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書迷正在閱讀:錦繡田園:農女種田要發家、大佬的撒嬌精太甜了怎么辦、街溜子夫君竟然是最強的[穿書]、錦鯉空間:全家穿到古代去逃荒、閣臣夫人日常、我是年代文里的炮灰前妻[八零]、遲時也將逢、從修真界回來后我火了、末世重生后我撿到了反派boss、神秘顧爺掌上寶
李之遙自然并不知是奚荀先表的態,也是奚荀先動的手,而秦子衿卻是被動的那一方,她心中自然以為是秦子衿先瞧上了奚荀,而人家奚荀此時尚還不知曉呢。 這也只是她們近日的一段小插曲罷了,隨著她們入翰林院的時日越來越長,手上的活計便也越來越多。 她們幾人每日忙得都停不下來,只有累得不行時才會說笑幾句,調節一下氣氛,繼而接著干活。 翰林院的活計皆需細心以待,半點差錯也出不得,甚至半個字也改動不得,故她們做事時要付出十二分的精力與十二分的專注,若是走個神,便極有可能需要全部重來。 重來不可怕,若是耽誤了國主的正事,才最為可怕。 所以翰林院的同僚們每日的狀態大多是埋頭苦干,生怕在自己手上出了差錯。 而這些新入翰林院的新人們,在做完手中的活計后,又要準備著留館考試,較之同僚,便更為繁忙。 在這樣的地方,便是連趙敘白也沒有特權,她也是每日忙得手下生煙,日常身上掛著的扇子也搖不了幾下了,純粹成了個裝飾品。 近日翰林院除了往常常規性的差事外,主要的任務便都在擬王女們的分封詔書上。 女尊國的九位王女皆已到離宮別住的年紀,國主先前一直遲遲未下令,便是覺得九位王女同住在宮內,有助于培養姐妹情誼,近日不知怎的突然想明白了,便令翰林院準備此事。 此事瞧著簡單,辦著卻極為復雜。 畢竟這九位王女中是有未來的太女的,雖說大概率是大王女,但未定之事,變故陡生,最后到底是否是大王女也未可知。 這樣的話,翰林院便需要慎重考慮措辭。 每位王女分封時該用什么樣的詞匯便極為復雜,既要將王女夸贊一番,又要符合王女的身份,還要不得罪未來的太女,這差事便就難辦了起來。 翰林院的人近日便都在為此事焦頭爛額,用什么詞匯都覺得不妥當,總覺得會怠慢其她的王女。 最后實在沒辦法,還是因著秦子衿的提議,她們翰林院寫了三十幅詔書,皆是尋的上好之詞,配得上王女這樣的身份,一同呈上給國主。 至于究竟哪一位王女用哪一張詔書,最后還是由國主來決定。 這還是翰林院頭一遭,用這樣的形式,本來還有些人擔心著會招來國主的責備,誰知國主倒是個喜歡新奇的人,竟還夸這法子好,直接賞了想出這法子的人百兩銀錢。 待得知是秦子衿想出這法子時,國主便又將秦子衿的名字記了一遍,如今算是印象深刻,怕是忘不掉了。 國主心中覺得,秦子衿雖是個平常不吭聲的,但辦起事來卻總是穩妥,甚至還總有些新奇的點子。 其實秦子衿想出這法子,倒也并非空xue來風,她也是偶然發覺,國主并非喜歡旁人替她做決定,但有些事情是自古以來的老規矩,國主又不得不從。 秦子衿這法子便是遵了老規矩,但最后依然是國主自己來做這決定,自然也討了國主的歡心。 秦子衿得了國主的賞,本該有人嫉妒,但秦子衿卻是個會做人的,她將這賞銀均分成了許多份,口中說道這是大家一同努力所得,不該她一人獨吞。 甚至連翰林院的隨從,人人都得了些許賞銀。 先前那些嫉妒她的人得了她的銀子,便也沒什么旁的話說了。 這招還是先前李之遙對待那車婦時,秦子衿學來的。 秦子衿如今已有俸祿,家中需使銀錢的地方也不多,她也沒有從前那般困窘愛錢,該撒銀子時自是毫不含糊。 翰林院的俸祿其實并不高,又是個沒有油水的衙門,若是有養家壓力的同僚,其實頗為困窘,很是需要銀錢,只是她們也沒有旁的路子來錢,便只能尋常節省些,盼著日后升官能多拿些俸祿。 所以秦子衿此舉,那些家中富庶的同僚們倒也只會覺得此人不錯,但那些需要銀錢的同僚們便在心中對秦子衿生了許多好感,畢竟若是旁人,得了這百兩銀子,早已喜不自勝,揣進了自己兜中,并不會想著分給大家。 秦子衿是第一人這么做,此舉倒是讓趙敘白驚訝地瞧了她一眼。 她先前只是覺得秦子衿此人聰慧,學問又極好,自己娘親瞧上她怕也是看中了她這份本事。 但趙敘白今日才發現,秦子衿的能力遠不止如此,這人的格局比她想的要大,據她所知,秦子衿家中并不富庶,甚至自己的娘親和奶奶還在江一的鋪子里幫忙,雖說這二人主要也是閑不住,才尋了活計干。 但秦子衿的家中確實較為簡陋,并不比那些需要銀錢的同僚們富上幾分,但她卻能忍住眼前的誘惑,而將這些銀錢分給眾人。 可見,秦子衿此人,洞察人心,收買人心的能力也不差。 lrm; 第四十五章 先前翰林院為國主草擬王女們分封出宮的詔書,得了國主的賞。 國主從詔書中擇了她認為合適的分別為九位王女賜府別住,這其中大王女的府邸最為古樸,而九王女的府邸最為靠近王宮。 其她幾位王女的府邸各有優勢,卻比不上這二位的。 每個國家的朝臣都關心立儲之事,女尊國也不例外。 大王女顯然已到年齡,國主在位也已有多年,但這立太女之事,朝臣們上書委婉地提了許多次,國主這邊卻一直沒有動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