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她靜坐著看外面,直到華燈初上,璀璨的霓虹晃過眼睛。 此時此刻,才開始慢慢地復盤這整件事。 黎瀅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蘇見青的星途已然穩固,沒有跟她的老板共存亡的必要。 她不會再被當成棋子放在棋盤上擺弄。 可蘇見青還是一時間失去了方向。巨大的迷惘與徒勞之感,時隔經年,再一次襲來。 - 爸爸是秋末走的,好在最后這大半年的相處緩沖了死亡的打擊,蘇見青和爸爸也講了許多心事,讓他安心。她每日在病床前給爸爸讀東西,就像童年時期爸爸給她讀格林童話,不過蘇見青讀的是劇本里的故事,蘇廣源大多數時間只是靜默聽著,有時也會跟她打趣一下,說這片子太爛了,你可別去演,禍害觀眾。把蘇見青逗笑。 最后一程,女兒妻子都在身邊,蘇廣源走得很安詳。 這是蘇見青第三次參加葬禮。她為父親守靈,整一夜,嗓眼干涸,哭不出來。 原來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情緒是無法用眼淚抒發的。 她只是坐著,睡了一會兒,大部分時間是醒著的。 來祭奠的人很多,都是爸爸的學生。他們圍著林莉,痛哭流涕。說蘇老師走得太早,太可惜了。 是啊,太可惜了。方過五十,還在中年的尾巴。 他這一生活得不長,卻樂得自在。也算圓滿,了無牽掛。 mama哭得眼睛紅腫,整個人仿佛力被抽空,半倚在墻上。 在殯儀館,告別儀式結束,mama拉見青問:“那邊有一個花圈,是陌生的名字。你去看看是不是你的熟人?” 蘇見青隨她過去,看到兩行白聯,上書:祁正寒敬挽。 蘇見青點頭:“是一位老朋友?!?/br> 她靜靜站在花圈前,盯著這幾個字看了一會兒。 那一年海棠花下,她問是否愿意去見她的父親,他一口回絕。 ——正寒,從此再也見不到了。 你說,這究竟會成為誰的遺憾呢? 她被人刁難,他不動聲色地幫她脫身。她因黎家的事東奔西跑,他在背后為她收拾殘局。他們不再相會,而他為她父親遙寄挽聯。 忘了從何時開始,此情再也無關風月。 如果說寵愛的慣性讓他為她保駕護航。那他們的這些年,沉積在他心底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樣的? 終究她還是讓這個花圈攪亂了心神。蘇見青收拾好情緒,不再去細想。自問一千遍也等不到回答,何苦找罪受。 辦完喪事,蘇見青替mama搬家。mama本以為能夠在這條水巷生活到地老天荒,而父親的猝然離世讓她無法再在此觸景生情的地方逗留。她搬去城郊。離爸爸安葬的山頭近些的地方。 在收拾行李箱時,蘇見青發現了一件壓箱底的衣服。是那件燕城三中的校服。 她問mama:“我記得我好像讓你把它扔掉?!?/br> mama說:“我是擔心人家來找你要?!彼宰罱K還是把它留下了。 蘇見青不知道如何處理它。帶走不合適,留在這里被當做垃圾回收,也于心不忍。 看到這件衣服,就想到他曾經教會她做人要不卑不亢,她有好好吸收。只唯獨在他面前,她才會一度的迷惘憂愁。 他不是楊過,她也不是郭襄,他誤不了她的終身。一段注定不會有結果的露水情緣,占去他們漫長人生的兩年,能值得多少的牽念? 最終,蘇見青將校服寄出,收件地址是他在東城區的家。 – 歲聿云暮,蘇見青去王盈喬的老家看望她一回。諷刺的是,同一時期,小道消息傳到她耳邊,周迦南在這一年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龍鳳呈祥。 那年冬天,蘇見青又回了一趟燕城,去青隱寺那日,適逢正月大雪紛飛,她買下一張祈愿卡,寫道:愿母親和正寒平安順遂,喜樂安康。 僧侶正在整理一年堆積下來的卡片,為其焚燒誦經。爐火熊熊,蘇見青折起卡片,丟進火中。 那是她最后一次去青隱寺。自那日起,蘇見青遇事再不會求助神佛。 雪落人間,明燭天南。燕城的冬天仍然祥和,只是再無歸所與懷抱。 她迎來他們分開的第五年。 作者有話說: 第49章 [V] 蘇見青給黎瀅發了郵件,逐一告知她最近發生的一些事。黎瀅得知見青替她償還債務,給了她回復,她說那都是些老油條,避一避就避過去了,也就蘇見青這么傻還真去還這錢。 蘇見青不覺得自己傻,在娛樂圈誰不是如履薄冰,如果還有一點能力跟情商,又何必把自己逼到四面楚歌的境地。她規勸黎瀅早日回國。 幫她還債的人,不用猜也知道是誰。等到手頭資金充裕,她第一時間想將錢轉給祁正寒。 她算得很清,卻一邊算一邊感嘆,她欠他的又何止這些。 但在聯系他之前,她先一步接到他的來電。 因為祁正寒收到了那件校服。 意料之中會得到質疑,但祁正寒開口卻不是詢問,而是似笑非笑說了句:“原來你小時候是真的很胖,回來后我胳膊酸了兩天?!?/br> 是對待她時如常的親昵口吻。好像他們還是如那年親密無間,從未因這段分別而冷硬疏離。像對家人、對摯友。而非同事或者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