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書迷正在閱讀:保命從閉嘴開始[穿書]、和死對頭穿書了、穿成女配后,時太太只想搞錢、催債之路、穿成作精女主的炮灰meimei、戰龍歸來、女配決定撕書了、傅太太請把握好尺度、原來我是極品對照組、無雙皇子,開局被奪至尊骨
卻又那么溫和,似乎在說,沒關系,你做不到也沒關系,我知道的,你只是個小娘子,我們都只是弱女子,爭不過的。 那樣復雜的信任與寬容,陡然激起她心中一往無前的勇氣。 她無聲告訴自己:恒娘,莫驚莫怕!冷靜下來,就算你沒有讀很多書,也一定能想到自己的辦法。 陳恒見自己問過話后,恒娘就呆在那里,似乎懵住。頓覺沒意思,搖頭正要讓衙役行刑。 公堂下茫然站著的女子猛然抬起頭來,許是這會兒日頭一下子出明,她一張秀麗面容竟有些發亮,隱約流動的光輝叫人一下子無法直視。 她開口問道:“民女不通律法,有一事不解,想要請問大尹:這位陳娘子,究竟是因為擊鼓受刑,還是因為告狀而受刑,或者是因為擊鼓告狀而受刑?” 陳恒沒想到她開口竟是如此一問,頓時來了興致,手肘放上公案,身子微微前傾,鳳目含威,聲音如刀:“是擊鼓而受罰,你待如何?” 恒娘抬頭看著陳恒,目光堅定,毫不回避:“大尹,如果只是敲了鼓就要受罰,便是大人懲戒頑童的意思。我雖然年紀小,尚未成婚生育,但也見過尊長們教導小輩,是以規勸責罵為主,引導他們學好。哪里會有心存慈愛的長輩,用這種侮辱的方式去傷害他們?” 陳恒徐徐扣指,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莊嚴頷首:“有道理。本府這面大鼓,還真被頑童拿石子砸過,本府將他們捉了來,罰他們掃了一個月的街道,教導他們愛護公物?!?/br> 被這浣娘挑起興趣,故意問道:“若是告狀而受罰,又待如何?” “如是告狀就挨打,那就沒人敢來告狀了。我昨天聽人講過,古代的圣明天子都要在皇宮之外,立誹謗之木,設進善之旌,好讓老百姓去進諫告狀,叫做「通治道而來諫者」,就是治理天下很有辦法,能招來大家暢所欲言的意思。 民女覺得,如今的官家老爺就跟堯舜一樣賢明,愛民如子,肯定不愿意自己孩子受了委屈無處訴苦?!?/br> 海水朝日圖后,隔著一堵屏風,傳來一聲極低的輕笑。 陳恒離得近,耳朵尖,不禁微微一笑。眼光掃過階下恒娘,難怪屏風后的人不惜折節下交,費心為她周全。這浣娘的聰慧膽識,果然不是尋常人可比。 干咳一聲,板著臉,又問道:“當今天子自然是圣明天子,這點無需你多說。我再問你,若是擊鼓告狀而后受罰,你又有什么說法?” 恒娘越說思路越順,此時已經能夠抬頭直視陳恒,神情從容不迫,聲音徐緩有力:“若是擊鼓告狀方需受罰,民女以為陳氏不當受罰。第一,陳氏是代我告狀,并非為自身申冤。第二,如今本主便在這里,自然無需她代勞。第三,她只擊鼓,未告狀,自然不當受罰?!?/br> 陳恒目露欣賞之色,卻偏沉聲道:“既然你是本主,放了陳氏,換你受罰也是應當?!?/br> 恒娘一揚眉,幾乎是不假思索回道:“秉大尹,我未擊鼓?!?/br> 屏風后爆出一聲大笑,雖然很快就戛然而止,像是被什么給捂住了,然而這聲音十分熟悉,恒娘心中歡喜:阿蒙果然沒有離開。 門外傳來幾下鼓掌聲,恒娘一怔,回頭看去。圍在門口的眾女被兩個高大黑衣男人推開,只好扒著兩邊門框朝里張望。門口正中,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正撫掌走入。 他穿著件細白色襕衫,頭戴一頂輕便小帽,身量細高,一路走進來,眼睛落在恒娘身上,笑道:“這位小娘子快人快語,說的話粗聽無理,細想來卻又頗有些妙處。極是難得?!?/br> 恒娘微微蹙眉,這人看上去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文弱書生,扔在太學里,眨眼就找不到的樣子,怎么敢旁若無人,公然闖進公堂里? 一回頭,更加詫異:公案之后的陳恒已經起身離坐,步下臺階,親自迎了上去,還深深施了一禮:“公子今日怎么有興,來京兆府聽案?” 來人一擺手,溫和地笑道:“我順路經過,見這頭人多,且都是些娘子,特來看看稀奇。不擾你辦案,你照審你的,不用管我?!?/br> 雖然他這么說,陳恒卻不敢怠慢,命人在公案左邊特設了錦椅。 等他悠然坐下,方回到公案后,驚堂木一拍,厲聲喝問:“薛恒娘,有人告你妖言惑眾,散步異端邪說,你認是不認?” 第48章 公堂激辯 宣永勝牙咯咯, 跟恒娘解釋:“這,這個妖言惑眾,說的是……” 恒娘打斷他:“老宣, 我知道?!?/br> 抬頭朗聲道:“大周刑統有言, 造妖書妖言者,絞?!?/br> 「絞」字如刺,宣永勝一哆嗦,差點昏過去。 少女聲音依舊穩定:“造的意思是胡亂編造休咎、鬼神之言, 妄說吉兇,涉于不順?!?/br> 昨日用功,今日見效,不免得意, 接下來的話更自信順暢:“民女這份上庠風月小報,既沒有說些鬼神靈異, 也沒有附會天災, 預言朝政興廢, 怎么就成了妖言惑眾呢?” 宣永勝拖著木枷,仍忍不住回頭, 下死勁盯著她:恒娘, 洗衣服的恒娘,辦小報需得自己潤色文筆的恒娘,今日居然說出這樣一番之乎者也、精深生僻的話來? 大周刑統頒行天下百年, 向來只有衙門里審案的官老爺、攬訟的訟師肯花心思研讀。 一般讀書人皆不愿皓首于此煩瑣之學, 更何況恒娘這等只曉粗淺文字、另有營生的女子?她從哪里習得律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