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書迷正在閱讀:保命從閉嘴開始[穿書]、和死對頭穿書了、穿成女配后,時太太只想搞錢、催債之路、穿成作精女主的炮灰meimei、戰龍歸來、女配決定撕書了、傅太太請把握好尺度、原來我是極品對照組、無雙皇子,開局被奪至尊骨
戶部尚書眉毛抖一抖,皇帝這是裝傻裝上癮了?薛恒娘這建議,初聽匪夷所思,細細一想,卻十足令人動心。 尚書老爺在初初聽到「以女為丁」四個字時,腦子里已然飛速轉開:若是天下丁稅翻番,國庫該多得多少收益?若是國用富足,南下大軍軍餉不必發愁,西南邊的泥潭子也能再扛個數年,甚至玉門關外,無數士子們捶胸慟哭的上萬里漢唐故土,也不是不可以籌謀打算。 薛恒娘便似戶部尚書肚子里的蛔蟲,此時說的話,每每撓到尚書老爺的癢處:“民女在太學浣衣時,曾聽太學生們議論,朝廷經營南海,需要養軍,修船,安定北邊,需要養馬,筑防,又還要賑濟各地災荒,處處需要用錢。民女以為,以女為丁,或可以增加朝廷賦稅。對國家而言,實是極好的事情?!?/br> 皇帝「唔」了一身,似笑非笑,轉眼看著戶部尚書,問道:“戶部怎么說?薛氏此議可行否?” 戶部尚書微一躬身,謹慎答道:“薛氏此議若要施行,必定天下震動,是大政也,非戶部一家可定,有賴陛下與諸位相公議定后方可定奪?!?/br> 皇帝心頭正掠過一絲失望,卻又聽到他徐徐說道:“戶部倒可就現有女戶制度之弊端,說上一二。因著朝廷的恩惠,歷朝歷代的慣例,女戶無成丁,可免除職役,兩稅的支移和科配也減等承擔?!?/br> “這本是天子體恤婦孺之意,如今卻往往被人惡意利用。每有大戶豪室,以在室女析產分家,詭立女戶,將一家之產析為詭名女戶五、七十戶?!?/br> “而且這等詭名女戶因無男丁,凡有科配,悉行鐲免。此風盛行,使得朝廷憑空少了許多歲入。若自此以后,以女為丁,則女戶一樣承擔各項稅賦,倒可以杜絕此等假冒女戶的風氣?!?/br> 皇帝沉吟問道:“方今天下女子人數幾何?有多少女子能自食其力,承擔朝廷賦稅?” 他也眼饞這份好處,可若是能立戶的女子稀少,則好處其實也不是很大,大可不必為此大動干戈。 廢姬妾一事,有助于阻斷豪強世家的彼此勾連、世代傳遞,有助于他天家江山永固,故而他十分之上心。論及立女戶,則純是銀錢上的計較,他的興趣倒不是很大。 戶部尚書與他君臣相得,十分明白皇帝肚子里的小九九,然而這問題卻不好回答,硬著頭皮答道:“女戶之數,向來稀少。大率一縣之內,系女戶者其實無幾。若是按籍計數,倒也有個結論。但女子人數,營生情況,這……戶部實是不知?!?/br> 皇帝眉毛挑了挑,就待要發怒,恒娘笑道:“官家,你這問題,可是難為戶部的大老爺們了。官家若是早生個幾百年,這位老爺或許能答出來。如今這世道,卻是不行了,便是民間說的,巧婦難為無面湯餅?!?/br> 皇帝笑起來:“你一個平民女子,倒與朕的戶部如此熟悉,連他們能做什么湯,什么餅都知道?為什么換到幾百年前,這鍋餅有得吃,今日反不得吃?你若是說不明白,朕治你藐視天子,借古非今的大不敬罪?!?/br> 恒娘嚇了一跳,收了笑容,認真答道:“民女聽說,女子在隋唐以前,都是跟男子一樣的,也要服徭役,納賦稅。古時天下有均田制,天子授田與民,也是男女都有。兩晉時期,丁男授田七十畝,稅五十畝。丁女授田三十畝,稅二十畝?!?/br> “商君書上也說,「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咕褪钦f的,秦朝時候,戶籍冊上,既有男,也有女。男女一體,編戶齊民?!?/br> “所以民女說,若是官家早幾百年,甚至一千年問這問題,商君一定能答。兩漢魏晉的戶部尚書也一定能答?!?/br> 她畢竟學識不深,從各位才女那兒聽來一鱗半爪的史料,不夠深入全面,是以鬧出笑話,自己還不知道。 皇帝大臣們聽在耳里,多數人不過一笑置之,不與她一介平民女子較真。 卻也有氣量狹小,或是生平愛取笑人的,低聲笑道:“兩漢魏晉有戶部尚書?難道這會兒站在這里的,倒是三公九卿?” 恒娘聽見,心里發了一下悶,沒想明白,干脆甩甩頭,不以為意,接著說道:“一直到了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下旨,徹底廢除女子賦稅。自此以后,女不為丁,不受田,不納稅,不服役,再不與國家朝廷相關。隋唐以來,每每清查天下人丁,都不再記入女子。是以官家如今這一問,是為難戶部主官了?!?/br> 想了想,又笑道:“聽說前些時日,朝廷下令徹查天下人口婚姻生育,等清查完畢,戶部或許便能回答官家的問題了?!?/br> 一抬頭,正巧碰上皇帝若有所思的目光,心頭一動,微微后悔,最后那句話,是阿蒙告訴她的。也不知道就這么說出來,會不會對阿蒙不利。 好在皇帝倒也沒有什么質疑的言語,反笑著夸她:“瞧不出,你一個市井女子,倒也能博古通今?!?/br> 恒娘微笑。阿蒙請來了京城眾多博學女子,其中便有戶部尚書家的女兒,常在書房替父親侍奉筆墨,耳聞目染之下,見識到許多經濟學問。 又有通讀史書的女子,眾人交相辯難,彼此補正,又一一梳理明晰,這才有恒娘今日的信手拈來,侃侃而談。 她客氣地謝過皇帝夸獎,又道:“雖然女子營生情況沒有戶簿可查,然市面之上,有周婆婆湯餅,廖嫂魚羹,陳娘子茶湯等,都是女子營業,京城內外無有不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