滿期盼和肯定的眼神,愣了愣,雖然有些心灰意冷,但他還是決定出去看一看,畢竟聞爭鳴心中的報國之心并沒有改變,他只是對救國會失望了而已。 “好,我會出去看一看?!甭劆庿Q最終點頭同意。 他覺得從他認識外甥女至今,喬微似乎還沒有看錯過什么。就像當初喬微對霍輝和沈英銳戰爭的把控,對廖勇銳稱帝的預測和結局,以及最重要的就是喬微始終對救國會保留意見,以前他對喬微最后一點還是有些不解的,直到今日他才知道他這個外甥女確實識人審勢都極為精準,這世上怕是沒幾個能比得上了。 有人說喬微是天生的科學天才,但是要他說,喬微不僅是科學天才更是政治天才。 他曾經問過喬微,她的理想和抱負是什么,當時喬微說是教育救國,科教興國,但她不明白,既然如此為何對方還要摻和進那些學生運動中去,說起來基本上很少有學習理科的科研人才參與到各種運動中,只有文科的教授們才會鼓動學生對政府抗議。 有這個疑問,聞爭鳴就對著喬微問了出來。 喬微聽后只是笑了笑,答道:“我先是一個華國人,之后才是一個教育學者,最后才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所以我為了華國的未來擔憂,為華國探尋一下救國之路不是應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