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九年之期
(本章內容根據真實史實玄武門之變改編,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衛宣帝如何一夜風流暫且不談。衛國上上下下倒是發愁得要命。 楚國派遣的使者已經抵達衛都城了,他們此次前來不為別的,正是為了接回九年前被送來衛國作人質的太子楚宸熙。 彼時衛宣帝剛繼位,便大肆征兵戈戰,重賦稅,意在征服地方小國。好在國庫充盈,百姓豐年富足,舊部武將驍勇善戰,這一番打下來,倒擴大了不少領土,隱隱倒是能與大國楚國互相牽制起來了。 楚國倒也怕與衛國爭個魚死網破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便主動示好,主張簽下互不干涉條約,以求各自發展強大。 當年的楚衛條約里確實也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地寫著,兩國為結秦晉之好,相互派遣一名王儲入對方宮中修學九年,期滿歸國。 說是修學,其實就是互送人質作制約。 而如今九年之期已到,所以當楚國派遣使者遞上文書,期望接回本國太子的時,衛國太子衛齊皓就向宣帝諫言:派人好生招待楚國使者,并為楚國太子設踐行宴,風風光光地將質子送回。 可宣帝卻一口回絕了楚國欲接回太子的文書,并且下令衛都城守城軍不得放行楚國使者入內。 這下,衛國滿朝文武百官都犯了愁,卻無一人敢起身反對。 如今的衛國與楚國本就是霄壤之別。衛宣帝荒yin無度,大興土木,橫賦暴斂,百姓的民脂民膏已經在繁刑重賦的搜刮下榨不出一絲油水。多年安逸,兵馬自然也比不得當年。 衛齊皓只得悄悄安排了心腹在衛都城外迎接楚國使者,并將兩位使者借太子幕僚的身份接進了城中,招待在太子在宮外購置的別院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有話說: 這條密謀時間線是早于皇帝和安美人醬醬釀釀的。 狗帝放不放人都是一樣的結果,楚國簽這個條約本來就是奔著把衛國吞掉的心來的,不然送走太子九年為什么還不易太子呢? 順便如果你們覺得我書里的角色說話過于文縐縐請務必告訴我。 --